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94节

  “这就我家院子了?”他还有些不真实感。

  站在内院儿正方屋檐下,极目远眺,往南瞧,隐约瞥着一抹故宫那红墙黛瓦,再往西,一座醒目的翠绿色小山坡,那就是全京城的中心,景山,听说是朱棣那会儿挖金水河的泥土堆得,住在这院子,那也算是枕山傍水了。

  再过几十年,东边儿还会修上一座中国尊,这会儿还没有。

  满院子落得都是雪,江弦弯下腰,颇有兴致的在内院儿中央堆了个雪人儿。

  完事儿拍拍手,寻思着整葺一新的方案。

  “这抄手回廊得修回来,那山水影壁也得重做一套,这大老槐底下再修个秋千,太有格调了.”

  槐树寓意是个枝繁叶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李鸿章在自家院子种的就是槐树。

  其实在四合院种槐树不太好,有点影响采光。

  还好江弦这院子够大,这颗大槐树看着也就挺应景的。

第119章 反对刊发《伏羲伏羲》

  “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

  “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江弦刚回北影厂,就听见这边儿咿咿呀呀唱着《沙家浜》,这段儿《智斗》,那更是经典中的经典。

  年末将至,王好为牵头,《车水马龙》剧组办一茶话会,联络感情,团结文艺战线,好好完成国家布置任务。

  好些个同志都准备一展风采,这就纷纷练上了活儿,葛尤、陈佩斯、朱时茂仨人跟废物似得,就会蹲旁边儿瞧。

  “江弦!”

  “江编剧!”

  江弦刚在车棚底下停好车子,扭头撞见朱琳跟刘小庆俩人,说说笑笑在雪地散步。

  “诶,你们俩怎么混一块儿去了?”

  “江编剧,我今儿闲着,就和朱琳讨论下我对艾京华这个角色的理解,我相信对她肯定也有帮助。”刘小庆道。

  “小庆姐理解挺深,之前好多地方我都没想到,她拍戏的经验也多,给我讲了好多东西。”

  江弦意外。

  这格局可大了!

  不过刘小庆这人别的不说,作为演员是相当敬业,拍《瞧这一家子》的时候,她身上还担着两部戏,怕演不好,主动放弃了“大正面”,改演张岚这个配角。

  “江作家,您这围巾儿不错啊,这毛线打的,活儿真细。”

  “对象儿给打的。”

  朱琳脸一烫,故作不知,“是么?你还有对象呢?”

  “有啊,特水灵,改天领你们认识认识。”

  “们年轻人就是浪漫,互相送来送去的。”刘小庆还不知道她已沦为他们夫妇的玩具,羡慕不已,“我们家那口子就不懂这些,老嫌我陪他时间少。”

  “我对象也忙。”江弦埋怨。

  朱琳脸红一下,赶紧掰开话题,“你茶话会儿准备表演个啥节目?”

  “我还得表演?”

  “你当然得表演了。”刘小庆起哄,“到时候没节目可不行,饶不了你!”

  “那你俩准备演啥啊?咱仨合伙弄一个得了。”

  “谁跟你弄?”朱琳皱皱鼻子,满眼笑意的问:“我跟小庆姐打算跳段红色娘子军呢,你要跳啊?”

  “倒也不是不行,我欢迎江编剧加入!”刘小庆说。

  她俩都是文工团出身,都有舞蹈功底,红色娘子军手到擒来。

  “我吹段口哨得了。”

  “口哨可不行!”刘小庆捂着肚子,笑道:“大伙到时候喝点茶水儿,你一嘘嘘,那大伙光想跑厕所,谁还看节目啊。”

  “就是,有些人不是自诩才华横溢么。”朱琳杏眸眨巴眨巴。

  “我那是自诩?”

  俩人离开,江弦溜溜达达,准备上食堂吃口饭,刚好跟陈佩斯他们坐一桌。

  陈佩斯吃着吃着,说想在茶话会上表演节目。

  朱时茂其实跟陈佩斯一样,表演欲强烈,但他不好意思像陈佩斯一样直说,委婉道:“王导要求是每个人都得上,我觉得不如咱们几个男同志一块搞一个,也挺好的。”

  “老朱这主意好!”陈佩斯很是赞成。

  葛尤很有自知之明,蔫儿吧唧的摆摆手,“我来不了,你们弄吧,别的同志都光彩夺目,我就不丢人了。”

  陈佩斯一听不乐意了,“人家陈裕德和汪用桓都排上节目了,你想想,女同志的掌声都给了他们两个,你甘心么?”

  陈裕德和汪用桓也是《瞧这一家子》剧组的男演员,这回在《车水马龙》里饰配角。

  葛尤依旧是蔫了吧唧,“我怕她们吐我一脸口水。”

  江弦很清醒道:“这个你放心,女同志们怎么会奖励你呢。”

  陈佩斯眼睛一拐,瞄上江弦。

  “江编剧,您有文化,点子多,您给想一节目。”

  “我不行、我不行。”

  “您别谦虚啊江编剧,您来安排、安排。”朱时茂也劝说。

  江弦琢磨了琢磨。

  “那唱戏?”

  葛尤那脑袋抖得跟筛糠似得。

  “我不会。”

  “唱歌?”

  “我不会。”

  江弦扒拉口饭,一琢磨。

  “这样吧,咱再找一人,我领你们一块儿说段儿相声。”

  京城文艺编辑部。

  《伏羲伏羲》的稿子,在小说组所有成员的手上传了一遍。

  当然不止那一份稿子,特意请誊抄员多抄了几份,这年头没打印机,打字机又不好用,所以每个单位都有誊抄员这职业,尤其是杂志社这类地方。

  有些作家写的那字儿实在不堪入目,编辑看不明白,那就得让作家请誊抄员给誊抄一遍,当然是要花钱。

  李清泉要求每个人都写审稿意见,最后收过来,《伏羲伏羲》的审稿意见居然写了足足20多页!

  “老李,你看看,这是小说组全体成员的意见。”王把审稿意见递给李清泉。

  其中支持的声音不少,反对的声音也不在少数。

  王已经数过了,反对的票数,刚巧比同意的票数多了一票,也就是说,小说组的领导们最后投票结果是反对刊发《伏羲伏羲》。

  对于这样的结果,王比较无奈。

  但真正决定是否刊发的,其实是李清泉的态度。

  因为最后承担风险的也是他。

  李清泉将审稿意见接到手中,一页页认真读过去。

  “江弦不仅将他敏锐的目光投射在外部世界,更深入到人内心的精神世界!”

  “他从别人的老路上,探索踏出一条新径!”

  “这篇文章有着高度的艺术效果。”

  “他善于抓住人物的内心世界对立的两极!”

  “.”

  王忐忑坐在旁边,等待李清泉给出最后的结果。

  他已经和江弦打了包票,说这篇文章能刊发,江弦才写的。

  若是发不出去,那就是他失信于人。

  时间过去许久,李清泉耐心的把最后一页看完,靠在椅背上,皱眉道:“看来大家的意见偏向不发。”

  “老李”王想要再劝说一下,却被李清泉打断了。

  “上面准备调我去《人民文学》,我还没做出决定。”

  面对他忽然挑起的话头儿,王本能的愣了一下,随后问道:“那你的打算是?”

  “.”李清泉不语。

  “你不应该走。”

  王想了想,给出他的建议:“你就是在《人民文学》倒下的,你不该再回去,而且以你的阅历,你应该知道,在《京城文艺》你说了算,没有阻力,到《人民文学》就不行了。”

  李清泉揉揉太阳穴。

  “我倒是觉得,在哪儿跌倒,就在哪儿爬起来。”

  “老李”

  王还想劝他,李清泉按住他的手,冲他笑笑。

  “不光是为我。”

  “我这一走,还能给《京城文艺》留篇好文章。”

  “何乐而不为呢?”

第120章 1979年的最后一天

  1979年12月31日。

  北影厂食堂里头。

  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墙上挂了大红色的纱幔,窗上贴手工制作的剪纸、标语,顶上拉满彩带编织的彩环和彩网。

  桌椅早已重新布置过,都靠着墙边儿,桌子上铺着红纸,红纸上摆一小盘一小盘的瓜子儿,和几个竹壳暖壶。

  “欢迎王导!”

首节上一节94/2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