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119节

  一个是你未来版权的价值,另外一个就是现在拿到了钱,然后用来发展明报,那对于明报来说,这笔钱在未来能够产生的价值。”

  金镛眼神一亮,道:“你这样一说,我倒是脑袋清晰了。”

  “哈哈。”沈宝新笑说道:“我也只是分析最基本的逻辑,但这件事划不划算,你的书版权你卖不卖,还是得你自己决定的。”

  “嗯,我明白。”金镛点点头,随后道:“如果能够换来明报的快速发展,那对我来说,才是更有意义的。

  我写小说,其实也就是为了继续发展明报,不然如果我们没有创业,其他报社想请我写,我可不一定会答应了。”

  沈宝新点点头说道:“那这样的话,就可以考虑卖掉未来的音频版权,能够换到现在需要的资金,那就可以让明报快速发展了,总归还是值得的。

  反正杨文东也不是要终生的专利。”

  时间很快就到了三月。

  金镛那边也传来了消息,表示愿意出售部分版权,但表示十本太多了。

  杨文东随后又与他见了一面,聊天吃饭的功夫,最终定下了5本,共计3.5万港元。

  就单价来说涨了一点,但杨文东也获得了选择权,也就是说如果一本小说杨文东不满意,是可以换成下一本的。

  最终,杨文东支出5.5万港元,获得了金镛现有的4本外加未来5本的音频版权。

  每一本都是授权期十年。

  “合作愉快。”杨文东见协议谈妥,笑了笑说道。

  金镛也点头说:“合作愉快,杨生,希望你好好打磨这些小说,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小说剧情。”

  “好。”杨文东答应说道。

  这作家就是有优势,写完之后,卖掉版权,买方在实现商业化的过程中,还会增加小说是名气。

  无论是音频、电视剧还是电影。

  但人家就是能够写出好看的小说,也值得这些高收益。

  ……

  3月6日,杨文东来到了长兴实业的工厂:

  不过,他并没有直接去办公室,而是带着几人去了隔壁的二期工厂。

  转了一圈之后,看着眼前至少数百人在热火朝天的干着活,杨文东问道:“预计什么时候能完工?”

  配套的魏泽涛回道:“杨生,按照计划,整体结构会在4月底结束,其中二期的第一个车间会提前竣工,长盛那边的设备,会先进这个车间;

  后续则是按照时间,差不多一周一个车间,然后会在2个月之内,将8个车间的设备安装完成。”

  杨文东想了想,问道:“那也就是说,到了6月,二期就能全负荷生产了?”

  魏泽涛点点头说道:“理论上是这样,不过产能还是会有一个爬坡的过程,主要是考虑到人员熟练程度的问题,大概在7月份的时候,就可以了。”

  杨文东又问道:“便利贴的生产,基本上也都是需要不少有学历的工人,现在这样的人好招吗?”

  魏泽涛回答说道:“初期的时候不太好招,尖沙咀附近的总人口数量还是太少了,后来我这边开始安排宿舍了,就方便多了,很多前期我们招不到的人,现在挤破头也想进来。”

  “嗯,看来住房问题,才是第一重要的啊。”杨文东笑了笑,随后说道:“现在工厂大了,宿舍也是必须有的了,那要尽量注意安全。”

  小工厂,是可以不管住宿的,但大工厂不行,前世内地的大企业,如钢铁厂、电子厂基本上都是包住宿的。

  是因为工厂是一个点,工人可以住在附近,但当工厂太大的时候,附近的可居住人数就达不到工厂的要求了,如果没有宿舍,那可能就招不到足够的人了。

  魏泽涛答应说道:“杨生放心,安全是我抓的最严的,整个宿舍都是禁火与禁高功率电器的;

  员工们吃饭与烧水,都是公司统一安排的,就是为了避免火灾。”

  “行。”杨文东点点头。

  如今自己手下有几千人,还住在一起,杨文东此刻也明白了,为何前世学校住宿的时候,不准用高功率电器了。

  二期工厂看完之后,众人便回到了一期,随后则是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商讨的也是工厂内部的很多事情。

  杨文东作为老板,对这方面已经逐步放权,但还是需要知道的。

  会后,杨文东来到了研发部门的办公楼层,这也是他这次来的主要目的。

  研发部门的负责人洪学飞走上前来,笑说道:“杨生,东西已经做出来了,您请去会议室看看。”

  “嗯,好。”杨文东点点头。

  随后几人跟随着洪学飞来到走廊末端的会议室,十几个颜色不同的行李箱,已经竖立起来,其栏杆,也都伸出了箱外。

  杨文东走上前去,用手摁了下拉杆,拉杆没有动,随后他又动了下拉杆正中间的按钮,向下一摁,拉杆便可以向下压了,最终压到与箱子对齐。

  洪学飞走上前说道:“杨生,这些外观、功能,都是按照您的要求来设计的,如今,基本上已经符合要求了。”

  “嗯,很好,专利都注册了吗?”杨文东看了下,外观结构,的确是按照他的要求来的。

  虽说实现拉杆上下运动及卡住的控制方法有很多,但能够在前世那样竞争的环境下脱颖而出的,肯定就是最适合人们日常使用的方法。

  洪学飞说道:“已经全部注册了,法务部那边,下午会将相关资料送到您的办公室。”

  “嗯,好。”杨文东点点头,随后拉了一下行李箱,下面也是有轮子的。

  洪学飞又说道:“杨生,目前拉杆箱的设计已经完成了,用的塑料材料也是高硬度高韧性的。

  待后面的一些力学性能测试完成,便可以组织小规模生产了。”

  “这个测试时间很短吗?”杨文东问道。

  洪学飞说道:“是的,这个不会很长,它跟粘钩与旋转拖把不一样,粘钩上面有胶,客户买了后可能会挂着几年时间,旋转拖把会一直高速度旋转,这些都需要谨慎。

  而拉杆箱就简单多了,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受力,只要受力测试方面没什么问题,外加一些正常高温低温下的测试就行了。”

  “好。”杨文东点点头,随后看向魏泽涛道:“供应商那边的新场地与设备准备好了吗?”

  魏泽涛回答说道:“准备好了,德合注塑厂已经准备好了设备与场地,一共25台,初期足以满足香港市场;

  只要后续反馈好,我们就可以立刻再大规模的建厂。”

  “嗯,行。”杨文东顿了顿,说道:“渠道方面,也要做好准备,行李箱,初期是只能送到一些高档场所的。”

  以如今香港的经济环境,一般的杂货店,还真的不适合行李箱这种东西,至少现在,它是属于高价值商品,能够旅游或者商务出行的,都是有钱人了。

  魏泽涛笑说道:“我已经与赵成光联系了,他听到我们有新产品出来,可是非常感兴趣的,人应该下午就到。”

  “那行,让他那边也早做准备。”杨文东点点头,随后又说道:“另外,你安排人去一趟港华日报那边,让他们找个时间,在行李箱准备出货前做个广告,让香港市民知道有这么个东西。”

  有了自家的传媒,那这种广告宣传,可就太方便了,特别是港华日报的定位也是中高端,跟行李箱的客户重叠率较高。

  魏泽涛点头答应道:“好的,我立刻就去办。”

第170章 集团总公司的成立

  香港港岛,港华日报大厦:

  杨文东带着数人来到了这里的最高层,说道:“各位都坐吧。”

  “好的。”魏泽涛、秦志业、张辉、郑志杰、王凤芝、林元山等公司高层,各自在会议室里找了个自己的位置。

  苏依依则道:“我去给大家倒茶。”

  王凤芝连忙说道:“还是我来吧,这里我熟悉一点。”

  现场其他人没说什么,但显然也同意,他们都知道苏依依与老板的关系,可不敢让这位来服务他们。

  杨文东笑说道:“别客套了,不用倒什么茶,去那边拿几瓶汽水就行了,屈臣氏的。”

  “好。”苏依依答应后,便去拿水,不一会就带着一个盘子回来了。

  一人一瓶后,大伙很快就进入了商讨正事的状态。

  杨文东首先说道:“各位,大家今天一起来,主要就是讨论一下,长兴集团总公司的事情;

  之前我其实也跟几位说过,现在公司不同业务越来越大,所以各个业务之间都是要财务、人事行政进行独立开来;

  同时,还要成立总的集团公司,总管各个业务的人事、财政。”

  下方的人也显然都知道这件事了,为首的魏泽涛笑说道:“杨生,如今您的事业越来越大,成立集团公司也是应该的。”

  “嗯。”杨文东点点头,又说道:“总公司会对以后各个业务公司进行一定的管制,但同样的,也会给各位一定额外的权限。

  将来,哪些事情你们有权利,哪些需要总部来决定或者我来决定,都会形成一个标准,都按照这个执行就行了。”

  但凡在不同公司待过的人都知道,管理公司的模式,就是小公司靠人,大公司靠制度。

  “明白。”下方数人回复道。

  杨文东接着说道:“依依,以后由你来负责管理总务办公室,这个部门的职责就是派人与各个子公司沟通,然后整理子公司的各种事情,将所有资料给我。

  然后还需要处理紧急事情,或者协调各个部门之间合作问题等等。”

  “好的,东哥。”苏依依点头答应道。

  她自然也早就知道这件事了,原本她有点认为自己可能会做不好,毕竟,这是她第一次负责一个部门,在这之前,她也都是做辅助罢了。

  不过杨文东也描述过这个工作,其并非核心的职能部门,而是一个纽带,来沟通各个业务及总部,也是杨文东需要的一只眼睛。

  因此,这个职位更需要信得过的人来负责,至于专业问题方面,自然会招聘对应的人。

  杨文东又说道:“虽然成立了独立公司业务,各个部门的财政也会独立,所以内部交易,也会正常化,可以适当按照市场价给个折扣就行了;

  特别是港华日报与商业电台这边,你们以后会是集团业务在香港的宣传渠道,这方面,要专门的为集团业务做好准备,特别是接下来的地产业务。”

  秦志业与张辉点点头,随后前者答应说道:“好的,杨生放心,我们一定会将最优质的宣传资源给兄弟公司。”

  “嗯,好。”杨文东接着说道:“未来,集团总部、长兴地产的总部都会在这里,短期来看,这一栋楼还是足够的;如果以后业务扩张,再考虑买新楼。”

  当初建好港华大厦后,杨文东就知道其他空的地方肯定会很快有用的,因此,并没有租出去。

  甚至,如果公司业务发展的快,那可能还会不够。

  郑志杰笑说道:“杨生,这附近还是有很多旧楼的,买下来拆了建新大厦也是没问题的。”

  “嗯,也好,大家都在一起也方便。”杨文东点点头,说道:“那你最新的业务,就包括这个,想办法买下附近的旧楼,然后拆了建新的。”

  廖创兴银行那边给的额度不低,自然有的用就得用,甚至,走其他银行贷款也是没问题的,就是没有廖创兴银行那么高杠杆。

  “没问题,我下午就去附近调查一下。”郑志杰答应道。

  杨文东又道:“不要建那种太高的,十几层就够了,多买几块地皮,建成集群式办公楼,多一点也没关系,真用不掉也可以租出去。”

  从经济角度考虑,一个地方建不建非常高的大厦,跟土地价格有很大的关系,土地价格越贵,那就应该建的越高,反之就应该越低。

  因为建筑越高,单位建筑面积的成本就会越高,因此地价不贵的时候,还不如多买几块地,建矮一点的建筑。

  虽说香港中环价格不便宜,但毕竟还是60年,就是在中环核心地区,20层以上的建筑也不多见,港华大厦所在的位置还是中环边缘,建十几层的性价比最高了。

  且这个时代无论做什么物业投资,最重要的就是获得更多地皮,等20几年后,楼也差不多可以拆了,再建超高层,能获得的收益也最高。

  “好。”郑志杰也明白这个道理。

  杨文东接着说道:“那我们一起讨论下接下来,各个公司内部协调的事情.”

  集团公司的成立,也是必然趋势,不然那么多业务,都让杨文东一个人处理,根本就来不及;这其中最大的麻烦,就是距离。

  可没办法,工厂是肯定要放在九龙半岛的,这是香港工业发展的趋势,且早期的时候杨文东也没的选择;

  而报社、电台乃至地产公司,核心业务都在港岛,公司经营需要的人才也是一样在这里,因此也必须放在港岛。

首节上一节119/27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