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26节

  再说,人力费用、粘鼠板这些东西,还不是我们出钱的,我们算是净赚了。”

  比起后世一些地方工程项目,连环包下去,几千万变成几万,自己这次要好的多了。

  这倒不是说现在香港人比较照顾承包方,天下乌鸦都是一般黑的。

  而是因为自己手中有点技术,在香港这里,能在捕鼠这一块比得上自己几人的,可能还真没几个,特别是自己还有著粘鼠板这个利器。

  苏依依点点头,说:“那王志贤还真神秘,跟我们合作这么久了,都不肯告诉我们他们公司名字。”

  “估计,是那种靠关系的公司,可能也想尽量少的人知道吧。”杨文东分析说道。

  苏依依说:“可我们也有公司了,做帐的话,还是需要对方公司名字的。”

  杨文东说:“明天我就去见他,到时候问一下吧。”

  这段时间的合作,王志贤没说,他也就没问,直到最近自己成立公司,就需合作方的基本信息了。

  “嗯,好。”苏依依点点头。

  ……

  与王志贤的相约,自然在他的地盘上。

  见到杨文东前来,王志贤笑说:“杨生,你该买个电话了,不然我有好消息,也通知不了你。”

  杨文东心中一动,问:“什么好消息?”

  王志贤说:“九龙仓码头那边,前两天已经通过了最后认可,这次灭鼠项目,算是完美的完成了。”

  “真的?”杨文东心中好奇。问:“他们是怎么验收的?”

  王志贤摇头说:“这我就不太清楚了,是我家老板提出的要求,他们怎么验收的,我也不知道,其实知道也没什么意义,总之事情就是结束了。”

  “那就好。”杨文东点点头,如果关系到位,加上最近一个月来,在自己团队的努力下,码头及周边的老鼠也大幅度减少,那通过项目验收也不奇怪。

  当然,最重要的因素肯定是关系,不然,正常情况下,这种项目想结束,可就太难了。

  王志贤笑说:“按照我们之间的合约,5000元是你的酬劳,不过你之前预支了2000,这是一张3000的支票,你可以存到你们自己银行帐上了。”

  “多谢。”杨文东接过支票,这第一桶金,终于算是到手了。

  王志贤又说:“杨生,我们老板想要见你一面。”

  “你们老板?我当然是求之不得。”杨文东笑了笑,对于王志贤背后的老板,他也是很好奇的。

  此人在港府乃至很多英资洋行都有著不小的关系,认识这样的人,对自己至少也是没坏处的。

  很快,在王志贤的带领下,杨文东来到了一间非常宽敞的办公室,足有500尺。

  “杨生,这位就是我的老板赵成光。”王志贤笑著介绍道。

  PS:五一快乐,求月票了!

第49章 香港渠道资源的创建

  还不等杨文东说话,坐在老板椅上的赵成光便笑著站了起来,说:“杨生,久仰大名了。”

  杨文东也连忙说:“赵生,过奖了,我哪有什么大名。”

  “哈哈,先坐。”赵成光笑说:“杨生可不要妄自菲薄,你的名字,在香港部分地方,已经开始在传播了。”

  杨文东也跟著二人来到了旁边的沙发上,坐下后问:“我的名字?传播?”

  赵成光点点头说:“之前,你跟我们合作,在很多货仓处理掉了里面的老鼠,效果也非常好,在货仓行业,其实也就有了一定名气了,只不过一些人也只是知道有你这个人,的名字不知道。

  但这一次九龙仓码头的灭鼠,效果之好,远超过之前,自然也就有不少人知道你了。”

  “赵生,你说的是其他码头?”杨文东好奇问道:“难不成他们也要跟九龙仓码头一样灭鼠?”

  “但凡码头,基本上一两年都要组织一次灭鼠的,不然船运公司抱怨就太大了。”赵成光笑了笑说道:“我知道杨生在想什么,但是行不通了,他们不会找我或者找你去做这件事的。”

  “那是我想的太多了。”杨文东笑了笑,能够抓住九龙仓码头的机会,就很不错了,至于其他两个码头,就算人家也有这样的项目,也轮不到外人。

  赵成光又说:“我在黄埔集团与太古集团那边,关系没那么强,也就没必要非要参与进去了。

  其实主要还是你的方法,太多人看在眼里,他们有样学样,也是可以做的。”

  杨文东无奈笑了笑,说:“这就没办法了,这些方法,只要一看,别人也就都懂了。

  我们之前在九龙仓码头做的事情,其他码头有样学样,哪怕负责人什么都不懂,也能做出八成的成绩了。”

  赵成光点点头,说:“嗯,香港做生意就是这样,我也是看过来的。

  二战之后,五金加工开始能够赚钱,于是一堆人挤进去做五金。

  后来塑料产业开始发展,又有一堆人进去,现在塑料花卖的火爆,就又是一堆人。

  其他纺织产业也差不多,所以,我虽然从商几十年,但基本上不碰这些生意,没什么太大意义。”

  杨文东笑说:“任何社会都这样,西方国家其实也是这样过来的,后来,各种法律,才慢慢完善起来的。”

  “杨生说的是专利法吧。”赵成光顿了顿,又说:“听说杨生发明粘鼠板后,第一时间就注册了专利,我不得不佩服。

  香港那么多商人,成功的也有很多,就比如那靠著塑胶花成为塑胶大王的李嘉成,估计都没有你这版权专利意识。”

  “赵生说笑了。”杨文东淡笑说道:“十几年前刚刚创业的李嘉成,或许不清楚专利,但现在,我是不信他不懂的。

  他应该是需要懂专利的时候,就懂专利,不需要的时候,就不知道了。”

  李嘉成的创业经历很多,有成功有失败,但真正让他崛起的“第一桶金”,却是塑胶花。

  50年代,全球经济复苏,欧美很多人便想著在家里添加一些花花草草,只是目前的技术很难做到低成本的普及,同时照顾真花真草又费时间费钱。

  于是,一家意大利公司发明了通过塑胶注塑,做出了与真花差不多的塑胶花,在欧洲一战成名。

  关注欧洲市场的李嘉成得知后,便亲自去了意大利,当了卧底,偷学了人家的技术,再返回香港,成为亚洲第一家生产塑胶花的厂家,从而一炮而红。

  “哈哈哈”赵成光哈哈笑道:“杨生说的好,这才是专利的精髓所在了。”

  “在香港这样的地方,的确是这样。”杨文东又说道。

  赵成光又说道:“其实,杨生的粘鼠板,与李嘉成的塑胶花还是不一样的,塑胶花的制作难度还是很高的,可粘鼠板?”

  “我知道。”杨文东自然知道自己的专利是什么情况,在香港法律无法提供保护的时候,别人就可以轻松抄袭。

  赵成光笑了笑,说:“我这有个建议,我们可以合作,你有专利,我也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合作之后,才能将利益最大化。”

  “赵生能够保证没人会偷偷制作粘鼠板?”其实之前杨文东顺著赵成光的话术,就猜到,今天自己被约见,肯定是有目的的。

  赵成光摇头说道:“这个很难保证,但我能保证这些小作坊做不大,他们出的货如果太多,就能被我发现。”

  杨文东问:“真的?”

  “当然。”赵成光说:“比我关系强的人有很多,可这些人,杨生以为他们会看上这粘鼠板?”

  “也是。”杨文东点点头,又问:“那怎么合作?”

  赵成光说:“就如同你与安永强那样就行了,你负责生产,我负责销售,如何?”

  “好。”杨文东没怎么考虑,立刻答应下来,他预料的没错,安永强的事情,王志贤肯定也是知道的。

  不过,这对他也是有好处的,在发明粘鼠板后,他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注册专利。

  可在现在的香港,这玩意能够生效的前提是自己也有一定的能力,要不然专利证书就跟卫生纸一样没什么区别。

  甚至国外的专利,以后自己注册了,能有多大效果也很难说,就算西方国家真的公平公正,但诉讼成本太高的话,也就没有实际意义了。

  可如果与本地有点势力的人合作,那可能就不一样了。

  “痛快,那价格方面,我可得比安永强要便宜点吧。”赵成光笑说道:“他只是能搞定九龙仓码头,而我,可是要用上覆盖香港的一些渠道的。”

  “价格方面,我现在也不好定下来,后续,我们再协商。”杨文东没有直接回答,安永强那边也只是货船上的需求,比起香港陆地上,数量级上就差远了。

  赵成光点点头,说:“那好,的确也不需要那么快定下来,志贤,后面你跟著这件事。”

  “是,老板。”王志贤答应说道。

  PS:求月票了!五一快乐

第50章 工厂成立

  回到家中后。

  苏依依听完杨文东的描述,惊讶说道:“这么好?他们主动为我们开拓渠道。”

  杨文东喝了一口茶水后,笑说:“只要是好东西,有眼光的人,自然会抢著合作。

  这段时间你也报纸上看过李嘉成了,他去年推出塑胶花,一炮而红,很多香港、日本与欧美客户,可都是抢著将货款100%先给他,就是为了先拿到他的塑胶花。”

  “这么厉害?报纸上倒是没写这么详细唉。”苏依依好奇问:“东哥你怎么知道的?”

  杨文东说:“报纸的空间太小了,自然不会写那么清楚,我这段时间,在码头与一些生意人闲聊得知的。”

  “哦哦,所以我们的粘鼠板,也能比得上李嘉成的塑胶花了?”苏依依欣喜说道。

  杨文东摇摇头,说:“比不上,只是性质是一样的,不管是安永强、还是那赵成光,都是看好粘鼠板的未来经济效益罢了。

  只不过,这粘鼠板的经济价值还是比不上塑胶花的,一个是越用越不需要的东西,一个是给人观赏的,比不了啊。”

  塑胶花虽然在历史上也只存在了不到十年,可产生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强的,据说李嘉成就是靠著塑胶花成为了千万富豪。

  在50年代的香港,千万港元是一笔非常大的数字。

  苏依依笑说:“比不了也没关系,东哥你以后,说不定还能发明更好的东西呢?”

  “或许吧。”杨文东笑了笑。

  穿越过来,最大的财富,其实就是自己脑海之中,后世很普遍,但现在却没有的东西。

  可大部分都是涉及到高技术的产品,这个时代根本做不出来。

  再个就是一些低技术产品,可能也已经有了,只是现在没有因特网,根本就不好查。

  短期之内,他也没想到其他什么好东西,现在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做好目前自己的事业。这样一来,以后真的想到了什么,也有钱进行研发。

  苏依依突然似乎想到了什么,又问:“东哥,如果我们有了工厂,那些帮会啊、警察啊,会不会来找我们麻烦?”

  杨文东则是顿了下,说:“有可能的,不过凡是也是有规矩的,就跟之前我们在东菜场一样,只要我们按照他们的规矩交钱,他们也不会怎么样。”

  如同商铺、小贩一样,这个时代开工厂,也一样会有这些问题。

  不过,香港现在的社会黑暗归黑暗,但再黑也是有规矩的,只要有钱能交就行,一个小工厂,那些人也不至于为了压迫,而破坏自己的规矩,因为这样反而会影响正常的收费。

  “世道就是这样。”苏依依又说:“听立明说,东菜场那边,最近经常有人被打,还有人交不出钱,都快活不下去了,还有好几个都自杀了。”

  “为什么?”杨文东立刻追问,难怪苏依依突然说到帮会与警察的事,看来就是因为这个。

  不过他之前在东菜场的时候,那里的人,不算过的好,但一般也不至于自杀,还是几个人。

  苏依依说:“好像是因为最近经济不好,屋价跌的特别厉害,一些小摊贩之前买了房子,现在亏的太多了。

  还有就是菜场的生意也比以前差多了,但小贩管理队可不管这些,还是正常收费。”

  杨文东点点头,说:“经济不好,没办法。”

  据他所知,香港下一波房地产大爆发是从1958年到1964年,但在第一年的1958年,前半年却是暴跌状态的。

  而屋价暴跌,必然会导致经济的萎缩,还有就是最后上车的那批人,是最惨的。

  苏依依又说:“对了,东菜场附近,差不多1000米的地方,好像就有一小片工业区,那里租金很便宜,我觉得我们可以去那里开个小工厂。”

首节上一节26/3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