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钰刚这时候将李长河带到了老人家的面前,笑着说道。
“包老先生,您好!”
李长河这时候恭敬地冲老先生问好。
这位老先生也是心怀故国,京城未来的兆龙饭店,就是包钰刚捐款,然后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好好好,来,过来,孩子。”
包兆龙此刻已经八十多岁了,但是依然耳聪目明,神采奕奕。
李长河走到老人家的面前,随后坐了下来。
“我听玉刚说了,说起他跟你在京城见面的经历,好,特别好。”
“咱们国人的薪火相传,就是要靠你们这样的年轻人。”
“你在港岛遇到事情不用怕,有什么事让玉刚帮你解决,放心大胆的干。”
包兆龙这时候拉着李长河的手,语重心长的跟李长河说道。
“谢谢您老的抬爱,等有时间,您老也可以跟包先生一起,去京城走一走,看一看,看看咱们现在的国家,人民。”
李长河这时候温声的说道。
“去,肯定去!”
包兆龙听道李长河的话,颇为激动地点点头:“孩子,你说的太好了,我也是这么想的。”
“我这把老骨头时日无多了,走之前,肯定要回去看一看的。”
“阿爸,您别激动,我已经在跟京城那边打申请了,等那边申请通过,我就带您去走一圈。”
看包兆龙有些激动,包钰刚急忙的冲着包兆龙说道。
“行了,不用你担心,我自己的身体我自己清楚。”
“你跟这孩子慢慢聊吧,我出去溜溜腿,等晚上,再一起吃饭。”
包兆龙训斥了包钰刚几句,然后又看向李长河。
“孩子,你跟玉刚先聊正事,等晚上留在家里吃饭,咱们到时候再慢慢聊。”
“好的,那您老慢走。”
“包老,我扶着您”
卫尔思这时候知趣的搀扶着包兆龙,然后往外面的草坪走去。
而包钰刚则是笑着摇头跟李长河说道。
“我父亲年龄大了,这些年反倒心怀故土,老想回去走走看看。”
“乡土情怀,是根植于我们国人骨子里面的秉性,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情怀,我们国人才一代代的前仆后继,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
“所以包先生你们这样的人,才特别值得让人钦佩,因为你们用身体力行,给后世人做了表率。”
李长河这时候认真的冲包钰刚说道。
在这一点上,李长河确实很佩服包钰刚这样的人,包括浙商的很多人。
因为古典的浙商其实是深受王阳明的影响的,作为心学的诞生地,整个浙地的文化都受心学影响很深,讲究知行合一,这些理念,也同样影响了浙商。
当然,这些只是古典浙商,等到改开后的那些先富群体,就没这么深的文化底蕴了。
“哈哈哈哈,不愧是北大的才子,说出来的话就是有内涵。”
“好了,长河,咱们也不用互相吹捧了,直接进入正题。”
“我叫你来,就是想跟你聊一聊,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
“有没有兴趣,直接来港岛发展?”
“说实话,我觉得你在金融方面的天赋,比起你留在大陆做官要好的多。”
“如果你有兴趣来港岛,我可以亲自出面帮你跟大陆那边申请,怎么样?”
包钰刚这时候认真的冲着李长河问道。
李长河听完之后,笑着点点头:“多谢包先生抬爱了,不过有一点您确实看的厉害。”
“那就是我做官的水平,恐怕确实不太行。”
“不瞒您说,我确实有来港岛发展的意图,不过在这之前,我有些事,也想跟包先生开诚布公的谈一谈。”
(本章完)
186.第185章 大英代理人
186.
来港岛发展,李长河并不只是说说,他是认真的思考过的。
从白银期货开始狂飙起来的时候,李长河就在考虑接下来的发展了。
其实八十年代对李长河这样的重生人士来说,不算特别友好,比不上九十年代。
因为改开的前十年,从79年往后这十年,是大学生和文学的黄金盛世。
大学生赶上了国家改开,加上干部年轻化的使用标准,这十年里能得到快速提拔,是职场上升的黄金时期,可惜李长河不打算从政。
而文学还是那句话,是文学盛世,但是对李长河来说,这个盛世太小了。
塑造个人的金身是不错的,但是对于整个国家而言,没什么意义。
而经济方面,就是李长河觉得不友好的地方。
虽然改开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但是在整个方向上,上层也是在不停的摸索。
最重要的是,前期十多年的经济改革,几乎都是以国企改革为主。
当然,这时候国家也没有私企,还没有提出私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是李长河面临的尴尬的地方,想在经济方面有所发挥,私有经济不允许。
八十年代的成功的商人,基本上都是在改革中进行投机和后来的国企改制上面发家的。
这种事情李长河并不想去做,毕竟他搞经济又不是单纯为了钱。
而国企政策方向,他又很难用前世的经验去引导。
因为整个国家的决策不会因为你一人之言去做尝试。
说白了,他表现得再天才,也只是个年轻人而已,就算写出了准确的方向,有几个会信和认可的?
再说,每一个政策的落地牵扯到太多人的利益,不是你说的准就一定对,有些事情,对的答案不一定是最优的答案。
况且改开的前十年,国家整体都在以引进技术和设备为主,为各种产业做基础布局,相当于盖房子打地基。
也因此这十年,李长河如果想有所发展,从想在房子内部做改动是很难的。
最好的方向,还是从外部,比如说多搞钱,买更好的材料打更深的地基。
再比如说从外部搞技术,例如借着大英私有化的机会,搞到汽车技术,然后再转入国内进行“合资”转移。
所以这十年,李长河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一只下金蛋的鸡,但是这只鸡并不适合放在大陆,因为保不齐有人会杀鸡取卵。
而抛开大陆,港岛就是最合适的地方,是这十年过渡的最佳中转站。
一方面可以优先投资大陆,另一方面,自由港的设定,也让他的资金可以在全世界流通,赚取利润。
然后等到九十年代,个人经济放开之后,李长河再全力进军国内。
李长河自始至终,都明白他的未来重心一定会在大陆。
因为他很清楚,真正的巨无霸企业,只有在中美这样体量的国家才会出现。
日韩港岛西欧这些地方,哪怕做成垄断,其实体量也就那样。
地域和国家体量限制了企业的规模,这从后世中美两家企业的估值上就能看的出来。
而听道李长河的话之后,包钰刚有些诧异,也有些惊喜。
他本来还想着对李长河要费一些口舌劝解,但是没想到李长河竟然也有这样的想法。
“看来你心中早有腹案,我就知道,像这样的天才,必然是走一步看三步的主。”
“既然你要跟我开诚布公,那你就说吧,你想做什么?”
包钰刚此刻脸上收起了笑容,认真的冲着李长河问道。
李长河见状,则是看向了包钰刚。
“包先生,我想问一下,你接下来,敢对英资企业继续下手吗?”
“嗯?你想对英资企业继续下手?哪家?”
包钰刚有些诧异。
同时心里也感慨,果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如今在港岛,敢对英资出手的只有一个李加诚,这人的胆子是真的大。
而他包钰刚,只能算半个。
因为他属于被动对九龙仓出手,在布局上,跟李加诚比是差了一筹的。
而现在,李长河要当第二个嘛?
李长河则是笑而不语,他在等着包钰刚的回答。
别看包钰刚吃下了九龙仓,未来又吃下了会德丰,拿下了小半个怡和洋行和一整个四大洋行之一的会德丰集团。
但是李长河很清楚,这两场针对大英资本的收购,都不是包钰刚主动地。
九龙仓的战火是李加诚引爆的,然后胃口太小,吞不下九龙仓,无奈之下转给了包钰刚。
而会德丰集团其实也是。
会德丰集团的两大股东闹了矛盾,其中的大股东本来想把会德丰卖给李加诚,但是李加诚那时候刚消化了和记黄埔,根本无力吃下会德丰。
于是再度借花献佛,将收购会德丰的机遇转手让给了包钰刚,也算是还了和记黄埔这个人情。
所以从商业上来说,不管是九龙仓还是会德丰,包钰刚都是“被迫”接盘,没有主动对大英资本下手。
原因就在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算是英资在华的第二位代理人。
这种所谓的大英代理人是李长河自己定义的,他前世在查资料的时候看了一部分港岛的资料,觉得有三位华人能作为港岛华人富豪的代表。
这三个人的幕后,其实都跟大英资本密切相关,这些华人富豪的幕后,都有大英的推手。
第一代代理人,其实就是何东,何东依托怡和洋行,慢慢的得到了大英的支持,成为本世纪二十到四十年代华人在港岛成功的代表。
第二代代理人,其实就是包钰刚,不过包钰刚的幕后,不再是洋行,而是换成了汇丰银行。
在汇丰银行的支持下,包钰刚成为了六十到八十年代大英资本的代表,同时也站在了华人富豪的顶端。
而第三位,其实也是汇丰银行推出的,那就是李加诚。
李加诚的崛起,具备偶然性,与其说他是第三代,李长河更认为,他是取代了包钰刚。
而包钰刚被取代的原因,大概率就在于从79年到84年,在国家改开和港岛问题的利益上,包钰刚做出了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