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只想好好拍电影 第42节

  骗人的女人不用洗白,不过可以反转。

  张静楚演这样的角色,会很带劲。

  “我要这个。”

  张静楚当场表示感谢。

  过了许久。

  “这是谁设计的办公室,简直是逼我犯错误。”

  沈三通目送张静楚步路蹒跚的走出办公室。

  圣洁的光普照在心里,进入了神圣状态。

  好好的办公室非要挖出了一间小房间,床、浴室都有。

  如果不知道暗门,从外面根本看不出来。

  房间采用超高标准的隔音材料,里面随便叫,外面一点声音都没有。

  这样的设计,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哦,是我自己设计的,那没事了。”

  沈三通以圣如佛的状态,好好复盘。

  “我大概明白了。”

  沈三通在洞天网上看了一遍很多热帖和评论,结合媒体报道,若有所思。

  洞天网有一位用户就写了一篇影评,热度很高。

  《终于有让我共鸣的电影了》

  这位用户谈到了自己在电视台工作,收入不算低,但一张电影票也是他半天的工资。

  他是电影爱好者,也有电影梦。

  但是国产片对不起他的期待。

  国产故事片还好,还能看,租碟片在家里看,能接受。

  让他花钱进电影院看故事片,心疼。

  能让他进电影院看的国产片,也就是张一谋和冯晓刚。

  然而这两位的电影总是差点意思。

  张一谋色彩好,剧情就不行了。

  《英雄》,秦始皇面前,什么四大高手,不过秦舞阳之流。

  欺负普通老百姓的地痞流氓,也配来和秦始皇相比?

  刺秦题材他都不喜欢,贬低秦始皇,很难理解。

  现在子子孙孙都受益于当年的大一统。

  除了历史,谁有资格来评价始皇帝?

  去年的夏天,老谋子的《十面埋伏》色彩一如既往的美,但是剧情又是硬伤。

  冯晓刚的《手机》,中年男人那点纠结,给自己花心找理由,已经很别扭。

  到了《天下无贼》,给小偷找人性。

  无法理解小偷,也无法共情小偷。

  他一个村的修车师傅。

  到城里进货,三千块进货钱缝在了衣服内兜,被偷了。

  一个四十多的汉子,家里的顶梁柱,无措的像个孩子,不断扇自己脸。

  小偷,考虑小偷人性的时候,考虑一点被偷的人了吗?

  然而无论是张一谋还是冯晓刚,已经是国产导演里比较会讲故事,比较尊重观众的了。

  至少会装一下。

  进电影院看电影,哪怕不太满意,至少花的钱不算太亏,有明星。

  至于另外一些文艺片,碟片免费给他都不想看。

  第六代导演拍的那些玩意,他真的是一点都看不下去,太恶心了。

  就算不是那种卖到国外的文艺品,他也不喜欢。

  导演要表达的东西,很肤浅,只有自己小情绪。

  一点鸡毛蒜皮的屁大点事,弄得惊天动地。

  国产片之外,进口片像炸鸡。

  可以吃,但是不能天天吃。

  至于港片,则是低配版的快餐。

  我知道它很用力的搞笑,也知道它在取悦我,但是总是隔靴搔痒。

  《疯狂的超市》不一样,完全不一样。

  这不是什么边缘题材,终于在国产片里面,看到了正常的人。

  警察是好的,劫匪应该被打死,饱和式的救援。

  关键导演这些东西没有刻意表现出来,而是藏在了笑料后面。

  一开始看的时候提心吊胆,担心导演自我意识过剩,忍不住冒出来恶心一下观众。

  可是从头看到尾,一点那种恶心味道都没有。

  没有那种用力的搞笑,很生活化,不是依靠明星,而是靠剧情。

  导演满满的诚意,放眼国内这些导演,这是唯一一个,也是少有的能够和观众共鸣的电影。

  不是老谋子中餐西化的味道。

  也不是小钢炮BJ地域风味加上他自己恶心味道。

  更不是进口片炸鸡,也不是港片快餐。

  是上好的美食,属于我们的美食,吃起来可口美味。

  下面回复热度很高。

  基本上都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把我想说的总结出来了之类的。

  看完这个帖子,沈三通明白了这部戏为什么破亿。

  别说现在就算是以后,尊重观众的导演也没几个。

  什么看不懂是观众素质低,什么我拍的电影有门槛。

  各种怪论。

  细细想来,真正的商业片导演,也就陈思成一个。

  放在05年的时候,观众更惨。

  只能吃炸鸡或者快餐,国内要么是中餐西做,要么带着怪味道。

  想吃一口可口的找不到。

  沈三通担心电影不受欢迎,观众则担心自己买票进场的钱,白白浪费,还会被反恶心一顿。

  “说到底观众是很单纯,是很可爱的。”

  观众是可爱的,是有眼光的,眼光是雪亮的。

  媒体报道里面很多忽视了这一点,服务好观众,就不愁票房。

  说到底媒体有些厌恶观众的力量。

  自然的忽视、躲开。

  “我这部戏,节奏有点熟悉啊。”

  沈三通赶紧查找一下媒体时间线,倒吸一口凉气,还真是熟悉的味道。

第48章 到底谁是人

  沈三通梳理媒体时间线,还有一些网络论坛的消息。

  电影首映礼之后,胡言乱语、胡说八道、造谣抹黑。

  首周末票房数据一出,加上律师函到位,变得中肯起来。

  “客观”、“中肯”的质疑票房真假。

  第二周,随着票房爆发,引发了观影热潮。

  媒体“客观”的炮制了抄袭门、谄媚门。

  批评这部戏只有票房,没有奖项,没有艺术。

  电影专家指出了存在抄袭,抄袭韩国电影《加油站被袭事件》。

  更有一些传媒教授,站出来指出,影片中不良引导。

  对于警察的刻画,过于正面,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有法律专家,质疑电影最后的结局,狙击手是否有击毙劫匪的权利。

  电影里对于法律的漠视让人担忧,没有保证劫匪应有的权利。

  结果导向的执法,忽视了程序正义。

  蕴藏的暴戾情绪,让人不寒而栗。

  沈三通在一些媒体塑造中,成了完全屈服于市场,屈服于娱乐,没有风骨,抄袭而谄媚的人。

  谄媚市场,也谄媚于观众,谄媚于强力机构。

  媒体对新一代导演深深的担心,完全娱乐化,丧失了对于艺术、文化、法律、正义的追求。

  单从媒体评价上来看,这部戏票房一定完蛋了。

  但是线下依然保持观影热潮,延续到了第三周。

  一般国产片也就是两个周末的票房,超市第三周还能有票房。

  展现强大的卖座能力,还有社会影响力。

  第三周。

  和田玉暴涨、钻石价格暴跌、娃哈哈脱销

  网络上,各种谣言重新出现。

  之前的什么同、双、沟子文学再次泛滥,谁的私生子、什么二代加了很多身份。

首节上一节42/5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