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业、科技行业等等,都是绝对依赖人才的,没有就做不起来,所以长兴实业目前做的就是逐步培养团队,短时间来说,还不会与台塑有什么利益冲突,反而只会是同盟。
至于好久以后可能会有竞争,那就以后再说,没人会考虑那么久远,就算是中美两个超级大国,知道未来会有竞争,但该合作一样会合作。
王永庆道:“好,希望能够与杨生一直合作愉快了。”
“我也一样。”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当天下午,杨文东便电话魏泽涛,后者立刻在第二天赶来了湾湾。
魏泽涛了解事情后,说道:“这王永庆还真是有点阴啊,就是明著想让我们放弃自己搞塑料了。”
“这个无所谓,塑料产业太大了,就算我们真的自己搞,也不影响与他的合作。”杨文东道:“全球石油公司那么多,不都是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吗?”
只要市场够大,里面的玩家足够多,那反而竞争关系就比较淡了,比如汽车、石油、能源等等产业,太大了,且客户非常多,同行之间反而没多少利益冲突。
而小规模的市场,如果只有两三个玩家,那竞争可就激烈了,甚至当做生死大敌了。
魏泽涛道:“对,我们做我们的,他要是合作,我们也同意,台塑现在的客户遍布全球,也已经逐步减轻对我们的依赖了,跟他合作,我们总是划算的。”
“王永庆这个人的确能力很强,以后我们也要多学学他。”杨文东也说道:“借著这次合作,多学学,技术什么的,其实反而不重要,花钱就能买,他的运营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人才的确很重要,但高技术产业也不是靠挖人就能成功的,因特网时代,谷哥崛起的时候微软就拼命挖搜索人才,脸谱崛起的时候谷哥也是一样,但最终还是没用。
很多时候即使自己挖了很多人才回来,也得自己认真经营,才能将这些人才的投入转化成成果,而怎么转化,也是一门很高的学问。
当然,想学会也是很难的,但多学一点总会有点用处。
“明白,我这就安排团队与台塑谈判。”魏泽涛点点头说道。
杨文东道:“嗯,尽快谈妥,新加坡那边也在拼命引入外资,我们要是去晚了,就可惜了。”
PS:求月票
第466章 地产“回暖”与提醒
在湾湾又参观了家乐福超市与长兴电影公司的一间影院后,杨文东便返回了香港。
现如今湾湾对于外资投资服务业还是有著很大的限制,因此即使长兴集团想办法绕了过去,可也没办法短期内做到规模很大,目前也只能说是试探投资,了解一下市场,外加培养员工,等以后市场开放了,自己还会进一步增加投资。
时间很快就到了二月,香港的地产市场,居然逐步有了回升趋势,屋价逐步停止下跌,不少地产商,也开始尝试著拿项目了。
郑志杰也很快将这个情况汇报给了杨文东,并问道:“杨生,您觉得,这会是地产复苏的征兆吗?”
“如果从数据上看,是有可能的。”杨文东翻著身前的资料,笑说道:“去年屋价跌了一半出头,有些地方甚至还跌了接近2/3,之前巅峰期的泡沫,也差不多了。
而除了地产,香港的其他经济就发展的非常好,特别是工业与贸易,同比前年涨幅超过15%,加上人口也多了不少,这些都是对地产非常好的数据了。”
小的地产公司,看地区的商业价值,而大的地产公司,则是看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城市的整体经济数据及未来发展趋势等等。
香港的地产跟经济也是深度捆绑的,这是地产能够上涨的根基,很多大地产商预测地产危机或者复苏,其实也就是看这些数据:人口、平均经济、工业或服务业产值、平均工资、银行利息等等。
郑志杰听完后,大喜问道:“那杨生,我们也可以再次参与地产开发了吗?”
虽然长兴地产规模不小,可去年一年没怎么运营,也是损失惨重的,当然这个损失是对比自己内部的其他子公司,相比于其他地产公司,长兴地产已经算是非常好的了。
杨文东摇摇头说道:“目前还不行,我还需要观望一段时间,你这边还是按兵不动,将新加坡那边的两个项目做好就行了,其他不用管。”
其实如果不是知晓未来,那现在的数据,还真的合适重新返回地产行业了,原先历史上,香港地产业也是在66年初开始复苏,一直到66年中,平均涨了约10%,一切都是经济复苏的表象,所有人都对未来充满信心。
只是有些事情根本没办法以经济方式预测,对于地产影响最严重的,永远是ZZ,或者相关威胁,一旦这种情况出现,屋价会直接暴跌。
因此,他自然不会让长兴地产公司在这个时间点参与进去,宁可人力与资金都闲著。
“好的。”郑志杰答应说道。
在长兴集团,杨文东的话就是圣旨,手下即使有些疑问,一般也会照做,不仅仅是因为他是老板,还有就是之前的多次结果显示,杨文东还是正确的。
杨文东又问道:“新加坡那边的建设一切顺利吧。”
“一切顺利。”郑志杰回道。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行,那就这样,地产公司这边还是与去年一样,等到了合适的时候,我会通知你的。”
“好的杨生,”郑志杰答应说道。
杨文东又道:“另外,你最近半年观察一下恒基地产与李嘉成的长江实业,看看他们有没有进场的打算。”
虽然这几人在80年代都成功成为四大家族之一,可能力方面,应该也是有强有弱的,而地产危机前后也是最考验人的,杨文东也想知道这几年他们都是怎么操作的.如何成功避开了巨大的风险,还借机大规模囤地。
到底是靠实力还是半靠运气,这也决定著以后杨文东会多支持谁,毕竟自己的资源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支持未来的那么多顶级家族,就算是汇丰,同一段时间也就扶持一两人罢了。
“明白。”郑志杰回道。
待郑志杰走后,杨文东又看了一眼周围外面的各种建筑,认真思考了下,随后按铃叫来了助理阿英:“阿英,跟恒生银行的何善衡约个时间,就说最近我请他吃饭。”
阿英答应说道:“好的,等时间确定了,我来通知您。”
两天后,四季酒店内的一间包间内,数个外形精美的淮扬菜,被逐个的送上来。
“何生,请,这淮扬菜,可是最合适招待客人的了。”杨文东笑著说道。
内地那么多菜系之中,淮扬菜是最适合国宴招待的,因为其不需要吐骨头这就是最大的优势,其实就口味来说,各个菜系都不差的。
何善衡笑说道:“好的,多谢杨生了。”
“客气了。”杨文东也开始动了筷子,二人寒暄一番后,杨文东问道:“何生,最近一年,恒生的运营怎么样?”
“目前发展的还行。”何善衡回道:“不过我也按照杨生的建议,逐步放弃在香港的继续扩张,转而将重点放在新加坡以及部分东南亚国家。”
“这个思路是好的,在香港再发展下去也是有极限的。”杨文东点点头说道:“本土还有汇丰这个半央行,没必要与他们发生太大的竞争。”
香港市场固然很强,可现在还是港英的时代,汇丰掌控著印钞、外汇等特殊权利,同时其本身又是商业银行,与港府的关系又好,与这种企业竞争,完全就是得不偿失即使靠著能力逆天,能够与汇丰斗的火热,可人家不跟你玩商界守则玩政治,那一样歇菜。
与其自讨苦吃,还不如想办法走出香港,那将会是一个海阔天空的市场,纵然外部也有竞争,可只要不在一个地方做的非常大,那本地其他银行巨头一般也不会在意
“是啊,我之前还想著超过汇丰,的确是没有zz思维了,差点害得恒生破产。”何善衡感慨说道。
杨文东笑说道:“现在明白也不晚,以后安心做好海外市场就行了,其实就算是汇丰,估计以后也会尝试进军海外市场的,特别是现在通信技术越来越强,以前的分行沟通问题,现在都越来越完善了。”
很多银行诈骗,其实就是利用不同分行之间数据不共享的漏洞做出来的;而因特网出现后,基本上就比较少见了。
“希望如此吧,只是在海外做生意,也是很难的。”何善衡道:“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即使是在华人区域,可本地也是有华侨银行或者其他银行,我们想招揽存款,很费劲。”
杨文东笑道:“这我就无能为力了,不过以后如果我的业务覆盖到恒生的分行,那可以合作一点,但除了新加坡,其他地方我应该不会大规模投资。”
新加坡是华人聚集地,且前世出名,自己对其也有点了解,所以敢重投资,其他东南亚国家就算了,顶多建一些超市、院线等等,或者少数物业等等。
“那也够了。”何善衡点点头,又问道:“杨生,不知道约我出来是何事?”
杨文东道:“何生,最近香港地产有了回温的趋势,你应该知道了吧?”
“对,我知道。”何善衡道:“有几家地产公司,已经开始与我们内部讨论,希望我们放贷,难道杨生也想从我这融资?但你是大股东,法律上已经不容许了。”
自廖创兴银行出事后,港府就禁止了银行借贷给自己的董事以及大股东,虽然过了两年港府也不怎么管这种事了,可法律条例还是在的,违法就是违法,要是港府真的追究,那银行与股东公司都吃不了兜著走。
杨文东摇摇头说道:“不是,我是想告诉你,我暂时还对地产市场保持谨慎,你这边怎么做,我尊重你的选择,但我也希望你慎重一点。”
虽然是恒生银行的大股东,但杨文东基本上也不干涉何善衡的管理的,本身这就是人家的强项,且自己在很多时候还需要与汇丰、渣打、花旗乃至东亚合作,最大程度利用他们的资金发展自己,但如果自己过多参与恒生的事情,也难免会让其他银行有想法。
不过提醒一下还是无所谓的,也有必要,原先历史上恒生在这个时候都属于汇丰了,66与67年是怎么渡过的,杨文东也不知道,现在恒生还是华资银行,何善衡还说了算,他也不敢保证何善衡会不会犯错。
如果是其他投资,哪怕是李兆基与李嘉成的地产公司出现问题,在67年破产了,杨文东绝对不会在乎,可恒生是银行,真要是现在放贷多了,到了67年出现问题,再被挤兑,那杨文东可就处在非常尴尬的位置了.救还是不救?
所以现在提醒一下比较好,免的以后收拾烂摊子,虽然可能性不大。
何善衡听完后,惊讶道:“杨生还是不看好地产市场?难道说现在只是下跌期的回弹?”
“有可能吧。”杨文东笑了笑说道:“我也没证据,但我就是凭感觉认为地产市场还没有完全恢复。”
本身这种东西都是靠猜,没办法以数据来证实,巴菲特与索罗斯也没这个能力,他们也就是靠著经验,多次成功,但也有失败的时候。
“所以杨生的意思是不想让我继续借贷地产市场?”何善衡问道。
杨文东点点头道:“对,尽量不要参与住宅或者待出售的市场,主攻工业,或者你可以借贷给那些投资自持写字楼的企业,但也不要投入太多。”
等67年地产危机,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大型写字楼,无论是中环还是哪的,而且这个时代,能值得建高层写字楼的,位置也都不差。
如果恒生银行能够配合自己借贷给部分这样的企业,那如果对方运营不善,被迫出售物业,自己接手后,也能有一定程度保证恒生的风险不过还是不能太多,因为67年屋价是膝盖斩甚至脚踝斩,就算物业拍卖出去了,银行也不一定能够收回所有帐目。
何善衡点点头道:“那好,我回去考虑一下,杨生既然不看好地产市场,我也必然会更谨慎一点的。”
先不说对方是恒生股东,就算以杨文东如今在香港的成绩,他的观点没人敢不重视。
杨文东道:“那行,下次董事会的时候,我希望能够得到何生的决定结果。”
PS:求月票
第467章 天星小轮事件
时间很快到了4月,香港的地产市场,回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不少地方的屋价,已经涨了超过15%,很多地产公司以及黄牛都开始热闹起来。
不过,另外还发生了一件事,香港的天星小轮,要涨价了。
事情的过程很简单,天星小轮作为垄断港岛与九龙半岛的唯一轮船公司,掌握了全港数百万人来回的船只,类似于港岛中巴以及九龙九巴。
只是,在陆地上,即使觉得巴士贵,也可以走路甚至一些偏僻地方还可以拉黄包车,又或者觉得巴士服务太差,那不差钱的话也可以打的,总之还是有一些方法的;但水面上不行,除了坐船,总不能游过去吧?
而且最重要的是,很多人是工作在港岛居住在九龙、或者少部分人反过来,他们天天都是要通过船只来回的,这可以说是生活必须消费的钱财之一了,类似水电。
在去年的1965年10月,天星小轮公司向港府申请头等座加价5仙(5分钱),由2毛钱升到2毛5,二等座则维持1毛不变,但立刻遭到了全社会面的反对,随后一个月的时间,超过2万人联名反对,使得这个事情暂时中止。
而到了上个月,也就是1966年3月,港府专门审议公共运输工具收费的交通咨询委员会召开会议,讨论天星小轮的票价问题,然后只有一位叶姓委员反对,其他委员全部赞同,通过了天星小轮的加价申请,其中一位议员还宣称涨的是头等座,如果觉得贵,可以继续坐没有涨价的二等座。
然后就是引发了九龙区的SL与BD,很多地方的交通与商业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这其实也是华资崛起的开始事件,正是因为这些反抗,才使得英资更不敢随意打压华资.
4月8日,杨文东正在与郑志杰讨论著新加坡地产的事情,突然,电话铃声响起,于是立刻接听:“喂,你好.”
过了会,杨文东挂了电话,随后说道:“港督府请我去一趟,说讨论一下天星小轮的事情。”
“天星小轮?这跟我们没什么关系吧?”郑志杰不解问道。
杨文东道:“去的人不只我们一家,估计是想请华人中有些地位的人去协商一下最近的乱局,我也是太平绅士,有了这个身份,那怎么著也有了一些责任;
能不能做什么先不管,至少得去参与一下,要不然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太平绅士给了很多华人方便的身份,而英国给予这样的权利,拉拢是一方面,也是希望被授予身份的华人能够保持殖民地的和平与安宁。
如果是在几十年前太平绅士还会有很大的实际权力,现在就只是身份象征了,对应的责任自然也降了,可也是有一点的。
郑志杰也点点头道:“倒也是,以前这种时候,港府也是先指望华人代表来处理这些事的。”
“怡和搞出来的事情,现在乱套了,就知道找我们收拾残局了。”杨文东也不在意说道:“就先去看看吧,老郑你也跟我一起去,有一件事我也想顺势推动一下,跟你也有点关系。”
“什么事?”郑志杰问道。
杨文东道:“天星小轮这次出问题的本质原因,还是因为垄断,如果引入竞争就好了,我们不太可能获得另外的渡轮公司牌照,但如果九龙半岛与港岛的海底隧道或者大桥通了,那天星小轮也就没资格再涨价了。”
郑志杰也明白过来:“杨生是想接下这个项目?”
杨文东点头说道:“对,这个项目可以说是香港经济的命脉核心之一,我们如果拿下来,按照我对香港未来经济的预测,肯定是划算的投资。”
郑志杰也同意道:“的确如此,只是港府至今还没确定建大桥还是建隧道,也没确定在哪建,这些恐怕都需要不少时间,
而且项目真的定下来了,恐怕不少资本来自于英资都会参与,竞争必然激烈。”
杨文东道:“对,我知道,不过还是可以试试。”
原先历史上,红海底隧道是在经济危机结束的一年半之后才开始建的,到那个时候,竞争就非常激烈了;
如果能够提前推动一点,比如在67年的时候竞拍资格,估计港府还可能想著拿钱跑路,那就非常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