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世,吴语森派的《赤壁》,一股小家子气,把战场当成了社团火拼,政治权谋当成了“宫斗”,李艺书可不想把自己积累多年的口碑招牌给砸了。
所以想要在一年的时间内拍完,一年的时间制作好电影后期,就必须得把工作分摊下去,他自己也能轻松不少。
“谢导。”
李艺书看向了谢进导演,笑呵呵道:“赤壁之战,关系到我们这部电影下部的重头戏,也是全片最精彩的部分,我希望能真实的还原赤壁之战的风采,又要带给观众大片的既视感。”
“没问题总导演。”
谢进信誓旦旦,又跃跃欲试的样子,拍着胸脯说道:“这两年,我一直在研究古代水军作战的书籍,又找来不少国外拍摄的大航海题材的电影,保证不仅还原赤壁之战,还会精益求精。”
“哈哈,那就等着看谢导的风采了。”
李艺书笑了笑,他对谢进拍赤壁之战还是很期待的,上一世他看过谢进导演执导的《鸦片战争》,尽管这是近代海战,有大炮有枪,但海军在大海上交战的画面,还是让他印象深刻。
当然了,把赤壁之战安排给谢进,并不是说李艺书完全不管了,他虽然没有执导水战的经验也没有拍过大规模战争戏的经验,可好歹是从后世重生回来的人,观看过的未来有关古代水战的片子,可比谢进多得多。
李艺书记得后来韩国拍摄了一部万历三大征中,著名的鸣梁海战,抛出棒子们自嗨的鼓吹自家将领的剧情,这部电影在海战的处理上,拍摄的还是相当精彩的。
两军海船上那紧张刺激的战争画面,很容易带动观众融入电影氛围中。
聊完了谢进导演的工作,李艺书又跟李骏、王福林等导演聊了起来。
剧组工作分配,早在前年就已经搞定了,每名副导演负责不同的拍摄场景,他们每个人都早已提前规划好了拍摄需求跟进度。
这场会开了足足一周的时间。
整合了这两年剧组前期的筹备工作,还有几名导演对战争戏的规划,足足罗列出了长达一百多页的拍摄方案跟进度规划。
从六月份开机第一天起,拍摄哪些内容,电影进度要控制在什么时候,再到服化道等道具的调动,人员的分配,还有各个分组之间的演员协调等等。
都要做到精准!
比如说,今天德华演的赵云是在参加长坂坡之战,明天德华就要去参加赤壁之战参与截杀曹操。
考虑到拍摄期间不可控的因素,进度自然不会这么精准,但最多不超过两天的时间。
如此变态的剧组规划,韩三坪、谢进等人都是直呼不可思议。
过去内地电影拍摄,不管是普通的剧情片,还是诸如《三大战役》这样的大制作,规划肯定是有的,但往往都不会精准到这个地步。
李艺书这么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完善国内的电影工业。
他这两年去美国拍戏,包括参观其他剧组,很清楚好莱坞电影工业,其实就是另类的“流水线”,除了个别超级大导演外,所有的中小剧组都是按照好莱坞制定下的“流水线”工作拍摄。
当然不会这么变态,也不会精准到服装道具两天分属不同剧组分组的使用。
只不过李艺书很喜欢未来的那位诺兰导演,他对剧组就是这么近乎于变态的规划。
这么做的好处很明显,就是拍摄这种动用群演人数过多的大片剧组,能够真正做到散而不乱。
不然近十万群演,近百万人次的调动,没有提前做好这种精准到变态的规划,是很容易脑子一乱,让剧组彻底瘫痪。
不仅耽误剧组的拍摄进度,更会扰乱导演跟演员对电影的投入。
举个简单的例子,赤壁之战,差不多要动用五六万的群演参与拍摄,尽管这其中大部分应该是调来的部队,拥有相当高的服从度,可如果不做好规划,那么乱起来是一定的事情。
最后一天的会议上,敲定下6月5号正式开机后,李艺书道:
“各位,《三国赤壁》之战剧组研讨会结束了,不过大家还是不能放松,这部电影是我们中电影人首次执导的真正史诗级的战争大片,关系到未来我们商业大片在海外的发展,所以接下来的两三个月,在开机之前,还是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有什么纰漏的地方,也一定要第一时间纠正。”
谢进哈哈一笑:“总导,规划都已经精准到每天拍什么,演员吃什么,就差安排演员几点化妆几点开机了,根本不用担心准备不足。”
“谢导说的对!”
李艺书笑哈哈道:“要不把演员们几点化妆几点开机,也给安排安排?真正实现跟部队一样的军事化拍摄?”
“别,千万别!”李骏导演哭笑不得道:“总导,你这么弄,等剧组开机的时候,大家不就跟科幻小说中的机器人一样,没有了半点的思路。”
杨光元导演感叹道:“我算是明白总导为什么能年纪轻轻就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这么精细的拍摄规划,只要演员那边不出大问题,剧组拍摄绝对是又快又有质量。”
谢进呵呵笑道:“是啊,要是总导这么干了,我怕等到了剧组,演员们都得来找我麻烦,谁让是我提出来的呢。”
“哈哈,开个玩笑,大家别当真。”
李艺书爽朗一笑,随后看向韩三坪这位制片人+监制,说道:“韩厂长,明天你就可以通知剧组的主要演员们进组开始参与训练了,特别是那些武将们,接下来两个月再练一练马戏。”
去年虽然训练了三个月,但马上要开机了,还是得让饰演武将的演员们进组再突击训练一番。
《三国赤壁》之战,武将们的马戏还是非常多的。
至于他们来不来,这不是问题,电影预算高,给演员们的片酬也是远超市场价,毕竟部分演员要拍摄近一年的时间。
韩三坪点点头:“好的总导,我会跟他们安排的。”
345.第342章 353【亚视易主,亚视主席李艺书】
345.
《三国赤壁》剧组开机研讨会结束以后,李艺书就开始忙起了《白日焰火》的后期制作。
《花火》的后期制作,李艺书并没有参与,而是全权交给了北野武。
因为他清楚北野武或许比他对《花火》更了解,光研究剧本就研究了一年多的时间,更不要说在拍摄过程中,北野武自己还是深度参与电影拍摄的副导演。
时间一晃,来到了三月初。
林百欣那边联系上了李艺书,说是他已经成功收购了亚视剩余的全部股份,如今他已经是百分之百持股亚视!
得知这一消息后,李艺书带着霍文希动身去了一趟香江,跟林百欣达成了合作,以溢价20%的价格,总共18亿港元,收购了亚视55%的股份,成为了控股亚视的第一大股东。
其实这个价格是有点偏高的,别看李黄瓜的卫星电视台,仅64%的股份,就卖了5.25亿美元,折算下来近40亿港币,但这是默多克新闻集团超高溢价收购下来的。
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常年是在欧美国家发展,日韩都有各自的财阀与财团,默多克新闻集团无法与他们竞争,所以对于港岛这个亚洲金融中心是非常看重的。
李黄瓜的卫星电视台虽然规模不大,可因为卫星电视台的关系,覆盖的范围包括了港台、日韩、部分东南亚地区。
加上又是默多克求着买的,李黄瓜考虑到默多克新闻集团在英国的影响力,这才出售了好不容易花了多年时间才申请下来的电视台大半股份。
亚洲电视台。
董事长办公室内。
“李生!”
签完合同后,林百欣笑道:“亚视交给你,我是放心的,往后亚视的崛起就靠你了。”
“林总放心,我既然控股亚视,自然是希望亚视能够再创辉煌的。”
李艺书笑道:“大家现在都是自己人,那我说一个好消息,相信二位股东一定会很高兴的。”
杨守城连忙问道:“李生,不知是什么消息?”
他刚刚从林百欣这拿到了5%的亚视股份,成为了第三大个人股东,肯定是想亚视能够赚钱盈利。
李艺书撇了一眼边上的杨守城,笑着说:“我跟内地主管广播电影电视部的孙领导聊过,他对我控股亚视这件事是支持的,让我放心大胆的对亚视进行改革,今年内会安排亚视在广东地区的播出。”
“亚视能在广东地区播出了!!”
一听这话,杨守城激动坏了,亚视目前主要服务对象是港岛市民,其次才是宝岛跟部分海外观众。
全部加在一起,可能连千万观众都没有,而且这还得跟TVB竞争。
可是一个广东就有几千万的人口,而且当下广东地区,算是内地最为富裕的省份了。
“李先生,亚视要是能在广东地区播出,那可太好了。”
林建岳同样是一脸喜色,这等于亚视凭空多出了最少上千万的观众基础。
日后亚视不仅在港岛有观众,在广东也有观众,到时候广告商就不仅仅是港岛本土品牌,那些想要进军大陆市场的国际品牌机构,恐怕也都会尝试在亚视投放广告。
林百欣目光闪烁,他不怀疑李艺书说的这番话是假的,因为合同都已经签订了,完全没那个必要说假话。
这么快就搞定了这么重大的事情,看来李艺书在大陆官方的人脉不容小视啊。
这笔买卖,算是赚大了。
目前,林百欣手上还持有40%的股份,未来电视台就算要上市,他手上最少也能保留25%以上的股份,尽管不能控股亚视,却也多少是数一数二的大股东。
“是啊,能在广东地区播出,对亚视而言,的确是最好不过的事,不过也不是没有代价的。”
李艺书靠在椅子上,淡淡笑道:“林总,杨总,我们大家现在都是自己人,有些话我也就直说了,亚视经年已久,内部派系繁多,所以内部改革自查是一定的事情,其次亚视未来半年内,会进行一次重大的调整……”
李艺书并没有说的太直白,但林百欣活了八十岁,其次林建岳也算是见多识广,杨守城又是白手起家的大富豪,他们三人自然听出话外音。
能拿下广东地区的播出权,首先必须得配合大陆官方对回归的宣传政策,包括消除港岛中产阶层人士的不安。
80年代中期,掀起过一次,是针对富豪阶层,到了去年,又再度掀起了移民潮,这回是针对中产。
掀起的移民潮,能移民的,富豪不在乎,他们有钱想去哪儿都行,想走就走,普通市民没那个资本,就算想移民也没那个实力。
所以真正想移民且又有能力的,就是中产阶级。
这些中产阶级,财富比不上富豪们,但数量庞大。
1989年,香江大学做过一个阶级数据调查,香江差不多有近10万的中产阶级,定位中产,除了最基本的工资水准外,还包含了职业、学历,生活消费方式及价值观。
这些人,大都是有一定学历、工作又是专业性很高,生活消费都普遍大方的类型。
10万人的数量,对比港岛几百万的人口,已经算是极少数了。
这些人,都是在这个时代,有资本移民的。
不夸张的讲,这十万人是能代表港岛未来走向的。
因为剩下的人口,大都是从事相对廉价且可取代的岗位与工作。
“我支持!”杨守城二话不说,直接点头支持对亚视的深层改革,不单单是人员的替换,最主要的是亚视的定位问题。
过去亚视跟TVB竞争不过的最大原因,是因为亚视最早是英资本控股,后来虽然先后被邱德根还有林百欣拿下,但他们并没有打出符合港岛市民的电视台理念与宗旨。
这几年,亚视的口号是:黄金钻石耀香江、亚洲电视显光芒!
而这个有点过于假大空。
服务的对象是香江市民,却把口号放到了亚洲。
林百欣点头支持:“李生,你现在是亚视的董事长,电视台如何改革,全权由你做主。”
“好!有林总跟杨总支持,那我就有信心了。”
李艺书笑了笑,介绍身边的霍文希道:“我接下来要忙着一部电影,我会安排霍文希小姐担任亚视副主席,全权负责亚视的内部改革。霍小姐有管理先锋电器的经验,虽然没有管理过电视台,但我相信她有这个能力改变亚视现在的困境。”
“没问题,我们自然相信李生的眼光,也相信霍小姐的能力。”
对于任命霍文希担任亚视主席,主管亚视的生死大权,林百欣跟杨守城自是没有任何意见的。
因为他们很清楚,霍文希背后肯定是李艺书在出谋划策,只不过是让霍文希站在台面上罢了。
“新人新气象,亚视需要新的理念与宗旨……”
李艺书看向几人,笑眯眯道:“扎根港岛,服务港民,共同面对,放眼全球,你们觉得如何?”
“好!李生,这个口号好!”
林百欣眼前一亮。
他来港岛几十年了,很清楚港岛市民其实是没什么归属感与安全感的。
他们是华人不假,但长期生活在港英政府的管辖下,中西之间的碰撞,并未擦出什么太大的火花,反倒是让年轻人与老一辈的矛盾开始逐渐的尖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