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重回悠闲小渔村 第159节

  “要不俗去别的地方再寻摸寻摸?能买下一艘船,也能有生存的资本。”

  “不过按照两位老哥的情况,我建议要么别买,要买就得买两艘,不然还会有前车之鉴。”

  

  他肯定要先照顾自家人的。

  他刚开始买轮船时,就问过老大老二,给他们选择的余地,好在这次谭二嫂没有拧巴,很爽快的答应他们的决定。

  一人一艘轮船的确更好,请两人跟船出海,或者是夫妻船,这些都是可以选择的。

  前者能得更多的货,后者也能满足一家的生存了。

  不论他们如何选择,谭少阳都不会掺和的,可以指一条明路,但如何挑选赚钱的道路,却是他们自己的决定。

  九爷那能不明白道理呢?

  脸上愁绪满满的,按照家里的能力,能买下一艘已经是掏空家底了,那可能买得下两艘呢?

  不过就试探的问问,没机会便罢了。

  谭少阳开船在海上溜达一圈,速度是叟叟的,眨眼的功夫就开出远远的距离了。

  转了一圈,回到码头上,把船禁锢住,这才踏上船板,看着仍旧讨论个不停的村民们。

  本来大家在热闹的讨论着,看到他上来的一瞬间,就七嘴八舌的问个不停了。

  “老三,这什么东西啊?”

  谭少阳瞧了一眼安置的吊机解释道,“这是我特意安排的一套捕鱼的工具,能捕捞上来的货物更多。”

  “机械的力量,比人力更加的磅礴,就算大几百的货也能轻轻松松勾上来。”

  还给他们看了储存的船仓,更加的宽阔,能装更多的货物。

  “毕竟是耗油的轮船啊,要是起的货太少,也无法维持开销的。”

  他不仅要拦网起大货,还要安排人下海捕捞,一整套下来,跑一趟海的收获绝对是显著的。

  村民们羡慕说腻了。

  “谭老三啊,你这得多赚钱啊,很快就能成为万元户了吧!”

  “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啊,你爸都没有你的能耐。”

  谭少阳摆手,“叔,我可不敢想万元户的事情,这一艘轮船是贷款买的,现在还负债累累呢!”

  “我老丈人帮担保才贷的款,趁着年轻闯荡一下,等以后娶媳妇了,也不至于让她受委屈。”

  “至于什么时候能赚钱,还不太有底呢!”

  又是贷款的,还是贷了大几万块,这可不是寻常人家能够承受得起的,光是听着就觉得胆战心惊了,那是他们根本触及不到的高处。

  村民们听完感慨着,“还是年轻人有胆量啊,换成我们这老胳膊老腿的,可没有这种胆量了。”

  船也坐了,该了解的了解了,也没必要在这逗留,纷纷都下船了。

  谭少阳把谭阿奶留的猪宰了,该算钱的算钱,给老太太当压箱底的。

  过来帮忙的人,格外的多。

  鞭炮声也是此起彼伏的。

  谭家变得热闹起来了。

  好朋友们也都来了。

  甚至于刘香也帮忙端茶倒水的,女主人的气势尽显。

  谭少阳特意把人带来的,以后就她了,也没什么不能摆明面上的。

  海货吃多了,但桌上还得有,清蒸鱼,白灼虾,软糯爽口的扣肉,再来一盆卤煮的肾脏。

  一个猪,每个部位都分配的格外均匀,总归就没有浪费的。

  还买酒,保管能安排的妥妥当当的。

  吃饭的功夫,谭少阳暗暗挑选合适的人跟船的人,得挑选稳妥,不会闹事,身体子强健的。

  谁靠谱,谁不靠谱,看的一清二楚的。

  都买轮船了,肯定是经常出海的,也算是给村民们一个赚钱的门道了。

  村民们显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借着两分酒意,大声的询问着招人的事情。

  “谭老三,你还要人跟船吗?你看我成不成?”

  谭少阳看他一眼,推脱了,“叔,就你整天酒杯不离口的,就别跟着掺和了,我还要赔贷款呢,担不起这个风险。”

  “要是网起来的小鱼小虾稀罕,可以随时搞来吃的,就当是我贡献的下酒菜了。”

  “侄儿谢谢你过来捧场了,来,碰一杯。”酒杯一碰,面子给足了。

  谭少阳敞亮的说着,“我这船贷款买来的,大家都知道,还得赔钱呢!可不能担一点风险,要是安排的有不舒坦的地方,多多见谅啊。”

  “人肯定得挑的,得是身体强壮的,体质虚弱的肯定就不行,还必须得是干活踏实又稳妥了。”

  “今天大家高兴的吃吃喝喝,就别惦记着这事了,随后再看吧!”

  谭少阳说话做事从来不忌讳的,谁能用,谁不能用,心里门清的,谁想厚脸皮赖上他,也不是件简单的事。

  大家显然也明白,懒得做这种触眉头的事,氛围感倒是融洽的。

171.第171章 赚钱又眼红啊!

  85年,距离禁渔期实施制度还有一年的时间,也就代表着管控不严格,可以出海捕捞。

  这时期,捕捞的船只还少,鱼类不会被大面积的剿灭,也不会影响繁殖。

  也是如此,谭少阳才敢肆无忌惮的。

  但凡影响到鱼类的生存,也是对渔民的残害,毕竟鱼不能繁殖,就没有鱼可捕捞,渔民要如何生存?

  小渔船的人依旧按部就班,除了兄弟俩一人一艘外,没有别的改变。

  谭二嫂刚开始不舍得花钱请工人的,后来发现请工人能赚的更多,就不吭声了。

  一直都是一艘船,三个人。

  谭少阳另外挑了十二个人跟船。

  采取的捕捞的方式是拖网。

  勘测鱼群过后,把拖网抛入海里,一直往前开着,收网的过程中,前面那些网头是需要人力去拖拽上来的。

  一直到后面网到一兜的鱼,才会用到机械起货,所以需要的人并不少,没有足够的人力也拖拽不起来。

  谭少阳负责开船掌舵的,由于还不太熟悉,怕出现波折,还把谭父给带上来,毕竟他在海岛上摸爬滚打多年的,经验充足的。

  谭父跟船还是有效果的,对这片海域熟悉了,对哪里能起货,了解得很清晰。

  谭少阳目的明确的,他这一趟想捞鱿鱼,不论是制作鱿鱼丝还是直接售卖,都是有很好市场的。

  只要能捞起来,就不会亏本了。

  谭父听完他的要求后,满脸的一言难尽,“鱿鱼上来就容易死了,这也不好储存啊。”

  “老三,那么大一艘船,怎么想捞鱿鱼呢?就是小黄鱼这些也成啊。”也能卖到更高的价格。

  谭少阳有自己的打算,回道,“我提前做好准备,运上来不少冰块,只要鱿鱼捕捞上来立刻就能冰冻储存。”

  “而且捕捞的量大,不用过多逗留,可以立刻返航。”轮船时间快速,返程并不用花太久,只要抓紧时间,并不是不可行的。

  “小黄鱼是挺好,但想捕捞到鱼群,却是有难度的,反正就试试呗,能捞上来什么就要什么,也没有挑挑捡捡的资格。”

  谭父点头,“我们平时会避开某区域,因为起货少,鱼并不会在特定的地方待着,只能说尝试一二,并不能保证一定就能起货。”

  谭少阳明白,毕竟鱼不是死物,不会在某个地方停留,等待着你去捕捞的。

  过去谭父说的地方,勘测好抛网的位置,工人互相搭配着,就把托网抛出去,宽大的拖网一点点的没入海中,最后,分水板也下入海中,就开始开船前行了。

  拖网捕捞的是中下游的鱼货,能不能值钱就看起货的情况了。

  拖完前行,一两小时后起货。

  起网时,就得工人们互相搭配着。

  特别是分水板带着点危险性,还得小心谨慎的,工作很繁琐,这也是为何需要那么多工人跟随的原因。

  长长的拖网,起个网都得一小时时间。

  由于还不熟悉,时间还会更加的拖延。

  一直到网头一点点的被放置在船上,往上拖拽着网袋,露出网兜那一大团的鱼货,工人们瞧的眼睛都直了。

  怪不得要用到吊机,直接把拖网吊上来,这要是人力拖拽,怕是根本拖不动。

  “这一网兜不得上千斤呐?从来没见过那么多的鱼货呢!”

  “按照这样的提货速度,但凡碰上值钱的,很快就能赚钱了。”

  “我还没见过那么轻松的捕捞方式,这一兜下去,把海底的货全给兜起来了。”

  “这轮船能买啊,这么个起货的方式,干个一年的肯定就回本了。”

  “谭老三不仅是有魄力的,还有勇气啊!他的眼界不是寻常人能够比拟的呀!”

  谭少阳瞧了两眼,神色很平静的,那么大一艘轮船,在搭配上那么大一兜的网,要是网不起来货,不就杨白劳了。

  现在捕捞的船少,他就是瞧准这一点才敢干的,这要是海面上都是渔船,僧多肉少的肯定就挣得少了。

  “先起货吧,开了才知道里面是什么,值钱的才能赚钱。”他就是奔着赚钱来的,要是不能赚钱,干嘛费劲呢!

  贷款买船的啊,要是不能回本,不就是白折腾了吗?

  固定好后上吊机,船板上就不给人在下面待着,上面都布置着各种抽吊的设备,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出意外。

  万一出意外,人可禁不住砸。

  如此这般,一直到网兜吊上来,提高一些高度,两个工人把网兜下面的活口打开,哗啦的一下,网兜里的鱼货一股脑的全倒在船舱里了。

  本来很宽敞的船舱,一瞬间被各种鱼货给铺满了。

  入眼各种各样的鱼类。

  虾子、螃蟹、鱿鱼、大黄鱼、无数分不清品种的鱼类,多不胜数的,让人看的眼睛都瞪大了。

  “发财了,发财了,这一网兜全是鱿鱼和大黄鱼、大闸蟹、小青龙都有不少,这要不赚钱都是假的呀。”

  谭少阳很冷静的安排着大家分货,鱿鱼放一个框里,放上冰块冰镇。

  能够养的就放在船舱里养着。

  大闸蟹这些的都装进网袋,随后丢进水里养着。

  优先挑选能够生存的,剩余的全部冰块冰镇。

  十来个人,忙了整整两个小时,才分拣完毕,鱿鱼就有整整的1000斤,小黄鱼400斤,各种杂鱼也有两百斤,剩下的小青龙,大闸蟹数量也不少。

  唯一就是网兜大,没网到小鱼仔,这要是想制作香酥鱼仔,还得换另外更小的网兜,

首节上一节159/22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