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378节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即使董事会不通过,但如果几个足够分量的股东同意,那长兴集团也可以召集股东大会投票,这个法律效益可是比董事会强的,没必要多此一举,还得罪人。

  不少人举起手来,考斯特一看一数,道:“9名股东,加上我这一票,一共5人通过,股票权益也超过25%了,本次算通过提案;

  我会代表金门建筑与长兴集团协商增资事宜,如果哪位不想留下的,也可以告诉我,我可以负责套现股票。”

  董事们相互对望,最终,刚刚发话的科尔怒吼一声,然后起身离开了。

  “那今天的董事会,就这样。”考斯特说道。

  10月中,方先名来到杨文东的办公室,道:“杨生,与金门建筑已经谈好了,我方再花费1100万港元,入股金门集团,同时持股份额会达到9%,这已经是上市公司单个股东持有的最大比例了。”

  “那好。”杨文东点点头说道:“这事情也算告一段落了,金门建筑让他们继续正常运营就行,财务方面我们派人入驻,其他给他们自由。”

  这也是为了以后自己的其他收购,提前宣传,安稳那些英资管理层的心。

  “好的,”方先名又道:“黄埔集团那边,我已经有了16%的股份了,按法律,我们是可以拿到一个董事席位了。”

  PS:求月票

第486章 各方反应及应对

  “他们内部董事会与管理层知道是我们了吧?”杨文东笑说道。

  “目前应该还不知道,但听说他们已经怀疑是我们了,因为金门的事情。”方先名回道。

  杨文东道:“那就直接告知他们,跟他们说,我要一个董事席位,态度强硬一点,我也想看港府与汇丰这些人会不会出来干涉,或者搞一些小手脚。”

  原先历史上,华资在70年代其实也就是在不断的试探,从强硬收购一些中型英资开始,然后逐步的扩大;

  今天他也是一样,不过就是提前了几年而已,金门与黄埔都是如此,相对来说金门的重要性对于英资来说没那么重要,毕竟只是一个建筑公司外加中环一栋大厦,而黄埔集团手下可是持有一个港口的,虽然这个港口如今逐步没落了。

  当然,金门建筑的人见好就收,半善意型的出售,这更可能会导致港英及英资那边意见没那么大,但杨文东也不可能在明明可以善意收购的情况下来一次恶意收购,因此现在就看黄埔集团这件事了,只是要董事席位,这样退可守进可攻。

  方先名道:“好的,杨生,另外这件事金门集团也即将公布,黄埔那边估计也是一样,这对于舆论方面恐怕也会有影响。”

  “这是必然的。”杨文东也没在意,道:“舆论大了也可以帮我们一把。”

  67年,港英吓怂了,这也方便自己达到自己的目的,一旦港英的底线被击破了,后面也就只能维持新底线了。

  《杨文东收购金门集团,打开华资收购英资的序幕?》

  《金门集团被华资收购,黄埔集团被要求让出一个董事席位,英资即将离开香港?》

  《杨文东剑指英资,真实目的如何?》

  不少中文及英文报纸,在疯狂的报导这件事,即使是在平日里,华资收购英资上市公司都足以成为新闻,而现在更特殊了,到底这件事背后只是商业并购,又或者其他原因?

  还有一点,大家伙上市原本是想著赚股民钱的,想不到这个时候却被别人给收购了?

  金钟一间办公室内,包玉冈看著新闻,大笑说道:“杨生,可真是长我华人志气,这也是香港商业史上第一次有人收购大型英资了。”

  华资收购英资不奇怪,很有英资小公司经营不善,被华人看中了,卖了也是人之常情;但这样的上市公司,被收购还是第一次。

  另外一人道:“是啊,这件事可是大新闻了,就看港府接下来会怎么做了。”

  “港府?”包玉冈笑道:“眼下这个情况,他们也应该不敢强硬的,不过我估计他们还是要护住英资的,这个口子一开,以后在香港的那么多英资就危险了,特别是几年前为了圈钱,很多英资还都上市了,现在就算想退也退不了了。”

  旁边人道:“是,上市后想再退,哪有那么容易,眼下这个时间,多少英资都想跑路,杨文东能够收购金门集团成功,估计也是他们的股东想走了,黄埔那边也是一样。”

  “等著吧,我也想知道这件事港府会怎么处理,如果杨文东成功了,那我们后面说不定也可以试一试了。”包玉冈的眼神中也有了一丝欣喜。

  这段时间,航海贸易实在是太赚钱了,大量资金就如同瀑布一般掉入自己口袋,特别是他早期通过汇丰银行资助购买的几艘超级油轮,如今被欧美日本几家抢著要。

  有了足够资金,一方面他还在加注购买轮船,另一方面,如果有机会,他也不介意从香港英资航运公司中收购部分船只甚至整个公司,这些年来虽然华人船东崛起,但曾经的英资仍然占著很大部分份额。

  旁边人道:“我也希望杨生能够成功,但我感觉他更重视的应该是黄埔,一旦成为董事,不排除他会有下一步动作。”

  “是啊,他现在也投资码头了,也的确更需要黄埔。”包玉冈点点头道:“不过港口码头可是英资的襟翼,真的想收购,那难度恐怕非常大。”

  “就看杨生如何应对了,他现在也有足够的底气与港英对耗了。”旁边人也道。

  包玉冈笑道:“也对,这就是掌握就业的好处,他要是不满,迁移部分工厂走了,几千上万人失业,港英政府头都得炸了。”

  港岛北角:

  李嘉成看著手中报纸,笑说道:“跟我猜测的不错,当杨文东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想办法吞并英资公司,这些英资掌握了太多优质资产,本身的管理却很差,也不配有这个财富了。”

  “你还真是懂杨文东啊。”庄明挺著8个月大的肚子笑说道。

  李嘉成摇摇头道:“不是我懂杨文东,而是我懂资本家的心态,规模大了之后必然要扩张,其实杨文东算是华资之中最不急著吞并英资的,因为他的资本可以向海外扩张,我们其他华人就没这个条件;

  只是杨文东正是因为海外的成功,使得规模发展迅速,现在反而是第一个对英资下手了。”

  “那你在想什么?”庄明又问道。

  李嘉成笑了笑道:“我也看中了一些英资公司,不过没有金门那么大,这些也都持有不少空的货仓,现在价格很便宜,只要我收购成功,那等到未来地产市场恢复,利润会在十倍以上。”

  “你就不怕?你认为的失败?”庄明问道。

  李嘉成摇摇头道:“不会,1949年的香港与今天的香港没有本质区别,我相信还会是一样的。”

  此刻不少华人的大佬也都在盯著这件事,不管是金门或者黄埔,其实也都是中型英资,算不了什么,可这件事代表的性质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同样,不少英资公司的大班们,也开始行动起来,事情还没发生在他们身上,可他们也知道,如果默认,那下一个是谁不好说,再次一点,这件事就算阻止不了,那大伙们也能商量一个对策下来。

  港督府也是秘密召集了不少英资聚会;

  会议室内,二十几名鬼佬将会议桌围得水泄不通,还有几人坐在会议桌之外,但即使是他们,任何一个掌握的英资企业也有几千万资本。

  港督戴麟趾进来后,所有人站立起来,戴麟趾挥手道:“坐吧。”

  众人坐下后,戴麟趾直接看向坐在中间位置的金门集团考斯特以及黄埔集团的爱德华,问道:“考斯特、爱德华,你们二人先说说是什么情况吧?”

  其他人也看向二人,一般情况下这两人是不会坐在中间位置的,但今天他们是主角,自然就不一样了;

  两天前他们突然收到消息,也是被吓了一跳,相互之间也开始商讨起来,但也只是一些关系好的内部讨论,直到今天港督出面,才都聚在了一起。

  考斯特道:“港督先生、各位,我也是在不到一周前得到消息,有人在联系金门的很多股东,意图收购股票,他们还拿出美元或者英镑外汇,所有愿意出售的股东都出售了。

  然后就是杨文东约我,跟我直接说了他已经有30%股份,想要收购金门集团,我本意是拒绝的,但后来召开董事会,发现很多股东乃至董事都也部分同意出售股票或者接受长兴集团的增资入股,所以我也没的选择,只能举行投票,然后就这样通过了。”

  爱德华跟著道:“我的经历也跟考斯特差不多,更简单一点,长兴集团的人找到我,说他们有了16%股票,要一个董事席位;

  这是法律规定的,我这边也不可能抗法,只能同意,不过我还是以董事不全在香港为由,拖延了董事会,但最多只能十天,这也是法律规定的。”

  汇丰大班桑的士听完后道:“看来杨文东早就在做这件事了,他的股份也是慢慢收购的,前段时间香港股票全面暴跌,很多人恐慌性的出手股票,这就给了他一个很好的机会。”

  “这个并不重要,就算平日里他也能逐步的收购股份,一旦上市了,除非我们手中有足够的股份,不然就绝对不安全。”另外一名英国鬼佬说道。

  “是啊”不少人又讨论起来。

  倒是怡和、会德丰、太古、港灯、嘉道理家族这些英资不太在意,他们的规模很大,本身也有著一定的股票控制,丝毫不担心,且最重要的是,他们可是英资的核心,就算有一天杨文东的财力通天,能斗得过港府?

  财与权能够平等对话,是因为权给财这个机会而已,为了稳定香港,稳定英资利益,港府才给了华资一定的权利与自由,真要是威胁到英资的核心权益,那肯定不行除非港英被更大的权给替代了

  戴麟趾也默许众人讨论了会,再说道:“各位安静一会,桑的士,你觉得这件事该怎么处理?”

  桑的士顿了顿说道:“这件事木已成舟,不能强硬处理,还是与杨文东盟商一下的好。”

  PS:求月票

第487章 英资的试探

  戴麟趾听完后,也同意说道:“我也赞同低调解决这个问题,可问题在于怎么解决?如果让他放弃,他要是不同意怎么办?”

  别说现在这个时间线,就算是两年前,杨文东要是这么操作,港府也不好处理;不管吧得罪英资,管吧就要得罪香港最大的华资财团。

  杨文东可不是霍营东,想打压他可不容易,人家本身在左右问题上没表态,属于中间派,你要是打压中间派,那不得乱套?

  而且杨文东掌握了香港大量的就业,从尖沙咀、港岛、观塘、沙田、葵涌等地方总计数万年轻人为他工作获得谋生,背后更是可能有十几二十万人口依赖长兴集团而正常生活,且公司福利还不错,要是这些人部分失业了对于港府来说就是巨大的压力。

  甚至杨文东与英国、欧洲以及很多亚洲国家关系都很不错,真要是闹大了,国际舆论压力也很大。

  桑的士看著所有人看向自己,于是看向爱德华道:“金门集团内部董事会已经同意并购了,木已成舟,我们也没办法;

  现在就看黄埔集团了,爱德华,你们董事会以及管理层的意见很重要,如果你们同意,我们外部人也没办法强行干涉,只有你们不同意,我们才能插手。”

  其他人也都点头表示赞同,事主都不同意,那他们还能干嘛?

  爱德华犹豫说道:“桑的士先生,我这边自然不愿意杨文东成为黄埔集团的董事,但他现在已经有了16%股份,公司法已经明确说了他们就有1/5的董事席位,我们内部也没有理由阻止啊。”

  不管英资华资,都得遵守法律,这是最基本的,哪怕港督也是如此,不然法律维护不公,那社会体系与信任体系立马崩溃。

  戴麟趾听完也是紧皱眉头,这的确无话可说,在明面上,港府还是要维持英资华资一样的。

  桑的士想了想说道:“那这样,我会派人与杨文东商量一下,也试探一下他的意思,如果他只是想成为董事,获得一个席位,如今木已成舟,也没办法了。

  如果他不同意,还想进一步,那港府不方便直接出面,就由我们出面,一起帮助黄埔击退杨文东,如何?”

  在场的英资巨头听到后,也相互商量起来,但过了好一会也没人表态,谁也不愿意平白无故的花一笔钱帮助其他人。

  桑的士似乎早就知道会是这样,于是道:“各位,这也是在保护我们英资的利益,华人有句话叫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旦一家英资资本被华资强行并购成功,那以过去十年华资的发展速度,谁能保证自己不会是下一个?”

  “那怎么帮忙?”一名鬼佬问道。

  桑的士道:“如果杨文东还想著进一步增资黄埔,那趁著爱德华这边还有管理权与董事会大部分席位支持,直接让黄埔集团对著各位进行增资扩股,稀释他的股份;

  费用方面,我这边会低息给你们一些贷款。”

  “低息不是问题,问题就是黄埔集团的股价,未来会怎么样?”又有一人说道:“现在全球都在开始进行货柜化,如今香港唯一的货柜码头还是在长兴集团手中,怎么看黄埔集团未来的股票都不会好。”

  其他人也是议论纷纷,一个必然亏损的项目让他们投资,他们当然不乐意。

  爱德华听到众人讨论也是脸色痛恨,可却无法反对,码头货柜化的确是未来趋势,只是黄埔集团已经没落,规模远比不上怡和、太古这些企业,想投资一个码头,是何等之难。

  当然,今年这个时间点就算这两家也不敢投资,生怕巨额资金砸下去了变成了水泡,要不然货柜码头也轮不到杨文东了。

  戴麟趾也知道短时间没办法扯清,于是道:“好了,各位,今天到此为止,先去试探一下杨文东的态度,如果他同意,那自然更好,不同意的话,我们再讨论后面该怎么做。”

  众人也觉得可以,眼下还没到要他们掏钱的那一步,也的确没必要争执。

  就这样,港督下令会议结束,所有英资企业代表都离开了,只剩下桑的士。

  戴麟趾道:“桑的士,这件事你不要亲自去谈,万一闹的尴尬不太好,派个手下去就行了,但地位也要合适。”

  “我知道。”桑的士道:‘我也早想好了派谁去了,我行的信贷业务负责人沈弼,也经常与长兴集团接触,跟杨文东也见过面,算是有过交道了。’

  “那好。”戴麟趾点点头,他不知道沈弼是谁,桑的士自己安排好就行了。

  港督府外,威廉凯瑟克看了一眼自己的弟弟,道:“怡丰超市最近怎么样了?”

  约翰凯瑟克身体一顿,但还是回道:“不算很好,本身经济就差,加上家乐福也在亏损打价格战与宣传战,很是被动。”

  “约翰,再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威廉摇摇头说道:“杨文东现在对英资下手,我怀疑他背后有人了;

  现在他又开始大规模投资隧道、港口、地产,非常激进,再这样都下去,置地可养不起怡丰了,我们怡和本身就亏损严重了,我准备卖掉一栋大楼,缓解一下经济压力。”

  置地的最大资产就是中环的大量建筑,但并非是无负债持有的,大量的债务在往年都是依靠租金偿还的,可今年这个情况,很多租户直接跑路,留下来的,支付的资金也就往年的两三成,这就造成了巨大的财政压力。

  “卖掉大楼?不至于吧?”约翰大惊问道。

  威廉想了想说道:“也并非只是从资金方面考虑,还有就是能够套现一点离开香港,也是一个安全保证。”

  “这样的话倒可以。”约翰也不再反对,又问道:“那你的意思,是要放弃怡丰超市?可要是放弃了,之前几年几千万的投入就白费了,而且家乐福一旦控制全港超市,我们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我也知道很亏,但我们当初进军超市行业的时候也的确是失误了,没想到长兴集团居然能够发展的这么快,也没预料到会有今天的经济危机。”威廉叹气说道:“可怡和旗下资产很多,现在要收缩,不是怡丰也会是其他资产,你觉得我们选哪个?”

  当初家乐福刚刚成立的时候,怡和集团敏锐的发现了这个商机,于是便参与了进来。

  只是当时的长兴集团只能说在华资里也是一般水平,都比不上恒生、廖创兴银行、何家或者郭家,可谁能想到杨文东的发展速度居然如此之快,几年时间走完了很多家族几十年几代人的财富积累过程。

首节上一节378/3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