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257节

  “江弦同志真是太有才华了”

  “我什么时候能写出这样四句来就好了。”

  “写这四句还不简单,关键人家这是凝练了整部话剧的四句。”

  她们叽叽喳喳讨论着,朱虹听得心底悄悄与有荣焉的高兴。

  有个有本事的姐夫真是一件让人得意的事儿。

  在指引员的带领下,燕大的女学生们一块儿进入了演出现场。

  座位的位置相当不错,是一个中间的位置,还挺靠前。

  剧场内部气氛相当热烈。

  朱虹放眼望去,看到每一个座位上都坐着观众,可以说是座无虚席。

  “看,还有记者。”殷秋瑾指了指前方。

  朱虹立马看到几名脖子上挂着摄像机的记者,还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姐夫!”她惊呼出声。

  殷秋瑾连忙顺着她望去的方向看了一眼,“哪个是你姐夫?”

  “.那个穿灰色中山装的。”

  殷秋瑾打量一眼,这人挺年轻,看上去有种知识分子的独特气质。

  他的座位被安排在最前排的中间位置,显然是他的地位在剧院内颇为特殊。

  

  “你姐呢?你姐来了么?”

  “没,她在外地工作。”

  另一边,朱虹只认出了江弦,却认不出江弦身旁的那位老者。

  他身材略胖,正是京城人艺的院长曹禺先生。

  直到这会儿,曹禺还捧着《天下第一楼》的剧本一遍遍的看:“勾琉璃芡下明油倒挂出锅,摆在金托金箔四爪金龙钵里,叫作金玉满堂”

  “什么叫勾琉璃芡倒挂出锅?”他问。

  “琉璃芡就是比较稀薄的芡汁,倒挂出锅就是把锅倒起来,菜下去,然后把汁流在菜上边。”江弦解释说。

  曹禺点点头,而后叹一口气,“你写的是盘中五味,其实是人生五味,你对盘中五味精通,说明你对人生的感受同样精通。

  这种递进是建立在文化根基上的,我实在想不通,你才这么年轻,怎么就沧桑成了这样?”

  见老师又质疑起他的沧桑,江弦尴尬一笑。

  “可能是我懂事比较早”

  他还不至于心虚。

  因为原作者何冀平创作《天下第一楼》时,基本和他一样年轻。

  说话间,现场的的气氛渐渐安静下来,舞台上幕布紧闭,然而随着时间的缓慢推移,所有人都知道,话剧就快要拉开大幕了。

  总夏淳坐在座位上,心底忍不住的打鼓。

  多少年了?首都剧场多少年没有像今天一样坐个满堂了!

  他们京城人艺,花大心思为《天下第一楼》造了一场大势,就为了再为他们造一个能有影响、立得住、体现出京城人艺实力和风范的大戏。

  今儿个成了,一切都好说。

  今儿要是砸了,对京城人艺的风评和地位绝对会造成巨大冲击。

  “1917年夏”

  伴随着男声旁白念词,幕布拉启。

  身披长褂短衫的演员们跟着粉墨登场。

  江弦把注意力集中在舞台上,美轮美奂的舞台表现,看得他出了神。

  显然,京城人艺不论是演员的表现,还是舞美布置,都不是燕大的学生可以比的。

  镁光灯下,谭宗尧也和台下的谦逊模样截然不同,意气风发、神采飞扬、挥洒自如、惟妙惟肖。

  “到瑞蚨祥扯两丈红绸子,做个大大的红幛子,写上'前门肉市福聚德全体同仁贺',到全赢德开张的那天,掌柜的领头,雇一副锣鼓吹打过去贺喜开张,祝告生意兴隆。”

  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举手投足间,仿佛都是卢孟实这个角色从剧本的字里行间蹦了出来。

  “好!一出好戏!”江弦心中一阵熨帖。

  感受着扑面而来的厚重和经典,他品尝着其中的醇香,整个人沉浸在剧中世界里。

  福聚德所处的大时代,国家蒙辱,人民蒙难。

  大量城市平民在生死线上挣扎,极少数有能力者凭借天赋和奋斗一度改变命运,可机会极其微渺和短暂。

  卢孟实是商业奇才,他胸怀抱负,宅心仁厚,很快便赢得观众们的敬佩。

  “堂头”常贵这个角色同样惹人喜爱。

  这是老京城里最能察言观色、左右逢源的饭馆堂头。

  他勤勤恳恳,谨小慎微,为了养活家人,他不得不卑躬屈膝,最后含恨而死。

  这个角色由老演员林连昆饰演。

  有一个场景是他从楼梯上下来,突然一个趔趄,接着马上立住,继续跑了起来。

  观众们眼都瞪的快要裂了!

  小小的一个动作细节,便把常贵内心的巨大痛苦和委屈求全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厨子罗大头、二位纨绔少爷、宫里执事太监、破落旗人克五.一位位演员,咿咿呀呀,唱念做打,构成一幅生动的民国市井众生相,台下观众看的是如痴如醉。

  除去人物的塑造,舞台艺术也见了真章。

  像是一段儿报菜名:“拌鸭掌七寸,七寸糟鸭片;卤生口七寸,七寸鸡丝黄瓜;炸瓜枣七寸,七寸糟溜鱼片”

  一段儿报完,满堂叫好。

  这样的“笑料”显然没有隔靴搔痒的尴尬逗趣,透出的是老京城的韵味和情趣。

  用喜剧的方式演正剧,更显出“笑中带泪”的高超境界!

  还有两个厨子一段关于满汉全席的对话,京腔京韵,妙趣横生:

  罗大头:“满汉全席”,行吗?

  李小辫:玩过几回。

  罗大头:多少菜式?

  李小辫:一百零八样。

  罗大头:为什么一百零八样?

  李小辫: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天上地下无所不包。

  罗大头:什么讲究?

  李小辫:冷、热、甜、咸、荤、素六样。寿酌不用米饭,喜酌不用桃包。其实也是百里搭席棚,中看他不中吃的玩艺儿。

  这已经带着几分传统曲艺的手法。

  “好戏啊!真是好戏!”

  观众们叫好叫到嗓子喊哑了都不自知。

  盯着舞台,看他高楼起,看他宴宾客看他一人去、大厦倾。

  曲终人散。

  看破一切的撩高儿修鼎新,望着那幅对联:

  “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只三间老屋,半宜明月半宜风”

  “嘿嘿,差个横批:”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第280章 大冯回国

  大幕徐徐落下,舞台上只余下那一副对联。

  朱虹正襟危坐,手的指甲都刺进手掌心还未发觉,只怔怔盯着台上的对联。

  等她回过神看向四周,才发现殷秋瑾她们,连同她四周的观众,全都沉浸在刚经历的那场戏剧世界当中,仍未从剧情的震撼中抽离。

  殷秋瑾的眼睛,在黑暗中散发着某种光亮,隐隐约约带着泪光。

  “真好!”

  “这剧太精彩了!”

  “谢谢你,朱虹。”还有一名室友此刻克制不住的哭了,“如果不是你,我肯定看不上这部话剧。”

  朱虹张了张嘴,刚想说些什么,耳边已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也不知是谁带的头,掌声从一开始的淅淅沥沥,愈发壮大,最后犹如排山倒海般回旋在剧场上空。

  这一刻,观众们顾不得手掌的疼痛,疯魔了一样拼命的为这部话剧鼓掌。

  那是对演员们表演的认可,更是对《天下第一楼》的认可。

  掌声惊涛拍岸一样在剧场内回荡着。

  轰轰烈烈,经久不息。

  还有一些压抑不住心中激动的观众,扯着嗓子为《天下第一楼》呐喊、叫好,表达着他们对这一部话剧的喜爱。

  前排座位上,夏淳吃吃回首,瞥一眼观众席,而后扭过头,摘下眼镜,抹了抹眼角湿热的泪痕。

  满堂喝彩!

  终于。

  时隔多年,首都剧场终于又一次被这份荣耀洗礼!

  后台的演员们在大幕落下的那一刻,便收起了在台上的“嬉笑怒骂”。

  他们安静而谦逊的站在后场,默契的共同等待着什么,目光中满是对舞台的敬畏与热爱。

  一直等到排山倒海般的掌声响起,所有人的眼眸才重新亮起,洋溢着激动和陶醉之色。

  “成了!”玉雏儿的饰演者吕中激动的跳了起来。

  《天下第一楼》的首演成功了!

  演员们面带喜色,互相拱手道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天下第一楼》在台上不过两个半小时,在台下却是不断地熟悉剧本,不断的排演,一点点的研究角色,就连幕后人员的工作也不轻松,要比对演出所要用的灯光、音效、道具,保证万无一失。

首节上一节257/4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