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337节

  沃尔玛在目前,对于长兴集团的影响力还不算很大,毕竟它的规模还是有限的;不过其成长潜力非常强,特别是如今自己已经投资的情况下,资金不缺,可以说是如鱼得水了。

  因此,在这个早期,自己的长兴贸易可以搭上它的生活用品订单,那就是未来可期了,要知道,原先历史上,沃尔玛巅峰时期每年有千亿美元左右的单子,都是交给一些贸易公司的,也是因为产品太多,沃尔玛高层也是精力有限.

  而借助沃尔玛的订单,外加自己的家乐福,那就必然可以严格控制采购链的成本,这样也就有机会进入其他市场的超市,比如几乎不可能进入的日本或者难以进入的欧洲,如此一来,自己虽然很难在这些地方开超市,但却可以间接获得超市的收益了。

  12月19日,美国这边的事了,杨文东乘坐飞机,没有直接回港,而是前往了英国伦敦。

  在机场,已经有一位熟人在这里等待了。

  “老魏。”杨文东笑著招呼说道:“在伦敦待了多久了?”

  魏泽涛说道:“差不多有10天了。”

  “10天?那工厂的事情差不多了?”杨文东问道。

  这次来伦敦,也是因为美国离英国比较近,所以就顺便来看看,其中之一的事情就是为了长兴集团在英国的一间工厂,这个投资并非纯粹为了经济,而是类似于一个ZZ交易。

  魏泽涛说道:“是的,已经基本上谈妥了,按照您的要求,我们工厂的工人招聘,是完全掌握在我们手中的。”

  “行,其他方面,只要合理即可。”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这个投资,其实曾经也算了下,或许也有利可图,因为生产的商品也是为了供应欧洲,虽说这个时代欧洲人工资也不低,可海洋运输成本也高,部分不适合海运的商品,在这边投资也是经济上行的通的。

  魏泽涛笑说道:‘好,那我们去酒店吧,您这边休息下,等明天我将具体情况再汇报您。’

  “行。”杨文东点点头,美国到伦敦也飞了六七个小时,如今也是下午了,也差不多该休息了。

  第二天,魏泽涛与杨文东来到了酒店的一间小会议室,商讨著这次在英国的投资。

  魏泽涛说道:“按照我们与英国政府的协议,这次投资总金额为150万英镑,不过这也只是金额名目,很多方面是可以做点手脚的。”

  “什么意思?”杨文东询问道。

  魏泽涛笑道:“我们可以以低价从东盛购买设备,然后运到英国来,而报价则是英国本土的价格,其他方面也是类似,所以看起来150万英镑,但实际上,也就百万左右。”

  “这样乘坐英国政府不查?”杨文东好奇问道。

  魏泽涛说道:“查也是抽查的,所以我们在英国这边的报价也不能很离谱,符合欧洲这边的报价,那也就没什么大问题,跨国投资其实都有这种情况,各个国家政府也都是心照不宣,毕竟这对他们本身也没什么坏处,真要是不准这样,谁还来投资啊?”

  “哈哈,也是,那么多国际公司也不是吃素的。”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魏泽涛又道:“对于英国政府来说,他们更看重的是我们带动的就业以及未来长时间的经济效益,这一块,我们可没有骗他们。

  目前一期计划就会招聘350人,我们生产的几种商品,也会直接投放英国与欧洲市场,甚至以后还可以通过货柜送到美国去,从这里出发,可比香港方便多了,特别是美国东部。”

  “嗯,这也算是在欧洲投资的好处了。”杨文东点点头说道:“短时间之内香港是不会搞货柜的,所以这一块未来还挺麻烦的。”

  其实戴麟趾总督也已经有这方面的计划了,市场传言怡和、太古、黄埔这些传统码头公司也已经与港府开会了,一切都在按步进行,香港快速发展的工业,也可以逐步解决大量的传统码头工人就业问题。

  只是,未来经济危机的爆发,就暂停了一切大计划,毕竟港府也没钱,民间资本也不敢在经济危机的时候做这种激进投资,别说港口,连原本快要立项的红海底隧道,也停了.

  直到经济危机之后,原先历史上1970年才开始搞码头与隧道,待第一个码头成功也要到73年,这可就是接近十年之久了,各家工业在这段时间都是损失惨重的要不然,香港的工业可能会更强。

  魏泽涛则说道:“那或许我们应该加大在湾湾和新加坡的投入,这两个地方成本更低,且都有货柜码头建造计划;未来有什么新产能,可以考虑去这两边。”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杨文东点点头说道:“都是华人地盘,也适合我们投资,我们在香港的工业规模已经太大了,已经有的就算了,但以后增加的,也需要放在海外生产了。”香港也才350万人左右,这种人口是不适合一直在继续投资的,自己早期很积极在香港建厂,除了本身需求,帮助香港穷人脱贫也是目的之一,但如今香港的经济基本上已经不会让人挨饿或者极端贫困了,那自己给自己定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以后,按照正常商业逻辑就行。

  湾湾的人口更多,新加坡的位置更好,这两个地方都是未来的亚洲四小龙,地产行业或者本地服务行业都会是未来亚洲前几,也非常适合自己去投资。

  魏泽涛笑说道:‘好的,那后续我这边工厂产能扩增,会往这两个地方考虑。’

  “优先湾湾,新加坡那边等政局稳定了再说。”杨文东又提醒道:“我们以后的资本,绝对不去有ZZ风险的地方。”

  “明白。”魏泽涛答应道,

  资本最需要的是稳定,一个地方如果乱了,就算政府保住外企,可各种供应商、工人、交通都乱了,也没办法运营了。

  杨文东接著说道:“英国这边就先这样,如果我们后续发现在欧洲投资大有可为,那以后就考虑增加投资,不过也不一定在英国,到时候再看。

  这些年来我们在欧洲、美国不停地赚钱,也需要在这边有所投入,这样才能稳住市场。”

  生意就是买卖,有买有卖才行,一个劲的卖那迟早会出问题;因此哪怕是前世的海尔、美的这些内地大型家电企业,也都会去海外建厂,一个是本身这样划算,第二个也是一种利益交换.,小公司对此无所谓,但大公司必须要考虑,特别是自己还需要再欧美投资一些本地服务业

  “好的,在欧洲控制了就业,那也方便我们打开他们的市场了。”魏泽涛笑说道。

  杨文东又道:“之前让你们查的英华乐购的情况,查的怎么样了?”

  魏泽涛说道:“派人去问了下,他们不接受投资,这乐购在英国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了,背后股东也颇有实力,所以.想入股他们有点难度。”

  “那就算了。”杨文东又说道:“继续收集一些英国公司资料。”

  乐购在未来也的确是一家还不错的超市,能入股自然好,但入不了也无所谓;毕竟前世那么多顶级超市,他也不可能都投资,特别是他本身就是“外资”,也就那些刚刚成立的小企业,才可能会考虑一下。

  “是。”魏泽涛说道。

  “嗯。”杨文东刚想说什么,突然外面传来了一阵阵嘈杂声。

  魏泽涛连忙解释道:“杨生,最近英国民众又在闹事,本地白人与外来移民还有一些左派人士发生冲突,闹的不可开交,连政府内部也因为是否接受移民而起了争执,很乱”

  “这个我们就不管了。”杨文东又说道:“我们的工厂以后只要本土白人,不要找印度的、或者黑人,我宁可工资多给一点,也不要多事,更不能出质量问题。”

  英国政府最近几年很乱,因为二战之后本土缺人,加上为了拉拢殖民地,于是出了一个政策:殖民的人也可以自由来英国,并可以获得英国国籍。

  于是大量的殖民地人都来朝圣了,特别是一些黑人与印度人,在本土混不下去都来英国了,然后英国的结局可想而知,且因为数量太多,这些移民又自成利益体,与本土白人形成巨大冲突.

  这也算是大英帝国曾经殖民全球的后遗症了。

  杨文东对于这种事自然不管,可他前世的经验告诉他,自己开工厂是绝对不能请印度人与黑人的.,宁可要白人,这些白人或许比不上华人勤奋,但至少不会那么坑.

  “要不优先用华人?英国这边也有不少华人的。”魏泽涛建议道。

  “不行,这个工厂本身就是ZZ意义大于经济意义,还是用白人吧。”杨文东摇摇头说道:“在英国的华人,跟我们也没什么关系,何必照顾他们?”

  “好的,我明白了。”魏泽涛点点头答应说道。

  杨文东接著说道:“那尽快将这边工厂创建起来,有了这个,以后我们进军欧洲,也会方便很多。”

  任何资本足够大了,那就会多元化,不仅仅是产业,也是资产,这是规避风险的一种方法;纵然是穿越者,也顶多在自己知晓的没问题区域多投资一点,但也不会只在这几个地方投资。

  欧美与美国,未来几十年始终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且也是很多技术的前沿阵地,比如自己未来即将投资的家电与电子领域,很多技术都在这里诞生,因此,自己也需要逐步的在欧美进行适当投资。

  PS:月初求月票

第425章 长兴地产的恐怖现金流(求月票)

  在英国这边也没什么其他大事,游玩一天之后,杨文东便带著一行人返回了香港,已经是12月22日了,眨眼间,一年的时间又要过了。

  香港这边也下起了阵阵小雨,非常舒爽,不过却压不住香港高爆的屋价,再一次创了新高。

  23日,杨文东赶到长兴大厦之后,长兴地产的郑志杰连忙前来。

  “坐,我在英国买了一些当地茶叶回来。”杨文东一边招呼一边泡茶,并说道:“虽然我觉得口味不如内地的,但我们也需要偶尔换个口味。”

  香港的华人也是爱喝茶的,只是虽然靠近内地,但很长一段时间,英国或者其他英国殖民地的茶叶,却成为了香港人的主流选择;

  原因么,不是因为国外的好,而是前面几十年内地各种原因导致交通混乱,出口都难,直到50年代后才逐步好转,但香港很多人的习惯也很难改过来。

  不过对于杨文东来说,他接触茶叶的时候,就直接买的内地茶叶,然后身边人也一样.

  “好。”郑志杰笑说道:“我这几年也喝过不少英国的大红袍了,英国鬼佬可是特别喜欢喝这个。”

  “嗯,我也让人送了一些给桑的士。”杨文东说道:“虽然暂时我们与汇丰合作不多,但以后还是要多处理好关系的。”

  汇丰毕竟是香港的“准央行”,就算哪一天自己的资产规模再大十倍,但在香港的业务,还是需要与汇丰合作的,甚至一些海外投资,也可以找汇丰。

  相比于其他英资,汇丰可以说是杨文东的最佳英资合作伙伴了,实力雄厚,如果历史不变的话,汇丰在未来也能成为全球十大银行之一。

  唯一可惜的是,汇丰作为“准央行”,受到香港法律的保护,自己哪怕再有钱,也没办法收购超过1%的股票,这一点与怡和还是不一样的,不过短期来说,自己也不需要银行业务,未来的话,也有的是机会自己搞一个银行.

  郑志杰回道:“我最近跟桑的士也见过几次面,这鬼佬跟我们一样,也不看好香港的地产市场了,不过作为银行,他们不能投资。”

  “嗯他也不在乎,反正地产市场涨了他们稳定赚钱,亏了,谁敢不还汇丰的钱?”杨文东笑了笑说道:“香港有很多稳收益的资产,这汇丰也是其中之一了。”

  香港的稳定资产有不少,比如燃气、发电、港口码头等等,这些都是绝对不会亏的,汇丰银行也算其中之一了。

  郑志杰说道:“是的,杨生,要不我们也收购汇丰1%的股票,反正我们手中如今也有不少现金。”

  “这个不急。”杨文东顿了顿说道:“你手上的非核心地产物业,都套现了吗?”

  郑志杰回道:“是的,除了中环物业还有一些优质位置的物业,其他我全部套现了,目前手中差不多有1.4亿港元左右,之前您要的汇向美国的300万美元,还不在其中。”

  “现金流还真是多,也就是说,这几年下来,你这边一共赚了1.5亿港元?”杨文东笑问道。

  从59年开始,长兴地产便开始适度的囤地,部分资金是杨文东调集过去的,还有就是自己开发小区物业赚的,然后再通过银行杠杆放大购买地皮,以租养贷,再坐等升值。

  多年下来,凭借着雄厚的资本以及足够的胆量,购入了大片地皮物业,然后等到价格高峰的时候套现,赚取的利润是惊人的,甚至不低于长兴实业这几年的成果。

  “准确的来说,还是不只的。”郑志杰接著说道:“长兴实业、家乐福、荣耀电子的很多地皮,有不少也是我这边收购的,然后市场价转让给了他们。

  比如我们在观塘的产业园,这块地面积之大,哪怕是工业用地,以现在的价格,至少也有六七千万了。”

  “那块地就别想了,面积越大越难套现。”杨文东摇摇头说道:“除非以后香港工业不行了,或者人工成本太高,长兴实业需要迁移走,那这块地才有开发的机会。”

  长兴集团的核心产业基地,虽然地皮够大,但未来20年内是不可能被当做地产开发的,只有等香港工业真不行了,到80年代转移至内地,那这块地就空下来了。

  以这个面积来看,绝对就是历史上类似李嘉成之黄埔花园了,而黄埔花园这块地,在80年代开发,净赚了50亿+一个170万尺的商业广场,另外还有一万多户的物业管理业务。

  当然,以长兴实业的生产利润,其实也是不低于开发地产的,未来70年代,香港工资虽然涨的高,但长兴实业还是能扛得起的,待78年改开,也就可以部分转移了。内地,才是最适合的工业基地,现在选择湾湾、新加坡什么的,也是迫不得已,毕竟改开还得十几年,不可能就这样等著。

  郑志杰点点头说道:“是的,我们集团的核心,还是长兴实业。”

  “未来就不一定了,可能是荣耀电子。”杨文东又说道:“荣耀那边有扩张计划,你在港岛盯著点,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厂房区域;

  按照我的估计,地产危机一旦出现,港府财政就会出现问题,到时候我们主动出击,买下荣耀需要的土地。”

  港府一般很少会有财政结余,有也是一点点,逻辑很简单,因为今年某个部门不把预算用完,那明年就没了.这种事,在很多时代、很多机构都这样

  而一旦出现经济危机,地产拍卖变少、加上经济变差导致正常税收减少,那就必然会引起港府财政紧张,所以每一次这种时候,港府对于地产拍卖就会放松很多,甚至容许地产公司与港府协商要拿哪块。

  “是,我会与王生协商一下。”郑志杰答应说道。

  杨文东又问道:“那现在我们这些资金,在哪些银行?”

  郑志杰说道:“部分在汇丰、部分在恒生银行以及东亚银行,当初我们这些物业,在哪贷款的,然后这些资金就在哪个银行。”

  “嗯,,华资银行的资金,都逐步的调集出来。”杨文东又说道:“转移到汇丰、渣打或者海外花旗银行。”

  “杨生,您是不看好华资银行?”郑志杰顿了顿,问道。

  “对。”杨文东说道:“华资银行的主要业务就是地产,一旦地产出现问题,那华资银行也可能会出现问题,廖创兴银行当年的情况,也有可能会重现,我需要做做好准备,不一定会出现,但我们没必要赌这个。”

  恒生银行被挤兑,其实这件事很是诡异,因为原本只是一家明德银号出现问题,它也只是跟恒生有一点合作关系。

  但不知道为什么,明德的问题就突然转向了恒生,最终导致恒生银行被挤兑到只能卖身,甚至恒生之后其他华资银行也是一个接一个被影响。

  这件事估计还是会发生,但自己的出现对香港商界影响很大,他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一些华资银行会因此真的倒闭,那出于安全考虑,肯定要将资金转移走的。

  而银行资金离开,也可以让他在未来恒生被挤兑的时候有著足够的话语权,不然恒生没钱了,自己就是想利用帐户上的资金救急也没用。

  “好的,那我这就准备操作。”郑志杰又说道:‘只是这样操作的话,必然会让银行发现的,虽然他们阻拦不了,但动静太大,可能会引起其他反应。’

  “这个无所谓,我在美国的收购,很快也会公布出来。”杨文东摇头说道:“到时候就说这些资金是用去海外并购的,其他人就算怀疑也没办法。”

  在美国这段时间的收购以及增资计划,也算是为自己香港资金调离香港以及兑换美元找了一个合适借口了,要不然港府那边肯定会阻拦这么大笔美元离开。

  所谓自由兑换,那也是相对而言。更何况这个时代的香港,也不算绝对的自由贸易

  郑志杰道:‘这倒是个好方法。’

  “嗯那行。”杨文东点点头说道:“接下来你的任务就这些,我们就等著,看看香港的地产危机什么时候出现吧。”

  历史进程可能不会改变,但蝴蝶效应也可能会影响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了。

首节上一节337/3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