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115节

  世界各国洋商会代表、清廷官员、精武体操馆成员、日本商人、大力士、天津卫的百姓,全都在关注着这一刻的到来。

  双方登台,躬身致意,裁判宣布开始,田中安野却制止。

  “元甲兄,这场比赛对你是不公平的,如果你选择改日再战,我愿意奉陪。”

  霍元甲淡淡一笑,“你的好意我心领了,可是既然我已经站在这个台上,还是要有个结果,请!”

  他毫无戾气,任他云卷云舒,我自巍然不动,全然高手风范。

  双方各取兵刃,霍元甲一副密宗三节棍,田中安野一柄日本武士刀。

  鼓声如雷,鼓点如雨,嘈嘈切切,激荡心弦,空气都在翻滚,全场无一不心潮澎湃。

  “元甲兄,小心了。”

  田中安野先发制人,飞身对准霍元甲面门一刀。霍元甲不闪不让,待拳到面门数寸,突然发招。他撤步绞棍格挡,轻身疾退,又使云扫棍压打下盘,田中安野不料他来势如此之快,连退三步,霍元甲也不追赶,双方各退一步,各自定神。

  再起惊雷,霍元甲棍招全取攻势,一手持梢节,一手持中节,第三节作游离节法,一招甫发,次招又到,刻不容缓,少林棍法大蟒翻身,直取田中安野面门,兵刃交接,棍花舞作银蛇乱舞,叮叮当当,田中安野险拆十多招。

  “精彩、精彩!”

  夏梦妙目烁光,脸前刀光剑影,杀气腾腾,一行行文字读起来酣畅淋漓,甚至有种在看《书剑恩仇录》的感觉。

  “这人肯定是个写武侠的老手!”

  她接着往下读去:

  霍元甲深自收敛,天下滔滔,杀不胜杀,是以出手之际,颇加容让,变三节为两节,两节为一节,短棍格挡,田中安野“崩”刀一挂,“横”刀一闩,金星乱迸,霍元甲身法奇快,也不还招,一声不作,冷不防的扑上前去,“少林棍法,青龙出水!”

  此招似乎轻飘无力,可虚虚实实,柔中带刚,一临近身就骈指似铁,只消稍加劲力,田中安野便得筋碎骨断,立时毙命。他一头细汗,急忙双持刀柄,身形一矮,使出招式“袈裟斩”,堪堪接下,喉结一滚,棍风飒然,已沾他前襟

  整个故事写的行云流水,快意恩仇,家国情怀,夏梦看的是酣畅淋漓、热血沸腾。

  这故事哪里写的是霍元甲,分明是写了四个字自强不息!

  习武不求技压群雄,只为自强不息。

  这真是:以笔锋勾勒国术,以侠义书写国魂!

  “真好!写的真好!”

  “立意这么宏伟,这样的故事该被更多人看到才对!”

  夏梦捧着这期月刊,在屋里来回踱步,却无一人能道她心中之振奋。

  若不是商业压力太大,开支吃紧,她真想把这部《霍元甲》给拍摄成影片。

  思来想去,想到一个人。

  她当即托人订购从去年11月刊到今年4月刊的全部《故事会》,再附信一封,一齐给香港那边一位友人送去。

  听闻他最近也在琢磨拍摄《霍元甲》的事情。

  香港丽的电视台,这是香港的第一家电视台,也是后来的ATV亚视。

  徐小明1973年加入丽的电视台,他自幼习武,会演戏,会编剧,能当导演,还能当武指,甚至会唱歌,拿了金曲奖,业界有言道:“导演里数他会唱,歌手里数他能打。”

  此刻,他正和几名编剧,坐在会议室商讨《大侠霍元甲》的剧本。

  《大侠霍元甲》早就被提上过拍摄日程,1971年李小龙回香港,签了两部片约,一部叫《唐山大兄》,一部便是《大侠霍元甲》。

  可惜罗维和倪匡想重写剧本,不再以霍元甲的事迹为故事蓝本,而是根据李小龙自身的特点,创造一个虚构的新英雄。

  《精武门》算是成功,但李小龙并不满意,还和导演罗维吵架,看过就知道了,全片陈真看起来呆头呆脑,影片也没什么层次,平铺直叙,其实也反映出导演罗维执导水平有限。

  “这个梗概写的不行,完全不像是霍元甲。”

  “不像?霍元甲这个人物存在都有争议,到底从何角度下笔?”

  “这个人我研究过,武术界有人说在上海见过,也有人说是民间流传。”

  “不如还是跟倪匡一样,换成陈真?”

  徐小明满脸凝重,几位编剧也争执不休,商讨着剧本如何设计。

  “徐先生,有人找。”

  会议室门被敲响,徐小明起身出去,门外是一位男士,颇为面生。

  “先生,你哪位?”

  “徐先生,你好,夏梦小姐托我给你送点东西。”

第147章 优等生

  咝!

  徐小明坐在他的办公室,嘬一口烟,读完这封夏梦的来信。

  信里除去一些夏梦的问候,就是对一位名叫江弦的作家所作文章大加赞扬,夏梦向他极力推荐他写的一篇《霍元甲》,并告知,可在拍摄这部《大侠霍元甲》时参考阅读,甚至建议徐小明直接翻拍这个故事。

  徐小明点上支雪茄,瞥一眼,这一大摞是几期内地的杂刊。

  对于夏梦的话,徐小明其实半信半疑。

  众所周知,夏梦是左派,是香港左翼电影的象征。

  她推荐的东西,不一定就是真的好,或许是心存想法,想他卖个人情。

  徐小明倒也不介意卖给她,他虽然不是左派,但也存了一颗红心,愿意做些事情。

  就先看看吧。

  说不定真有一些参考价值。

  至于翻拍?那也太夸张了。

  他手底下,卢新燕、赵志坚、邓润良,哪个不是个顶个的好编剧。

  三个人加起来,还比不上你一部从内地流传出的故事?

  这不是自大,这是正常人最基本的判断。

  徐小明先取过11月刊,检索目录,翻至《霍元甲》那一页,先看到一幅简笔画,一个留着辫子的清朝男人形象,赫然于书上。

  自幼习武的徐小明能看出来,这是少林左右插花势。

  他这么看着,脑中就灵光一闪,有了个霍元甲形象的大概轮廓,有了个霍元甲的大概模样。

  “上海的期刊?”

  “他们内地的人,对霍元甲肯定更熟悉。”

  带着一丝这样的思考,徐小明捧着书,舒舒服服靠在椅子上,两只脚搭在桌上,相当于一个躺倒的姿势,抽着雪茄,看起这册11月刊《故事会》。

  晚清王朝,中华大地在列强霸占下,四分五裂。

  因无力抵抗,国民饱受欺凌,被贬为“东亚病夫”。

  没人能对这耻辱作出反抗,为了进一步摧毁中华民族自尊,上海外国商会策划四国高手向中国人挑战的擂台比武。

  举国震怒,列强亡我之心昭然若揭。

  这时,一个中国人挺身迎战,他叫霍元甲!

  一册看完,徐小明已变换了个姿势,整个人埋在办公桌前。

  双眸发亮,耷拉着嘴唇,像是只饥渴的鬣狗。

  “这特么是霍元甲的后人写的吧?!”他满脸的难以置信之色。

  这故事可太难编了,他和他的编剧们,为了琢磨霍元甲的剧本,几乎掉光了头发。

  结果人家怎么那么会写呢?

  先写个洋人欺我羸弱,霍元甲挺身而出,马上又从霍元甲小时候开写,写他爹禁止他习武,写农劲荪和他偷偷抄录拳谱,习武打败小恶霸,天生神力

  写的那叫个行云流水,读着跟特么真的似的!

  他把11月刊推开,赶紧去翻找12月刊。

  这会儿就觉得,这杂志上的其他文章真讨厌,搞得他就连翻书都得翻半天!

  “扑街。”徐小明骂骂咧咧,终于找到霍元甲的第二部,根基深厚,名扬天津。

  “霍元甲,你嘛时候是津门第一啊?”

  “我不知道,你说呢?”

  “就在今天,就在今天!”

  徐小明猛嘬一口雪茄,双眸发亮。

  妙啊!

  尤其乞丐这角色,完全画龙点睛,故事都又拔高一个层次,写的太出彩了!

  放下12月刊,的翻阅1月刊,百叶窗遮挡的小办公室,一时间只剩下哗啦哗啦翻书的声音。

  花费了一天的时间,徐小明终于在下午,读完这部《霍元甲》。

  看到霍元甲以一敌四,云淡风轻,全然高手风范,徐小明被压抑的民族情怀得到释放,直呼过瘾。

  看到霍元甲服下毒茶,七孔流血,倒在台上,英雄惨遭毒害,他又深受震撼,文字所构筑出的画面,深深烙印在脑海,挥之不去。

  “这个故事写的太有水平了!”他坐在桌前,激动不已,两条腿吧嗒吧嗒抖着。

  不仅故事完整,立意也足够高,是一个传达了道德、信仰、爱国主义情感的强有力的故事!

  他甚至觉得不逊色于倪匡笔下的《精武门》。

  都是突破了狭隘的复仇主题,将故事上升到民族大义!

  他忍不住拍一把大腿,“好!真是好啊!”

  “徐导。”

  办公室门被推开。

  卢新燕、赵志坚、邓润良仨编剧又进来,把故事梗概拍到桌上,“按照说的,我们又试着写了个故事梗概。”

  “.”

  这会儿再看见他们写的东西,徐小明真是心情复杂。

  不堪入目!不堪入目!

  都说三个臭皮匠还赛个诸葛亮,跟《故事会》上这个一比,简直不堪入目,这简直没法比啊。

  看过好东西,他都不想再多看一眼他们的剧本了。

  嗯,故事会,江弦。

  这个人他实在想亲自见见。

  这会儿入境也不算什么难事,1979年上面还发了个《港澳同胞回乡介绍书》,简化了过关手续,回乡探亲变得更加容易。

  朝阳区委dang校。

  这儿都算是郊区了,靠近三环,也就是东直门外左家庄公社北边,坐18路公交车到终点就是。

  小说创作班,也就是文学讲习会便坐落于此,借用着dang校房子。

首节上一节115/2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