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123节

  魏泽涛介绍道:“杨生,目前便利贴工厂,最复杂、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仓库了,为了保证追溯能力,我们招聘了超过50人,来管理这些资料。

  并且每隔一个月,就会盘查一次所有货物与帐目。”

  杨文东问道:“每次盘查有问题吗?”

  “有,基本上每一次都会有点偏差。”魏泽涛解释说道:“一点点偏差,是在意料之中的,但今年三月份的盘查,出现了一次较大偏差。

  后来审查了三天,才发现有一个同事,在记录的时候,将百位数写成了千位数。”

  杨文东看著硕大的仓库,说道:“这么多货物,偶然出现一次问题也正常,没必要太为难我们的同事。”

  “杨生放心,那名同事只是小责任,审查签字的上级有更大责任。”魏泽涛说道:“他受到了更大的处罚,因为这个过错是不应该有的,只要注意下,当天就能发现了。”

  “嗯,好。”杨文东点点头,随后想了想说道:“如果工作量太大,那就继续加人,我们这么大的产量,批量追溯是一定要做好的。”

  就算是有条形码二维码及因特网的前世,很多工厂也还是做不好批量管理。

  这个时代,难度更是指数级上涨,但这个东西却非常重要,没有科技辅助的情况下,就只能多加人力了,反正香港的人工成本也不高。

  魏泽涛点头说道:“好的,没问题。”

  ……

  便利贴的工厂看完,组装粘钩、旋转拖把及粘鼠板的工厂,杨文东也去看了下。

  最后,则是来到了长兴实业与供应商德合合资新建的拉杆式行李箱工厂。

  德合的老板林昌荣自然早就在门口接待:“杨生、魏生、周生,欢迎光临。”

  “林生客气了。”杨文东笑了笑:“今天有所打扰,也就是我想看一下自己旗下工厂,就是想著对公司产品多学习一点,多点了解。”

  “打扰不敢当。”林昌荣连忙说道:“那几位请。”

  杨文东说:“直接先去车间看看吧,我也只想大概了解一下。”

  “好的,这边请。”林昌荣指引著方向,并要求所有人进去之前,都换了安全鞋与安全头盔。

  杨文东笑道:“林生,这安全意识可真够强的。”

  林昌荣回道:“这也是因为魏生的要求了。”

  旁边的魏泽涛跟著说道:“安全第一,这是杨生对我们的要求,我这边,也只是传递一下要求罢了。”

  “嗯,好。”杨文东点点头。

  对于安全他是非常重视的,不过长兴实业的生产环境,安全性要高得多,倒是他们的代工厂,就要危险多了。

  授权于杨文东的要求,所有代工厂也需要做好安全防护,甚至对员工的基本权益也有所要求。

  不过终归不是自己的产业,长兴实业对这方面的要求也不高,只需要供应商不做到很差就行。

  随后,几人进入了车间内部,一股热浪顿时袭来。

  林昌荣解释道:“杨生,塑料生产车间本身就是会产生大量热量,加上这天热,以及封闭的环境,所以热了点。”

  “这我能理解。”杨文东点点头,看向车间干活的工人,身边也有电风扇,便说道:“能尽量让员工没那么热就行了,不然他们太热,绝对会影响质量与产量。”

  “好的。”林昌荣连忙答应道。

  杨文东又说:“风扇是有了,但车间环境太热了,你不装冷气我理解,但那想办法装个大功率换气设备,将车间内的热气快速排出去也好。”

  抬头望去,并没有前世他在车间顶部见过的旋转式无动力通风机,可能还没发明出来,又或者因为海运成本高,没运输到香港。

  “明白,我立刻安排人去做。”林昌荣笑说道。

  虽然合资工厂在合资协议中是归他管,可公司的绝对权利自然还是在大股东兼客户的长兴实业手中,说句不好听的,他不过就是高级一点能够稍微分点红的打工仔罢了。

  一般情况下,连魏泽涛也是他需要高攀的存在,更别说长兴实业的大老板杨文东了,此刻人家发话了,那是必须要执行的。

  ……

  杨文东又走向一间设备旁边,看了一会,一个行李箱,在他眼前被吹了出来。

  待冷却后,工人进去将箱子拿出来,然后就是风扇吹风冷却,再给专门进行打孔的工人打孔,再就是组装拉杆,以及部分会包一层皮布。

  长兴实业的产品,走的都是创意型发展路线,本身基本上都是不复杂的,看了一会也就够了。

  感觉差不多了,杨文东问道:“林生,现在一天两个车间能生产多少行李箱?”

  林昌荣回答说道:“目前每天的最高产能为3500个行李箱,而第三间厂房,也已经准备开建了。

  这个厂房面积更大,产能相当于一二车间之和了。”

  “好。”杨文东点点头,随后看向魏泽涛,问道:“这些目前都是供应日本及湾湾市场吗?”

  “是的。”魏泽涛说道:“这两个市场离香港比较近,就算是日本,海运过去几天也就到了。

  自上个月开始,我们的行李箱在日本就开始供不应求了。”

  “嗯。”杨文东接著问道:“走的是正常船运?”

  “对。”魏泽涛也明白老板在问什么,随后说道:“杨生,您之前要我找的船长已经找到了,我与猎头都面试过了,个人资料也查过了。

  我觉得还不错,您要不要见一面?”

  ……

  PS:求月票

第178章 二手货轮的消息

  “好,最近几天安排一下。”杨文东也想见一下未来自己旗下的第一位船长。

  在结婚之前,他便让魏泽涛替他去寻找合适的船长。

  接下来,为了保证长兴实业的大体积产品能够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的方式来进入万里之外的欧美市场,拥有自己的船只也是势在必行的。

  魏泽涛说道:“好,待会我就去打个电话约一下时间。”

  “嗯。”杨文东点点头,随后对著其他人说道:“那今天就这样了吧。”

  这一次也只是对自己旗下工厂大概的情况,做一个了解,如今长兴实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他这个老板也不可能跟以前那种经常性的来各个车间了。

  特别是很多车间位置还不在一起,跑一趟都要半天时间。

  在工厂都能顺利生产,销售端那边基本上也没什么太大问题的时候,他这个老板甚至可以做个脱手掌柜了,只需要掌控好财务及人事即可。

  ……

  第三天,杨文东见到了由魏泽涛带过来的一人。

  魏泽涛介绍道:“杨生,这位是东方海外的现任船长孙志伟孙生。”

  “孙生,你好。”杨文东礼貌的说道。

  “杨生客气了,您好。”孙志伟自然也很是小心,他知道自己所见之人,是香港最新的富豪之一。

  这个时代,得罪帮会的人,也是不能得罪有钱人的。

  “坐吧。”杨文东笑了笑,示意旁边的位置。

  “多谢。”孙志伟谨慎说道,随后看到魏泽涛坐下后又示意他,才坐了下来。

  秘书也给三人每人一瓶冰汽水,杨文东笑说道:“这个夏天,和冰汽水还是比较方便的,孙生杨生不喜欢,可以换茶。”

  “不用。”孙志伟连忙说道:“我喝什么都行,比起船上的物资匮乏,陆地上什么吃的喝的我都无所谓的。”

  杨文东好奇问道:“船出海之前不是都会补给物资的吗?”

  孙志伟解释说道:“是的,只是买什么物资,限制多少费用,公司都是有规定的,不可能无限让船员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而到了欧美这些经济好的地方,当地的物价更贵,我们也就只能对一些物资进行取舍了。”

  “原来是这样。”杨文东点点头,正常的资本家,肯定也会想方设法降低成本的。

  喝了口水后,杨文东又问道:“那孙生为何想要离开东方海外?”

  孙志伟回答说道:“因为,您这边给的薪水更高。”

  “这倒是个好理由。”杨文东笑了笑,他知道自己碰到一个实诚人了。

  一般面试,虽然大家都很清楚是为了更高的薪水、更好的职位,但一般都是不会直接说出来的。

  总会找到其他“适当”的理由,而面试官其实也知道不一定是真的,但这本身也是考验一个人应变能力的时刻。

  这时,魏泽涛从自己的包中取出一份文件,说道:“杨生,这就是孙生这些年的工作经历,已经确认过了。”

  “嗯……”杨文东接过纸张,认真的看了起来。

  孙志伟从事海运已经26年,从水手做起,然后慢慢的升职,外加通过跳槽,最终在8年前成为东方海外的船长。

  这8年来,也是0事故的记录。

  看完后,杨文东问道:“孙生,我这边的情况你也知道,我想买一艘旧船,你觉得该去哪里买?”

  “欧洲,或者美国。”孙志伟说道:“亚洲这边,包括很多香港的船运公司,基本上都是用的二手船,一般都是用到彻底报废为止,这是因为港府对船只寿命管控不严。

  而欧美那边,就是有很多规定,因此,他们更倾向于船用的差不多了就出售,香港很多跑船的,其实也都是从欧美采购的旧船。”

  “嗯。”杨文东点点头,他也知道包玉冈第一艘货轮就是从英国收购的,随后他又问道:“那知道,最近欧美那边有出售满足我要求的船只吗?”

  孙志伟说道:“我知道挪威有一家叫做奥斯陆的航运公司,旗下有一艘差不多20年船龄的货轮正在寻求出售。

  吨位差不多是在10500吨,我找到了一张照片,您看看,我觉得符合魏生之前跟我说的要求。”

  “有照片?”杨文东有一丝惊讶,问道:“你哪来的照片?”

  这个时代,可不像前世,微信一传照片就到了万里之外了,想获得远在欧洲一艘船的照片,可不容易。

  孙志伟笑说道:“我跑了20多年的海运,自然也认识不少欧洲的海员,在得知魏生的要求后,我便让他们帮我留意,有合适的就将资料、照片空运寄给我。”

  旁边的魏泽涛也说道:“是的,孙生的效率很高,才一周时间就找到了奥斯陆公司的威尔逊号货轮。”

  “嗯,那更详细的资料还有吗?”杨文东又问道,他手中的,也就一些基本信息。

  想要购买一艘轮船,那需要的是更详细的资料,才能为它定价。

  如同前世的二手车一般,跑了多少万公里、有没有出过事故等等。

  孙志伟摇头说道:“抱歉,杨生,我的朋友也只能查到这些基本信息,这艘船、或者说其他公司船只的详细资料,基本上也就船运公司早就才有。”

  杨文东点点头,又问:“那如果船运公司的资料作假怎么办?”

  孙志伟说道:“有这个可能,但只要有了基本资料,就可以顺著一些事情倒查,又或者请一些专业搜集船只资料的信息中介来核实资料。”

  “嗯,行。”杨文东顿了顿,随后问道:“那我这边暂时没什么其他问题了,如果孙生有意愿加入我集团的话,就可以成为未来长兴航运公司的第一位船长了。”

  对于未来自己旗下的重资产公司,杨文东是准备都以长兴来命名的,这些公司的产品或者服务一般也不会接触到普通消费者,都用同一个名字,可以增加“长兴”两个字的含金量。

  而如果未来自己做民用产品,那就会用其他易于记住的名字,比如小商品领域就是德力,这样也易于在海外进行宣传。

  “我非常愿意加入。”孙志伟欣喜说道,虽然之前魏泽涛答应他了,但毕竟,这件事还是需要背后的大老板同意的。

  “哈哈,好。”杨文东笑了笑,随后问道:“那你多长时间,能正式入职我这边?”

  孙志伟说道:“给我三到五天就可以了。”

  “这么快?”杨文东很是惊讶,如果是普通工人,那离职的确很快,但像货轮船长这种高技术高水平职位,一般是不会那么容易立刻走的。

  孙志伟说道:“杨生,我们跑船的,与其他行业不一样,原本我6天后就需要出海了,而目的地是美国,这来回一趟就得两三个月;

  总不能我现在提出辞职,再等三个月吧?而且我是船长,当我提出离职的时候,东方海外或者任何其他公司,也是不敢再让我上船的。

首节上一节123/3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