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154节

  “谁啊?”

  “邵慧芳!”

  “谁?”

  “没听过啊。”

  “没印象。”

  邵慧芳这个名字,后世很多人不知道了,就连《电影创作》编辑部里这帮长期盘踞于电影圈的老编辑,几乎也没听说过。

  “我是在《大众电影》上看到她的。”江弦解释说,他取出一册《大众电影》,“她是潇湘电影制片厂一部正在拍摄的电影《幽灵》主演。”

  邵慧芳一部《幽灵》成名,成为炙手可热的电影明星,这不是最关键的。

  比这部电影更让她出名的,是她拍摄了1980年第10期《大众电影》的封面女郎。

  封面上,她穿了一件紧身的喇叭裤,“不经意”的勾勒出了她的“魔鬼身材”,一张封面轰动全国,惹得万千老少爷们鸡动,让人们知道了身材美的标准。

  邵慧芳也成了“魔鬼身材”代名词。

  李小林也来了一趟京城,江弦把她请到景山东胡同房子暂住。

  “你这院子还挺大的。”李小林四处打量,“都快赶上茅老爷子那个院子了。”

  “茅老爷子的院子?”江弦好奇,“我还没去过呢。”

  “东城区后圆恩寺胡同13号。”

  李小林给他报了个地址,“他那院子也是两进,八九百平呢,74年刚搬进去,以前他住东四那个宿舍小楼,那院子采光好,他眼睛不好,看不清楚东西。”

  茅盾先生眼睛不好,视力只有0.3,这也是这年头很多文人共有的毛病。

  比如李清泉,他眼睛也很不好,83年以后,李清泉几乎到了目盲的程度,还要坚持着操办鲁迅文学院的事。

  李小林在西厢房的一间住下,跟饶月梅打过招呼,简单收拾妥当,才来得及跟江弦分享,“好几位文学界重要人士都撰文呼应我们了!”

  她说的自然是筹建文学馆的事情。

  “我刚从茅老爷子回来,茅老爷子说咳咳。”李小林模仿着老爷子的口吻,“前些日子,读了江弦同志的倡议,以及巴金同志在随想录上发表的提议,我举手赞成!

  得到茅盾老爷子的支持,江弦自然是相当振奋的,作为筹备小组的组长,他这些时日一直都在关注着文化界对于建馆的意见。

  臧克家、叶圣陶、夏衍、冰心、曹禺、罗荪这些个老前辈,纷纷发文表示支持。

  有一说一,这件事儿里贡献第二多的其实就是冰心,她没啥存款,干脆把家里珍藏的所有资料全捐了。

  当然了,江弦也没想抢掉这些人的功劳,大家都在出力,他无非多出一份力嘛。

  至于巴金把组长让给他这件事,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上,无论是筹建小组、还是筹建委员会,领导者其实都不是巴金。

  他年老体弱,又在上海,无暇顾及这些具体的操作,只能做一个在背后推动的人,不能做这件事的执行者。

  至于江弦,就是在京城替他前后奔走,促成此事的那个角色。

  “我过几天打算去拜访一下光未然、冯沐他们两人,看看能否活动一所房屋,以作馆址,再搞一个缘起和方案,征集一些同志参加。”

  “可以嘛,你还算靠谱。”李小林露出一抹笑意,又很快变为忧愁,“我这次去看茅老爷子,感觉他气色比以前差了很多。”

  江弦怔了一下,叹一口气,“老爷子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

  李小林点点头,聊了一会儿,她从包里取出一沓稿子,“我们聊聊你的这篇《琉璃月照铜钱街》。”

  “现在?”

  江弦看了眼手表,“改天吧小林姐,我还组了两份稿子,打算去拿给《京城文艺》。”

  “组稿?《京城文艺》?”

  听江弦讲过前因后果,李小林吃了一惊,“你去《京城文艺》当编委?你怎么不来我们《收获》。”

  你又没叫我。

  心里这么想,嘴上说,“我是京城作协的理事,进入《京城文艺》合情合理,要进《收获》,那也得是上海作协成员。”

  “害,没关系,不管你是哪个作协的,我把你当我们《收获》的人。”李小林直率的说。

  她特喜欢用这种说法,和后来余华、苏童、格非这些个作家也这样说,“你们都是我们《收获》的人。”,余华老是瑟瑟提起这件事情。

  “你组的什么稿子。”

  “是两部短篇小说。”

  “谁写的?”

  “一位是我的师兄,叫汪曾祺,另一位是我在文讲所的同学,叫王安忆。”

  “能给我看看么?”

第195章 他日你若为青帝

  《小院琐记》和《受戒》都是短篇小说,没花几分钟,李小林就全部读了一遍。

  读《小院琐记》她只是惊喜,读完了《受戒》,李小林的双眸都冒起了亮光。

  “江弦!”

  “打住、打住!”江弦摆了摆手,苦口婆心道:“小林姐,这两篇小说我肯定是要拿给《京城文艺》的,这是我自己的组稿工作。”

  闻言,李小林颇感遗憾,捧着汪曾祺的那份《受戒》,眸中满是不舍。

  “这个《受戒》写的真好,这个汪曾祺是何许人也啊?也太有水平了,你怎么会从他那儿弄来这篇稿子?”

  “他是沈从文先生的学生,我也跟着沈从文老师学习过一段时间,所以喊他师兄,之前听说他在写小说,我就去他家里问了一嘴,没想到真有一篇,就直接要来了。”江弦老老实实的交代。

  “你运气真好!这都能被你挖到。”李小林看着这份稿子,那叫一个难受,“这小说写的这么好,不能给《收获》,可惜了。”

  江弦笑了笑,“要是《京城文艺》退稿,我就拿给《收获》,这稿子也看过了,如果给《收获》,《收获》敢发么?”

  “当然敢。”李小林不假思索,“《收获》不会让好稿子被埋没,要是《京城文艺》不发,你就给我送到《收获》来,我们《收获》一定发。”

  “行。”

  江弦先找了个退路,顿时放心许多。

  《受戒》这小说好是好,但是发表很难,即便他是编委,也没办法保证他能有当初李清泉在《京城文艺》那么大的话语权。

  把这两篇小说给《京城文艺》送去,章德宁看完以后,直接拿到了杨沫手里。

  不出江弦所料,《小院琐记》没什么问题,但是《受戒》需要再讨论。

  依次看过这篇小说以后,整个领导班子坐进了大办公室里讨论。

  “大家说说意见嘛。”杨沫笑着说。

  “我觉得这篇小说写得特别好,清新飘逸、隽永空灵。”担任小说组组长的周燕如赞叹道。

  王皱着眉,“我觉得是没什么问题的,汪曾祺是我们《京城文艺》的老前辈,是我们自己的同志,自己同志的作品为什么不能发呢?”

  大部分编辑都还是很喜欢这篇小说的,但也有个别老同志有不同意见。

  “怎么能这样子写?出家人和农家女.这太危险了。”

  “我看也没什么现实意义,读完是很美,美完了呢?这篇小说是在批判什么,在挖掘什么?都没有嘛。”

  讨论会争执不休,结束以后,杨沫找到江弦,问他的意见。

  “我当然是希望这篇小说发表的,至于对刊物的风险,我认为也是存在的,所以《京城文艺》如果不发,我充分的理解。”

  一篇稿子能够发出与否,杨沫这个主要负责人自然是最关键的角色。

  这个时候,还没有“文责自负”这一说,如果出了事情,那问责的第一个人,就是刊物的主要负责人。

  像是张洁此前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引起争议之后,很多人追究、抱怨的就是那时的主要负责人李清泉,那时候他也没有推卸责任。

  所以江弦只能尽量的说服这个主要负责人杨沫。

  如果她不愿意负责,那江弦也没办法了,这是不能强迫的事情。

  “我倒是看不出《受戒》有任何的问题,正面看、反面看、斜侧着看、倒过来看,怎么也产生不出政zhi联想,看不出政zhi冒犯,我反倒觉得,这次就是鼓足了胆量也白扯。”

  杨沫提醒道:“江弦同志,这篇文章还有左的问题”

  “那是什么问题?我倒是觉得那问题和作品无关,无论是有毛病还是没毛病,这就是个可以任意解释、随时找出、所需要的名头罢了。”

  有《收获》给他兜底,江弦说起话来中气十足,他编发不了《受戒》,也能再去约些别的稿子嘛。

  杨沫没有给出答复,江弦转身出去碰上王,两人对视一眼,很有默契的一块儿拐出去。

  “杨沫同志怎么说?”

  “我估计是不想发。”江弦无奈道。

  这位同志实在太懂得明哲保身,这可不是江弦说的,这是她的儿子老鬼写的。

  人自然是复杂的,杨沫同志是一个有光辉也有阴影的人物。

  相比于李清泉,这位同志之于《京城文艺》,很难说是一位良将。

  “再等等吧。”

  王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低声道:“这件事不要外传,组织上已经在准备调走杨沫同志了。”

  “是么?”

  江弦原本死了的心,又一下子扑腾起来。

  他还是很想《受戒》在他手上发表的。

  “下一位主要负责人是谁?”

  王瞥一眼周围,沉吟片刻,道:“还没确定,不过组织上问了我的意见,我还没给答复。”

  “王主编!”江弦精神一振,prpr的舔。

  “你小子”王乜他一眼,“别乱叫,咱们《京城文艺》只有主要负责人。”

  “王老师,如果你当主要负责人的话,《受戒》你发么?”

  王没有回答,但是目光坚定,“这篇稿子被杨沫同志退了,就先留一留.”

  他没说完,给江弦递过去个眼神。

  江弦秒懂。

  你是全小将,我是卢白马。

  他日若你为青帝!

  等王告辞,他才发现心里扑通扑通的跳。

  妈的,可不能这么想,搞得他跟王一块儿密谋造反似的。

  “江江老师。”

  章德宁忽然凑了过来,吓了江弦一跳,“德宁老师,你可别再这么喊我了。”

  章德宁笑了笑。

  “我是问问你,《受戒》怎么样了?领导班子同意发么?”

  “讨论过了,个别老同志有不同意见,还没给出结果。”

首节上一节154/2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