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只想好好拍电影 第250节

  宁昊从自己找原因,《疯狂的赛车》为了证明自己,玩了把大的,弄的线头极多。

  到了《无人区》,开始线性叙事,但基调漆黑一片。

  学院派思想,是普遍现象。

  五代六代有国外认可情节。

  五代是想站着或者躬身赚钱,赚名,还知道不能跪着。

  六代是只要给认可,给钱,没有不能跪的。

  而宁昊这新一代导演,80后,跪是不打算跪。

  但也有作者电影、文艺片情节。

  可以理解为文青病。

  宁昊作为摄影系来做导演,比导演系出身的更渴望证明自己,没有选择。

  不走票房道路,无路可走。

  很难拿奖。

  宁昊北电名头,在外面属于三大,根正苗红。

  学院派圈子其实排不上号。

  嫡系徒子徒孙,多少人排队等奖、等经费。

  迫于现实,因祸得福。

  他进不了六代圈子,电影没有六代那么冲。

  六代完全是被西方一些资金包养,宁昊没那么离谱。

  但是也有一些怪味在里面。

  有一种对抗情绪在里面,批判、审视。

  渴望成功,但是又怕别人骂自己俗。

  总要整点文艺,弄点边缘深刻。

  到了《无人区》就是纯粹野兽和黑暗。

  渴望深渊,凝实深渊,直到掉下去。

  就是没想过人可以不用在深渊,不说行走在天宫。

  至少也可以行走在大地上,可以站起来做人,可以快快乐乐,不用那么愁眉苦脸。

  当然,《无人区》也有好的一面。

  足以说明六代的垃圾不是立场问题,而是真没有能力。

  《无人区》,也是绝望,更加绝望。

  但比六代水平高太多。

  不喜欢的人,也会承认是好电影。

  沈三通要考虑宁昊未来了。

  有钱了,成功了,绝对文青上脑。

  沈三通也不认为可以改变宁昊,三观都定型了。

  除非宁昊自己想明白,别人劝没用。

  沈三通想了想,还有个能救一下的。

  给郭凡发短信,嘱咐道:“你以后不能有文青思想,做人多好。”

  扛着摄影机,跑外景的郭帆,收到短信,一脸懵逼:“?”

  (⊙_⊙)?

  他哪里不做人了?

第257章 传承(13)

  锻炼锻炼送郭凡去北电读个管理专业研究生,导演系就不必了。

  沈三通怕郭凡好的不学,学坏的。

  娱乐圈导演里,脑子正常的人不多。

  沈三通叫来宁昊,拿出一叠打印好的资料:“多关注观众和正常人的看法,少看负面消息,道不同不相为谋。”

  挽救宁昊,或者让赛车不出问题。

  至于赛车之后,沈三通打算先看看。

  不行就放走。

  他不觉得捧出宁昊,就能控制宁昊。

  不搞人身依附,来去自由。

  而且从个人利益考虑,学院派风格、故事片、文艺片、文青脑、过度自我表达等,对沈三通不是坏事。

  没有对比,如何显得他的优秀?

  从超市到生快,再到石头,之所以有这个成绩,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他导演或者操盘的电影,没有竞品。

  独一份。

  宁昊翻看沈三通递过来的资料,还以为是下部戏有关工作。

  没想到是整理的电影评论。

  在这里,我必须打破原则,无条件支持一次《疯狂的石头》。

  坦白说在影片最开始,我无法掩饰自己对该片的厌恶,太多盖里奇和SABU的东西黯淡了导演的个人才华。

  假如一味照搬模式的话,毫无疑问我将用剩下的半年时间疯狂挤兑这块石头,并且深深鄙视作为监制的沈三通。

  就如同《无极》一样,没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再宏大再新奇的场面也是白搭。

  中国人爱讲究个“博大精深”。

  然而,近几年国内电影人光注重“博大”了,“精深”却鲜少关注。

  在我看来,好的电影起码要会讲故事,毕竟大多数群体还没那么充满哲思。

  你非要把一个挺简单的事儿,逼呲逼呲一大堆深刻的理论和内涵。

  有的人能做到,更多的人做不到。

  自古有云,画鬼容易画人难。

  反正鬼谁也没见过,信笔涂鸦说它是鬼就是鬼,可画人你少添一道眉毛都不行。

  同理如今很多人爱玩个什么后现代,要我说你们该干嘛干嘛去,去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表达。

  你踏踏实实拍一部通顺流畅条理清楚的片子我才说你能耐,就是这么简单。

  《疯狂的石头》让我看到了一份难得的真诚。

  导演宁昊对作品的认真从各桥段的编排上便可感知。

  在《两杆大烟枪》的框架之下,导演没有对故事做简单的移植。

  而是将其与地方风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不会使观众产生疏离感。

  从这一点看,他的作品就已跳脱简单的抄袭框架,其对两种文化的腻合也远远超过张一谋和陈凯各对武侠和魔幻影片的臆想。

  我也不认为很多人说的,这是沈三通的作品,很明显不是。

  这就是宁昊的作品。

  本土化是《疯狂的石头》大获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它不仅很好地借鉴了同类型影片的优点,还大胆向其他类型片或电影人学习,并将之全部融入重庆的大环境之中。

  极具冯氏幽默风格的台词是影片中的亮点,这以后势必有很多经典台词成为时下的流行用语。

  “我顶你个肺”、“别摸我(BMW)”等等。

  宁昊很聪明地将草根文化贯彻到底,并以幽默为幌子巧妙调侃了时下社会的弊端。

  无论是下岗问题,还是综合执法、抑或是行骗招数,都被他以极为睿智的手法调侃和批判。

  他的聪明帮助影片通过审查,也让本土观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喜剧。

  郭得纲浮出水面一定程度拯救了濒临死亡的相声。

  《疯狂的石头》之后,让我看到了中国电影希望,沈三通和宁昊证明了,中小成本仍然能够制作出精彩优秀的影片。

  它的四两拨千斤使得《无极》这些大家伙看起来如此愚蠢和笨重。

  小心眼让我还得骂骂黄某人。

  中国需要艺术片,也需要商业片。

  问题是界定两者的标准,难道只是简简单单的票房收入多少?

  我并不认同,《疯狂的石头》的高票房恰恰为时下电影界确立了一个发展走向。

  那就是大投资无法决定票房与口碑,决定影片成败的终归还是其自身的可看性。

  换句话说就是好看不好看,你想想最早的火车进站有什么艺术性?

  《定军山》的出发点又有什么艺术性?

  况且《疯狂的石头》并非一味媚俗哗众取宠的玩意儿。

  喜剧?闹剧?

  高高在上的人总爱做些和老百姓相左的判断,以此证明自己的阳春白雪。

  但从票房来判定影片的艺术价值,其实是给自己那张老脸玩命贴金。

  我不管你丫第几代导演,少装逼装蒜。

  踏踏实实地用摄影机给人民讲顺一个故事,那就算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了。

  网友评论更加的直接,粗暴,宁昊看笑了。

  脑子有病是不?放你娘屁

  还TM什么教授整个一个老几吧

  这么好的片子自己拍不出来就去攻击别人

  简直是恶心

  呸,你黄实线是不是TM的眼红人家的成绩

  最烦这些挂着教授头衔的人正事不干,一天叽叽歪歪的

  这老家伙脑子有问题,鉴定完毕!!

首节上一节250/5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