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挤兑一场,哪个银行都不可能安然无恙的走出来,当年的廖创兴银行,其实也还存在,廖家后代还在经营,但基本上已经沦落到比银号还要小了。
“估计损失三四千万,一年甚至一年多的利润都没了。”何善衡叹气说道:“比起广东信托,我也要强多了。”
杨文东又问:“何生,只要熬过挤兑,那前期很多取钱的人,可是损失掉利息的,你这边在这里也能赚不少吧?”
挤兑这种事,对于储户及银行是双向损失,储户少了利息,银行就更不用说了。
何善衡摇摇头说道:“他们的利息我的确是省了,可他们取走了一个多亿资金,这些资金我可都是高息借过来的、或者从其他客户手中提前收回来的,这里面我支付的利息其实更大。”
“倒也是。”杨文东点点头,接著说道:“不过恒生银行这一波也只是损失了资金,没有损失分行或者其他资产,根基还在,只要熬过这一次,以后恢复起来不难的;
而且有了这一次挤兑,普通人只会更信任恒生银行了。”
“嗯希望如此吧。”何善衡也只能无奈说道,
这段时间,他几乎每晚睡不著觉,要不是身体没什么问题,恐怕都可能跟廖宝珊一样直接.。
杨文东又道:“眼下还不能放松,虽然我们掌握了传媒,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个对恒生有害的谣言,一旦传播起来,会比十个有益的消息,更快。”
人们普遍更关注负面消息,所以前世的因特网上,戾气十足,抖音刷起来都是一堆让人不爽的新闻,这也是为什么造谣容易解释难的根本原因之一。
“是啊。”何善衡道:“这件事,就拜托杨生了,等恢复正常了,我必然会给长兴传媒丰厚的GG费。”
“行。”杨文东笑了笑,这本身也是应该的。
纵然自己是股东,但动用自己单独的资源来帮助合资公司,合资公司自然也应该付费。
香港,汇丰银行总部。
桑的士看著刚刚买来的报纸,皱眉说道:“花旗银行居然参与进来了,沈弼,你怎么看?”
被叫做沈弼的中年男子说道:“花旗银行在香港普通人之中没什么名气,但在中层社会群体之中还是很多人知道的,这件事不管是真是假,都会让很多有钱人,不会再去取钱;
如此一来的话,恒生银行的资金压力会骤减,以他们现在手中的现金规模,恐怕是能够熬过去的,挤兑取钱的人,在传媒大规模宣传之下,会越来越少的。
除非,我们再添一把火。”
“什么火?”桑的士问道。
沈弼说道:“由我们银行出面,拒绝给恒生银行提供外汇业务,理由就是恒生银行资金方面有问题。”
“这样的话,我们可就亲自下场了。”桑的士皱眉说道:“这样做一旦失败了,以后我们就会成为香港华资银行都排斥的敌人,他们更有可能会寻找渣打乃至花旗合作,就算短期离不开我们,也会一步一步的来。
而且就算成功,我们也不好再收购恒生了,港府恐怕也会让渣打下手。”
有些事情,大家都知道这么回事,可只要没有铁证、当事人也不站出来亲自干涉,那其他人就算都心里清楚,也不会表达出来。
可亲自下场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汇丰属于半个央行,自己下场然后再收购,就吃相太难看了。
沈弼说道:‘眼下这是唯一的方法了,杨文东亲自下场支持,他的资金实力我们是大概清楚的,如今花旗也可能下场;
而我们只能站在背后,用一些谣言,那恐怕不行,现在杨文东直接拒绝所有人采访,就是为了防这一招。’
“想不到谋划了这么久,居然败给了传媒。”桑的士皱眉说道:“看来杨文东在早期创业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中文报社的影响力了;
从报社到电台再到电视台乃至电影,所有的宣传渠道都被他控制了很大一部分啊。”
“对,杨文东这个人,的确是匪夷所思的厉害。”沈弼顿了顿,又道:“其实还有一个方法,杨文东既然这么厉害,我们为什么要成为他的对手?”
“什么意思?你想说服杨文东出卖恒生?”桑的士惊讶问道:“你觉得这可能吗?”
沈弼道:“的确不太可能,但我想试试,他也是商人,最终也就是为了利益罢了。”
“行,那你就以汇丰银行的名义,去跟他聊聊吧。”桑的士又道:“不过一切言语,只能试探,绝对不要直接表态。”
“明白。”沈弼答应说道。
“沈弼?”杨文东听到这个名字后,颇为惊讶,想不到未来的汇丰银行大班,居然来找自己了。
方先名说道:“是的,沈弼是汇丰银行负责信贷业务的负责人,您要不要见一面?”
虽然是汇丰银行信贷负责人,但杨文东的身份也是全港顶级的商人,汇丰老大过来肯定见面,但一个业务负责人,还要看老板愿不愿意了。
“那让他进来吧。”杨文东说道,对于未来的汇丰大班,他也是要给三分面子的。
虽然说也有可能因为自己的影响,而导致其错过汇丰大班的位置,但有能力的人基本上不会被没落的,前世汇丰能够在21世纪成为全球十大银行之一,主要也是归功于沈弼在位时期的一系列操作。
很快,一名白人鬼佬走了进来,说道:“杨生你好,我是汇丰的副总经理沈弼。”
“沈弼先生请坐。”杨文东挥手示意道:“不知道沈弼先生来找我,是何事?”
沈弼笑说道:“听说杨生成为了恒生的大股东,我这边有个合作提案,可以保证我们三方都能获利,还请杨生考虑一下。”
“说来听听。”杨文东面色不变的问道。
沈弼道:“恒生银行这几年发展迅速,但杨生应该也清楚,它的发展基本上也已经到了极限了,香港毕竟就这么大,而想开拓海外市场,难度是非常高的。
所以我的提案就是汇丰银行收购恒生,然后借著我们两家的力量一起进军海外。”
“这个提案,我并不觉得是三方都获利。”杨文东淡笑说道。
汇丰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消除一个威胁,这样自己有了一个稳定的香港大后方,才能安心的扩展国际市场。
香港虽然不大,但未来几十年的发展速度,全球罕见,作为香港第一大银行,也从中赚取了暴利,再迭加沈弼的能力,才最终成功。
沈弼淡笑说道:“杨生,如果觉得这样不好,那你在恒生的股票,我汇丰可以溢价购买。”
“沈弼先生,你觉得我投资一个股票,只是为了套现赚点钱吗?”杨文东又说道:“这件事你还是找何善衡吧,他才是最大的股东兼经营者,他如果愿意,我自然也同意。”
虽然这一次与汇丰发生了一点冲突,不过大家都没有摆在明面上,杨文东自然也不会过分不给面子,将皮球踢出去就行了。
“好,我也希望杨生能够认真考虑一下,价格方面绝对不是问题。”沈弼跟著说道。
过了会,沈弼离开,杨文东也将何善衡约了出来,并将事情告诉了他。
“我猜的果然没错,这场挤兑的背后就是汇丰。”何善衡感慨说道。
“正常,恒生这几年的成绩这么好,汇丰竞争不过,自然得用点手段了。”杨文东说道。
商场如战场,不同行业还好一点,同一个行业,一旦有威胁,那必然就是生死之战;这一点,前世的因特网巨头们为了争夺流量与用户时间,哪怕不同类业务的巨头公司,都是斗的你死我活
当然,现实中的商战很多都是拔网线、拉电闸、发财树浇开水、大佬亲自约架等等,又或者自己发布会上不讲自己的技术与质量,专门diss友商。
何善衡笑说道:“这次真的要感谢杨生的帮助了,要不然,我恒生可真的扛不住了。”
“不用客气,我也算是恒生的股东,自然该做一些事情。”杨文东顿了顿又说道:“不过这次也算是一次教训了,恒生银行之前的风险管理一直没有问题,可却被其他银行影响,差点破产,以后得有个应对之策啊。”
“杨生有什么主意?”何善衡想了想问道:“这种事情,似乎不好办啊,总不能银行一直保持高现金流吧?”
“这个我也没办法。”杨文东摇摇头说道:“我感觉唯一的办法就是发展海外市场,只要业务足够了,那一个地方被挤兑,其他地方也能调集资金过来。”
“发展海外市场。”何善衡道:“我也考虑过,但不知道该怎么下手,海外做银行,难度也是非常大的。”
“的确,在这方面我帮不了什么。”杨文东又道:“不过可以尝试先在新加坡试试,那里也都是以华人为主,且政府也是容许海外银行投资的。”
“新加坡?好,我去研究一下。”何善衡点点头说道。
杨文东又说道:“何生,还有一件事,我觉得我需要提醒你一下。”
“什么事?”何善衡问道。
杨文东道:“恒生银行这件事,我们大家都知道背后有人推动,这根本原因,就是以恒生为首的华资银行,动了英资银行财团来自于政治团体的利益;
现在港英政府管控香港,他们绝对不会让香港的一些核心经济与金融权益被华资控制,何生应该明白我的意思吧?”
“明白。”何善衡点点头说道:“任何企业做大的前提,是背后有著ZZ支持才行。”
杨文东点点头道:“所以在香港的发展,暂时不能风头太盛。”
随后数天,来恒生银行取钱的人已经越来越少,银行资金的调度也越来越从容,挤兑危机,总算是过去了。
这一场金融战争,恒生以及杨文东,也算是大获全胜了。
PS:求月票
解释一下,很多人觉得一旦恒生挤兑就只能由汇丰救,但现实中,当年恒生被挤兑,有2个方案,一个是汇丰收购,一个是美国大通银行收购,当时美国大银行在香港虽然业务不大,但中产阶级及以上中很多人还是知道美国银行的实力的。
而挤兑的主力就是这些人,只要他们缓和了,那银行资金能够支持7~14天左右(这是商业银行历史上挤兑的总结数据),挤兑规模就会下降(决意取钱的人取走了,犹豫的人在观望),再配合一些政策,很多人甚至还会重新存回来(这要看银行能力与断臂勇气)。
包括远东银行(邱德根的,未来亚视主席)后续被挤兑,也是被外资银行入股然后平息了挤兑危机,当时全体华资银行都被挤兑,只是恒生最出名,被汇丰吞并了。
等会有个单章解释下最近是否要收购恒生的争论。
第438章 恒生董事与院线再扩张
时间很快到了3月1日,恒生银行召开了杨文东入股之后的第一次股东会议,会议也决定了恒生银行目前一共设有9个董事席位,杨文东在明面上持有28%的股份,获得了2个董事席位。
不过实际上,加上一些暗中收购的股份,杨文东的股票已经接近32.3%,跟何善衡持有的37.7%已经非常接近的。
甚至如果再多花点钱,也是有可能变成真正的第一股东的,不过眼下危机已经过去,再收购股票就容易走漏风声了,目前也没必要与何家闹翻,安心保持现状即好。
要知道,恒生银行被何善衡掌控几十年,哪怕是原先历史上的汇丰,控制51%股票后,也都是让何家管理,因为强行接手就算是汇丰这样有经验的银行,也没有绝对的把握,且汇丰并购恒生,也让很多华资公司对汇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这件事如果杨文东所为,那只会有更大的舆论。
真想获得股权,等未来恒生上市再购买就行了,至于真正的经营权,等何善衡退休后再讨论。
原先历史上,何家后人并没有继承恒生银行,虽然这里面也可能有汇丰的原因,但眼下这个时候,让何善衡继续经营好恒生,甚至在杨文东的一些资源资助下,借助现有团队的能力,走向东南亚甚至全球,那才是利益最大化的做法。
两天后,董事会召开,何善衡也是公布了之前一波挤兑危机中,恒生银行的损失,高达3957万港元,超过了之前一年的净利润,同时还有约10%的储户,取钱后并没有将钱存回来。
可以说,这一波是损失惨重了。
董事会中,众人也都同意,后面1~2年时间,整个银行要控制风险、采取稳妥的策略,宁可少赚一点,也要保证手中有足够的资金,同时更进一步降低手中的一些高风险债务。
会后,何善衡在恒生银行旁边的一间饭店,邀请杨文东一起吃了一顿中饭。
“杨生,刚刚在董事会上,我也没有细问。”何善衡亲自倒茶后,问道:“现在大家随意一点,不知道你对恒生后面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之前你说过去海外投资,我查了下新加坡也合适,可也只能说这是长期计划,短期在香港这边,我们还是需要认真经营的。”
很多事情是不太适合在董事会上提出来的,因为正式会议上提出来的计划、建议等等,都是需要有一定证据支撑的,然后董事会代表才会投票通过;而如果只是探讨未来,还是换个环境好,哪怕董事会所有人再换个时间换个位置都没问题。
杨文东说道:“香港这边的话,我建议恒生银行尽快脱手手中的各种房产物业抵押,然后将资金投资到工业领域,帮助很多工厂融资,特别是电子产业相关的,它们的前途我是比较看好的。”
“杨生的意思是房地产市场还是会一直跌下去?”何善衡问道。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对,现在的房产下跌也还只是开始而已,这里面除了本身之前屋价就偏高的原因,还有就是各家华资银行被挤兑,必然会导致未来金融行业银根紧缩,这就会严重冲击地产市场。”
香港这一波银行挤兑,可不仅仅是恒生,多家其他华资银行也一样被挤兑,多家小银行破产,大银行也是元气大伤。
虽然后续港府插手,可恐惧已经形成了,银行们都不敢随意贷款,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自然就是地产行业,而地产行业稍微跌了一下,杯弓蛇影的银行们又会逼迫还款或者增加抵押,倒逼地产公司抛售物业减轻银行压力,最终导致屋价跌了更厉害,恶性循环之下,地产危机就爆发了。
“嗯银行出了问题,地产也必然会受影响。”何善衡点点头说道。
杨文东又道:“工业方面,虽然也需要融资,但基本上没有杠杆,而且决定工业发展的因素是海外需求,这一点未来基本上只会越来越强。”
“哈哈,杨生的长兴实业与荣耀电子可就发展的越来越强了啊。”何善衡笑说道:“可惜你成了我行的大股东,反而导致我们之间不能合作了。”
“这一点确实可惜,不过以后恒生可以与我的一些供应商合作,他们的规模其实也不小的。”杨文东笑了笑说道:“而且以后我们都去新加坡投资,也可以合作。”
廖创兴自己开银行募集存款给自己的地产公司使用,最终导致了1961年的挤兑危机,差一点也波及到了其他银行;在此后,港府就修改了银行条例,银行不得借钱给股东或者跟股东控股的产业。
这其实也是正常操作,很多国家地区的银行都有这些基本限制,只是港府之前的不作为,才让廖创兴有了可乘之机,也就是他胆子大,其他银行家其实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有点脑子的都不敢这么玩.
“倒也是,虽然没办法直接合作,不过有了杨生的名字,我恒生也必然会发展的更好啊。”何善衡笑了笑说道。
这场挤兑虽然损失挺大的,但其实并没有伤到恒生银行的根基,而有了杨文东的加入,或许在未来,整个银行潜力更大,特别是海外业务的发展,更需要有著海外业务的企业指点。
杨文东道:“银行这边的事情我不会管的,这一点我还是相信何生的,如果有什么需求,只要合理,我也都会站在何生这一边的。”
入股恒生,他自然不是想立刻吞并,一个是这个时代还不流行华人企业之间的相互吞并,二个就是自己也不擅长金融,一旦参与进去,反而会影响自己其他产业。
短期来说,就得不偿失了,等以后自己其他产业稳住了,再图谋自己的银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