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我的年代华娱 第210节

  如果凯特温丝莱能减掉15-20斤体重,倒是蛮符合李按心目中三姐妹小女儿的形象了。

  “先试镜看看,指不定后面还有更适合的人选也不一定。”

  “不用了,就她吧,回头电话联系她。”

  李按转头看向了选角导演,对方点点头表示明白。

  李艺书微微一笑,自己这也算是还了凯特那部《朗读者》了。

248.第247章 258【引进大片敲定,狼来了我有猎枪!】

  248.

  在英国只待了两天的时间。

  李艺书跟莫妮卡告别后,就直接动身回了柏林,邱福生那边的版权已经谈到了尾声,他得过去走个过程。

  《中央车站》是一部标准的剧情片,所以在票房上不能苛求太多,但好歹是拿到了金熊奖的影片,更何况还是李艺书完成三金大满贯的名扬之作。

  版权方面肯定不能谈低了,特别是德国的版权,必须得单独拿出来谈,不能跟过去一样,跟欧洲全版权混在一起谈。

  “巩丽回国了?”

  等到了柏林,李艺书才从邱福生口中得知巩丽居然提早回国了。

  邱福生道:“是,巩丽小姐让我跟你说一声,济南老火车站的设计师赫尔曼菲舍尔的外孙女,此前通过柏林政府联系上了她,希望能够去中参观其外祖父督建的建筑设计……”

  李艺书若有所思,看样子巩丽这提早回去,是为了给设计师赫尔曼菲舍尔临时添加一个文化展台。

  他也没在意巩丽提前离开,而是问道:“邱总,目前版权费一共谈了多少钱?”

  闻言,邱福生兴奋道:“欧洲除了德国外,全版权1200万美元,德国单独300万美元!”

  “这么高?!”李艺书吃惊的很,这数字相当高了,加在一起足足1500万美元呢。

  “说起来这都多亏了时代周刊的报道,也多亏了李导拿到了金熊奖,一举成为三金大满贯导演。”

  邱福生哈哈一笑:“本来我跟那些片商谈的时候,他们只愿意给全欧洲1200万美元,但是随着时代周刊的发布,称李导您是亚洲电影教父,这些片商立马就跑来自己要求加价,估计是怕被别人抢了去。”

  没想到这亚洲电影教父的名头居然值300万美元啊!

  李艺书眼前一亮,果然这年头一个好名声就是值钱啊,这就跟后来几乎江郎才尽的斯皮尔伯格一样,一部炒冷饭的《夺宝奇兵5》都能在全球卖出3.84亿美元。

  自己这亚洲电影教父的名头,吹个几十年,估计等到“会员”到期后,哪怕拍一部古代版狼人杀,估计都能跟张一谋一样,在国内混个二三十亿的票房。

  至于说拍励志减肥电影收割韭菜?

  李艺书还用拍励志片?

  到时候他直接拍一个自己的自传电影,上映前跟大鼻一样,说这是自己最后一部电影,而且是实打实的退隐,搞不好全球票房都能突破十几亿美元。

  名头响亮就是好啊!

  李艺书见过太多拿自己名气来当钱花的导演跟演员了,自己现在这三金大满贯的名气最少能撑到2014年,再之后就是资金流量明星的天下了。

  不过想来那会儿,李艺书也早已成为了国内影视行业最大的资本。

  看样子自己回头得跟佳能集团再谈谈了,之前说好的电影赞助费可得往上继续涨一涨。

  一两百万美元,就想冠名三金大满贯导演的电影,也忒便宜了点吧?

  至于欧洲片商们拿出1500万美元买下整个欧洲的全版权是赚还是亏,李艺书想来肯定是不亏的,不然人家也不会干这赔本的买卖。

  到时候先上映《中央车站》捞一波票房,再出录像带,等过一个月就直接发行一个三金大满贯导演合集录像带收藏版,欧洲几十个国家,几亿人口,回本肯定不是问题,赚钱就更轻松了。

  只可惜李艺书的发行渠道还只局限在亚洲部分地区,但凡有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的能力,那他也不会白白便宜了这些欧洲片商们。

  欧洲版权算是敲定了,后续就是北美的版权,这方面的版权并没有拿到自家的公司,而是转手以8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哈维韦恩斯坦。

  这个价格其实是偏高了的,去年《霸王别姬》在北美扣掉当初给徐砜的版权费,总共才为李艺书赚了不到300万美元。

  这还是运作了一年的带来的效益,但现在哈维成立的米拉麦克斯独立电影公司已经被迪士尼入股,财大气粗不在乎这点钱的同时,也是为了能够借此机会跟李艺书交好,这样以后拍电影也能想着他哈维了。

  花了两天的时间,把除了亚洲以外的版权全卖出去后,总共拿到3000万美元左右,这可比去年《霸王别姬》的版权值钱多了。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李艺书不是去年的双金大导演,而是三金大满贯导演了,含金量得到了提升,这版权费自然得涨一涨的。

  “李导,我算是明白为什么徐总喜欢跟你合作了,这也太赚钱了!”

  “这次只是运气好,拿到了金熊奖,不然可赚不到这么多钱。”

  “哈哈,赚不了这么多,那肯定也是赚,往后李导要是再想拉人投资,可一定要记得我们年代电影公司啊。”

  邱福生现在嘴巴都要笑歪了,当初投资《中央车站》,总共花了差不多500万美元,如果只是单论拍片成本,肯定是没有这么高的,都是在内地拍的,能花多少钱?

  但是李艺书把济南老火车站也算在了成本内,所以才有了500万美元这样高昂的制片费。

  邱福生自己也清楚这钱肯定是多出不少的,但他花的是心甘情愿,李艺书对外报价,光导演片酬都是千万美元起步,还不算上票房分成。

  他投资五百万美元就能分到四成的收益,绝对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现在看来,何止是稳赚不赔,简直是赚大发了。

  不算亚洲版权都能有3000万美元,再算上亚洲版权,少说得再加1-2000万,那可就是4-5000万美元。

  扣掉税收,自己落四成,那最少也能有一千万美元以上。

  瞧着兴高采烈的邱福生,李艺书笑而不语,钱肯定是赚不完的,邱福生在宝岛的能耐很大,黑白两道都是能说得上话,带他发财自己以后的电影才能在宝岛顺利上映。

  影视行业本身就充满了各种龌龊事,内地还算好点,铁拳打了几十年了,但港台可就不行了,这会儿正是猖獗的时候,这几年他的电影在宝岛也算是一帆风顺,没出大规模偷票房的问题,全都是邱福生在背后运作帮衬。

  所以带邱福生捞一笔钱,也算是对得起他了,同时也算是还了对方当初在威尼斯电影节的人情。

  二月底。

  李艺书坐飞机从柏林返回了内地。

  刚回来没多久,他就被韩三坪给带去了电影局,这次《时代》周刊的报道,对李艺书是好事,对内地来说也是好事,因为中出了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届的名人。

  这对国内积极拥抱世界,产品走向世界是一个莫大的好处。

  电影局的会议室内来了不少领导,不光有电影部门的领导,还有广电部门跟宣传口的。

  一开始李艺书只以为是来讨论“他”的,但是听着听着就感觉不太对劲了,这貌似是讨论进口片的事。

  只是现场就他一个导演,其他的都是领导啊,不知不觉已经到了这个级别吗?

  李艺书瞥了眼身边的韩三坪,见他也是一脸迷茫的样子,就知道估计韩三坪也不太清楚这次会议的具体内容。

  “李艺书导演,你对引进外国电影的事有什么看法?”

  突然,一名不认识的领导开口询问起了现场唯一的导演。

  “这个……我只是一个导演……”

  “没事,就是让以导演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那名领导笑呵呵道:“你是在国外出过成绩的导演,美国的时代周刊更是评选你为亚洲电影教父,相信你对进口片的事肯定有不一样的看法。”

  “这…好吧。”

  知道躲不过去了,李艺书站起身来:“在进口海外电影这一块,各位领导肯定是顾全大局的,我就单纯以我导演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说的不好的地方还请见谅。”

  见周围人都是微微点头,他才说道:“引进海外电影,准确的说引进美国电影,前期肯定是会打击到我们国产电影的……这两年内地观影人次的下滑,全年总票房的锐减,除了电视机的逐渐普及外,最主要的还是内地制片厂的电影大都是剧情片,在观影效果上比不了香江电影……”

  李艺书把他自己对十部进口电影正式开始后的内地电影市场做了一个预测……

  呃,也不能说是预测吧。

  毕竟李艺书是亲眼见过1990-2000年,这十年的时间里,内地全年票房断崖式下跌的过程。

  与此同时好莱坞大片自引进国内后,几乎统治了国内电影票房榜数年之久,一度打的内地相关部门不得不出台国产保护月来保护国产电影在票房上的稳定。

  但保护月也没用,真正破局还得是2008年以后。

  特别是在2013年,国内电影开始大面积的开花,同时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兴起,电影票价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互联网大厂们的补贴,从几十块降低到了29.9元,19.9元,乃至9.9元。

  一杯奶茶的钱就能看一部新上映的电影,很多过去几乎从没去过电影院的人,也都乐得花点小钱去电影院贡献票房。

  这才有了后来十几亿,几十亿,乃至最高50多亿的电影。

  至此观影市场彻底被带动,哪怕后来票价上涨,大部分年轻人,也都愿意花点钱去电影院看电影。

  可现在距离那个时候,真的太遥远了,还有20年的时间。

  当然,谈论这些都有点早,李艺书说的主要还是此时引进外国电影对国内的利与弊。

  李艺书想了想,做了一个总结:“弊端很大,我有预感,未来几年国内票房最高的必然是外国电影,如果好莱坞再出一部《侏罗纪公园》这样的大片,恐怕会瞬间席卷全国票房……有利之处,或许就是加快推动中电影工业化的进程……”

  那名领导很满意李艺书的这番话,看向周围道:“嗯!李艺书导演说的很好,分析的很全面,也说出了我们不曾看到的一些点。”

  “引进外国电影肯定是有利也有弊的,弊端很大,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还是有利于我们国产电影崛起的,商务部那边的压力很大,不出意外六月份之前,进口协议就得敲定,最迟年底之前就会有第一部进口片在国内上映,这段时间大家都多关注关注。”

  年底进口片就要在国内上映了,这回真的是狼来了啊!

  不过好在李艺书现在也是持枪猎人,狼来了,多少也能打几头吃,不至于像上一世内地电影市场被群狼肆虐。

249.第248章 259【发布会:国产电影巅峰之作】

  249.

  会后。

  李艺书跟韩三坪再次见到了那位张局长。

  有过一次打交道,这回李艺书也相对随意了不少,直接开口道明了找对方的目的,那就是借着这次进口大片的份额,跟时代华纳好好谈一谈派人去他们那学习电影工业化的事。

  电影工业在李艺书重生之前的时代,早已见怪不怪了,《流浪地球》系列,真的可以说是国产电影工业的巅峰之作。

  当然其他的电影也不是不好,但一部科幻大片,是最能够体现出电影工业基础的,《流浪地球》从特效到服化道的制作,都堪称国产之光,真的不是《满江红》跟《热辣滚烫》能比拟的。

  “你怎么肯定时代华纳是拿你来当投名状?”

  张局长惊讶的看向李艺书,之前他们也讨论过,时代周刊如此大规模的报道李艺书,十之八九是奔着国内传媒市场来的。

  只是没想到李艺书这个年轻人居然没有被名利冲昏头,反而还能如此冷静的分析,实在是难能可贵,难怪年纪轻轻就能获得欧洲电影节的三金大满贯。

  李艺书道:“张局,我自己什么能力自己清楚,这次能拿奖也是运气释然,柏林电影节今年的评委团中,有一名香江那边的电影制片人徐砜,她跟我之前合作过几部电影,关系还算不错……”

  “诶,你可不能妄自菲薄自己!”

  张局打断道:“就算有这层关系在,那其他的评委总不能跟关系也不错吧?你能拿金熊奖,这是你的本事。”

  “是,能力固然是一方面,但时代周刊的报道就有点过分夸张了,亚洲电影教父实在是愧不敢当。”

  李艺书笑了笑:“正好我去年来局里参加过电影座谈会,知道今年我们就要开始引进外国电影,所以我就猜测时代华纳是不是想把我当投名状,向电影局跟相关部门示好,好让他们时代华纳的电影能够被引进到国内放映。

  “其实你的这个猜测,我跟电影局的领导们沟通了一下,觉得可能性很大,本来我们还在讨论该首先引进哪部电影呢,现在时代华纳来这一出,苗头直指今年的进口电影份额啊。”

  张局想了想,开口道:“你说的派人去时代华纳学习电影工业,这是好事情,我也看过一些外国电影,在大片方面我们也的确是多有不如的,派人去学习他们的先进电影技术我个人是支持,不过还是得跟上面商量一下。”

  引进电影这件事,本身就不是电影局能管的,不过他们多少也是有点话语权,这次进口片协议确定六月份公布,年底之前推动首部外国电影在中上映这件事,本身是已经谈好利益的。

  李艺书提出派人去时代华纳学习,从而将首部进口电影的份额给时代华纳,这件事张局还真没资格答应。

  不过这是好事情,相信广电跟上面的领导们,也肯定是乐意拿这个本来就要引进一部美国电影的门票,再收回一点利息的。

首节上一节210/22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