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343节

  不过江弦所说的这个文学马车的比喻,其实正是80年代的一个著名比喻。

  在另一时空,80年代的文坛,基于这个比喻,爆发了一场思考:

  “文学是否应该重回本身?”

  “是否应该抛弃大众审美、抛弃社会和政治、抛弃那些深奥的哲学,让文字回归本质。”

  所以这个观点是符合当下这个时代的。

  而江弦只是让这个比喻从他的口中说了出来。

  在惜春派和偏左派的面前,阐述一种新的文学主张:

  “重回本身!”

  而这样的主张,很快就得到了在场很多作家的认可。

  不是哪个作家都喜欢给自己分个山头。

  大部分的理念之争,只是外界一些舆论为了更好的理解这种争论,简而化之把他们分成了两个派系。

  或许人家本身并不这样去归类自己。

  就像是姚雪垠。

  在外界人的口中,一向认为姚雪垠是“偏左派”。

  包括看《李自成》,也能从中体会到一些偏左的感觉。

  但是晚年姚雪垠曾经对人说过,他哪个也不是。

  借用丁凌的说法,他是“独立大队”。

  所以一听到江弦提出要走一条“独立大队”的道路,姚雪垠马上认可了他的观点。

  对啊,文学应该重回本身!

  还有江弦的“老情人”刘鑫武老师。

  刘鑫武作为“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家,自然也被视作惜春派代表作家。

  但实际上,刘鑫武也并不赞同自己是惜春派这样的说法。

  此刻,听了江弦的观点以后,也是忍不住频频点头。

  除了他们二位。

  在场的作家们,这一秒或是颔首思考,或是交头接耳,或是会心一笑,或是绷紧脸颊。

  贺井之这位的偏左派话事人,这一刻明显有些不悦。

  光未然就看乐子心态,还挺高兴。

  在这回茅盾文学奖评选,无形之中自然避免不了两派较量。

  但就结果来看,占据上风的“偏左派”牢牢掌握着这次茅奖评选的话语权。

  从这次获奖的小说之中就能看出来。

  这些获奖小说相比于“惜春派”,更偏向于“偏左派”。

  其中江弦的《芙蓉镇》虽然有着惜春色彩,但总体还是掺杂了“左”的痕迹。

  深层次解读的话,茅奖给《芙蓉镇》而不给《许三观卖血记》和其他小说,可以看做这是偏左派对江弦的一次拉拢和敲打。

  然而江弦的掀牌桌是没人能想到的。

  他在全国各地的作家面前这么一秀肌肉。

  有多少作家会支持他的新文学主张?

  惜春派本就形势吃紧,自然无所谓。

  但占据上风的偏左派,这回可是在江弦身上吃了个哑巴亏。

  “好一个重回文学本质,哈哈。”

  看着贺井之吃瘪,这些日子始终心情有些压抑的光未然,忽觉今天真是天气晴朗,好不痛快。

  这一天,茅奖授奖仪式作为文坛盛事,将被《文艺报》《文汇报》《光明X报》《中青报》这些个国内知名媒体报道出去。

  而江弦的这条比喻,也会随着这些报告,传遍大江南北,成为文坛的新观念、新声音。

  在不远的未来,一批新一代的文学力量。

  冯唐、路内、曹寇、苗炜、阿丁、阿乙.

  这些中间代的作家将深受他“重回本身”的启发。

  几十年后,成长为中国文坛的主流和中坚力量。

第342章 别毁我江某人清白

  “江弦,你今天说的真好。”

  散场的时候,李陀这位80年代中国文学变革的主将找到江弦。

  “我有什么说什么,也不瞒你,早就有点烦他们每天争来争去的,争个什么劲儿?

  文学就不应该是阶级斗争的图演,也不应该是政治的从属物。

  以前的那些大概念,我只觉得空洞、虚伪。

  文学就应该是你说的那样,有自身的规律与本质,这样的文学才是真正的文学。”

  李陀风趣大胆,也不怕给自己招来什么祸患,絮絮叨叨的讲着。

  正如之前所说,江弦所提出的这个文学马车的比喻,绝对是与时代相符的。

  “纯文学”、“回到文学自身”、“文学自主性”这些都是在八十年代的文学场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文学观念。

  因为人们过往生活中的那些东西,像李陀这样的一些作家已经都熟极而腻了。

  所以哪怕江弦没有去做一个明确的阐释,大家也都能心领神会,有了这个对“文学”的共有观念。

  “行了,回头再聊这个。”

  李陀话锋一转,“江司令,这回拿了茅盾文学奖这座奖项,你不表示表示么?我们这些老朋友可都等着你请客呢。”

  “江司令?”

  江弦还不知道自己又从哪得来这么个外号,不过他也爽利,“请客当然是没问题,挑个都有空的好日子,我一并请了,挺长时间没和大伙聚聚了。”

  “够意思。”

  李陀竖起大拇指,“知道你接下来这几天肯定忙,各家媒体的采访肯定断不了,我看,不如就定在月底,到时候你也有空闲。”

  “成,那这局还麻烦陀爷你帮我攒起来,甭管萃华楼还是最近刚恢复开业的泰丰楼,你们挑。”

  “放心吧江司令,你就跟媳妇要好钱,到时候别在饭店跟服务员赖账。”

  嘻嘻哈哈散了场,之后几天,国内的喉舌级媒体声势浩大的报道了茅奖授奖仪式这桩文坛盛事。

  如此大规模的阵仗,自然离不开作协在背后的联系与沟通。

  倾如此大的力气,只为扩大茅盾文学奖的影响,将其打造成中国文学殿堂独一无二的桂冠。

  同样的,茅盾文学奖在中国文学界独一无二的地位和影响力,也成就了六位获得这个奖项的作品和作家们。

  六位获奖作品,六位获奖作家,这些名字在如今的文坛和读者群体当中虽然本就不是冷门。

  但随着茅盾文学奖影响力的扩散,这些作品和作家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作家的名字和名声传遍大江南北。

  各大电影厂也按捺不住了。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一定要被影视改编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一来,这些作品的热度完全值得影视改编,万千喜爱这些作品的读者翘首以盼。

  二来,文学部会派发改编任务给各大电影厂,这算是茅奖的隐形福利。

  不过好些获奖作品,早就已经被改编过。

  像《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刚被两家电影厂改编上映。

  还有姚雪垠的《李自成》,早在1978年就被改编成了电影《闯王旗》,一部戏剧电影。

  江弦尚未改编成电影的《芙蓉镇》,立马就成了香饽饽。

  这天,江怀延急匆匆的找到江弦家里,还没进门就开口道:

  “江弦,以前你不是说好要把《芙蓉镇》交给咱们厂里拍?怎么现在改主意了呢?”

  “江主任,知道你着急,你先别急,咱们坐下慢慢说。”

  江弦悠哉悠哉给他倒一杯水。

  江怀延哪里还能喝的下水。

  “江弦,是,我之前拖得时间有点长,可是你要相信我对《芙蓉镇》的重视程度,之前你也知道,厂里任务太多”

  “江主任,我理解,我全都理解。”

  江弦轻笑道:“我这么说吧,您觉着北影厂能拍的好《芙蓉镇》?”

  江怀延腾一下站起来,“咱们北影厂是名著改编厂,《骆驼祥子》也是咱们给拍的,你还信不过?”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想问你,《芙蓉镇》里面的敏感内容,交给北影厂,能保留多少下来?”

  “保留多少.”

  刚才气势汹汹的江怀延一下子蔫儿巴下去。

  他作为北影厂文学部主任,处理这些问题的经验和次数太多,深知其中厉害。

  “这个东西我不能一下子给你保证,也是上头要慢慢来审的,北影厂这一块有经验。”

  “江主任,我不是不给北影厂,甭管哪家电影厂来了,我都是这句话:

  想拍《芙蓉镇》,你得给我保证,原小说的八成内容都能保留下来。”

  江弦也不强人所难,没说全部,给了一个八成的活动范围。

  江怀延想了想,他也没办法直接给江弦这么一个承诺,只好先回厂里拉着文学编辑们开个会,讨论讨论。

  送走江怀延,上影厂的文学编辑也很快找了上来,就比京城本地的北影厂慢了一步。

  这是正常的,放眼全国的电影厂,上影厂的文学部是底蕴最深的,实力那叫一个强,光是文学编辑就多达50余人。

  “江弦同志你好,我是上影厂的文学编辑,我叫祝鸿生。”来人是个南方人,标准的知识分子模样,戴眼镜,三十来岁,双目无神,说话带有一点浙江口音。

  “你好你好。”

  江弦和他握手,等两人坐下以后,祝鸿生这才不好意思道:“以你和我爱人的关系,我早就应该和你认识认识了,一直都想见你,可惜一直没有机会。”

  “我和你爱人的关系?”

  江弦懵了。

  你这厮怎么凭空污人清白?

  我和你爱人有什么关系?

首节上一节343/4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