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153节

  现在收购的物业,很多就是短期金融产品,没必要太关注,今天顺便来看一下就行了。

  ……

  又是数天过去。

  5月10日早上:

  杨家别墅的数人,正在吃著早餐。

  郭婶连续的将各种食物送上来。

  苏依依道:“阿妈,你也吃啊。”

  “没事。”郭婶说道:“才要多吃点,马上坐月子很辛苦的。”

  杨文东则笑说道:“放心,我已经准备好了。”

  为了迎接即将出生的第一个孩子,杨文东可是直接精挑细选,招了5名经验丰富的月子保姆,外加一位医师,一位营养师。

  可以说是将月子中心搬回了家,反正家里的面积也够大,旁边一栋房子,也有足够的空房。

  郭婶说道:“两码事,孕妇的身体还是很弱的。”

  苏依依问:“阿妈,那你以前呢?”

  “我?”郭婶说道:“我们那时候,有的吃就不错了,哪能跟现在比。”

  “人都是会变的。”杨文东笑了笑。

  以前贫困现在富裕,人一般就回不去了。

  “啊呀……”苏依依突然叫了一生,脸色有些难受,说道:“肚子好疼。”

  “疼……”郭婶连忙过去扶住女儿,旁边的一人立刻说道:“我去叫林医生。”

  杨文东也是很关心,只是他也不懂这些……

  过了会,林医生小跑了过来,看了会说道:“杨夫人是要生了,孩子可能会提前一周出生。”

  “提前一周?”杨文东倒是也知道这也算正常的。

  林医生又说道:“现在立刻去医院,车子也早就准备好了。”

  “嗯,好。”杨文东也自然同意。

  家里其实早就准备好了一辆大点的车,就是为了方便这个时候。

  其实原本是准备在预产期之前住进去的,不过现在提前也是没办法预测的。

  ……

  数辆车,很快赶向了医院,医院这边也早就接到了消息。

  当杨文东车队赶到的时候,门口已经有了数名医生。

  再之后,苏依依便被推进了VIP产房,郭婶也跟了进去。

  杨文东则是在外面等待著。

  此刻,他的心理心情复杂,在这个世界,也即将有自己的后代了。

  过了两个小时,杨文东还在外面等著,不过医生倒是一直传出一切正常的消息。

  到了中午,杨文东也没有吃午饭,真的不饿。

  下午,一名女护士走了出来,对著杨文东说道:“杨生,恭喜您,杨夫人生了一个男孩。”

  ……

  PS:求月票。

  求名字~

第211章 廖创兴银行挤兑的开始

  杨文东的夫人,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件事也很快在香港的一个小阶层圈内开始传播。

  第二天,便有数批人前来探访,赵立明、林浩宇以及他们的家人自然是第一批,自己手下的几个业务高层是第二批。

  再之后就是几个合作比较多的商业伙伴了。

  杨文东也是开心的招呼著客人,待他们走后,就投入了看孩子的行列。

  不过也让他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个时代还没有尿不湿,都是用的尿布.

  数天后,香港著名的私立医院:养和医院。

  杨文东左手抱著手中的婴儿,右手拿著奶瓶,喂著奶。

  “多喝点。”杨文东轻轻的笑说著。

  这几天,他都是待在医院陪著苏依依母子,至于公司那边,也都有经理人,晚去个几天影响也不大,公司方向是正确的,他们也都在按照自己的要求在经营。

  过了会,小婴儿边喝奶就边睡著了,一名保姆立刻将孩子抱走。

  此刻在医院之中,除了杨文东及郭婶,还有三名保姆在不停著照顾几人。

  苏依依也有些恢复了过来,就是脸色还不太好看,杨文东上前说道:“感觉怎么样?”

  “好多了。”苏依依笑说道:“我们的宝宝真好看。”

  “那当然,有你我的基因,当然不差。”杨文东笑了笑。

  随后看了一眼旁边侧睡的婴儿,那侧脸,真的很像蜡笔小新的弧形。

  一周后,苏依依母子回到了自己的家,这里也早就做好了准备,来照顾他们。

  杨文东自然也是花费著过半的时间陪著他们,看著自己的孩子逐步的长大,这心中的喜悦,比赚上千万港元还要开心。

  时间很快就到了6月。

  杨文东再一次来到了港华大厦的最高层,也就是长兴地产所在处。

  “吉利大厦那边差不多了吧?”杨文东见到郑志杰后问道:“我刚刚路过的时候,看到主楼已经建完了。”

  郑志杰说道:“是的,主楼已经建完,装修也差不多了,之前都是在同步进行的,现在办公用品的桌椅也都进场了,就是还需要等一个月左右,里面味道有点重。”

  “嗯,好,现在是夏天,散味也快。”杨文东点点头,又问道;“港华大厦这边,不太够用了吧?”

  港华大厦如今又4个业务部门,分别是:报社、电台、地产及航运。

  早期的时候几家企业都才刚刚起步,闲置的空间还是很大的,而随著一年多以来,几家企业都是爆发性的发展,人员数量也是急剧增加;

  而且还有整个长兴集团的总部办公室也在这里,就更拥挤了。

  郑志杰点点头说道:“是的,现在就等著吉利大厦了。”

  “嗯,铜锣湾与北角的小区怎么样了?”杨文东又问道。

  “已经准备卖楼花了。”郑志杰有些犹豫,说道:“就是最近几个月,地产价格有点下降了,我在想,要不要再等等。”

  “不用等了,只要不亏就行了,资金需要流动起来。”杨文东毫不在意的说道。

  虽然从58-64年是个牛市,但一个长周期的牛市,不代表地产价格就一直会平均上涨,准确的来说,是会在不断的波动中,整体上涨。

  61年就是这个情况,年初的时候还是一切安好,但4月份的时候,地产价格就涨不动了,5月的时候,就出现了一点点下跌,而且幅度比一般时候要大,这甚至引起了市场的恐慌。

  但其实也是正常的,58-60年,很多地方地价几乎涨了两倍,这种连续的高速增长,总会因为各种原因稍微停一下的,等一段时间,投资者与买房者习惯过来,就会再加大投入。

  这属于市场正常的自我调节。

  郑志杰又说道:“还有一件事,今年年初大角咀富贵大厦,因为背后的老板在其他地方投资失败,导致整个大厦资金断裂。

  最后业主加钱才将房子建好,这件事让两家银行损失惨重,港府那边已经准备立法限制楼花预售了,不过怎么限制,目前还不知道。”

  “限制一点也好。”杨文东倒是不在意,说道:“虽然限制之后,会让我们也没那么容易利用更高的杠杆赚钱,但整个地产市场就安稳多了,长久来看,对我们也是好的。”

  香港虽然是最早发明楼花预售的,但从60年代到新世纪,烂尾楼却是不多。

  一方面是因为屋价的确涨的快,这种社会环境下,就是想烂尾也很难。

  另外就是港英政府为了避免金融风险及可能引发的社会动荡,在初期出现烂尾楼后,便开始立法限制楼花。

  这一点,某个徒弟就没学好,最终导致某个姓许的欠下了巨额债务。

  郑志杰笑说道:“好的,那我先正常进行楼花拍卖,在港府政策出来之前,我们还是可以早点回收资金的。”

  “嗯,好。”杨文东又问道:“观塘那边地价也降了吗?”

  郑志杰说道:“那边倒是跟其他地方不一样,可能就是因为长兴实业的万人产业园;

  虽然目前产生的经济效益还不高,但地产商们是会吹牛的,以未来的潜力,还是可以稳住当地地价的,靠近我们工厂的地方,地价还是在上涨,也有很多人已经开始做工厂建筑工人的生意了。”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好,不用在乎现在地产市场的一点波动,跟以前一样,而且现在地价还低了一点,你更要争取多买点物业。”

  “没问题。”郑志杰答应下来,随后又说道:“杨生,还有一件事,虽说吉利大厦那边,已经快竣工了,但以我们集团的发展速度,我估计一两年后,可能现有办公场所又会不够了。

  所以我想,准备在这附近再建楼了,地皮也已经买下来了。”

  “行。”杨文东自然同意:“就算建好了我们用不了,也是能租出去的。”

  66年会是个坎,但中环的地皮,即使在66年也不可能无限收购的,想在这里收购物业或者地皮,是需要长时间的经营,慢慢的等待机会。

  当然,直接收购拥有中环物业的公司也是一个路子,只是能够在中环有物业的,大部分都是英资巨头,小部分也是刚刚崛起的华资巨头,想等到这样的时机,一样也是需要时间的。

  “好的,等设计图出来,我再给您过目。”郑志杰笑说道。

  杨文东点点头,随后说道:“老郑,再给你一个任务,给我去查一下,廖宝珊旗下所有的资产状况;

  廖家的地产公司并非上市公司,用的也是自己银行的资金,除了几栋大家都知道的中环大厦,我还需要知道其他信息。”

  按照原先的历史,6月中,廖创兴银行就会出现挤兑了,只是因为他的出现,杨文东也不知道历史会不会有所改变,廖创兴银行的挤兑会不会延期。

  不过大概率还是会出现的,因为廖宝珊那种玩法,只要地产市场出现问题,就必然会爆雷,而现在,地产市场也出现问题了。

  这种问题对于一般的地产公司问题不大,顶多少赚点钱,但对于杠杆特别大的公司就是致命的,而廖家的地产公司,更是一直挂在杠杆上,从来就没落过地。

  “好的。”郑志杰也不知道老板为什么要查,自己去做就行了。

  时间很快就到了6月12日,这一天,郑志杰带来了自己一周调查到了资料:“杨生,这些就是目前廖宝珊旗下的主要物业!”

  “我看看。”杨文东立刻放下了手中的财务资料,接了过来,看了会,有些感慨说道:“这物业可真多啊,总面积看起来五六百万尺了吧?”

  “差不多。”郑志杰点点头说道:“这还只是我查到的,也其实就是一些半公开的资料。

  廖宝珊曾经公开宣称他的资产已经上亿了,虽然可能有夸张的充分,但我估计大几千万还是有的。

  就是外人不知道,他的这些物业,到底欠了自己银行多少钱,这些都是绝密,据说整个廖创兴银行内部,也没几个人知道。”

  “倒也差不多。”杨文东点点头说道:“廖创兴银行的存款,估计也有两三亿了,在华人银行中是仅次于恒生于东亚的了。”

  “是的。”郑志杰也说道:“而且廖宝珊这个人,是真的很有商业头脑,早前所有银行都看重有钱人,或者至少是大公司高级的职员。

  只有他想到聚集最底层市民的财富,硬是十年时间,就将廖创兴银行做大,成为香港顶级的华资银行了。”

  杨文东赞同说道:“是啊,他的能力肯定是很强的,这一招算是对其他银行的弯道超车了。

  但他太贪心了,如果正常做银行生意,那也没问题,可他将那么多银行资金,用来自己做房地产,那就是悬崖上走钢丝,一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

  别说一个正常人,就是杨文东这个穿越者,如果开了银行,都不敢将银行的资金大规模投入进地产行业。

  哪怕知道未来的趋势,但上升的趋势过程中,也会有下跌,一个不注意就可能会亏。

首节上一节153/3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