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362节

  结果一立项,傻眼了,《红楼梦》文学性太深,不仅人物庞杂,而且每个配角各有性格。

  于是闭关研究一年,这才终于准备开机,开始写剧本、海选演员。

  今年2月份,筹备组正式成立,核心成员一共仨人,导演王扶林,编剧周岭,副导演潘欣欣,潘欣欣主要负责选角。

  王扶林给他们仨起了个威武霸气的名字:

  “红办”!

  江弦既然挂了名,就得给人家负责,一早来到华侨大厦。

  这边儿看着就比较高大上,是京城这会儿为数不多的高档建筑里其中一座,进进出出的都是港澳同胞、海外华侨,衣着光鲜,带着一丝优雅和矜持的优越感。

  江弦上到7楼714,门上挂有“《红楼梦》筹备小组办公室”的牌子,这儿就是“红办”办公室了。

  推门进去,里面除了王扶林,额外还有几人,王扶林给江弦介绍是“红学”学会成员。

  其中一人引起了江弦注意。

  他本是操着几分过来看陈晓旭的心思,却没想到意外撞着了这位。

  “俺叫凌解放。”

  一个个子不高,长相敦实的中年男人,笑呵呵和江弦握手。

  “解放同志是研究‘红学’的一把好手。”

  王扶林说,“去年上海有个‘红学’年会,解放同志是最年轻的‘红学’代表。”

  “哦。”

  

  江弦点点头,“解放同志今年贵庚?”

  “三十八。”凌解放操着一口浓重的河南口音。

  这还是最年轻的?

  江弦暗自吐槽,但心底对这个凌解放还是很有兴趣的。

  凌解放这个名字名声不显,但他的笔名却是威名赫赫

  二月河!

  代表作《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

  他以历史小说成名,不过在以历史小说成名之前,他更多的活跃在“红学”的研究上。

  “今天请诸位过来,主要是讨论剧本。”王扶林开口道。

  “关于剧本,我有个想法,我想把《红楼梦》前几部分去掉,直接从黛玉进贾府拍起”

  “万万不可!”

  凌解放着急道:“王导,前面可是《红楼梦》整部书的灵魂,你把前面去掉,这、这、这怎么行呢?”

  “不行么?”

  王扶林迟疑的看向江弦。

  “我同意解放同志的说法。”

  江弦也开口道:“女娲补天、木石前盟,这几个神话故事都是小说的核心,更是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你把它去掉,这怎么可以呢?”

  “.”

  凌解放感激的看向江弦,顿时心生好感,觉得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也对、也对。”王扶林尴尬的点点头。

  接下来又商讨了剧本里的一些内容,江弦和凌解放不时出声发表想法,一场商讨到最后,凌解放对江弦已是佩服不已。

  “想不到江弦同志年纪虽小,对《红楼》的研究却这么深,好些个观点真是让我茅塞顿开。”

  “哈哈。”

  江弦尴尬一笑。

  他从小爱看百家讲坛,听了太多什么马瑞芳、周思源的分析,算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

  这时候已经到了中午,聊得太投入,几人这才发现窗户外面下雨。

  “咚咚咚!”

  门被敲三下,王扶林喊一声“请进。”

  门开,一个个子中等的女生走了进来,很年轻,又白又瘦,脸上还带着几分娇怯,头发被雨浸湿了,带着些湿气,末梢还往下滴水,衣裤也沾有水渍.

  不算漂亮。

  但我见犹怜。

  “导演你好,我叫陈晓旭。”女生娇滴滴喊了一句。

  “哦,你是来面试的演员?”王扶林道。

  “对,我之前来过一次,有个同志让我今天再过来。”

  “好好,请坐。”

  王扶林给她拎一把椅子,开始面试。

  江弦双手抱胸,在旁边儿盯着人家看。

  嗯,东北第一深情。

  王扶林给《红楼梦》选角儿基本只用新人,在全国海选,陈晓旭就大胆的寄来信件,有自己的照片,还有自己写的小诗《我是一朵柳絮》,就这么的,被“红办”看中,邀请过来面试。

  “好了,我们就聊到这儿吧,你先回去等通知。”王扶林笑着说。

  “导演再见,老师们再见。”陈晓旭站起身,娇滴滴的打个招呼。

  等她出去,王扶林转过头问江弦。

  “这个女孩子怎么样?”

  “蛮好。”

  江弦毫不吝啬的帮陈晓旭送上一发助攻,“选演员,选的就是个气质,女生不算太漂亮那种,不过我觉得很像黛玉。”

  “是,我对她鼻子不太满意,太高了,要是能动一动就好了,我听说现在医学上有个办法能整容。”王扶林说。

  “倒也不必,我觉得挺好。”江弦开口道。

  正说着,一抬头,看见陈晓旭站在门口,也不知道是不是听着了什么,声音紧张:

  “我、我雨伞忘拿了。”

  “哦,对,你雨伞还在这儿呢。”王扶林一拍脑门。

  陈晓旭拿了雨伞,又告辞一句,踩着小碎步跑了。

  江弦看一眼手表。

  “行了,我也准备回去了。”

  他和王扶林、凌解放告辞,走到电梯口,看见陈晓旭拎着雨伞也在等电梯。

  瞧见他过来,点头打个招呼。

  “老师。”

  “我叫江弦。”

  陈晓旭想了想,试探性的问道:“您是那位作家.”

  “是我。”

  “呀,真是啊!我常读您的小说。”

  少女脸上有些惊喜,“您能帮我签个名儿么?”

  “可以。”

  “谢谢,我听着您刚才帮我说话了,谢谢您对我的认可。”

  “没事儿,要是能选上,就好好演。”江弦简单鼓励她两句。

  两人一块儿走进电梯。

  期间他看人家妹子一眼。

  白白嫩嫩,湿湿嗒嗒。

  唉。

  也不知道让她演黛玉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

  可他也没啥资格改变人家的人生轨迹。

  “回头我要是能选上,我给您带我们鞍山的特产。”陈晓旭一脸稚嫩的冲江弦道。

  “鞍山有啥特产?钢铁么?”

  江弦哭笑不得。

  一想,这大概也是他从美国回来以后的事儿了。

  7月中旬,江弦和朱琳,还有朱母和他妈四个人一块儿坐上泛美航空公司的飞机。

  同行的,还有茹志鹃、王安忆这对母女。

  六个人,就他一个懂英语,一起朝着“迷宫”一样的美利坚飞去。

  起飞前,朱琳有点紧张。

  “今天有三十九个小时你知道么?”江弦温声说。

  “哪来的三十九个小时呀?你糊涂了?”朱琳轻笑着戳他一下。

  “咱们是追着太阳飞。”

  江弦解释说,“咱们今天要从地球的这一端,飞到地球的那一端,所以算下来,今天一共有三十九个小时。”

第354章 那省的作家们

  从京城出发,先去上海,再到东京,最后一站抵达旧金山。

  这航线还是泛美航空开的。

  泛美航空现在是全美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结果到了90年代宣布倒闭。

  “到了、到了。”

  江弦一个男人领着足足五个女人,一块儿下飞机。

  王安忆个子矮,江弦看她取行李架上的背包很吃力,就顺手帮她拿了下来。

  “怎么这么沉?”

首节上一节362/4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