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329节

  ZZ的事情,还是少参与为好,至少这个时代该是如此,因为没必要表态出来,真正的帮助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用实际行动做事,意义更大。

  10月22日,香港的大部分人还在讨论这件事的时候,杨文东来到了四季酒店,见到了恒生银行的何善衡。

  “何生,你好。”杨文东笑著握手说道。

  “杨生,你好。”何善衡坐下来后,直接说道:“杨生,有件事我想先问你一下,你的长兴地产最近几个月在大规模套现地产物业,是你预估到屋价快出问题了?”

  “我不看好香港地产,大家都知道吧?而且也不只我一人啊。”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早在1963年中,长兴地产就不拿新地了,这样的“商业刹车”行为其实也引起了同行以及银行的关注,而今年的动作就更大了。

  不过聪明人其实也有很多的,或者说也有很多胆小的人,见到屋价这么高,也开始停手或者套现.当然,盲目相信屋价会一辈子涨的人也有很多.

  何善衡笑说道:“是,我也觉得现在的屋价太高了,只是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问题,又或者会出什么问题,是只是跌一点再回升,还是会出现57年的情况。

  但我观杨生的动作非常急速,你是认为这个时间快到了?”

  “这只是我的判断而已,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问题,也不关心,只要我套现离场就行了。”杨文东笑了笑说道:“何生,我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预测未来呢?”

  其实,也有其他人问过这件事,但他也都是模糊的回答了,自己的动作的确比较大,必然会有人疑问。

  也还好自己的规模如今还不算超级大,所以还能够套现,如果到了72年再这样做,恐怕就不一定行的通了,不过73-74年的经济危机主要跌的股票,屋价地价跌的倒远比不上65-67年,那个时候,其实也不必大规模套现地产了,只需要控制不在高价时入场即可。

  “好”何善衡也没有多问,他也知晓杨文东没必要回答清楚,随后又说道:“杨生,最近你那边可是有不少资金还给我我行,要不,我们在其他方面再合作一番?”

  对于长兴实业的还款,何善衡也比较懵逼的,突然还了小几千万,这对于总资产只有大几亿的恒生银行来说,也是一笔巨资了。

  正常情况下,银行是不需要手中有太多资金的,因为只有资金贷出去,才能够有利润去给存户利息,不然银行得血亏。

  原本恒生银行也是一切正常顺利发展,资金都是有规划的,这突然多的还款就成了亏损源,偏偏之前与长兴地产的合同还写清楚了可以提前还贷原本这是不太可能出现的,地产公司怎么可能会提前还贷?现在他也明白当初为什么长兴地产要坚持这一条了

  当然,这件事问题也不大,只要把钱再贷出去就行了。

  杨文东则笑说道:“何生,我准备去东南亚投资,你的资金能兑换成美元出去吗?”

  “这小规模的可以,大规模不行。”何善衡摇摇头说道:“杨生你也知道汇丰掌控著香港的外汇,就连渣打都掉队了。”

  “嗯短期之内,我在香港的投资会比较少。”杨文东顿了顿,说道:“何生,给你一个建议,如果你不爱听,那就当我没说。”

  “杨生请说。”何善衡说道。

  杨文东道:“如果你相信我的判断,地产市场未来可能会出问题,那就更应该手中掌握著一些资金,你也知道,一旦地产价格下跌,各家银行手中的抵押品价值会下跌;

  虽说你们可以催著地产公司还债或者增加抵押,可当地产市场群体出问题的时候,这一招未必可行,如此一来,银行的风险就急剧增加了,那手中有著现金,至少可以规避一些风险。”

  恒生银行即将被挤兑的事情,杨文东不好告知,说出来人家也不信,所以就直接换个模式提醒,反正无论是企业还是银行,碰到任何危机,只要手中的现金多一点,总会好一点。

  当然,被严重挤兑的时候,几千万其实也就杯水车薪.恒生银行,其实很难逃过这一关的

  “嗯我考虑一下。”何善衡也说道:“只是现在恒生也不是我一家的,这地产危机什么时候来也不知道,长期有一笔大资金在帐上,股东那边恐怕说不过去啊。”

  “何生说笑了,一些小股东而已,别被他们影响了。”杨文东笑了笑,问道:“何生,今天你找我,也是为了上次我们交谈入股恒生银行的事情吧?”

  何善衡点点头说道:“对,恒生银行的估值已经算出来了,一共是3.2亿港元,是多家审计公司一起核算的,这方面的记录,杨生可以在入股之后查询,如果有问题,等多方一起确认后,那你或者其他股东入股的资金,可以多退少补。”

  “3.2亿?行,我可以入股,审计也可以在入股之后。”杨文东顿了顿,问道:“那不知道你这边能给我多少股份?”

  “3%的股份,如何?”何善衡笑说道:“这次我准备让出20%的股份,一是筹集资金,以便将来扩大规模,二则是吸引像杨生这样的优质企业家加入恒生银行董事会,如此一来,大家可以一起发展。”

  “好,那资金方面,我很快就可以筹集出来。”杨文东也没有多想,就答应下来。

  就算历史还跟之前一样,恒生被汇丰收购,自己顺势再成为未来被汇丰收购的恒生银行股东,也是一样的划算。

  不过眼下这样,他也不知道未来恒生被挤兑的时候,会怎么样?以及现如今恒生银行扩股吸引其他投资者,在原先历史上也不知道有没有过;

  可能这也是小事、或者保密了,所以前世的香港商业历史记录没有记载,也有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蝴蝶效应造成的,到了今天的香港,除了一些特大事件,其他的都是有可能被他给影响了长兴集团如今的规模这么大,这也是必然的,甚至海外企业都有可能受到影响

  何善衡道:“非常欢迎杨生加入我恒生银行,不过资金这一块,其实杨生不必急著筹集,我这边也是可以贷款的。”

  “你贷款给我,然后我买恒生银行的股票?”杨文东愣了下,问道:“这不是相当于我白嫖了?”

  商业史上的确也有这样的案例,比如原先历史上汇丰将和记卖给李嘉成,就是自己出的贷款,李嘉成基本上一分钱没出,就拿到了和记洋行的控股股票;而到手和记之后,只要适当卖掉部分物业就能还贷完全就是白嫖了。

  这也是跟银行关系好的好处了,很多时候的操作,简直就是在送钱

  何善衡摇摇头说道:“这可不算,杨生的能力,去任何银行都能轻松贷款千万港元,那既然如此,还不如便宜我们自己的银行?”

  “也行,那就这样,后续我会让人去贵行了解具体合作细节。”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现在他与何善衡所聊的,也都是意向,具体方面,还是需要法务等部门确认的。

  何善衡点点头道:‘没问题。’

  PS:求月票

第414章 香港电影产业春天的到来

  后续几天,杨文东也逐步知道了恒生银行此次招股的具体情况。

  除了杨文东,还有不少知名华人家族也参与进去,特别是一些老牌家族,如何家;

  而这些家族的唯一共同点,就是不涉及银行以及金融产业,显然何善衡也是在拉拢同盟了。

  这也是很多香港富豪正常的套路,反正自己要上市了,部分股票必须要让出去,按还不如寻找一些强势家族,通过利益将大家捆绑在一起,如此一来,以后有什么合作的,也可以互惠共赢

  也就是长兴集团最大的财富是在杨文东这个穿越者脑海中,要不然正常做生意,那也会适当的引入其他资本的。

  时间到了十月底,长兴金融投资公司与恒生银行也最终达成协议,以989.69万港元,获得恒生银行3%的股票,这笔资金也会资金进入恒生银行的帐户。

  而长兴金融只是自己支付了200万港元现金,其他的还是恒生银行的贷款,这笔交易让杨文东都觉得太划算了,虽然后面还要交利息与归还本金,不过也没多少。

  最重要的是,自己成为恒生银行的股东了,那挤兑发生,自己也就有理由干预了

  10月29日,另外一场更大的交易,也到了收尾阶段。

  这一天,长兴金融的负责人沈宇凡以及邹纹怀,都来到了长兴大厦杨文东的办公室。

  “杨生。”二人招呼说道。

  杨文东挥手道:“坐。”

  二人坐下后,助理上茶离开,邹纹怀说道:“杨生,东南亚那边购置院线的事情,这段时间我与沈生一起合作,在价位上,已经暂时达成了一个价格。”

  “多少?”杨文东也放下手中的笔,问道。

  在东南亚投资院线,不仅仅可以帮助香港电影产业,也是自己在东南亚投资的第一步,以后以这个业务为基点,经营好的话,认识当地的各种人物,关系处理好,那就可以再寻找机会进军其他产业。

  沈宇凡回道:“1310万美元,这似乎已经是陆家的底限了。”

  “你们谈掉了150万美元?还不错啊?”杨文东笑了笑,当初陆云生的报价可是1460,不过这本身就带著狮子大开口的味道。

  沈宇凡说道:“是的,主要也是因为,虽然还有其他买家,但这些买家买的都是部分,而不是全部,这对于陆家来说就比较繁琐了;

  而我们是唯一一家可以全盘接手的,自然也就有了压价空间。”

  “嗯那行。”杨文东点点头,又问道:“金融方面呢?哪个银行能够给我们最佳贷款?”

  1300万美元是一笔大数目,即使对于今天的杨文东也一样,这种本身就有著抵押价值的物业,购买的时候当然会尽力使用贷款。

  沈宇凡回道:“我这边也已经与新加坡的几家银行商量过,其中华侨银行以及渣打驻新加坡银行给的利息最低,各种条件算好的;

  所以我的想法是,让他们两家组成银行团,联合贷款给我们,这样一来避免我们在海外资产对于一家金融机构风险太大,造成可能不可控的风险;

  另外就是杨生您定制未来集团会重点投资新加坡,所以我们也需要与多家银行合作,这样对我们也能利益最大化,也能避免一些金融风险。”

  “那行,你回去写一封详细报告给我。”杨文东说道:“待总部那边人员的报告也到了后,没什么问题,我会签字的。”

  不管是香港还是外部的采购,除非是他亲自谈的价格,比如之前的沃尔玛,那其他人协定的,都会有总部人员的前期跟随、后期审核,数额更大的、交易更复杂的还会有第三方审计。

  这样也是避免内部风险,毕竟,随著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不可能一直都是杨文东这个老板来决定很多事情,适当放权还是要放,但放权的同时也要保证有著足够的监视、监控、审计、甚至事后法务追寻等等。

  一个好的制度,才能保证企业长期正常运转。

  “好的。”沈宇凡及邹纹怀都答应说道。

  时间很快就到了11月初,当多份报告抵达公司总部,并通过审核之后,长兴集团自成立以来,最大的海外物业并购,正式开始。

  因为这些物业的核心目的还是为了电影行业,所以物业的归属是长兴电影公司,但长兴电影公司肯定是拿不出这笔钱的,因此,杨文东从长兴实业调集了300万美元,注入长兴电影公司。

  随后在长兴金融公司、香港一家国际法务公司的合作下,长兴电影公司成功的与新加坡华侨银行及渣打银行签下合作,共同借贷1000万美元,购入陆家手中的82家院线及其物业。

  至此,长兴集团在东南亚也就有了自己的基本盘。

  11月10日,完成交易后,杨文东便又带著一行人,再次来到了新加坡首都影院的办公室,看著窗外人前来看电影的风景,笑说道:“现在我们长兴院线的影院数量,一次性就增加2倍了。”

  “是的,我们在香港,也就40多家影院。”邹纹怀也说道:“这笔交易,足以保证未来我们自己的每一部电影公司,都能赚到翻倍的利润;

  自己有院线,可比卖外阜赚的多多了,而且回报多了,我们也有足够的资金,拍出更多的电影。”

  “那你觉得我们如今跟邵氏,谁强一点?”杨文东笑问道。

  邹纹怀顿了顿说道:“如果不考虑杨生您的支持,我们与邵氏其实还是半斤八两的,邵氏的院线虽然没有我们的大,位置也不好,但他们数量更多,且早期的宣传也比较久了,票价也便宜。

  我们这边就算经营的更好,可因为价位不一样、院线位置也有限制,所以不太可能影响到邵氏的基本盘。”

  “的确,陆云涛与我的商业逻辑一样,现在我们都是与邵氏院线错开竞争的,不管是香港还是东南亚。”杨文东点点头,又道:“不过这样也好,有竞争才有动力,如果只剩下一家独大,那反而失去了创新精神。”

  任何工业产业、服务业甚至是艺术,如果没有对手,那必然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这一点,在人类商业史上、甚至国家层面,都是屡见不鲜。

  如果自己的目的只是为了靠著香港电影赚点钱,那想办法击败竞争对手然后自己垄断,那也是个思路;可他的目的是为了创作更多的优质电影,那有竞争对手反而更好。

  “明白,邵氏那边,的确也很有实力。”邹纹怀说道:“这几年,他们也拍摄出来一些不错的电影。”

  “这样才好。”杨文东又说道:“另外,回去香港之后,公布这件事,然后告知所有的香港电影公司,我长兴院线在海外的影院,也会优先考虑香港的电影,外阜这一块,只要他们的电影能够让我院线赚钱,那肯定会比以前高不少。”

  外阜是很难卖的,因为外阜的核心就是卖给海外的华人院线所在地;但这几样又被邵氏及以前陆氏控制了一半以上,且他们还只播放自己的电影,因此,除了湾湾,其他电影公司不是小爆款,就别想卖到东南亚,又或者只能被陆氏邵氏一起联手打压价格。

  如今自己控制了曾经陆云涛的院线,那帮助自己的电影也是应该的,但也绝对不会只播放自己的电影公司,这样极容易阻碍自己的创新。

  “这样的话,对香港电影公司的确是好消息。”邹纹怀顿了顿说道:“只是这样做,会不会伤害我们自己电影公司的利益。”杨文东摇摇头说道:“百花齐放才是开,想要香港电影变的足够好,那就我们与邵氏两家是不够的;

  至于影响我们自己,不用太担心,本身目前我们的电影产出就不多,不像邵氏与之前陆氏,这边肯定会要足够电影播放的;

  等以后我们自己电影多了也不必担心,因为我也会在未来继续宅东南亚扩张院线,那个时候屏幕能分给我们自己的也会更多。”

  今天收购陆氏选线只是自己的第一步,未来肯定还是要在东南亚扩张的,一个是为了香港电影,二个也是要分一杯东南亚经济发展的羹

  “好的,我们自己的电影,也的确不够这么多院线的需求。”邹纹怀又问:“那邵氏的电影?”

  杨文东笑说道:“那当然不行,除非他们答应我们的电影能去他的院线,那就大家一起公平竞争。”

  一般大一点的现代政府管理下,院线与电影公司是不能一家的,比如现在的美国,好莱坞就不准控制院线,连分发公司也需要独立.当然,80年代后为了发展经济,又放松管控了。

  而香港这样的小地方,就是垄断横行,几家大的电影公司自己有自己的院线,然后只播放自己的电影,上下游通吃。

  对于资本家来说,短期利好,但隐患就在于没有创新,原先历史上,邵氏电影后期被嘉禾击败,本质原因也是如此。

  “那估计不可能了。”邹纹怀笑说道。

  杨文东也点头道:“这边的院线,运营还是交给以前的人,你这边留几个人跟他们配合就行了。”

  “明白。”邹纹怀答应说道。

  两天后,杨文东等人回到了香港,这次涉及差不多6000万港元的并购,也逐步有了风声。

  港华日报也是第一个将这件事暴露出来,首页之上,60,000,000这么多0,想让人不关注都不行,

  “6000万港元?”

  几名拿著报纸的少年,看到这个数字后,痛心道:“我身上连600都没有,唉,人比人气死人”

  “哈哈,阿龙,人家便利贴大王以前还是在寮屋生活的,比你可差多了。”

首节上一节329/3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