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55节

  “没问题。”魏泽涛回答说道。

  公司请他们这些专业人士,这件事就是主要目的之一,此刻,长兴实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尽快拿到贷款,然后提高产能。

  杨文东又问:“那需要多长时间,我不想等太久。我工厂产能尽快提高上去,才符合我们所有人的利益,包括你们银行。”

  宁文珏回道:“杨生放心,我会以最快的速度来走完这个流程。”

  “嗯,好。”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随后,三人又商业互吹了会。

  魏泽涛也是隐晦的表示,如果贷款成功,利息再低一点,那宁文珏,也会获得不小的回报。

  杨文东对此也没什么意见,任何社会,这种钱都是要舍得出的,即使自己可能有其他银行供选择,那到了其他银行,也需要花这笔钱。

  目前这个市场环境,银行还是比较强势的,除非等到地产市场再过两波牛市,那时候,部分小银行才可能求大的地产公司。

  至于制造业工厂,不发展到巨头级别就没这个待遇,而原先历史上,整个香港,发展到巨头的,终归也是屈指可数了,且远比不过地产巨头…

  ……

  离开廖创兴银行后,杨文东说:“我倒是希望能够与廖创兴合作了,不过其他家也要沟通一下,说不定就有条件更好的。”

  魏泽涛听完后,也说:“对,我也联系了另外几家银行,这几天我们再一起拜访一下,试一下这些银行的态度以及他们能够借贷出来的额度。”

  “嗯,那如果贷款下来,新厂房的位置呢?”杨文东又问。

  魏泽涛说:“周生那边,这段时间除了盯著东盛那边的设备制作进度,也会查看一些合适的可租赁的厂房。

  不过尖沙咀这边,工业并不发达,如果想租好的位置,去港岛更合适。”

  “港岛那边太贵了,暂时不考虑,还是在附近寻找吧。”杨文东想了想说道。

  香港工业这几年的发展速度很快,工业地皮也算是跟不上发展了,这导致了工业地产与租赁价格也在一直涨。

  特别是港岛那边,本身那边正常的商业、住宅价格也涨的厉害,虽然没有直接关系,可地价的整体上升,还是让工业地皮涨的更厉害。

  相对来说,九龙半岛这边的价格就差远了。

  魏泽涛点点头,说:“那好,我会告知周生您的决定。

  其实这方面周生也考虑过,他有一个想法,我们直接租赁一个仓库,再稍微改一下,也就是工厂了。”

  “这样做,政府许可能过吗?”杨文东反问道。

  魏泽涛回道:“没问题的,现在不少工厂也是这样做的,但只适合对电力需求不大又没什么污染排放的小工厂,比如组装厂之类的;

  像纺织、注塑、机械加工这种不太行,我们的便利贴虽然也是设备做出来的,但耗电不多,也没什么排放物,是没什么问题的。”

  “嗯,那也行,仓库的面积够大。”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香港的货仓生意虽然好,但这也只是整个群体比较好,其中数百家货仓,总有很多不太行的,然后倒闭了,或者规模做大了有空余仓库的。

  根本原因,也是因为之前一段时间内,货仓是最赚钱的,然后大量资本挤入,最终也变了类似“产能”过剩的局面…

  魏泽涛笑道:“其实也是因为,我们工厂不需要依赖相关产业链,不然很多塑料、纺织类的工厂,单独跑到一个远的地方,绝对会亏。”

  杨文东笑著点点头说道:“是这样,但没有产业链,也导致了我们成本较高,也还好我们有专利,有一定的定价权,不然只会更惨…”

  前世国内很多地方会有一个产业园,产业园内做同样的东西,然后多家一起吸引供应商、配套产业一起,大家一起合作,将成本降低。

  香港这些年来的工业发展,其实也有类似情况,即使港府还是严格执行自己的不过问正常,但市场本身还是会逐步的形成这样的规律,毕竟后来者不傻,他们也会想办法利用前人打造好的产业链。

  因此,传统的五金、塑料、玩具、纺织等产业都有各自聚在一起的趋势,而前些年自然也都是聚集在港岛附近,甚至熟练工也在那边,他们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九龙半岛这边,工业也有一些,但大部分都是自建型的小企业,如之前的宏兴塑料厂,靠著低房租甚至0房租来做小生意。

  魏泽涛想了想,说道:“以后粘鼠板也要改用纸板,纸和胶水会是我们未来最大的物料成本,只是这两样东西,很难在香港生产啊。”

  “以后再说吧,等以后我们有资金了,或许也不是没有可能。”杨文东笑了笑。

  虽然目标还比较遥远,但现在也可以定个,反正做不了也无所谓。

  只是的确有点困难,特别是香港缺水的问题。

  ……

  后面的一周时间,长兴实业公司的每个人,都在做著自己的任务。

  赵立明暂时还负责生产,因为新的生产主管周祥龙需要出去看新的工厂。

  财务这边,苏依依也配合著王姐对帐务进行著各种核对,也包括仓库,做好相关资料,以应对即将到来的银行审查。

  杨文东与魏泽涛两位一二号人物,则是继续跑著几家银行,与他们一起沟通协商。

  这些银行与廖创兴一样,也都是比较看好便利贴所拥有的市场潜力,可没有抵押不动产的百万港元金额贷款,的确让他们有些不敢定夺。

  虽然时间很急,但杨文东也不能表现出来,只能与老魏一起应付、接待著各家银行。

  不过,虽然还没有定下来,但长兴内部的几人,也知道,只是时间的早晚以及金额的多少问题。

  因为随著这段时间,3M公司又寄来了一张支票,外加紧急的催单函件,也让几家银行更有信心了…

  而这段时间,除了银行贷款,还有就是工厂选址的问题了。

  1月18日,杨文东、魏泽涛、周显龙三人坐著三辆黄包车来到了尖沙咀内部靠北的一间货仓。

  “这老板怎么想的?在这里建货仓,离海边有七八里了吧?”杨文东下了黄包车后,对著身边二人笑说道。

  周显龙回答说道:“杨生,这倒不是这个老板的问题了,而是几年前,港府准备在这里建一条路,连通到海边,所以当时就有几家货仓主来这里投资了,还都是华人。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路又不建了,这些货仓的一些货物又比较重,就不适合在这里建了,然后就这样荒废了。”

  “路?”杨文东看了看自己脚下,问:“对我们有影响吗?”

  周显龙说:“没什么影响,其实本身也是有路的,就是路的质量打不过货仓出货时货车的出行要求。

  我们的产品都是轻货,普通的路就够了。”

  “嗯,倒也是,不过还是要确认下。”杨文东点点头,随后三人一起朝著货仓里走去。

  这个时代没有货柜,所以小的商品,都是以木箱的方式运输的,送到港口,由工人搬进船里,所以对路面的要求不高。

  这段时间3M因为要开拓市场,所以很多便利贴都是空运的,但以后自己量大了,自然走海运,不然便利贴的那点价值,还不够空运费的。

  ……

  三人来到货仓里,此刻已经有了一男一女两名华人在这里接待了。

  五人一起在货仓转了一圈。

  杨文东问:“这里面积多大?”

  货仓女子回答说:“总共2.4万尺,差不多是40米*60米。”

  “嗯,倒也可以。”杨文东心中思考著。

  他与魏泽涛也曾经协商过,以后便利贴的需求量之大,肯定会非常恐怖,现在根本就没办法预测。

  但可以肯定,2.4万尺的工厂肯定是不够的,不过短期来用也是可以的,以后这里还是不够了,那就再找一处甚至几处,几个工厂一起生产。

  毕竟,他们也不可能一次性租一整套面积巨大的工业写字楼或者大型仓库,先不说有没有,就算有他们也租不起。

  产能扩张,哪怕速度快,也得一步一步的来,特别熟练工是最难跟上扩张脚步的。

  周显龙说:“杨生,这里的电力设施、自来水、排污管道都很完善,我们的设备在进场之前,请电工过来整理好线路,然后就可以直接用了。”

  “嗯,倒是不错。”杨文东点点头,又问:“那厨房呢?”

  周显龙说:“我们可以自己外面建一个,这货仓外面还有一点空间,是一体的。”

  “那就好。”杨文东点点头,说:“这样,你将未来的布局图画出来,以这个空间,来合理的布置好一切,尽量的能够放置最多的设备。”

  “好,明天我就可以完成。”周显龙保证说道。

  “那价格方面,你先与他们谈好,租的时间不要少于5年。”杨文东又说道。

  自己租了之后,是要对这里进行一定的投入改动的,5年是最少的了,不然时间太短,自己亏钱是小事,再搬家影响生产才是大事。

  以后即使再有租其他厂房或者自建厂房,这里也还是要一直用的。

  周显龙说:“好的,租约问题,我会与魏生一起协商。”

  “嗯,好。”杨文东点头说道。

  ……

  时间很快又到了1月22日。

  廖创兴银行传来了最后的决定,他们答应借贷80万港元,比其他几家要多不少。

  与律师一起看好条件后,杨文东最终又修改了一些小条件,最终双方成交。

  有了钱,货仓那边自然也顺利拿下,长兴实业的第二间工厂,就此成立。

第96章 59年春节事业有成的喜悦

  2月1日:

  原本的德威货仓内,十几名电工,正在火急火燎的整改著各种电线。

  周显龙、魏泽涛、杨文东、赵立明等人此刻都在这里,以生产部门主管周显龙为主,正在这里讨论著整个工厂即将的布置规划。

  杨文东也跟随著群体,在厂内转了一圈,同时也听完了周显龙的各种介绍。

  一群人再次回到了新工厂的中间位置,周显龙看向老板,问道:“杨生,您觉得怎么样?”

  “嗯,还不错,按照你的规划,这个厂房最多能放置80台便利贴设备。”杨文东询问道:“那也就是说,不算即将交货的30台设备,我们还能再订购50台?”

  周显龙回答说道:“对,不过如果换成东盛改装后的新机器,数量可能要少一些,但新机器的效率,是以前机器的两倍多,从生产速度来看,还是更划算的。”

  杨文东点点头:“这样当然更好,不过,之前的设备是东盛直接模仿日本的,我还放心一点,但新设备是东盛自己改进的,一定要关注质量是否会出现问题。”

  “是,明白。”周显龙立刻说道:“我们的设备采购还是以之前的设备为主,新设备第一批只会采购3台左右,等一段时间观察后,我们再批量引进。”

  “行,这一块就交给你负责了。”杨文东也没在意。

  随著企业规模的越来越大,很多事情,他已经不太可能都时时关注了,该放权放手的时候,他自然也会放,让专业的人来操心负责专业的事。

  至于他,则是应该负责外部的大客户,以及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些方向等等核心问题.

  “哇啦哇啦~~”就在此时,屋顶之上载来纱纱的声音,几人抬头向上望去,啥都没有。

  周显龙连忙解释:“是我让人检查屋顶,我们的成品与原材料都是纸,最怕的就是遇到水了,所以我担心屋顶会不会有问题,不然要是一次漏雨,我们损失就大了。”

  “做的很好。”杨文东也不得不夸奖,他倒是没想到这一点;

  当然,可能也是因为他最近一段时间没怎么关心这一块事情了。

  周显龙笑道:“以后每三个月,就要检查一次屋顶,特别是夏天到来之前,更要认真重视,不然就怕香港刮起大台风。”

  “嗯,这个钱不能省。”杨文东点点头,一些时间较长的仓库或者厂房,的确有可能会有排水或者漏雨问题,特别是碰到大台风,

  随后看了看周围,说道:“这样,我们内部给仓库再搭一层彩钢板,纸类的以后就放在彩钢板下面,彩钢板上面放其他不怕雨水的东西。”

  “好的。”周显龙笑道:“这样还能增加我们仓库能放置商品的数量。”

  杨文东又想了想,道:“水要防,火也要防,还有电也是一样,总之,我们生产任务再急,也一定要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

  没有任何事情,比安全更重要,以后各种安全措施、劳保用品,不说要最好的,但该有的都要有。”

  “明白,杨生放心。”周显龙答应下来。

首节上一节55/3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