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火红年代 第143节

  俩人就这么站在自家门口就这个体户的问题聊了起来,直到有客人进到胡同里来找苏晓红取衣服,她才惊醒,慌里慌张的从随身携带的包袱里,把做好的衣服拿出来交给客人。

  “李老师,今天真是谢谢您了,耽误了您这么久的时间,我还要做生意,我就先走了”急匆匆的和李清风道过谢后,推着自己的缝纫机脚步匆匆的往胡同口走。

  看着这丫头的背影,抬手看了看手腕上的手表,发现和这姑娘聊了小半个小时,李清风忍不住笑着摇了摇头,真是当老师的时间久了,竟然有了好为人师的毛病。

  把家门锁上,跨上自行车,李清风开始了今天计划的骑行活动。

  在路过胡同口时,特意找了一下苏家丫头的摊位,发现刚支起的摊位上,已经有了好几个客人,在苏晓红的摊位前排着队的做衣服。

  看样子这姑娘的手艺确实不错,要不然的话,不会有这么多人找她做衣服。

  骑着自行车上了长安街,刚到天安门这里,李清风就骑不动了。

  又冷又累,腿上跟灌了铅一样,蹬不动自行车的脚踏板。

  “哎呦,不行,我怎么这么虚了,想当年刚下乡那会,走个十几里路一点都不带喘的,这才骑几里路就不行了”李清风在天安门门口,把自行车往路边一放,整个人坐在马路牙子上,絮絮叨叨的垂着有些酸疼的大腿。

  坐在马路牙子上休息了一会,在旁边推着三轮车卖烤红薯的商贩那里,买了个烤红薯补充了一下体力,一个调头,还是回家歇着吧,看会电视也挺好。

  在返回胡同时,李清风眼角余光看到了正在自己摊位上认真做着衣服的苏家姑娘,想了一下,到底是旁边的邻居家的小丫头,见到了可以过去照顾一下生意。

  来到苏家姑娘摊位跟前,看着牌子上写的工工整整的‘代客裁剪,来料加工’的牌子,李清风点了点头,字写的倒是不错。

  听到旁边有动静,正在忙碌的苏晓红停下手中的活计,抬头一看,发现是李清风后,好奇的说道:“李老师,你不是要绕着四九城转一圈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啊,这个啊,突然想起家里有点事,就回来了”提起这事,李清风心里多少有点尴尬,不过还是面不改色的说道。

  “这样啊,那您来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这不是马上就要开学了吗,我想做一件白衬衣,这不就来找你了吗”

  听到李清风的话,苏晓红有些不可思议:“啊,李老师您要找我做衣服?”

  李清风是北大的老师,而且还留过学,每次进出都开着一辆进口的小汽车,是附近所有住户里公认的最有钱的人家。

  平时和他媳妇穿着都不错,那料子一看就是好料子,在苏晓红的想法里,不差钱的李清风应该是买成衣穿的,怎么也没想到李清风要从她这里做衣服。

  “怎么?这里做生意是挑人的?不做我生意?”看着苏晓红震惊的表情,李清风开了个玩笑。

  有生意上门,苏晓红也不会拒绝,连忙拿起给客人晾衣服的软尺:“怎么会呢,就是有点意外,李老师,我这就给您量尺寸”

  李清风脱掉厚外套,伸开双臂,配合的让苏晓红给自己量尺寸。

  “李老师,您的衣服要用什么料子?”

  “棉布吧,现在不是取消布票了吗,直接从你这里买吧,布料带上你的手工费,总共多少钱?”

  “好嘞,这布票说取消就取消,也没个通知,我妈攒下来那么多布票,一下子就作废了”

  这个话题涉及到政策,有些敏感,李清风嘿嘿一笑,没有接话茬。

  量完尺寸后,苏晓红很快算出了所有费用,抬头说道:“李老师,您的衣服用料是七尺布,每尺七毛五,总共是五块两毛五,我的手工费是一块钱,您给六块两毛钱就成。”

  “嚯,这两年没去没买过布,现在布价涨这么多了”李清风从兜里掏出六块两毛钱递了过去,对于现在的布价发出感慨。

  苏晓红接过钱,唉声叹气的诉说着这两年的物价上涨,对自己家里的影响:“对啊,这两年也不知道怎么了,物价一个劲的上涨,猪肉都涨到一块三了,我去年上学的时候,我们家一年都没吃过几次猪肉”

  平时不怎么买菜,要么是胡家宝去买菜,要么去下馆子,听到猪肉涨到一块三一斤,李清风也是暗自咋舌。

  在李清风的记忆里,猪肉在两年前才八毛多一斤,好家伙,这一下子涨了一多半,幸好前些年调整过一次工资,要不然的话,普通老百姓哪里吃得起。

  现在都这样了,要是再等几年物价大闯关的时候,这普通老百姓的日子可真就没法过了。

  又和苏晓红聊了几句,约定好拿衣服的时间后,李清风便骑上自行车回家。

  晚上等胡家宝回到家里,李清风和她聊起了现在物价上涨的问题。

  哄着孩子的胡家宝笑话李清风已经脱离基层好久了,现在才发现物价上涨的事情,她早就发现了。

  物价上的上涨还不算什么,也就百分之二三十而已,自从她上班的这两年,挂号费已经从一毛,一路涨到三毛了,医院的各种检查费用也是成倍的往上涨。

第256章 二代们搞钱真的快

  听到胡家宝说医院的各项费用翻倍的涨时,李清风沉默了下来,突然意识到,胡家宝说的没错,自己好像真的脱离群众了。

  第二天早上,在李清风去送胡家宝和初一上班时,恰巧遇到了推着缝纫机去摆摊的苏晓红。

  “李老师,胡医生,您这是去上班啊”见到俩人准备上车,苏晓红连忙跟俩人打招呼。

  对于胡同里的人和事,胡家宝要比李清风熟悉的多,最起码知道苏家丫头的名字,热情的和对方打招呼:“是晓红啊,这大冷的天,天刚亮没多久,你这就要出摊啊?”

  “在家吃过饭就闲不住,早点出来,说不定能多接几个生意”苏晓红在李清风的帕萨特前停了下来,从缝纫机的包袱上拿出了一件衬衣,笑着说道:“胡大夫,这是李老师昨天找我做的衬衣,我给李老师送过来了”

  听到自己的衣服一晚上就做好了,李清风有些诧异的上前接过衬衣:“哎呀,这么快啊,我还以为要两三天呢”

  “衬衣好做,我提前给您做了,行了,东西送到了,那我就不耽误您送胡大夫上班了,我就先走了”苏晓红甜甜一笑,露出了两个小酒窝,推着缝纫机往胡同口走。

  在前往医院的路上,坐在后座的胡家宝,拿着刚做好的衬衣仔细看了一下后,点了点头,对苏晓红的手艺赞不绝口,改天也要去苏晓红那里做一件衣服,照顾照顾街坊的生意。

  之后的几天里,李清风深入群众,每天早上送胡家宝去上班后,李清风就背着手,在胡同里溜达,蹲在胡同口,和路边摆摊的个体户侃大山。

  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倒是和周围的邻居熟悉了起来,偶尔听到的姓名和人脸也对上了号。

  不少以前不怎么敢接触李清风这个大学老师的小年轻,也愿意主动的上来和李清风交流。

  这天,李清风正在路口看一群退休的大爷下象棋呢,一阵突突的声响从远处传来,声音越来越大,很快就有一辆摩托车停到了象棋摊这边。

  听到动静,看象棋的人将目光从棋盘上移开,看向了来停在一旁的魔都产的幸福牌红色摩托车。

  “李老师,你看我这摩托车咋样,魔都产的,刚买回来,2800块,还不错吧?”

  摩托车上坐着的一个带着没撕标签的蛤蟆镜,穿着牛仔裤,带着香江产的电子表的年轻人,生怕别人不知道他这辆车花了多少钱似得,在说钱数的时候,声音提高了几个音调。

  说话间还拧了两下油门,挂上档,一个加速,摩托车猛地往前一窜,急刹车来了个神龙摆尾停在原地,一脸骄傲的看着周围的围观群众。

  那排气管突突突的声音轰的李清风耳朵疼,周围人看到摩托车的人,不少人眼中露出了羡慕的目光。

  来人也是胡同里的小年轻,叫王海涛,是这几天李清风认识的小孩,干个体户的,什么东西都倒腾,挣了不少钱,去年在胡同口开了一家录像厅,生意还不错,这两天也请李清风去看过,白天放的都是香江那边传来的录像带。

  有正规的片子,自然也有不正规的片子,深夜场据说还有从倭国来的限制级录像带,不过李清风没看过,王海涛也没邀请李清风去看,有这个东西还是李清风听白天一同观影的人讲的。

  此时的东京很热刚起步没几年,还是竹村,八神这两位霸屏的天下。

  像什么麻生,饭岛这些还要往后稍稍,过个几年她们才会出头。武藤,苍井,波多等老师这些就更要往后排队了。

  李清风皱着眉上下打量了一眼来人坐下的摩托车,怜悯的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说道:“海涛,我建议你还是卖了吧,这车别看牌子叫幸福,我觉得骑这车的人过的不一定会幸福。”

  这车李清风知道,前世家里有亲戚买过,九十年代,花了好几千块买的车,自从来了幸福牌摩托车,没几个月就过来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躺在床上让人伺候的日子

  据说买这个摩托车的人,要么死了,要么就和那个亲戚一样残了,幸福牌可一点都不幸福.

  “怎么会不幸福,两千八百块呢,我感觉幸福的很,摩托车还很有劲,那句话怎么说来着,骑上去那真是风驰电掣,飞一般的感觉”王海涛一甩脑袋上的卷发,姿势很是潇洒,不过这小子好像特别爱提两千八百块这个字。

  看着这家伙享受着周围人羡慕的样子,李清风撇了撇嘴,也没再劝,心里暗自想着,幸福不幸福,等你摔几次就知道了。

  李清风看不上这个肉包铁,其他人倒是对于摩托车很是羡慕,和王海涛相熟的街坊纷纷上前,仔细观察这台崭新的幸福牌摩托车,好奇的上手摸摸。

  看到摩托车以后,也不说王海涛干个体户丢人了,一个个竖起大拇指直夸王海涛有本事。

  享受着街坊们的夸赞吹捧,王海涛笑的合不拢嘴,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拍着胸脯表示以后用车打招呼,随叫随到,讲究的就是一个局气。

  享受完街坊们的吹捧后,海涛拔掉钥匙从摩托车上下来,来到李清风身边笑嘻嘻的说道:“李老师,您看我刚刚那一个漂移怎么样?跟一个哥们儿学了一上午,总算是掌握了。”

  “嗯,挺好的,现在的小姑娘就喜欢这个”李清风点点头,敷衍的夸了两句。

  听完李清风的话,王海涛嘿嘿一笑,和李清风来了一段想当年:“是吧,我上初中的时候,就没少看到那些高干子弟,骑着摩托车在学校门口拍婆子,那叫一个威风,当时我就琢磨着,总有一天,我也要骑着摩托车威风威风.”

  王海涛说的高干子弟骑着摩托车拍婆子这事,李清风刚来四九城上学的时候也见过。

  隔三差五的在学校门口,就有些穿着‘的确良’,骑着从斯洛伐克进口jawa摩托车拍婆子,不过北大这边的学生大部分都经历过上山下乡,心理比较成熟,对于这些高干子弟也看不上,慢慢也就不来了。

  听着这家伙絮絮叨叨的说个没完,李清风也有点不耐烦了,挥手打断他的发言:“停停停,你骑着摩托车过来,不会是就让我看你摩托车的吧?”

  “不好意思啊李老师,我把话给扯远了”王海涛尴尬的挠了挠脑袋,连忙开口说出了找李清风的正事:“李老师,您不是和前面的王为民王爷挺熟的嘛,您能不能给介绍一下?我有笔生意要和他谈”

  “他还用我帮你介绍?你们住的这么近,直接上门不就行了吗?”李清风听到他的要求,诧异的说道。

  “我们差着岁数呢,小时候就不认识,人家现在是这么大的老板,想见一面更是难,更别说谈生意了”

  “什么生意?说来我听听?靠谱的话就帮介绍一下”

  听到李清风问自己的门路,王海涛脸上露出了为难的表情,在纠结着要不要把这个生意讲给李清风听。

  见到他这副样子,李清风也不催促,就这么等着他做决定。

  好半晌过后,王海涛下定了决心,左右看了看,神神秘秘的将李清风拉到一边,这才小声的说出了自己要找王为民做的生意:“李老师,我也不瞒您,我有一笔外汇想要换成人民币,金额有点大,认识的人里只有王爷能吃下这笔外汇”

  “换汇?你小子手里哪来的外汇?还金额有点大,能有多少?”听到换汇的生意,李清风来了兴趣,详细追问具体的情况。

  提到外汇的来源,王海涛很是小心的左右观察了一下,确定周围没人后,这才小声的说道:“不是我的渠道,我的一个朋友家里有点关系,手里有两百万美元的出口外汇留成,他想一美元兑换4块钱的汇率,把这笔钱全部换成人民币”

  只有在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不同的时候才有外汇留成这个说法,正常情况出口收入的外汇通过官方汇率兑换成本国货币,不过目前国内的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不同,市场汇率远高于官方汇率。

  所谓“外汇留成”,即是对外贸易单位和出口生产企业把收入用官方汇率卖给国家,国家按一定比例拨给他们相应的外汇留成,允许他们将‘外汇留成’按照市场汇率兑换成人民币,这笔钱相当于是国家给外贸企业的补贴。

  听到‘外汇留成’这4个字,李清风立马明白这笔钱是怎么回事了,王海涛的这个朋友应该是四九城某家外贸公司领导的儿子.

  对于换汇李清风是有兴趣的,自从将pc业务卖给ibm以后,特区的两家计算机工厂就跟李清风没有关系了,以后工人工资由ibm那边发放。

  这样的话去年搞的那么多人民币就没了用处,也没办法兑换成美元,只能一直丢在银行里吃利息。

  现在有了这个一次性能换到两百万美元的机会,不管对方用了什么手段拿到了外汇留成,李清风自然是不想错过。

  想做成这笔生意归想做成这笔生意,但是李清风也不是冤大头,自己就和王海涛砍价:“一美元换四块,有点高了,现在的官方汇率是1美元换两块三的人民币,现在银行外汇调剂业务的市场汇率,也就是比官方汇率高出百分之十,你那个二代朋友一美元要换四块,有些高了”

  “李老师,怎么会高呢,我专门去黑市场打听了,一美元能换七八块人民币呢,4块钱一点不高,只要拿到这笔外汇,到了黑市上就是翻倍的利润”王海涛连忙开口辩解。

  李清风笑盈盈的看着王海涛说道:“那你那个二代朋友怎么不把这笔钱拿到黑市上呢?放到黑市上能挣得更多”

  “这不是不方便嘛”王海涛讪讪一笑,底气不足的说道。

  先不说这笔外汇本来就来路不正,就说这么大一笔外汇放到黑市,还不立马引来相关部门的关注?到时候外汇还没换出去多少,人就要被抓去吃花生米。

  李清风从兜里拿出牡丹烟,出来一根递给对方,笑着说道:“你回去跟你那个二代朋友说一声,这边可以出三块,一把手将对方的两百万美元的外汇留成接过来,他这是无本买卖,动动嘴皮子的功夫挣个一百万就差不多了”

  “您能替王爷做主吗?”

  “可以,我跟他打一声招呼就成”

  王海涛脸上的表情阴晴不定,好半晌才点了点头,骑着新买的摩托车,风风火火的离开去找他朋友商量价格。

  晚上李清风去医院接胡家宝回来,刚把车停好,王海涛就从旁边蹿了出来。

  让胡家宝先回家,李清风和王海涛俩人在一处僻静的角落,谈起了换汇的事情。

  “李老师,三块实在是太低了,那边的意思是您再加五毛钱,三块五就全部卖了”王海涛从兜里拿出一包还没拆封的华子,谄媚的要给李清风点烟。

  接过华子点上,李清风没有按照套路和他谈价,而是直接开口一分不让:“三块不低了,六百万这是一笔天文数字,整个四九城,估计也就王为民能拿出这笔钱了”

  如果是特区的话,估计有人能一次性拿出来六百多万来买下他的外汇留成,但是这是四九城,能吃掉这两百万的,明面上就王为民一个。

  如果是正规渠道的外汇,多一点也行,不过这玩意是灰色渠道来的,李清风可不想这些二代们赚的太多。

  王海涛又是一番苦苦哀求,从三块五,一直降到了三块一,李清风就是不松口。

  最后王海涛实在是没了办法,就跟李清风透了底:“李老师,我实话跟您说吧,人家那边要到手一百万,市场汇率是三块零五分,要是按照三块走,我还要贴进去十万块,我忙上忙下的,您多少让我挣点吧?”

  李清风嘴角抽了抽,好家伙,本来以为你小子就是挣点手续费,没成想在这个事情上你还想倒一手。

  ‘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这个顺口溜说的一点都没错。

首节上一节143/2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