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织渔网,哪里比得上挖沙虫赚的多,有赚钱的法子,肯定奔着更赚钱的去的。
挖沙虫只要会找虫眼,一挖一个准的,攒个五六斤不是难事,外加赶海找的货,一天能赚个一两块的,一月攒下来也有三四十块呢!
所以根本不犹豫的,准备准备就出门了。
谭二嫂满脸一言难尽的,她到孕后期了,肚子笨重,行动不太方便了。
她倒是想赚钱,但腰不太受得了。
每次去赶海,回来后都是腰酸背疼的。
都住一块,大嫂能赚钱,她不能赚,语气就酸了。
“老三啊,你赚钱的法子是一个接着一个啊,沙滩上的沙虫怕是又被挖的一干二净呢!”
早前他收梭子蟹,不论大小都被收了。
原先过去海边捡货,随处就能看到的,现在想找都难了。
大人看到了捡,小孩更是翻起石头的找,梭子蟹容身之处的地方,都快被翻烂了。
现在又开始收沙虫,怕是又得挖的一干二净,沙滩上都别想有漏网之鱼了。
谭少阳道,“二嫂多虑的,这海底推上来的货多的很,只要够勤快就能赚到钱。”
“互利互惠的事情,大家都能赚到钱,这不挺好的吗?”
“咱这地方,完全靠天吃饭的,能不能赚钱全靠推上来的鱼货,没人能抗拒得了的。”
谭二嫂:“……”道理谁都懂,问题她赚不了,眼巴巴的瞧着,多多少少有点心疼,但也不好明说,让人知道又该说她小心眼了。
谭母对老二媳妇性格摸的最透彻的,一眼就瞧出她心里的想法了,安抚道,“你马上就养了,别太拼命,要是出个好歹更耗钱。”
“你大嫂在调理身体,想趁着怀上之前多挣点,大丫得去上学了,花钱的地方就多起来了。”
“你不用着急,胖墩还小,你赚钱时间还充足着呢!”
“老三脑子灵活是好事,你们做嫂子的,他肯定也不会亏待的。”
谭少阳不想听洗脑的话,反正二嫂玩不过谭母的,只有被拿捏的份,他就不在女人堆里掺和了。
溜回房间,躲到5点才出门,拿着刚买的喇叭径直朝沙滩上人多的地方走去。
一打开喇叭就喊起来。
“收沙虫嘞!2毛一斤。”
响亮又浑厚的声音传透出去,一喊就是几声的,保管让人听得真真切切的。
叫喊声不能急,要喊的慢而缓,让声音穿透出去,带着贯穿力的席卷开来,大家就都能听到了。
靠近谭少阳的人,朝他走去,一脸惊讶的询问着,“谭老三,真收沙虫了,两毛1斤吗?”
谭少阳点头,“有经验的可以挖,一天挖个十斤八斤的,一月也有几十块了。”
“经验不足可以装渔笼,墨鱼仔也收的。”
“再不济赶海捡梭子蟹,海参,鲍鱼,多多益善啊,你们能赚钱,我也能赚钱,大家都混口饭吃。”
谭少阳说完,他们就回家拿工具了,继续往前走,往人多的地方把消息扩散出去。
而此时,提前知晓消息的谭大嫂和谭母,一人挖着都有二十斤了,放桶里装的都满满一大盆。
密密麻麻的,要是有密集恐惧症的人看着,鸡皮疙瘩准得冒起来了。
谭少阳凑过去看一眼,朝她们竖起大拇指,毫不吝啬她的夸赞,“行啊,这速度够快的。”
他们小镇不收沙虫,所以海滩上格外的多,都是既大只,肉又厚的。
这玩意碰上识货的人,把作用宣传出去,光是一个壮阳补肾,抢着吃的人就不少了。
谭大嫂笑的很真诚,“你提前告知,提前来挖的,不然人一多挖的就少了。”
谭少阳可以照顾家里人,但他是走货的,肯定量越多,赚的越多。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肯定是在自己赚钱的前提下,才能带着家人致富的。
“放点沙子、海水养着,别死了。”
他还得留两天,才卖出去的。
谭母刚挖起一条,捡起来,看着他背着手就恨铁不成钢的,
“你都知道这玩意能挣钱,就不知道自己来挖一挖吗?能消耗你多少力气啊?”
“不知道赚钱,花钱还大手大脚。”
早前买的那冰棒,都快能买斤肉了,也不知道怎么就那么舍得花,光想想就肉痛了。
谭少阳一听到含沙射影的话,就知道在呛他早前买冰棍浪费钱了,也不在这里被她数落,找个借口就溜了。
一连两天,沙滩上都堆满了找沙虫的人,数量也挺惊人的,目前为止谭少阳就收了300斤了。
能挖到那么多,纯属是因为前面没人收,等挖过一遍,后头再来找,就会减少了。
这些天都忙着挖沙虫,赶海的人都少了。
梭子蟹才收了20斤。
海参陆陆继续也收到一点,最多的还是沙虫,毕竟这东西只要找到虫眼,会挖就行,不像海参,能不能找到全靠运气的。
三天一集。
又等到集市了。
谭少阳在箩筐里铺上一层油纸,把沙虫全部倒在两个箩筐里。
一趟车能装多少,全装上了。
耗费几个小时,艰难的送到县城去。
身上都汗湿了,脱掉黑色背心,拿着手巾擦掉身上的汗水,换上一件干爽的。
总不能太狼狈呀!
跟人做买卖,干爽点,印象才会好的。
白老板依旧跟鱼贩讨价还价的,看到他推过来那么多的沙虫,眼睛都瞪直了。
“你居然能挖到那么多的沙虫?”
这一趟,她能赚一笔大的了。
谭少阳点头,“我那里靠海啊,沙虫都是新鲜,现挖的。”
“找个人来称吧!里面有海水和沙子养着的,要想保持住新鲜,这些不能丢掉。”
重新处理一遍,才上称称,跟他称的数量相差无几,320斤,考虑到车子的承载重量,还剩下的养着,等下一趟了。
收购价2毛1斤,卖3毛5,净赚1毛5钱。
320斤就是48块钱。
顶上渔民快一年的收成了。
谭少阳心满意足了,脸上喜滋滋的。
第38章 农村孩子早当家
谭少阳把钱收在腰包里,毫不掩饰他雀跃的情绪,踩踏着自行车,嘴里哼着不着调的歌,兴高采烈的过去饭店了。
老板忙一早上了,抹把汗水,朝他迎上去,接过他手上的梭子蟹颠了颠重量,感概道,“怎么今天这么少啊?”
“还想着你给我搞个百八十斤的,撑过这两三天呢!”
谭少阳摊手,语气很无奈,“赶海靠运气,不是每次都能捡到货的,有时多有时少,都是正常的事。”
“我还巴不得多些呢!多卖就能多赚,谁还会嫌钱多啊?”梭子蟹能赚钱,看到就被人给夹走了,数量减少,收的就少。
当然了,主要的原因是都去挖沙虫了,人的时间是有限的,顾着挖沙虫,就没时间赶海了。
这个时期的沙虫多,挖的数量会比较多,比赶海要赚钱,人的心里都有杆称的,那边更能赚钱,就奔着那边去了。
梭子蟹减少了,得费心思翻找,还不一定比挖沙虫赚的多,自然而然的就收不上来货了。
老板叹了口气,给他递烟,问道,“墨鱼仔一点都没有吗?想办法帮找点墨鱼仔呗,这玩意卖得好啊。”
“我照着你那天炒出来的菜,闻着那飘散的味道,桌上基本都摆上一盘,这两天没了,客人一个劲的问呢!”
“把顾客的瘾都给勾上来了,又没这个菜,别说了,我还遭埋怨呢!”
梭子蟹少点还无所谓,闷热的天气,这焦香爽口的食物,隔三差五吃一顿就差不多了,天天吃谁都是受不住。
很容易热气上火。
但是墨鱼仔炒笋条不一样啊!
在这闷热的天气里,一道爽口的菜,简直就是开胃菜呀!不论是墨鱼仔还是笋条都很受人吹捧。
再加上辣椒、酱油炒出来的色泽,不论谁看着,都抵抗不了,有些上工的人,直接买回家当下酒菜,可是俘虏一批有此爱好的人了。
谭少阳接过烟塞在耳后,这才回答着,“老哥,体谅一二,这好东西少啊。”
“墨鱼仔不好弄,还得下蟹笼,装多装少也靠运气的,又没重量,村民们不乐意折腾。”
“这时候的船都是人力操控,能够装载的重量也有限,出海的人不乐意装这东西,同样的斤两,人家装鱼挣得更多。”
“墨鱼仔的量上不来就是这个原因。”
“我回去给你装几个蟹笼试试看,能不能够装得到都看运气。”
谭少阳给他保证过后,卸货就打算走的,被老板给拽进店里了。
“急什么?我早饭都没吃呢,陪我吃点,刚炒出锅的鱼仔焖黄豆,你可不能嫌弃啊!”
谭少阳也不推辞了,跟着坐下,“那老弟就不推辞,让老哥破费了。”
老板浑然不在意的摆手,“别说客套话,你给我折腾的这两个菜,还带来不少顾客呢!”
一顿早饭的功夫,谭少阳又给他推销了蛤蜊,不论是蒸蛋或是葱花炒着吃,都是很绝美的一道菜。
海边这些东西都腻了。
但他这里离海边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多这样的一道菜也能换换口感。
老板拍了拍大腿,看着他惊喜道,“老弟啊,你有货就带给我呗!说不定能招揽更多客人呢!”
“只要能让我有赚头的海鲜,能炒出美味的味道,我都跟你买了。”
“不怕告诉你,自从跟你拿海鲜之后,我生意好多了,隔壁摊贩就只能眼巴巴瞧着,你可不能把我买给他啊!”
谭少阳摆手,“瞧老哥说的,你能帮扶我,我也不能忘本,咱们合作的好好的,我怎么可能背弃你呢?”
“下趟给你带点过来,蛤蜊干4毛一斤,用水泡软再煮,滋味鲜着呢!”
“一斤干蛤蜊,可以让你蒸不少蛋羹了,保管也是有赚头的。”
老板不在意,不差那两毛钱,只要生意红红火火,这些投入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