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第30节

第41章 山河利用起来

  大家都有点懵,在座的,除了周益民和周志高,几乎都是农民。农民的意识里面,要搞创收,就离不开土地,所以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养鸡养鸭养猪也能创收,村里就养猪,卖猪的钱是属于村集体的。

  但是,鸡鸭猪都离不开粮食,你总不能全喂草吧?

  别说猪了,就算是牛,也得时不时吃点别的。

  村里那几头猪,都瘦成啥样了?

  但他们有什么办法?粮食,人都不够吃,奢侈到拿去喂猪?所以,只好喂点猪草之类,活着就行。

  到时候,猪不达标,顶多就是挨批评。人要是不吃,那可是要饿死的。

  “是呀!益民,出出主意吧!但是不能占用耕地。”大队长也说道。

  如果不占用耕地,就能创收,那肯定得搞呀!

  “是现在种粮食的耕地不能占用就可以了吗?”周益民问。

  老支书想了想,似乎没毛病,便点头。

  “那就容易呀!都说靠山吃山,靠河吃河,山和河利用起来不就行了吗?现在的河都干了,不能种点东西下去?最好种点生长期短的作物,比如蔬菜。”

  此话一出,在场的人瞬间被点醒一样。

  是呀!河都干了。

  河床可是挺肥沃的,种作物最好了。最重要的是,那些“土地”,上面没有规定,村里可以利用起来。

  老支书一拍大腿:“对呀!差点忘了河床。”

  大队长等人也兴奋起来,那些河床的面积可是不小呀!

  周志高考虑比较全,提醒老支书等人:“万一下雨,河里重新灌满水,那……”

  周益民笑道:“所以我才说,尽量种点生长期短的作物,可以减少损失。实际上,除了损失点种子,能损失什么?

  种子嘛!我有办法。”

  好家伙!你这是有备而来的呀!连种子都想到了。

  老支书他们更加高兴,这一听就很靠谱,可以干。河床肥沃,连施肥环节都省去,无非就是损失点种子钱。

  至于人力,他们农村缺人力吗?

  “益民,那就麻烦你帮我们整点种子回来,多少钱,村里凑给。”老支书也是个当机立断的人。

  周益民点头:“说完河,我们说山。”

  大队长立即说道:“山可能不行,一旦开荒,就属于耕地了。”

  再说,山的泥土贫瘠,没必要费力气去开荒,有点得不偿失。

  老支书瞪了他一眼:“益民难道不知道?你先别说话,让益民来说。”

  “我没说要开荒,药材收购向来不便宜吧?往山里随便种点药材下去,完全不用管,当野生的,能收多少是多少,不也是一项收入吗?”

  嗯?

  众人再度惊喜。

  好像也对呀!

  “药材的种子,恐怕不好弄,而且我们也不知道那样做能成活多少,万一种子钱都赚不回来。”有人提出担忧。

  周益民哭笑不得:“哪有不冒一点风险的?田里的小麦,都有可能绝收。”

  可不是吗?

  这种旱情,如果不是周益民搞出压水井来,周家庄的小麦要减产多少,他们都没有底。而有些地方,旱情比周家庄严重的,还真有可能绝收。

  “退一万步讲,就算不搞药材,搞点蘑菇行吗?蘑菇价格是不高,但生长快,产量大。

  到时候,我直接采购回钢铁厂,对村子好,对我好,对钢铁厂也好。”周益民接着说。

  老支书他们面面相觑,忽然茅塞顿开一般。

  差点忘了周益民钢铁厂采购员的身份。种出来的东西,直接交给周益民,由钢铁厂收购,省去多少麻烦?

  “对对对!是这个理。这事,我们得好好琢磨一下。”老支书现在脑子转得飞快。

  “还用琢磨?直接带人去把河床翻一翻,我明天帮你们把种子带回来,早种早收获。村里有了钱,学校那点事,根本不算事。

  到时候,甚至可以在学校搞一个小食堂,去读书的孩子都能在学校免费吃饭,我不信他们不送孩子去上学。”

  大家听后,服了。

  他们可以预见,到时候估计还没到年龄的孩子,都被塞过去。一旦周家庄宣布,去上学的孩子能在学校免费吃,相当于学校帮他们养孩子。

  这谁不乐意呀?

  小兰佩服地看着眼前这位十六叔、

  主意是一环扣一环,完美解决学校的困境不说,还能给村里增加收入,甚至给他自己带去业绩,给钢铁厂提供物资。

  一举多得!

  最重要的是,不违反规定,即便传出去,别人挑不出毛病,只会也跟着效仿。

  哪个村子不想多挣点?

  “支书,我去喊人。”大队长坐不住了。

  老支书摆摆手:“那你去吧!不能耽误正常的生产任务。”

  说白了,那些都是“副业”,主业是现在耕地里的庄稼,不能主次不分。

  “明白!”

  大队长拍拍屁股走人,去把村里空闲的劳动力给找出来。

  “益民,还是你脑子灵活。”老支书感叹道。

  周益民:“所以说,要多读书,把教育重视起来。”

  这回,老支书没反驳了。道理他也懂,从古到今,读书都是有用的,想要出人头地,就得读书。

  周志高都被打了鸡血,心里想着怎么把周家庄的学校做大做强。现在村里的态度也很明确,就是大力支持学校的开办。

  “那我得去学校那边打扫、打扫才行。”周志高同样坐不住。

  周益民:“我也跟去看看。”

  “那走吧!”

  周志高很乐意带周益民去学校参观,说不定还能提出点意见呢!他把妻子,以及能干活的孩子带上,一起去学校。

  毕竟那么长时间上课,学校都荒废了。

  周益民发现,学校也不过是一座稍大点的屋子,三个教室,以及老师休息、工作的“办公室”。

  教室并不大,里面能坐十来二十个孩子,只有五排书桌,破破烂烂,一个小窗户显得里面有点昏暗。

  前面是一块小黑板,长宽一米多。

  总之,看上去要多简陋就有多简陋。

  周益民用手碰了下一张椅子,瞬间散架,把他尴尬得有点不知所措。

  “我没用力。”

  周志高笑道:“没事!晚点我修理一下就好。”

  感谢起自兄弟的500打赏!

第42章 炒板栗

  周益民提了几个建议,比如将窗户弄大点,光线不足,对孩子视力不好。当然了,窗户变大,意味着天冷遭罪,到时候再想点别的办法。

  还有黑板、书桌等教学设施,也应该做好点。

  此外,他发现没有厕所,提议建一个。起码不要一下课,孩子们就跑到野外去解决,那多难看呀!

  这些,跟老支书说就行。

  学校对全村人都有用,谁家没有几个孩子?就算现在没有,以后也没有?

  所以,这些事情应该全村参与,有力出力。

  周益民没有久呆,回了家。

  刚到家不久,大春来了。头发跟狗舔了一样顺溜,不再是鸡窝头,还穿了件补丁少的衣服,脸上挂着春风得意的笑容。

  一看就知道有好事。

  “娶老婆了?”周益民问他。

  周大春傻乐道:“还没,准备娶,所以来跟十六叔借一下自行车,可以吗?”

  他已经带粮食去小芳家,得到了同意。于是,双方在各自的村里开介绍信,然后去领证。

  周大春想起十六叔有自行车,这要是开去接新娘子,那无论是对小芳家,还是对他家,都是一件有面子的事情。

  “什么时候?”周益民问他。

  “下午!”

  嚯!这么快?

  这年代结婚,真够干脆的,互相看中了,当天都可能去领证。哪像后世,有些女人还要求谈几年恋爱,就是拖着不结婚。

  “在那,推去吧!”周益民手一指。

  “谢谢十六叔,回来给您送喜糖。”周大春兴奋道。

  周益民笑了笑,糖不糖的无所谓,他不爱吃糖,也不缺糖吃。

  “等等!”忽然,他喊道,

  周益民回屋,很快从屋里拿出来两条新毛巾,递给周大春:“既然喊我十六叔,这就当是送你们结婚的礼物吧!”

  大春一看,顿时乐得合不拢嘴,正缺新毛巾呢!

  在农村,结婚是有一对新毛巾,一个搪瓷脸盆,一个暖水壶,就算挺有面子的了。

  不像在城里,讲究什么“三大件”,也就是所谓的缝纫机、手表和自行车。随便一件,都不是农村人能拿得出来的,更别说合起来。

  搪瓷脸盆、暖水壶和喜糖,他老子已经帮他在供销社买回来。毛巾刚好缺货,没办法!

  如今,十六叔这对毛巾可谓是雪中送炭,给他凑齐了农村的“三大件”。

  再加上还有自行车去接人,可谓是风风光光。

  “谢十六叔,晚点您跟我太叔公一起到我家喝两杯。”

  虽然日子困难,但还是决定摆两桌,邀请老支书等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喝上两杯。

首节上一节30/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