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我的年代 第34节

  虽说去年暑假因为“上床”被捉一事,两人正式面对面待一屋子里过,但一直是她在口头输出啊。

  面对堪比二姐一般强势的陈小米,自知理亏又没社会经历的乡巴佬李恒哪敢还嘴嘛?

  那会他始终都是低着头的。

  所以,透过电话能有一丝熟悉感就不错了,还是她比较敏锐的原因。

  当然,最主要的是她下意识不会往李恒方向想。

  试问《活着》的文笔多老辣啊,故事性和思想性多深奥啊,而观李恒才多大?才17岁多点吧,比子衿还小月份,要是第一时间能想到他这个人就怪了。

  陈小米没听出是他。

  李恒因对方嗓子嘶哑也没第一时间分辨出来。

  陈小米觉得自己是由于太过在乎这次机会,有些疑神疑鬼了,当即调整好心态回复:

  “你好,我是人民文学编辑陈小米,您是作家十二月吗?”

  啥子?

  什么什么情况?

  陈小米??!!

  这么巧的吗?冤家路窄是这样诠释的吗?

  真是陈家那个臭娘们?

  李恒有点儿不敢信,这老天爷也忒会玩了吧,老子正想用“文学”找她晦气呢,没想到就亲自送上门来了。

  这他娘的比中国邮政投送还精准啊!

  见电话里边没动静,陈小米再次问:“你好,还在吗?”

  “在的,我就是十二月。”李恒压住心中的快乐,平静回答。

  一波三折,终于找到作家本人了,陈小米暗自松了口气,然后优雅地说:

  “恭喜你十二月,您的《活着》已经通过了我们的初审,我现在可以问你几个问题吗?”

  李恒道:“可以。”

  陈小米先是问:“您是邵阳本地人?”

  李恒道:“对的。”

  陈小米微笑说:“真巧,我也是邵阳人,没想到咱们还是老乡哩,您的《活着》写得很有感染力。”

  嗯,我知道你丫是邵阳的,老子就是奔着你来的…

  不过你这婆娘一口一个“您”,听得真是带感啊。

  李恒开心腹诽,面上却表现的十分谦虚:“谢谢,你过奖了。”

  几句交谈下来,陈小米感觉对方的态度还是不错的,比自己预想的要好很多。

  她接着问了一个戴叔和主编特别关心的问题:“《活着》后面还有多少字?”

  李恒悉数回答:“全文总共是13万5000字左右,邮寄了4万到贵社,后面大概还有9万5000字。”

  陈小米用笔记录下来,然后说:“《活着》前面4万字写得不错,我们已经接受你的投稿,您看什么时候可以把后续部分寄过来?”

  本来呢,人民文学的编辑对新生作者一般不会这么客气的。

  但李恒成熟版的《活着》带给编辑部的影响很大,文笔、故事和思想性都无比老练,无可挑剔。

  陈小米认为对方将来必成一代文学大家,自己没什么可以指导的地方,所以秉着打好交情的想法,她表现得十分客气。

  李恒没谈邮寄的事,而是反问:“我可以先问一个问题不?”

  陈小米说:“您请问。”

  李恒问:“贵社给我的稿费是多少?”

  这问题,陈小米听得有些蒙。

  她入职两年了,打过交道的作家无数,别的作家能在“人民文学”发表文章就已经显得非常高兴了,哪会这般第一次联系就主动询问稿费的?

  文学这么高雅的事,哪会这般庸俗开口谈钱的?

  再说了,不都是“人民文学”定多少就是多少么?

  这位不会是个财迷吧?

  可也太财迷了,分不清场合?

  亏自己刚才还认为对方是个好相处的来着,没曾想打脸这么快。

  就在陈小米琢磨着如何措辞时,电话那头忽然传来一个对话声。

  只见一女的在问作家十二月:“这是《收获》杂志的电话么?”

  紧接着那边有个若有若无的声调:“嘘~!”

  得!

  这一下子陈小米已经不只是蒙了,而是犹如天打五雷轰,整个人直接傻在了原地,透心凉!

第44章 ,局

  同行竞争最是敏感。

  一听到《收获》杂志,陈小米就已经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了。

  这位“十二月”应该是一稿多投,就是不清楚拢共投了多少家?

  虽然她十分气愤对方的不耻行为,但入行这么久,也不是第一次见了。

  毕竟新人作家没资源没途径,对业内的一些潜规则不甚懂。

  而且新人作家第一本书一般写作手法不太成熟,退稿几率很大。

  所以,在一种急切发表、渴望成名的迫切心里需求下,一部分新人作家为了避免把鸡蛋放入一个篮子里,都会偷偷一稿多投,目的就是增加机会。

  陈小米之前不是没想过这种可能性,但她还是抱着一种侥幸心里的。

  而现在,那丝侥幸心破灭了。

  她不知道这个电话是怎么结束的,脑子有点僵硬,整个人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

  一直竖起耳朵偷听的周春兰见她呆在原地,立马假心假意问:

  “小米,怎么了?是不顺利吗?”

  陈小米忽地对她生出一股浓浓的厌恶感,差点口吐芬芳,但最终还是忍住了,保持微笑敷衍了一句后,径直到了主编办公室门前。

  “咚咚咚…”

  “进来!”

  推门而入,陈小米开门见山地对周明伟说:“周叔,我得去一趟邵市。”

  闻言,正在埋首写东西的周明伟抬头看了看她,稍后放下笔:

  “你这是遇到难题了?”

  事关《活着》这样难得一见的大作,陈小米没有任何隐瞒,直接把“十二月”一稿多投的事情讲了出来。

  周明伟什么样的大风大浪没见过?今天能做到主编这个位置,心态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听完面色依旧,没有任何波澜。

  如果是其它作品,他都懒得再管,任由手下人折腾好了。

  但这是《活着》啊!

  就算他从业几十年,博览群书,可也找不出几本能触及他灵魂深处的作品,而恰恰《活着》就做到了。

  丰富的经验告诉他,这是一部能扬名立万的作品。

  内心深处一个直觉告诉他,要是贸然错失这个机会,将来可能会后悔莫及。

  思及此,周明伟问:“后面还有多少字?”

  陈小米回答:“十二月说,大概9万5000字左右。”

  周明伟又问,“通过电话,你对这位作家的最直观印象是什么?”

  陈小米沉吟片刻,总结出两个词:“自信!爱财!”

  自信就对味儿了!

  能写出这样作品的人,要是不自信,反倒是差了点意思,周明伟可能对作品后续也不会那么期待了。

  至于爱财嘛,因人而异,他没见到真人不做评价,沉思小会授权说:“范围之内,这事你全权处理。”

  陈小米等得就是这话,当即表态:“好,我这就出发。”

  周明伟郑重点头,嘱咐道:“对手不弱,确实宜早不宜迟,路上注意安全。”

  “谢谢周叔。”

  拿到尚方宝剑,想到老对头《收获》杂志可能会采取的行动,心急如焚的陈小米一刻也不敢耽搁。

  简单收拾一下办公桌上的东西,她就匆匆往编辑室门口行去。

  “,小米,你这么着急慌忙地去哪?”

  廖姐平素跟她关系处得不错,于是替好奇的同事们嚎一嗓子。

  陈小米撇眼周春兰,答话“我跟十二月约好了见面,得去做些准备。”

  编辑部都是老油子,从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里听出了不简单,戴叔打气道:

  “小陈,祝马到成功!等你回来请我这老头子喝酒。”

  “借您吉言,没问题。”

  离开人民文学,陈小米先是马不停蹄去邮局,拍了一封加急电报去邵市。

  接着找一公用电话亭,给父亲一朋友打电话,弄票,火车票机票都行。

  …

  邵市,一中。

  同样的方法,同样的手段,李恒在《收获》杂志一男编辑身上如法炮制了一遍,把对方唬得一愣一愣的。

  等他把红色听筒放回原位,英语老师问:“你这么玩,真的能成功?”

  李恒琢磨着说:“现在还不好讲,过些日子就知道效果了。”

  英语老师双腿盘坐在沙发上,端起茶杯品两口问:“你就一新人作家,要是他们不惯着你,直接放弃了,你怎么办?”

  李恒信心十足:“不会!我写的东西我心里有数。”

  见她一副爱信不信的样子,他补充一句:“等奖学金考试完,如果两家杂志社还没消息,那我就投《当代》和《十月》试试,这次不再耍花招,老老实实挣稿费。”

  听到这话,王润文视线在他脸上停留许久,非常不解地问:

  “邵市这么大的地方,这么多知识分子,这些年也没见谁成为大作家,也没见谁有能耐出版小说。

首节上一节34/8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