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357节

  

  “路遥,不再坐一会了?”

  “不了,秦老,我有急事!”

  路遥披上外套,先去了北影厂,一打听江弦不在,又去虎坊路15号,敲了半天门找不到人,最后绕着京城跑了快一圈儿,来到江弦家门口。

  “哟,路遥同志?你咋来了?怎么还气喘吁吁的。”

  “唉。”

  路遥叹一口气,真见着江弦,他又不知道怎么开这个口了。

  毕竟他这个人是有点i人属性。

  “外面风沙大,进屋。”江弦说,“你这上哪儿逛了一圈?都快成兵马俑了。”

  “.”

  路遥这时候才发现,自己鼻子里、嘴巴里全是沙子,浑身上下那是沾满灰尘。

  江弦帮他拍了拍,又给他倒一杯水。

  “你是为《最后一个匈奴》下卷来的吧?”

  见江弦都主动提起了,路遥也痛快。

  “对,你这部下卷写的怎么样了?”

  “还没写。”江弦轻笑道。

  “还没写?”

  路遥挠了挠头,“那你是不打算写了?”

  “写当然要写,但是短期之内,我还没有完成这部小说的想法。”江弦坦言道。

  “我听说你要去爱荷华?”

  “你都知道了?”

  “我刚才在秦兆阳那儿听说的,听说你和茹志鹃两个作家今年去参加。”

  “茹志鹃那儿我不了解,我倒确实收到了邀请。”江弦笑笑,把自己收到聂华苓邀请然后一波三折的事儿给说了出来。

  路遥想了想,“那你接下来更没有时间创作《匈奴》了。”

  “嗯,《匈奴》在我规划里,这三年之内恐怕不会动笔,等我打好腹稿再说。”

  “这三年都不写?”

  “没错。”

  “.”

  一个想法忽然出现在路遥脑海:

  众所周知,茅奖评选的规则是,上一届获奖作家的作品不列入下一届茅奖评选范围之中。

  也就是说,作家可以拿第二个茅奖,但不能连获两届茅奖。

  如果江弦现在完成《最后一个匈奴》这篇小说,那这部小说注定无缘茅奖。

  但如果江弦卡着第三届茅奖评选的时间,在此之前完成《最后一个匈奴》这部小说。

  那他很有可能凭借这部小说再获得一次茅盾文学奖。

  作家也是人。

  有些小说写出来就是为了拿奖的。

  像江弦老情人“刘鑫武”的《钟鼓楼》,就是为拿茅奖而写,中间还因为《十月》只答应给他分两次跨年度发表,影响刘鑫武参加茅奖评选,他着着急急改换门庭,把这部小说给了《当代》。

  《最后一个匈奴》这部长篇小说的质量,妥妥的茅奖评选热门。

  所以路遥难免会想:江弦不愿意发表下卷,就是为竞争第三届的茅盾文学奖而提前准备。

  要真是这样。

  那也无可厚非。

  谁也没办法指责什么。

  江弦哪知道路遥在这儿阅读理解。

  他挺无所谓。

  完全不着急去动笔完成这篇小说。

  他是有雄心的。

  这几年他的写作能力提升不少,不把这篇小说打造到一个他认为完美的程度,他宁愿这篇小说的下卷不发出去。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

  江南发表《龙五》之前,虽然拖了很多年,但口碑可还挺不错。

  《龙五》一发表,顿成众矢之的。

  作家嘛,口碑不能砸。

  他写网文的都懂这道理。

  闲谈几句,江弦拉着路遥在家里吃饭,不一会儿喝上了酒,路遥的话匣子也渐渐打开,把心中的猜想说了出来。

  江弦愣了愣,忍不住笑起来。

  “你误会了。”

  “你知道,我是野心勃勃,想把这篇小说写成史诗,杨作新所经历的是解放前的时期,陕西这片土地上最大的事情、最具有代表性的事情就是革命。

  那么杨岸乡要经历的,就是解放后陕西这片土地上的大事:

  改开。

  这就是这部小说下卷我不愿意动笔的原因。

  历史,是要站在后世的角度,去审视过去。

  改开到现在,只是刚刚起步,具体如何,还要再多看看。

  如果我现在就动笔,倚靠事物发展规律,写一些虚无的东西、幻想的东西,那这本小说也就失去了他的魅力。”

  路遥听完江弦的解释。

  心里一阵惭愧。

  格局!

  这就是格局!

  能写出那样一连串名作的作家,难道会因为一个奖项刻意控制写作进度?

  不可能嘛。

  他端起酒杯喝个干净。

  重新抬头看向江弦。

  目光中又多了一丝崇拜。

第351章 国强同志的鞠躬道歉

  “呀,卫国同志来了?”

  朱琳和路遥打声招呼。

  “我给你们倒壶热水。”

  “不用麻烦、不用麻烦。”

  路遥赶紧站起身,“朱琳同志,你现在有孕在身,千万不用管我。”

  寒暄一阵,朱琳坐下来,看向江弦的目光之中带着些喜色。

  江弦马上意会。

  “怎么了?有什么事情?”

  “刚才收着香港那边的信。”

  朱琳嘴角忍不住上扬,“《少林寺》在香港火了!”

  《少林寺》是先在内地上映的,在香港上映的比内地迟了一点。

  “刚才张导写信说了,《少林寺》在香港的票房已经破了1000万港币!”

  “1000万?!”

  路遥忍不住张大嘴巴。

  这个数字也太惊人了。

  换成人民币也有几百万吧。

  “恭喜你们夫妇啊!”路遥笑着说。

  他知道这部《少林寺》的编剧是江弦,女主演则是朱琳,是一部他们夫妻俩联手合作的影片。

  如今在香港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可以说他们夫妻俩都有不小的功劳。

  “张导在信里说了,内地第一部功夫片在香港上映就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咱们是给内地电影开了个好头,以后的电影还可以继续按照这个方向拍。”朱琳兴奋道。

  江弦只是微笑。

  对于这样的结果,他当然不会觉得意外。

  青涩的李连杰,纯洁善良的牧羊女朱琳、心狠手辣的秃鹰计春华、和蔼可亲的于海师父、好色残暴的王仁则.

  这些个角色连他都那么的印象深刻,又怎么会征服不了香港的观众。

  随着《少林寺》在香港热映,另一部影片也要准备上映了。

  正是去年上影厂和云南军区一块拍出来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

  电影首映就在边境,前线。

  第一次播放就放给了战士们。

  之后才开始在内地各个影院播出。

  又是王硕。

  昨儿个他那鸭子店刚刚关门。

  没招,实在是开不下去。

  心情抑郁,今儿就约了个大飒蜜一块儿去看电影,看的是最近最火的《高山下的花环》。

  “你从哪儿弄的票?”

  大飒蜜一见着王硕就激动起来。

首节上一节357/4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