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了,长河,我觉得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太累了,印不完,根本就印不完!”
王建这时候坐在何晓峰的床边,有气无力的摆手说道。
而后面,李少民和毕井泉一人扛着一大包信。
“都别闲着了,来拆信,仔细看里面求订书的,做好统计啊。”
“一定做好统计,看他们要的是第一期还是这期特刊,还是两期都要。”
“还有的注意有夹着钱的,都要标记出来!”
老毕抹了一把头上的汗,着急忙慌的跟海文他们说道。
“好家伙,这么多信?”
海文惊奇的看了一眼这两大袋子,感慨的说道。
“这还叫多?印刷室里还好几包呢。”
“长河,这么下去不行啊,这买的学生太多了,而且我发现现在不止大学生买,好多社会上的同志也给我们来信要买。”
“有的要第一期,有的要第二期,也有的两套都要。”
“我们现在根本忙不过来。”
“印都印不完。”
王建这时候摆手无奈的说道。
这一次,随着时间的传播,阅读者的口碑相传。
越来越多的学生乃至社会上的青年分子知道了北大经济系出的这个【大国崛起】系列。
“学生会那边不是安排人给你们了吗?”
老陶这时候好奇的问道。
王建露出了一脸苦笑。
“老陶,咱们还都得上课啊,就算给安排了人,每天上完课,能干活的时间就那么多。”
“总不能不上课光干这个吧!”
他们毕竟是学生,主要以学习为主,本来就是个爱好,结果现在要搞成事业了。
“真要是这样打的话,确实是个麻烦事!”
李长河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杂志火了是好事,但是现在太火,影响到大家的学习,那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这事得解决,说实话,这样一期一期的发刊,印量小,对我们来说,工作强度也大。”
“我觉得得改!”
“要不直接把它出成书吧?”
李长河其实本来打算把【大国崛起】这个做成一个系列,然后在学校里细水长流。
等他的资金到账了,再借机看能不能升级成一本杂志,比如说挂靠在北大名下,然后慢慢的做成一个纸媒。
不过现在看来,难度很大。
因为时间不允许!
【大国崛起】火的太快了,而且现在不但在大学生中间流传,还传到了社会上。
一旦这本书再在社会上引起热潮,那造成的轰动就更大了,到时候需求量肯定更多,光靠他们几个学生弄的草台班子,根本就应对不了这么大的量。
就算是学校的印刷,恐怕也够呛,毕竟那时候需要的纸张也是个巨额数字。
这年头,纸都是紧缺物资,要不然77级紧急高考试卷印刷纸张都不够用嘛。
而想办杂志时机也没到,就算私人办杂志挂靠,那也得等改革改到杂志社身上,让杂志社自负盈亏的时候,才有机会这么干。
现在79年,杂志社全归国家,根本不考虑盈利,统筹统销,你想挂靠也没戏。
除非偷着自己弄,比如说那天陈建功去参加的《今天》杂志的聚会。
这个杂志就是北岛芒克他们几个私人搞的,没刊发资质,自己印出来偷着卖。
李长河为什么知道,因为这帮人在很多学校找了代理人,然后帮他们卖。
北大的也就算了,京城电影学院也有。
那代理人李长河还挺熟,就是陈楷歌那货,他帮这帮地下杂志在京城电影学院售卖,还时不时的参加《今天》组织的聚会,是个忠实的文艺分子。
只可惜,这帮人认知太单一了,一味地追求什么自由民主人权,李长河跟他们凑不到一块。
“出书好啊,出书直接一本书出完,方便。”
“不过这样的话,那是不是得很久,咱们还没写完呢。”
王建一听出书,立刻意动,不过又问出了关键的问题。
“这事麻烦着呢,老陶,你去找一下各个小组的组长,把成员都喊上,咱们得一起开个会”
“出书这个事,首先咱们内部想法得统一,比如说作者名如何挂。”
“出版书得到的稿费,大家如何安排,怎么分配。”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这书能不能发还另说呢。”
“现在是咱们系自己内部搞的杂志,说白了就是内部刊物,私下卖点无所谓。”
“但是你出书,就得让编辑部审核,这书能不能出还真不一定。”
“我得去出版社问一下!”
李长河现在熟悉的就两家出版社,一个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个京城出版社。
京城出版社是因为过完春节,他的第二本小说集《李长河小说选集》也出版了。
据说卖的还不错,全国也很火,毕竟大部分读者也都知道凌绝就是李长河了。
李长河没太关注,毕竟卖的火不火跟他关系不大,他收了稿费就行了。
【大国崛起】这个现在应该算是社科书籍,不是纯正的经济科普,也不是文学类别的小说。
李长河觉得人民文学出版社印刷他的可能性不大,倒是京城出版社,或许有些可能。
毕竟京城出版社是个综合性的出版社,各种类别的书它都可以印一下。
“你这一说,还真是,这样,我先把各个组长和组员喊上,咱们晚上开个会研究一下,看大家到底是什么意思?”
老陶点点头,准备去通知。
“署名权这个大家可以先讨论一下,讨论出几个合适的。”
“比如说我们署名:北大77级政经系?”
“额,有些78级学员后面也加入小组了,光署77级是不是不太好。”
王建这时候开口说道,他对人员的变化,比李长河清楚。
“那就直接北大经济系,然后后面再列个编委会,编委会里面把大家名字都挂上,如何?”
李长河思索着说道。
“我觉得这个好!”
“可以!”
“晚上到时候聊聊。”
几个人都赞同李长河的这个提议,觉得晚上可以商量。
然后就剩下另一个问题了,稿费怎么办?
(本章完)
159.第159章 龚雪要拍戏!(求月票)
159.
到了晚上,《学友》杂志社的临时教室里面,一群人满满当当的挤在里面。
“长河,大家都来了,你来说?”
等人齐了之后,王建扭头冲着李长河说道。
李长河点点头,看着教室里的众人,抬高了声音。
“各位同学,今天请大家来这里,主要是为了一件事,就是《大国崛起》接下来的安排。”
“随着这个系列知名度的提升,咱们《学友》杂志社已经很难跟的上读者的需求了,哪怕是学校帮我们印。”
“我跟王建还有其余的各个组长商量了一下,有这么一个想法,就是打算直接把这个系列做成书,然后我去找出版社看能不能出版?”
“不过在这之前,我觉得我们自己得先确认好,比如说作者署名。”
“目前我们几个比较有意向的书名,然后在书籍后面的编委会里面,再把各位同学的名字加上。”
“主要因为咱们的同学,有77级的同学,也有78级的学弟,全部署名在著作者身上是很难的。”
“目前暂定的署名有这么几个,一个是北大经济系,一个是北大学友社,还有一个是大国崛起工作组。”
“我们做了投票箱,这个大家可以投票,有其他想法的也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讨论这个名字。”
李长河这时候朗声说完,然后环视了一圈,看众人都没开口。
“既然大家都没意见,那署名咱们先投票,老王,把投票箱拿出来,票给大家分一下。”
这事一开始李长河他们讨论之后,觉得完全自由放开讨论是不可行的。
到时候大家你一句我一句,个人有个人的想法,参与的学生总数四十三个,你想统一认知,是很难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定下几个选项,让所有人投票选,既有了参与感,又提前定下了基调,不至于跑偏。
至于有单独想法的,就像李长河刚才问的,问过了有没有其他的想法,没举手,那就不怪他们了。
很快,投票结果出来了。
本来李长河以为,“北大经济系”会高票当选,结果没曾想到,票数最多的是“北大学友社”这个社团名字。
显然,相比较于“北大经济系”这种全面覆盖的名字,大家还是喜欢“北大学友社”
就是这名字,李长河思考万一以后等港岛四大天王之一的“学友哥”火了以后,大家会不会觉得他们是个粉丝团?
早知道当初应该劝他们一下,叫什么《学友》啊!
李长河心里这时候忍不住的感叹了起来。
倒是很多同学此刻很兴奋,他们对于学友没有其他的认知,单纯的认知“以学会友”。
“好了,名字定下来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稿费!”
“因为这本书是大家集体创作,不论出力多少,总是有贡献的,关于稿费这一块,我们也做了几个思考。”
“一种,是收到稿费这个大家把这个钱给分了,分到每个人的手中。”
“另一种,就是把这笔钱做成集体费用,这个呢也分好几种,咱们先讨论分钱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