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第213节

  杜冰闻言,并没有如同那些无脑圣母一样的恼怒之色,而是微微地想了想:“为什么?”

  杨默耸了耸肩:“因为王总一直把一句话挂在嘴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那就是落后,一打就垮;然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人文精神,没有信仰,就会异化,不打自垮】;”

  “对于武器科技什么的,我们不懂,所以没有发言权;但作为一个被孤立针对了十余年的西南企业,钻探公司对于社会人文这一块的感受,可就太深了;”

  “用王总的话来说,就是这个社会病了,而且病得越来越严重……而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孵化社会人文的土壤逐渐出了问题……睡在一个满是细菌的脏床上,人怎么可能不得病嘛!”

  说到这,杨默再次重重叹了口气,然后忽然扭头看这杜冰:“杜记者,你对土壤学有研究么?”

  杜冰一愣,然后摇了摇头:“不是很了解。”

  杨默不以为意地点了点头:“农田如果管理不当,又或者长期只种一种作物,就会滋生各种病虫害,微生物群会严重失衡不说,土壤的肥力也会被迅速耗尽一空;”

  “所以,目前最科学的做法,就是先给这些农田喷洒一通足够剂量的清园剂,然后往土里埋撒一层厚厚的生石灰,把那些害虫和病菌尽可能地杀死!”

  “但问题来了,在喷洒和拌埋这些药剂的时候,土壤里的有害病菌虽然被杀灭掉了七七八八,但原本还维持着的脆弱的微生物生态,也会彻底崩溃……虽然那种生态是畸形的、病态的,但毕竟也是生态……稍微有点常识的都知道,哪怕最糟糕的生态,也比没有生态要好得多。”

  “所以,杀灭掉这些细菌和害虫之后,就必须要立刻埋肥料……而且最好是埋有机肥;”

  “但另一个问题来了,仅仅只是埋肥的话,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繁殖出足够的有益菌来增强土壤的肥力,逐步构筑出一个相对健康的微生物生态,但毕竟耗时长久;”

  “于是乎,最聪明的做法,便是是给这些农田上方覆盖一层薄膜,保证土壤的温度,然后时不时地浇一下水,促进这些有机肥快速分解和有益菌群的繁殖;”

  “可是你要知道,有机肥里其实也免不了藏着一些有害病菌和虫卵,环境一适宜,那些有害菌落和虫子,也一样会孵化和繁殖……甚至还有些野草种子也会发芽,来抢夺土壤里的肥力;”

  “所以,聪明的农户除了会时不时地把薄膜掀开,把那些杂草和害虫一一揪出来之外,还会认真去研究各种微生物和菌落群的最适宜繁殖温度,并通过控制温度和增加添加物来调节土壤各类微生物的结构。”

  说到这,杨默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农户有着足够数据支撑,有着足够先进工具帮助的基础下完成的;”

  “如果不具备那么完善的条件,用我们王总的话来说,最简单粗暴,也是最能见效的办法……就是填埋有机肥后,再把土壤消杀一次,然后测好间距,往土里面埋插一根根培植了好了有益菌群的基质,呵护着它们慢慢繁衍、慢慢扩散!”

  这么一番指东言西的言论,杜冰如何听不出来讲的是什么?

  当下冒了一身冷汗之余,一双眼睛却愈加明亮。

  “所以……当初钻探公司不惜得罪两家兄弟企业凑出来了七个亿,但又以债务置换的模式,坚决无比地投入到临邑县的农村基层里去……是在埋肥?”杜冰深深吸了口气。

  杨默笑了笑:“一鲸落,万物生……王总其实是很向往海洋里面的鲸鱼的。”

  杜冰点了点头,表情也变得尊敬了起来,感受了一下额头上传来的微凉:“所以,那一百所希望小学和那些援建项目……不,应该说那些项目所在的村子,被你们视为携带了大量有益菌的基质?”

  杨默看了一眼她:“王总是上海人,他通过上海近代经济史的研究得出一个结论:不管是招商引资,还是促进本地民生经济和贸易往来,良好的营商环境其实是丝毫不输于区位优势的另一大核心要素……但国内目前对这块的重视显然不够,而钻探公司作为央企,自然有责任当这块试验田。”

  听着这似乎有些答非所问地回答,杜冰又是重重点了点头,脸上的尊敬之色更浓:“所以,今天杨科长之所以无视于那些村民的苦苦哀求和人身威胁,也要拒绝援建希望小学……是在杀菌……不,是在控温?”

  杨默点了点头:“王总认为,规则一旦定下,便不可轻改;如果我今天心软,答应了这些村民的要求,从表面上来看是皆大欢喜的一件好事,村民们得了好处对我们载歌颂德,我们公司也获得了好名声和种种便利……但实际上,这却是在害了他们,也害了我们,更是害了当初援投的那一百个村落,属于典型的小善酿大恶!”

  杜冰思考了一阵后,点了点头:“以明阳之学律己,所言所行无一不与【致良知】这三个字相应,但细微末节间却又通融了法家的种种术法……看来齐鲁工农报的评价没错,贵公司的种种行为,的确让我们看到了积极促进工农关系的信新希望……而贵公司的王总,也的确值得人尊敬!”

  听到对方褒扬王一诺,杨默脸上恰如其分地露出一丝欢喜,旋即很有些感叹地说道:“是啊,这近一年来,我们这些中基层干部虽然干的比任何时候都累,压力比任何时候都大;但同样的,也干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开心,更有满足感。”

  “只不过……”

  欲言又止之后,却是一阵无声的唏嘘。

  杜冰扫了一眼杨默额间那抹情真意切的忧虑,有些好奇地问道:“杨科长,只不过什么?”

  杨默微微地摇了摇头:“只不过钻探公司毕竟只是一家二级子公司,而且还是孤悬齐鲁的西南石油单位;虽然我们都知道王总的所作所为其实是为了造福一方,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他的,因此……”

  话虽只说了一半,但明眼人都听得出是什么意思。

  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

  只怕是损害了某些懒虫和蛀虫的利益吧!

  杜冰在心里冷哼一声,别说她是《参考消息》的记者了,就算是普通报媒的记者,也对这里面的猫猫道道门清。

  不过眼前这位年轻科长的忧虑也不无道理,钻探公司就算实力再雄厚,毕竟只是家二级单位,而且还是没有任何本土优势可言的二级单位,真要有人要想针对他们的那位王总,却也不是没有办法。

  正在琢磨的时候,却听见杨默有些紧张的声音传来:“杜记者,不好意思,刚才失态了,让你见笑了,刚才的话当做朋友之间的牢骚听听就好了,请一定不要反应上去……拜托摆脱!”

  求饶似地合十拜了拜,杨默似乎急于转移话题:“那个,杜记者不是有好多问题想要问的么?我只是个小科长,那些问题我是实在回答不上来……要不这样,我帮你约一约我们王总?以他老人家的学识,一定能给你一个清清楚楚的回复!”

  看着眼前再度对自家王总露出孺慕之色的杨默,杜冰有些好笑。

  这位年轻人估计是把那位王总真的看做是至高无上的偶像了,大约是觉得自己去采访那位王总,还得需要他热心地引荐才行。

  你大概不是很清楚,我们《参考消息》的记者,别说区区一家二级单位的正处级干部了,就算把级别再往上调个两档,那也是直接是说见就见。

  只不过……

  今天这家单位给自己的意外之喜可是着实不少呢。

  既然那位王总才是一切的关键人物,而这位总经理听起来又的确是一名非常值得尊敬的人物……

  要不……见见就见?

  想到这里,杜冰笑了起来:“那好吧……就麻烦杨科长帮我们引荐一下了!”

  ………………

  五分钟后,212再度缓缓动了起来。

  看着旁边并座的人物已经由张文顺变成了杜冰,杨默暗自苦笑了一声。

  这是害怕我这边提前给王一诺漏口风么?

  你这也太看得起我了吧!我连大哥大都没配一部,就算是想串串口供,也没这个能耐啊!

  不过他其实倒不是很担心穿帮。

  他在前面已经铺设了足够多的心里暗示,也已经将话题局限在了既定范围,不出预料的话,等这位记者见了王一诺后,话题主要还是集中在那些方面……事实上,根据穆大小姐以前偶尔透露的消息,杜冰这一类特殊性质的记者,也并不会把精力浪费在其它方面。

  至于王一诺嘛~

  这货的确是王明阳的忠实粉丝,以他的学识广博程度,以及最近几个月跟穆大小姐交流的紧密程度,即便是突击访问,但想必怎么也不太可能在这种宏观论述题中失分的……甚至小宇宙爆发,考个120分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呵呵~

  虽然今天这事怎么看都觉得有一丝古怪,但不管怎么样,自己既然答应了那个死胖子把王一诺送上青云飘走……

  就看眼前这股清风,能不能送得动那货吧!

第277章 竖子害我

  下午三点,临盘采油厂和钻探公司本来已经约定好的会面,再度因为突发情况向后延迟。

  而且,这次的延后要求是临盘采油厂自己提出来的。

  废话么不是,一伙人才到办公大楼,便碰到了刚带着杜冰过来的杨默,得知是《参考消息》的记者想要给王一诺做场专访之后,傻子也知道孰轻孰重。

  所以原本阴沉着脸的一群人,身上的杀气立马消散的无影无踪,不但全然看不出任何兴师问罪的意思,还极为友善谦逊地表示:

  配合媒体采访乃是一等一的紧要工作,他们此行过来不过就是基于促进两家兄弟单位关系的日常拜访,以及过来交流学习钻探公司的先进经验而已,既然王总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那改日在过来登门拜访也没有任何问题。

  说罢,便急匆匆地告辞离去了。

  只不过一上车,一群人原本弥勒佛般的笑容顿时跨成了苦瓜脸。

  参考消息的记者来给王一诺做专访啊!

  但凡大脑前额叶还健在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你妹的!

  别说兴师问罪了,这段时间能老老实实夹着尾巴做人就算谢天谢地了!

  唯一能够祈祷的,便是王一诺看在两家单位好歹是同一个系统的情面上,在人家记者面前少说点临盘采油厂的坏话吧!

  想到这,临盘采油厂的一众领导又是担忧,又是嫉妒。

  尼玛~

  《参考消息》的专访啊!

  这TMD要是现场表现的好一点,过个几天,那不得被领导点名要求去各地做巡回汇报?

  ………………

  似乎是钻探公司今年的表现有着太多亮点可以挖,又或者是杨默口中的那位“王总”勾起了杜冰的极大兴趣,因此与以往不太一样的是,这次针对王一诺的专访,足足持续了近三个小时。

  这是个足以惊掉人下巴的时长,哪怕是后世的大众媒体,专访时长一般也不会超过两小时,更何况是《参考消息》这种特殊性质的媒体?

  但是与临盘采油厂高层们想象中的不太一样的是,王一诺在接受完杜冰的采访后,一点意气风发的模样都瞧不出来……眉间的皱纹反而更深了几许。

  事实上,当这场突如其来的专访进行到第十分钟的时候,他就察觉到不对头了。

  王阳明、约瑟夫.熊彼特、鲸落、生态环境重构……甚至到最后,连【隐以私剑】这种问题都问出来了。

  很明显,这次的专访,是有人在前面埋了伏笔的,不然绝对没有哪一位记者会在采访一家以石油生产为主要任务的企业负责人时,用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去追问这些看似碎片化,实则互为一体的社会宏观话题。

  至于是谁埋下的伏笔,刻意诱导这位记者问这些问题……

  那还用问!?

  别的不说,整个钻探公司里面,读过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这种“非主流经济学术刊物”的人,就不会超过三个!

  但没办法,他必须要回答这些问题,而且要滴水不漏地回答。

  也幸好他并不是一个草包,对于王阳明的大作烂熟于心之余,其余诸多典籍也颇为不陌生,再加上今年以来的种种动作和与穆丽雅的私下交流也让他收获颇多,因此即便依然不是非常擅长于商业经济,但要想在框架方面把这些问题给圆过去,却也不是那么难。

  于是乎,通篇大论了一番王阳明的《传习录》,又引入了一番王充的《论衡》做佐证,最后又把前天刚刚看过几页的《经济落后的历史透视》里面的部分内容拿出来一通胡吹,这才勉强把杜冰应付过去。

  也亏得现在国内在经济学相关领域实在是弱的一匹,就连杜冰这种记者也没读过几本前沿刊物,要不然王一诺的那套生拉硬拽扯在一起的理论,早就穿帮了。

  ………………

  于是接下来的一个多星期里,王一诺面临着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采访过后,关于钻探公司和王一诺的相关评论文章并没有出现在新一期的内参里;

  坏消息是……

  又过了一期之后,相关的评论文章还是没有出现在内参里。

  王一诺很清楚,这绝对不是因为杜冰回去后写的文章被她们的主编涮了下来。

  事实上,像这种本报取材的评论,哪怕杜冰写的原文狗屁不通,哪怕他们主编重新操刀重写一遍,也绝对会发出来。

  那么迟迟不见相关文章出现,那大概率只有一个原因……人家还在继续调查取材,甚至是在寻求举证。

  一想到这种可能性,王一诺就觉得头大如斗。

  要知道,跟一般报纸有些类似地是,不管是《参考消息》还是内参,其实都是有“头版”的。

  一旦要是关于钻探公司的这篇评论出现在了“头版”上,那自己就很有可能会被点名去做汇报,然后顺利成章地前进一步,那时候就真的乐子搞大了。

  嗯……

  没错,要是王一诺到了现在还看不出来这是某个死胖子和杨默玩的“送君升天”手段的话,那他这几十年也就白混了。

  但没法子,这是阳谋,根本无法化解的阳谋……除非你是想砸钻探公司的盘子,否则就只能乖乖受着的阳谋。

  而且王一诺也实在找不到理由去找杨默的麻烦。

  怪他给自己下套子?

  人家在记者面前一个劲地说你的好,把夸的跟个五十年一遇的天纵奇才似的,你就因为人家夸你而去找他的麻烦?这理放在哪儿都说不通啊!

  以对方还没兑现承诺的理由找他麻烦?

  拜托,《参考消息》的记者都找你来做专访了,你的事迹甚至还有可能出现在内参的头版上,你还要杨默怎么帮你擦屁股?

首节上一节213/53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