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房产税,保障比较好,适合存钱。
未来十年的学贷不用操心。
努努力,把剩下的学贷赚回来。
想到学贷,史密斯就愤怒。
狗屎一样的学贷,不允许提前还,只有死亡能免除债务。
他大学读了三个学位,借了八万美金。百分之十四的利率,还是利滚利。
利息第二年也要计入本金算利息。
南都主编抢话,表现机会不能全给老胡了。
他道:“史密斯先生可以放心,只要宁昊回应了,我们就可以进行断章取义,通过造谣,引发他们支持者的混乱。”
胡主编皱眉提醒:“不是断章取义,是有选择的善意批判。”
南都主编心里大骂老胡狗东西,老是和他争表现。
不愧长着一张狗脸。
史密斯让他们别吵吵:“你们的表现我看在眼里,好好做事。”
他感叹米利坚天下无敌,这些人甘愿做狗,不用花多少钱。
沈三通得到消息,看完那边整理的宁昊回答,不由叹息一声:“石头很难超过生快了。”
范兵兵问:“后果有那么严重吗?”
沈三通点了点头:“当下有两种叙事。”
“一种是我的叙事,解构古惑仔,强调商业化电影道路,服务观众等等。”
“另外一种是否定我的,从细微处,推翻全部,阻挠电影发展。”
“这两种叙事最早能追溯到我的第一部电影,我从来不理会,甚至到了生快还会利用。”
“他们无法从我突破,就从宁昊下手。”
“他一回复,无论他说什么,就是掉了陷阱,进入了别人设置的议题。”
“石头火爆自带关注,两种叙事,本来是分庭抗礼,宁昊回应之后,对方肯定打着宁昊的话头进行报道。”
“我的叙事根本是本土叙事,讲事实,讲发展,讲创造。”
“否定我的叙事,是外部叙事,情绪刺激,制造焦虑,毁灭,搬弄是非,也不在乎事实。”
“后一种叙事,声量还大。打着宁昊名头会导致潜在受众接受的信息混乱,失去焦点。”
如果是第一周、第二周,沈三通不怕。
电影票房表现势如破竹,负面消息影响有限。
但第三周,最为疲惫,一分一毫的得失,都很重要。
宣传上出现混乱,后续票房很难达到预期。
沈三通打电话安慰宁昊:“不要多想,回答就回答了,享受成功吧,无论如何石头已经足够成功。”
不好怪宁昊,罪魁祸首是一些媒体。
后世有位记者,就是被这种手段害死的。
臭狗屎,又臭又恶心,还不好清理。
沈三通自己有点以己度人,宁昊不是他。
他可以不在乎那些批判,因为他有前后眼,当这些人是小丑,极度蔑视。
小看了这些人对当下人的影响。
从职业到人生,全方位的瓦解、否定,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
沈三通思考后,决定道:“准备提前庆功宴,宣传节奏要乱了,那就加快。第三周票房刺激出来。”
BJ。
韩三瓶和于东两人收到消息,明了始末,相顾无言。
于东道:“领导,你要不要反应一下,试试能不能不让他们乱搞。”
韩三瓶苦笑:“我管不了,别说是我,谁都管不了。”
以前是没脑子翻译机器,现在更加恶化。
上章,包括这章提到的记者不是虚构。
不提名字了,怕书没了。
19,港岛。
了解的都会知道是谁,这位记者的死让人不寒而栗。
多次换手机,依然不能摆脱网曝。失去工作,依然不是结束。
这位记者工作生活的环境,形同在毒窟卧底,暴露就完蛋。
关键他在的单位,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新闻、记者、传媒这个行业生态完全坏掉了。
我不是故意写一些人和事恶心大家,而是做电影,不同的叙事就是有冲击,有对抗。
我看娱乐文很少有人写,但我觉得不写就太假。
叙事,是路线,是标准,是非常残酷的争斗。像好莱坞片子,就是疫情,米国形象完全破裂,叙事破产,国人怎么看怎么别扭。
以往好莱坞电影,一些剧情不用解释,也不需要解释,它是强势文化,拯救世界,理所当然。现在不行了。
如果科班都讨好观众,那一些学院权威如何存在。票房是有标准的,艺术是没有标准的。可以牢牢掌握在学院派手里。
打破这种叙事,就是坏人利益。利益冲突不可能温和。
当然,石头主角是监制,不会写长,很快结束,转入赤壁。
一会还有一章。今天四更,明天写赤壁。
第256章 商业片叙事,刨文艺片祖坟(44)
8月7日。
周一。
沈三通临世改变宣传计划,和宁昊两队汇合,连夜回BJ。
昨天周日票房出炉,2860万。
总票房达到27640万。
这个票房表现比生快还要好,第一周一亿两千多万,第二周一亿五千多万。
第二周比第一周高出三千万。
这个数据,之前只有沈三通的电影能做到。
远胜过《无极》,无极卖到第二周就不行了。
沈三通宣布道:“石头全国总票房超过《英雄》的2.5亿,宁昊创下了院线处女作,商业片处女作最高票房记录。”
“往前每一步都是新的记录。”
宁昊歉意道:“是我冲动了,偏离原有的宣传方案。”
沈三通道:“该道歉的不是你,你做的够好了,这部戏足够成功,不信你问问大家?”
徐征起哄道:“昊子,别装了,这个成绩多少人酸死,某些人为什么批判,不就是嫉妒吗?”
一众主创,对现在这个成绩,做梦都能乐出来。
已经很夸张了。
众人去庆功宴路上。
沈三通翻看一些媒体的报道。
《<疯狂的石头>导演宁昊回应:抄袭说的有道理》
《石头导演宁昊回应大谈抄袭》
《石头主创打女记者,请看VCR》
《石头导演宁昊应该感谢师爷盖里奇》
《盖里奇是宁昊创作上的爷爷》
《宁昊:我的爸爸盖里奇》
《中国电影应该向外面学习,该抄的抄》
《宁昊回应,只要抄的好那就有道理》
造谣打记者什么的沈三通看都不看,只关心媒体如何写宁昊回应。
心惊报文章。
《疯狂的石头》负面大多来自于它对盖里奇的抄袭。
在这个问题上宁昊显得有些矫情,他大可不必强调剧本创作甚至比盖里奇还要早。
仿佛他可以和盖里奇并称一样。
固然这类题材局限比较大,不过借鉴就是借鉴,抄袭就是抄袭,没什么好否认的。
谁都可以看出里面充斥着大量《两杆大烟枪》和《偷骗拐抢》的元素,《疯狂的石头》和前辈的传承关系不可抹杀。
和他预料几乎一样,标题打着宁昊回应的名头。
看似理中客,但实际上,模糊了借鉴和抄袭的界限。
给宁昊打上了抄袭的标签。
盖里奇成了爷爷,宁昊成了孙子。
读到后面沈三通不愿意读了。
一连看了几篇报道,几乎都是这个论调。
一些媒体认爹、认爷爷的陈词滥调,与有荣焉。
手法是惯用手法,通过一个点去否定所有。
如胡适这种,找优点,通过一点优点,吹成英雄。
而对真正的英雄,找缺点,通过一点缺点,污蔑成人渣。
宁昊成了抄袭人渣。
沈三通只是心里有些遗憾,但不影响心情。
这就是一些媒体的目的,他们只有这个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