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第161节

233.第233章 双田村借粮

  233.

  与周家庄、上水村不同,此时的双田村气氛非常沉重。

  村里粮食收获不好,交了公粮后,就几乎没有太多的余粮了。

  以前发生这种事,一般就是劝大家出去找活路的。

  有亲戚的投奔亲戚,没有的就是逃饥荒。

  历史上,逃饥荒还少吗?

  就连中原腹地的河南,历史上也经常出现逃饥荒潮。而且河南人逃饥荒的方向,很多人不理解,为何不逃向更富裕的江南,而是逃去关中地区。

  其实,也还是有原因的。

  关中和河南相邻,地理位置近。

  当时的人们逃荒基本上靠两条腿走路,有条件的无非赶个驴车,所以逃荒肯定是要选择临近去避难,要不然体力不支加上粮草不足,在半路上就坚持不下去了。

  另外一点就是河南有通往关中的火车,有些人就可以挤上火车,减少体力的耗损。

  再加上关中地区土壤肥沃,产出的粮食足够外来人吃,有一定的接纳灾民能力。

  至于向南去江浙,那就更难了,江浙人口密度更大,土地更少,且以工商业为重,难民干不了手工业的活,干了也养不活家人。

  如果是黄河泛滥带来的逃饥荒,就更不能往下游跑了,只有往上游走,才会远离洪水。只要到了关中,一路就可以去到川渝,那边战争相对也比较少。

  因此,人家河南人不傻,怎么逃都是有道理、有讲究的。

  “村长,怎么办?粮食不多了。”双田村的大队长梁向前问道。

  这时候,国内粮食亩产是很低,好多都是三四百斤,超过四百斤的都算非常好的丰收。

  稻谷的亩产会高一些,能达到五六百斤。所以,能种稻谷的,一般都会选择种稻谷。当然,现在农民也没有选择权,种什么都是要听指挥的。

  “发动一下力量,去借粮吧!现在各个村都刚收粮不久,应该都比较宽裕。”旁边的人说道。

  只能趁这个时候去借粮,才有可能借到。

  等人家吃得差不多了,你再去,能借到才怪。

  梁村长摇头:“估计很难,好多地方的收成都不好,恐怕余粮也不多。当然,虽然希望渺茫,但还是要去问问。

  这样吧!我们分头去看看。”

  他决定广撒网。

  为了大家能活下去,可怜的尊严已经不重要。

  梁村长想到了周家庄,虽然周家庄跟他们村有点远,但还是得去试试看。

  于是,他们开始派人到周围各个村子去跑一趟,能借多少算多少。梁村长则是亲自去周家庄,希望有个好结果。

  事不宜迟,他们立即出发。

  刚交公粮,这段时间是各个村子最富裕的时候。

  天快黑的时候,梁村长带着三个村民,才来到周家庄。

  “什么人?”

  他们立即被拦在了村口的位置,现在周家庄是有人守村口的,一旦发现陌生人,会立即汇报。

  就连晚上,都有人巡逻。

  毕竟他们村的“资产”可不少。

  “同志,我们是双田村的,我是双田村村长,姓梁,跟你们周家庄的周支书熟,能通报一下吗?”

  他也不敢乱闯,现在不少村子都是有自己武器的。产生误会、冲突,那后果有点严重,会死人的。

  因此,梁村长尽量避免误会,自报家门。

  “您稍等。”

  周家庄的村民立即跑去找老支书。

  这时候,老支书还在跟周益民聊天呢!得到消息后,有些意外。但他很快就猜到对方的来意了,毕竟交公粮的时候,他便知道双田村的情况很不好。

  老支书有点为难。

  他们村的粮食虽然还算充足,但也不能随便借给别人呀!

  再说了,饲养家禽,也是要粮食的。虽然放养在山上,让它们吃自然界的东西,但也不能一点粮食都不喂。

  “就说我不在。”思索片刻,老支书还是硬下心来。

  周益民却说:“我们不是有公社分派的修水渠名额吗?干脆送个人情好了,既然人家都找上门来。”

  老支书一听,心想也对。

  于是,他改口:“让他们进来吧!带去食堂那边,我这就过去。”

  那村民立即跑回去。

  老支书跟周益民说道:“一起去会一会梁村长?”

  左右没事干,周益民点头:“也行。”

  周益民跟着老支书来到村食堂的位置,此时,梁村长也被迎了进来,闻着食堂传出来的饭香味,他们四个人都有种饥肠辘辘的感觉。

  “周支书,我们又见面了。”梁村长连忙伸出手来。

  老支书跟他握了握手:“梁村长,这次来是……”

  开门见山吧!也不绕来绕去了。跟周益民相处多了,老支书发现自己的行事风格也受到了一些影响,不喜欢说废话。

  梁村长叹了口气:“说来惭愧,这次来,主要是为了借粮的。我们双田村的情况很糟糕,粮食歉收严重,交了公粮,几乎就没有剩的。

  所以,今天过来问问。当然,要是你们看上我们双田村什么,也不妨大胆说。”

  空口借粮,梁村长知道很难,于是他才加上最后那句。

  一个村,再怎么落魄,也还是会有点值钱玩意的。如果能用东西换来粮食,那最好不过啦!

  老支书微微摇头:“我们周家庄粮食也不多,但有个事可以便宜你们。”

  “哦?什么事?”梁村长很诧异。

  虽然没答应给粮,让他内心很失望,但后面那句,还是让他有一丝希望。

234.第234章 合作

  234.

  “公社不是准备调人去修水渠吗?我们周家庄有20个名额,可以让给你们,你们到时候填我周家庄村民的名字,顶替上去就好。”老支书说道。

  修水渠可不是三两天就能干完的,断则两三个月,长则一年以上都有可能。

  而公社负责伙食,这就相当于解决了20个人那么长时间的吃饭问题,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双田村的压力。

  双田村的梁村长眼睛一亮:“当真?”

  “还能作假?你进来也看到了,我们周家庄还有其他事要干,人手有限。”老支书打开天窗说亮话。

  梁村长非常感激:“谢谢,太感谢了。”

  虽然没能借到粮食,但能解决20个村民吃饭的问题,这次来就没有白来,此行不虚。

  他进周家庄的时候也看到了,河床那儿盖满了塑料膜。不用猜,里面肯定有不少作物,都是不用上交的。

  这让他们很羡慕。

  这条河没有流经他们双田村,也就没有干枯的河床可以利用。

  而周家庄这种操作,也不止他们周家庄,红星公社有不少村都这么干。公社的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知道现在不能再逼村民了,总得给大家一条活路。

  因此,那几乎是公开的秘密,大家心照不宣而已。

  梁村长准备告辞。

  看得出,周家庄对外来人比较有防备,而且,人家也快要吃饭了。这时候,还等着人家留吃饭,就有点不礼貌了。

  “如此,就不打扰了。”日后他们双田村要是发达,必不忘今日之恩。

  “来都来了,吃个饭吧!”

  让四个人吃顿饭,他们周家庄还是可以办到的。太大的忙帮不上,但这点礼节性的事情,该做的还是要做。

  不然,传出去,人家还以为他们周家庄待客之道有问题呢!

  “不用,真不要,我们吃了再来的,都不饿。”

  梁村长的话刚落,他身边的人就肚子咕咕叫起来。

  梁村长转头瞪了一眼那家伙。

  那人很委屈,肚子叫,他能控制的吗?本来还能忍的,但听到周支书留他们吃饭,瞬间忍不住了。

  “吃个饭吧!不碍事。”

  老支书身边的周益民也点头:“是呀!而且,我们也还有点事想跟梁村长商量。”

  有事要商量?

  不知梁村长懵逼,老支书也摸不着脑袋:还有事情?我怎么不知道?

  不过,老支书对周益民是无条件信任的,也就没说什么。

  “哦?什么事?小同志,你是……”

  他还不认识周益民。

  交公粮的时候,周益民没有跟去,加上两个村子相隔比较远,不认识很正常。

  刚才他就好奇周益民的身份,能跟在周支书身边,而且气度不凡,差点让他觉得这人不是周家庄的,而是周家庄的贵宾。

  老支书这才郑重介绍:“他是我们周家庄的周益民,压水井、太阳灶知道吧?就是他发明的。”

  梁村长听后一惊。

  太知道了呀!

  压水井和太阳灶在农村很流行,能不知道吗?要不是有压水井,今年恐怕很多村子的粮食都欠收,比他们双田村好不了太多。

  不止压水井和太阳灶呀!脱粒机听说也是人家弄出来的。

  那些东西,对他们农民都有大好处。他们农民还是懂饮水思泉的,虽然很多人没见过周益民,但会记住这个名字。

  梁村长早就听说,周家庄有个能人。

  没想到,人家就站在他面前。

  真是有眼不识泰山了。

首节上一节161/17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