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振恒道:“我看你和杨厂长还骑着自行车,这可不行。我家里还有两辆用不到的小汽车,就送给你了。”
范厂长道:“这可不行。老娄,答应跟你出来吃饭,我就已经违反了原则。绝对不能要你的小汽车。”
娄振恒道:“那就送给轧钢厂,厂里用车的时候,就不用求人了。这件事,你必须听我的。范厂长,我跟你说,经营厂子,不能用军队那一套。我不是说军队的制度不好,只是不合适用在生意场上。
轧钢厂要发展,需要跟别人合作。你总要把排场撑起来。不然的话,别人会看轻你们的。”
娄振恒能被称为娄半城,自然有他的独到之处。范厂长认真听着娄振恒的经验,弥补自己的短板。
下了车,他对李怀德道:“小李,你明天找两个会开车的人,去娄董家开车。娄董给轧钢厂捐了两辆小汽车。”
李怀德眼神中没有鄙视,而是浓浓的羡慕。这才是他想要的生活。
今天这场宴会,给年轻的李怀德好好的上了一课,激发了他的野心。他回去之后发奋图强,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飞黄腾达的办法,去追求一位公主。
这是后话,这里就不提了。
赵经理挂了韩厂长的电话,就跑到后厨,告诉伍邦明有贵客,让他好好的露一手。
跟伍邦明说完,他又走到何雨柱这边:“柱子,水煮鱼这道菜,你亲自出手,一定要好好做。”
何雨柱点头,保证会认真的做。他并没有问,是谁来吃饭。
伍邦明交代过,厨子做菜,不问来客。他要敢询问,肯定会被伍邦明胖揍一顿。
傻柱就是问过客人的身份,被伍邦明揍过。后来才慢慢学会不问客人的身份的。
包间内,气氛不算融洽。
那些股东们聊的是菜的来历,公方的那些领导,则是有些尴尬。他们哪里能分辨出材料的来源什么的。
不过,好不好吃,这一点,他们还是能分辨出来的。
吃了峨嵋饭店的菜之后,他们才知道,为何这些股东不愿意吃钢厂的大锅菜,实在是没办法比。跟这些菜比起来,那些就是猪食。
连杨培山都不说什么了,其他的人更不会有意见。
李怀德就端着酒杯,认真的听着那些股东们的话,并且牢牢的记在心里。甚至他还询问同桌的人,怎么分辨菜的品色。
娄振恒吃的也高兴,说道:“我去年来峨嵋饭店吃饭,他们这还没有水煮鱼这道菜呢。什么时候上的,老赵怎么也不跟我说一声。”
赵经理带着服务员端菜进来,说道:“娄老板,你这可就冤枉我了。去年年底,我们店里做出来这道菜,我可是亲自给你打过电话。你当时说有空回来,我还一直等着。
我都以为什么地方得罪你,让你嫌弃我们峨嵋饭店呢。”
娄振恒哈哈大笑:“你这个老赵啊。算我错了,行了吧!你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牙正疼着呢,你说我敢来吃你的川菜吗?
等我的牙好了之后,又是过年,又是钢厂改造,把来你这次尝菜的事情给忘了。
我敬意一杯,算是我的赔罪。”
两人喝了一杯,娄振恒问道:“你这是从哪里请来的大厨?”
老牛笑着道:“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是老伍的徒弟根据水煮肉片这道菜发明出来的。”
“哦,老伍的徒弟,我就说这道菜怎么有些老伍的传承。老伍什么时候收的这个徒弟。”
赵经理就介绍了一下何雨柱的来历。不免说到何大清。
“原来是家传渊源啊。老何可是够精明的,把儿子丢给老伍,自己去潇洒了。”
公方的领导不知道其中的事情,那些小股东可都知道。
娄振恒小声跟范厂长解释了一下何大清的事情。范厂长也无语,为了找媳妇,抛弃儿子和闺女,真不是人能干的出来的。
“你们说的那个易中海,就是钢厂的易中海吗?”
范厂长询问,娄振恒就让韩厂长回答。
韩厂长道:“就是他。”
杨培山一听,感觉不可能,就说:“老韩,会不会弄错了。我平时也接触过易师傅,我看他为人还不错。在工人中的口碑也很好。”
韩厂长这才想起,易中海投靠了杨培山,心里后悔不该提易中海。
他虽然级别比杨培山高,但是杨培山是公家的人。再干两年,他就退休了,实在没必要得罪杨培山。
“我也是听别人说的。不一定是真的。”
杨培山冷脸道:“韩厂长,你可是厂长,怎么能道听途说,就污蔑自己厂里的工人呢。”
范厂长在桌子底下悄悄踢了一下杨培山:“小杨喝醉了。不说这个了。我倒是对能发明这道菜的何师傅有兴趣,能不能请上来,让我看看。”
何雨柱有些奇怪,桌上的菜,大部分都是伍邦明做的,那些老主顾,也都是冲着伍邦明的手艺来的。要见也要见伍邦明才对。
伍邦明挺豁达:“柱子,你就去吧!记住我的话,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看的不看。”
带着这句话,何雨柱跟着赵经理来到了包间。
他一眼就认出了杨培山,还有其他的几个轧钢厂的领导。当然,他也认出了李怀德这个后来的主任。
此时的李怀德,地位不高,都沦落到跟那些股东的司机一个桌了。
“各位老板好。”
娄振恒打量了一下何雨柱,道:“你就是何大清的儿子?”
“是。”何雨柱老老实实的回答,没有多说一个字。
娄振恒虽然是傻柱的便宜岳父,但是两人的交集很少,就见过一面。那还是娄振恒被抓起来,傻柱带着娄晓娥求大领导帮忙,救他出来的时候。
之后两人就没有见过。
娄振恒带着娄晓娥去了香港避难,最终病逝于香港,再也没有回过BJ。改革开放之后,娄晓娥带着他的骨灰回来安葬。
第241章 李怀德的提议
娄振恒见到何雨柱谈吐不凡,笑着道:“你爹的厨艺好,就是脾气不太好。你倒是比他强多了。这道水煮鱼做的不错。以后我家里要是做宴席,你可不要拒绝。”
何雨柱连称不敢:“娄老板要是需要,跟赵经理说一声即可。”
没有拒绝,也没有答应。
娄振恒自然是懂规矩的,不会越过赵经理找他。
轧钢厂这边,只有范厂长询问了他几句,其他的人并没有开口。
傻柱进轧钢厂的时候,要到明年。那个时候,范厂长把厂长的职位让给了杨培山,自己挂个书记的名号,并不管事。
傻柱不太会做人,跟范厂长的交集并不多。
要不是聋老太太在杨培山这里的面子,估计早就被轧钢厂开除了。
回到了后厨,何雨柱就悄悄跟伍邦明说了。
伍邦明疑惑的问道:“你怎么知道他们是钢厂的领导的。”
何雨柱意识到有些大意了。再一次见到故人,还是这么早的见到,他太想要跟别人说说了。
“我猜的。我爹不是在轧钢厂工作吗?我去找他的时候,碰到过厂里的几个股东。
韩厂长在场,钢厂的股东也在场,他们还有些讨好那些人。再加上钢厂现在改造,事情就很明显了。”
伍邦明道:“算你猜的对。不过,这种事情不要乱说,厨子的规矩,什么时候都不能忘。”
何雨柱表示自己知错了。
伍邦明也没训斥何雨柱。按照何雨柱的水平,都可以出师了。只是因为年纪太小,不好太过张扬。他不能再把他当学徒教训。
“谁想到,钢厂居然这么快就变成国家的了。我听说,钢厂的工人以后就是铁饭碗,谁也不能轻易的夺走他们的岗位。你爹要是能坚持一年就好了。”
何雨柱心说,除了编制,哪有什么铁饭碗。过个几年,饭店里也是铁饭碗了。
“师傅,我猜啊,轧钢厂肯定还要扩建。你要是有亲戚朋友,可以介绍他们进轧钢厂工作。”
“你怎么知道要扩建的。”
傻柱的记忆中有这个。
别忘了,易中海能说服隔壁的院子合并,那是有许诺的。开的空头支票,以后会帮助那些人的亲戚进钢厂。
等到轧钢厂扩建的时候,那些人就找到了易中海几个,让他们兑现诺言。
易中海当时就有些抓虾。
那可是空头支票,从来没听说过空头支票会兑现的。
他也不乐意兑现。其他人的条件好了,他那个一大爷还有什么用。
三个大爷一开始装聋作哑,后来没办法了,就强调困难。
再后来,忽悠傻柱出来闹事,最终等到招工的事情基本上定下来了,他们又变的积极了。
这个积极,也就是做个样子,反正院里的人没占到便宜。
那些人又被人刻意引导,全都恨傻柱捣乱。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易中海也忽悠了贾家。当时贾家可是非常想让易中海给秦淮如弄一个工作名额的。
易中海能愿意吗?
他指定不愿意。
贾家变成双职工,家里的条件就会好很多,他就没办法拿捏贾家了。
伍邦明嗯了一声,说回家问问师娘。
何雨柱暂时没说太多。等到招工的时候,他再给伍邦明出谋划策。
其实,招工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尽快找街道办。钢厂作为重要的工厂,不是什么人都招,还要审查工人的身份。
至于求工人什么的,就有些南辕北辙了。
工厂的工人确实可以推荐工人,凡是推荐的,只要政审能通过,基本上不会被拒绝。
但是普通的工人没这个好处,只有那些高级工才有这个福利,而且还不多,顶多一人有一个名额。
易中海和刘海中手里肯定有,不过两人都没有拿出来,估计是被两人偷偷的卖了。
何雨柱甚至猜测,卖掉名额的主意,八成是易中海出的。很简单,刘海中用不到,可以拿出来拉拢人。
易中海没办法拉拢人。
易中海的养老人是贾东旭,他不愿意贾家的日子过的好。名额自然不会给贾家。
养老的备胎傻柱,本身是厨子,不会放弃厨子,跑到车间里干活。
他也不能答应傻柱进车间,那样的话,养老人和备胎就凑在一起了。时间长了,两人肯定会闹矛盾的。
回到轧钢厂,范厂长,杨培山,曹副厂长三个人,谁也没提写检查的事情。
三个人坐在办公室里讨论工作,李怀德识趣的给三个人泡了茶,端进来。
“范厂长,我有个提议。”
“小李,什么提议,你说来听听?”
李怀德大着胆子说道:“咱们厂是不是可以请个大厨。”
杨培山不满的说道:“小李,你这个思想可不对,怎么能光想着享受呢。”
李怀德连忙解释:“杨副厂长,你误会了,我不是为了自己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