看他那鬼鬼祟祟的眼神,高斌就知道他没安好心:
“不是你们没钱了,想等着宰大户呢吧?”
章子风惊讶的张开小嘴:
“哥哥怎么知道?”
高斌一头黑线:
“跟你爸学点好!”
噗~~~
旎旎的笑声就没停过,跟bgm似的,给他们伴奏呢。
何老师和撒呗柠一左一右将高斌挎住进入蘑菇屋,苦口婆心的劝道:
“这可不是宰大户,这是为了犒劳你,但我们穷啊,没钱,拿什么犒劳你?”
“就是,要不这样,你出钱,我们出力,保证把大爷你伺候的明明白白。”
“上哪找这种好事去?吃着饭,喝着酒,还有一大一小两位美女相伴,天下最美的事儿都被你赶上了,交点钱不行吗?”
“我们也不多要,就500,不,300块钱,保证安排明白。”
为了忽悠高斌,这俩人把嘴皮子都磨干了。
高斌无奈:
“我就想问一句,要是我今天没回来,你们打算怎么办?”
“不瞒你说,我都准备去卖血了,养孩子不容易啊!”黄垒低头‘抹眼泪’。
“演!演!演!演的真好,不去奥斯卡可惜了!”
噗~一秒破防,黄垒遥指高斌:
“你小子嘴越来越损了,兄弟们,姐妹们,既然软的不行,咱们就来硬的!”
撒呗柠反应极快,一把锁住高斌的胳膊,两只脚锁住他一条腿。
何炯有样学样,招呼旎旎和章子风:
“别等了,上手!”
高斌以一个非常开放的姿势被人锁住,任由一大一小两位美女在自己身上挠痒痒。
“啊~~我错了!给给给,300块我给了!”
高斌秒怂,这辈子的身体哪都好,就是痒痒肉太多,实在遭不住。
堂堂一导演,被他们给欺负成什么样了,含泪掏出300块饭桌上,大喊一声:
“我要吃肉!”
黄垒拿到钱,轻轻一弹:
“没问题大爷,保证伺候好,说,想吃什么肉?”
高斌眼珠子一转,直接上高难度:
“先给我来个佛跳墙补补身体,再来个梅菜扣肉垫个肚子,最后我要吃山城辣子鸡,最近嘴里没味儿。”
黄垒破口大骂:
“孙子,你来这儿抢劫呢?”
撒呗柠继续锁着他的胳膊:
“导演,您这要求,小店做不到啊,实在要做也行,得加钱!”
高斌豁出去了,今天就跟他们杠上了:
“佛跳墙是必须得吃的,梅菜扣肉也是我一直想吃的,辣子鸡是为了照顾两位美女的,吃辣皮肤好!”
顿了下,他把钱包往桌上一扔:
“钱都在这儿了,爱怎么用怎么用,我要吃饭!”
黄垒眼疾手快,生怕他反悔,直接把钱包里的几千块都掏出来揣兜里,美滋滋的说:
“正好,我在给闺女做个海胆鸡蛋糕,补补身体!”
托高斌的福,今天大家伙有好吃的了,跟过节一样开心。
玩闹过后,高斌把行李放回驻地,随后坐到了嘉宾中间,跟客人一样。
旎旎给他倒了杯茶,不禁道:
“导演,他们都说您是吃货导演,是真的吗?”
“呵呵,我确实比较爱吃,这个世界,唯有美食不可辜负!”
“那您给我们讲讲呗?”
由此可见旎旎这姑娘有多么人精,绝对的高情商,和风细雨的捧臭脚,不但不让人反感,还让人浑身舒坦。
“行,那就说说这佛跳墙吧,用梁实秋的话来说,佛跳墙就像是一锅煮得稀巴烂的高级大杂烩。
我觉得不无道理,但其实国内很多大菜名菜都是杂烩,不过在食材种类和用料多寡上存在差异。
比如徽省的一品锅,其做法是取大锅一只,层层码放猪肉、鸡肉、笋干、油豆腐、白菜、肉圆等,一锅炖好后大家一起举箸向下层层吃去,随性而热闹。
还有全国各地的全家福,是主人家必备的传统年菜。
一锅至少置入十种食材,白菜、粉丝、发皮(猪皮)和冬笋打底,其间铺上猪肚、鸡块、大虾,再加上手作的鱼圆、肉圆和蛋饺等同炖。
若是旧时的大户人家,还会添几味鲍鱼、海参提鲜摆阔。
这些大杂烩菜式往往是费时费力的硬菜,煨煮到最后总是主料和合,不分彼此。
其实深入研究一下你们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真正能够大同的文化只有美食。
就说这大杂烩,不光是咱们华夏有,国外也有,立陶宛有道菜就是以陶罐炖煮一些平民化的食材,如牛肉、洋芋、番茄和酸黄瓜。
但无论这些材料炖得如何烂熟都仍旧保留着本味,肉是肉,菜是菜,你我之间分的一清二楚,与国内的大杂烩迥异。
佛跳墙自然也是高级食材的杂烩,但并非一锅乱炖,不管吊汤还是煨制都得颇费心力。
鲍鱼、鱼翅、海参之类,身价不菲,但与鸡鸭鱼肉相比,毫无性情,不能自成一味,是袁枚笔下的庸陋之人。
烹制此种食材常常要以好汤去,使之入味的同时保留其软而不烂的口感。
因此煲佛跳墙的汤底便很关键,番鸭、母鸡、上排等原料要经过两天的熬煮才能制取备用的高汤。
接着取一只陶罐,依次堆放泡发好的主料,灌入高汤,佐以香料,荷叶密封后再以文火煨制半晌。
这时汤里的数十种原料早已互为渗透,味中有味了,无怪乎能引得我佛跳墙来求。”
他这一番论调,引来何老师等人鼓掌喝彩。
“说的真好,我发现高导对于美食的追求,真是到了一种境界,不像我们,就只知道吃。”
旎旎深以为然,人都快贴到高斌身上了:
“导演,您什么时候拍一部美食电影吧,我肯定包场支持!”
“美食题材很难出彩,这个暂时不考虑。”
撒呗柠说:
“我还记得以前看《饮食男女》,开场那一段,差点把我馋哭了。”撒呗柠一边说一边咽口水。
“是啊是啊,那段真是太经典了!”
高斌点头附和:
“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们还记得其它美食类电影吗?
这个题材真的很难成功,而且那部电影的主旨也不是美食,而是聚焦人文情怀。
借由一张小小的饭桌,一个深沉内敛的失败父亲和三个性格迥异的女儿组成的小小家庭讨论了华夏传统社会和现代思想的撞击以及东西方截然不同的文化差异。
当父亲深陷有悖传统社会伦理的禁忌之恋时,内心的隐忍与渴望人性的解放相互交织令人揪心。
在看似平平淡淡的外表下,盾和冲突无处不在。
我更欣赏的是李氨导演运用柔和的照明和写实的手法最大程度的还原了影片的真实性,使影片极具生活气息。
多线叙事的方式将亲情缠绕的红尘男女联系在一起,叫人欢喜叫人愁。”
何炯附和道:
“是啊,那部电影,美食只是一个媒介,其实讲的还是人文的东西。”
旎旎双手托腮,露出崇拜的表情,对男人来说,这简直是大杀器!
制作佛跳墙需要大量准备工作,按照传统做法,每个几天几夜的时间,根本不算正宗的佛跳墙。
可他们拍节目,哪有几天几夜的时间,只能将就着来。
饶是如此,也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黄垒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
所有人聚到厨房里帮忙,期间聊到佛跳墙的起源,高斌说:
“按照常见的说法,佛跳墙发祥于清光绪年间。
时任福州官银局总办为招待布政司杨莲,特地让善于烹饪的内眷准备菜品。
总办夫人便以鸡鸭鱼肉置于绍兴酒坛内同炖,端上桌后奇香四溢,杨莲赞叹不已。
回家后杨莲便令其私厨郑春发仿制,却不得其法,只好亲自向总办夫人请教,遂学得此菜。
后来郑春发辞去家厨之职,开设三友斋菜馆,又在原始配方上增添鲍参翅肚等高档食材,将这一菜式推陈出新,发扬光大。
但我觉得这个说法未必全然可信,佛跳墙的本质是杂烩,既然是杂烩,就极有可能源自民间菜式。
一位厨人或一家饭馆最多是对其进行或多或少的改良,如果因此将首创的名号给一家独占,难免让人生疑。
我还听说,有人认为佛跳墙和另一道名菜叫花鸡相似,都是出自乞丐之手。
乞丐携破罐挨家乞讨,在残羹冷饭中混入一些剩酒同烧,香气四散,便有饭馆老板从这大杂烩中得到启发,照法改进出佛跳墙的雏形。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更具喜剧色彩的传言。
说的是福州新妇过门时有一项名为试厨的习俗,婆家借此考验新妇主持中馈的功夫。
有一位大小姐养在深闺,从不近庖厨,出嫁当日其母便以荷叶包裹各种食材,分别附上烹调之法。
可到下厨时却丢了字条,新妇情急之下将食材全部塞入酒坛里乱炖,歪打正着,炖出一道妙品,博得舅姑欢心。
相比起那个常见的来历,我更能接受后面两种说法。”
旎旎崇拜道:
“哇,听导演说话,有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是不是特有文化和深度,要不人家能当导演呢。”何炯配合道。
“是啊,导演,以后有机会一定找我合作一把,不要片酬都行。”
高斌玩笑道:
“那你且拍着呢,你前面还有一堆倒贴钱要跟我合作的明星,我都没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