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381节

  “什么?!”

  菲儿满脸见了鬼的表情,“他们是不是搞错了什么?以色列文学不可能输给中国,那帮中国佬”

  “嘿,说话注意着点,小心我割掉你的舌头!”陈映真冷冷道。

  “.”

  菲儿悻悻的闭上嘴。

  陈映真走去他面前,一脸严肃道:“事实已经摆在这里,有任何怀疑你为什么不自己去问。”

  “.”

  菲儿看一眼他,又扫了一眼其他作家。

  “好,我会求证的,我现在就去!”

  说罢,他便匆匆离开这里。

  “我想他是怕继续留在这里会挨揍。”

  东德的女作家调侃说,“菲儿虽然是个蠢货,但是这种人很会避免自己陷入危险之中。”

  “一针见血的总结!”

  所有作家们哈哈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另一边,菲儿很快找到爱德文那里。

  “嘿,爱德文,我听人说推荐阅读的名额给了中国作家,哈哈,他们在开玩笑对么?”

  “.”

  爱德文没有回答。

  菲儿皱起眉头,“该死,真的是这个结果?我需要做助教的那笔钱!”

  爱德文拍拍他的肩膀,“对于这个结果,我很抱歉,菲儿,或许在写作班的老师们眼中,你得作品还不够好,或许是翻译的问题.总之,别太难过。”

  “好、好、好。”

  菲儿狂躁的推开爱德文,“那么,江弦的小说呢?既然被推荐阅读,那我现在就要读。”

  “.”

  看他不服气,爱德文只好找出一份《漂流者》的复制稿给他。

  菲儿忿忿的接过,同时道:

  “爱德文,你们肯定耍了什么把戏,别以为这能瞒住我,我会弄清楚的!”

  爱德文无奈的耸耸肩膀。

  “静候佳音。”

第366章 你们是在表演吗?

  EPB大楼是英语系和哲学系的教学楼,“国际写作计划”的办公室就设立在这楼的第四层。

  “写作班的助教?”江弦从负责写作计划的亚瑟那儿听到这个消息。

  “是的,你知道美国的工作有多难找,这个助教的名额是写作计划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兼职做这个助教,可以领到一笔相当可观的薪水。”亚瑟开口道。

  “.我考虑考虑吧。”江弦说。

  诚然,对其他作家来说,这个助教的工作非常宝贵,和洗盘子、刷厕所、当保姆相比,又体面,薪酬又不菲。

  但对江弦来说完全没太大吸引力。

  他好不容易来一趟美国,可不是来体验现代社会996的。

  亚瑟一阵错愕,“江,这有什么需要考虑的?这是什么很难抉择的事情么?”

  “对我来说是的。”江弦耸耸肩,一脸歉意的看向亚瑟。

  “什么?!”

  亚瑟完全不能理解,但也没别的办法,“好吧,江,你得快一点给我回复。”

  “没问题。”

  江弦离开办公室,马上撞见爱德文,和他在一起的还有聂华苓,以及一个清瘦的中国男人。

  “嗨,江弦!”

  爱德文和聂华苓跟江弦打声招呼。

  “给你介绍一下,这是叶维廉教授,是诗人、诗词批评家、翻译家,翻译中国的故事和现代诗。”

  “叶维廉?”

  江弦看过去。

  叶维廉个子不高,脸色有点黯淡,但是透露出一种自信,这自信使得他看起来不太难看。

  这人在国内名声不显,但是在台省和陈映真一样有名,被誉为台省的现代诗三巨匠之一。

  “这位是江弦,国内非常优秀的年轻作家。”

  “你好。”

  “你好。”

  江弦和叶维廉握了握手,然后又和他的夫人打过招呼。

  不得不说,叶维廉的夫人格外漂亮,气质也很出众。

  也不知道俩人怎么走到一块儿的。

  这可能就是诗人的魅力吧。

  江弦认识的很多诗人都艳福不浅。

  就说赵振开,两任老婆都挺貌美如花的。

  “叶维廉教授下午有个报告会,会讲王维的诗的翻译。”聂华苓说。

  “王维的诗?”

  “对啊,把古诗翻译成英文可不是个容易的活儿,你看看。”

  江弦接过聂华苓手上的翻译材料,看了一眼,材料上有两首王维的译诗。

  一首是《山居秋暝》,一首是《田园乐七首》中的一首。

  至于翻译,也就是将一首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逐一翻译过来,像是“空山新雨后”,翻译成对应的英文就成了“空的山在一场新鲜的雨之后。”

  “想把中国古诗的美传递出去还是太困难了。”江弦感叹一句。

  就说刚才那句翻译。

  一个意象都没漏掉,但是意象后面的境界,恐怕外国人就不太能看得出来。

  “比起英文,还是中文更有包容性。”

  江弦说,“中文转换成英文或多或少会损失意境之美,但是英文转换成中文就容易了很多。”

  “不见得吧。”爱德文这个美国人抗议起来,“你只是站在中文的世界里看待问题,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不同的世界,我们引进过你们的影片《第二次握手》,看的大家甚至要笑晕过去。”

  “爱德文,我来举一个例子。”

  江弦说,“美国现代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有一部小说,叫《Gone with the Wind》,写南北战争的。”

  “我知道。”

  爱德文当然知道这部小说,这小说当年翻拍成电影,狂揽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电影剧本、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彩色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剪辑八项大奖。

  “这小说名直接翻译成中文,大概是‘破灭’、‘化为泡影’、‘一去不复返’、‘随风而逝’.”

  爱德文精通中文,听了江弦对《Gone with the Wind》的几个译词,都觉得不错,有点意思。

  “可是你知道最后我们是怎么翻译的么?”江弦卖个关子。

  “怎么?”

  爱德文暗自琢磨,国内会怎样来译制这小说的名字,不断在心中提出方案。

  “《飘》。”

  江弦淡淡的说。

  “什么?”

  “《飘》。”江弦重复一遍。

  话音刚落,爱德文的目光便朝他看来。

  《飘》的电影在解放前就曾经引入国内,上映过一段时间,不知道谁给那电影起了个商业化的译名,叫《乱世佳人》。

  至于小说,前两年才在国内出版。

  “你别这样看着我,这可不是我翻译的。”江弦笑着说。

  “飘这真是太”

  “太棒了!”

  听了江弦讲这么一段翻译,一直觉得如鲠在喉的爱德文,顿觉浑身舒畅。

  “好吧,江弦,我不得不承认,中文的翻译确实是一门艺术。”

  爱德文这下算是服气。

  “江,看来你对翻译很有心得。”默默听了半天的叶维廉笑着说。

  “不算什么心得,我只是把别人做过的事情说了一遍。”

  “爱德文!”

  正聊着,一旁传来一阵呼喊。

  几人朝着声音的方向看去,很快看到王安忆的身影。

  “江弦,你怎么也在这儿?”王安忆意外的看一眼江弦。

  她说自己是来听叶维廉报告会的。

  “能来到这儿太不容易了。”

  王安忆自我感动说,她是个路痴,从来不辨东西南北。

  既然到了这里,江弦干脆就和王安忆一块儿听了下叶维廉的报告会。

  叶维廉好像对他很感兴趣的样子,期间总是喜欢提一些观点,喊江弦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最后提到中诗的韵脚,又让江弦起来谈,他干脆总结一句:

  “中国诗的韵脚是急促的,而西方诗的韵脚都是拉长的,会让人睡觉。”

  “哈哈哈哈。”

  所有来听报告的人都笑,同时看向江弦,这个陌生的东方面孔。

首节上一节381/4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