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黄金时代 第11节

  他躺在外面的木板床上,卖大碗茶虽然不错,但效益低,积累慢,还受季节影响,势必要广开货源。夏天一到,先有凉鞋,再进点冰棍、雨衣什么的,初步就能站稳了。

  那些百货商店有大量的积压物品,都可以沟通沟通。

  但这个他就不打算出马了,做到现在的地步,他觉得已经仁至义尽。

  …………

  “关于人生的意义”,这个话题很快形成了大范围的讨论。

  天南海北的信件寄到了中青报,观点各不相同,有些确实很深刻,报社每天刊登这些信件就忙的不亦乐乎,销量势头良好。

  此后的两天,于佳佳来了两次。

  都是给他送信,一麻袋一麻袋的送,顺便给了14块钱稿费。

  人道洪流时期是没有稿费的。

  作者投稿,对方会回寄一张卡片,凭借卡片可以去新华书店领一本领袖著作,像陈忠实、贾平凹那会就在投稿了,一毛钱都没见着。

  1977年,这帮写字的觉得可以要稿费了,于是开始闹腾,国家便出台了一份标准:著作稿每千字27元,翻译稿每千字15元。

  1980年,往上提了提,著作稿每千字310元,翻译稿 17元,同时恢复了印数稿酬,以按万册计算,就是每印一万册,作者能拿一定比例的稿酬。

  到了1984年,又提了提,著作稿620元,翻译稿414元。

  可以说,稿费一直都不高,除非写百万字的大长篇,第一个商业化的作家是王朔,他光明正大的开始要版税。不过呢,这是针对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的标准。

  电影厂的剧本不算在内,暂且不提。

  陈奇的文章两千字,所以拿了14块钱稿费,起初他还虚荣且骄傲的,像批阅奏折一样看信,但很快没了兴趣。

  老实说,那些信写的不咋滴。

  女青年虽然热情,但也保守,没一个附带自己照片的,让他怎么提得起兴趣?他可是网聊30分钟就要“看看腿”,聊一天就要“看看奶”的家伙……

  总之,讨论仍在持续着。

  他这个始作俑者的热度却在明显下降,就像后世成名15分钟的网红。

  陈奇也不在意,他只是纳闷,剧本已经投过去几天了,怎么还没请我去住招待所啊?他一度担心出了什么事,好在没有偏离自己的计划。

  “请问,陈奇同志在家么?”

  这日傍晚,一个身材很瘦,眉毛很浓,有点像屠洪刚似的男子敲开了陈家的门,自我介绍道:

  “我是北影厂文学部的编辑,我叫梁晓声……”

  (了!

  存稿已经没了,我每天都是现写的,尽量在下午5-8点的时间段更新)

  (本章完)

14.第14章 待到山花烂漫时

  第14章 待到山花烂漫时

  梁晓声是哈尔滨人,今年30岁。

  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家境比较困难。他中学毕业就去生产建设兵团搬木头,虽然艰苦,但每个月能挣40元贴补家用,从那时起就开始写作,是部队文艺骨干。

  1974年,复旦大学的一位老师去招生,中文系一共就俩名额,梁晓声凭借写作特长,成功去了复旦大学读书。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北影厂文学部。

  长相不差,工作也好,按理说找对象不成问题,但他是个实诚人,每次相亲都表示:“我家庭负担很重,父母身体不好,每月都要把一大半工资寄给他们,家里还有一个患精神病的哥哥……”

  所以30岁了还没结婚。

  他的名气比不过莫言、余华、贾平凹,但也是代表性作家之一,写过《今夜有暴风雪》《年轮》等等。后世有一部电视剧《人世间》,雷佳音、殷桃主演,就是他的原著。

  当然他现在尚未成名,只是个菜鸟编辑。

  “您说您是?”

  “北影厂文学部!”

  梁晓声突然拜访,让陈建军和于秀丽宕机了五秒钟,陈奇也挺意外,没想到来的是他,忙道:“梁老师好,我就是陈奇!”

  “……”

  梁晓声更诧异,打量了几眼,道:“冒昧问一下,你今年多大?”

  “十九岁!”

  “年少有为啊!”

  他顿时一叹,自己30岁,就已经是北影厂最年轻的编辑了,没想到还有妖孽。电影这一行,无论什么岗位都是吃经验的,年纪大意味着经验足,19岁写剧本,跟开资本主义玩笑一样。

  “你好你好,初次见面!”

  他跟陈奇握了握手,坐在椅子上道:“的剧本几日前我们就看到了,因为一直在讨论,才耽搁了一些时间。总体上我们是认可的,但还有一些不足,我今天过来就是请你去修改一下。”

  “呃……”

  于秀丽张了张嘴,忍住没吭声,默默听着他们对话。

  哈!

  招待所总算来了!

  陈奇心里敲锣打鼓,表面却是一副惊喜与无措交织的德行,手都不知往哪儿放:“真的么?梁老师,您真的让我去改稿?我的剧本真通过了?”

  “只能说一审过了!”

  “一审我已经谢天谢地了,我完全没问题,现在就可以出发!”

  “不用那么着急,我们改稿不是一天两天的,短则一月,长则一年,就算改好了,建组筹拍,编剧也要在场以便随时沟通。我们厂有招待所,专供食宿。”

  梁晓声笑道。

  “啊?这么说我儿子还不能回来了?”于秀丽终于问了一句。

  “哦不,他是自由的,时间自己安排。”

  “爸!妈!”

  陈奇转向老爹老娘,眼睛湿漉漉的,纯真又期待~yue!

  爹妈虽然一头雾水,但也猜到是儿子写了什么东西被北影厂看上了,这是天大的机会。做父母的不拖后腿,不扫兴,你就偷着乐去吧,那是你的福分!

  陈建军道:“梁老师,你们相中他的作品是他的荣幸,我们也肯定支持。”

  “那就好!”

  梁晓声点点头,道:“你应该需要时间收拾一下,这样吧,明天下午五点,我在北影厂门口接你。”

  “好好,辛苦您跑一趟。”

  送走了梁晓声,爹妈进屋把门一插,让陈奇往墙角一蹲,就差把他太奶遗像搬出来三堂会审了。

  “说!到底怎么回事?”

  “你怎么跟北影厂扯上关系了?”

  “你小子还瞒了我们多少事?”

  “妈你别急,听我给你编……不是,我给你们解释!”

  陈奇拔根毛都能当哨儿吹,瞎话张口就来:“我大概半个月前开始写的,那会还没确定我去卖茶水,我虽然没有工作,但一直想做点有意义的事儿。

  正好我喜欢文学,偷偷摸摸的,绞尽脑汁的想出这么个剧本,投给北影厂。我也不知道行不行,就没告诉你们,怕丢脸嘛!没成想真选上了。”

  当父母发现孩子有才华,甚至可以叫一声天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想的呢?

  别人家不清楚,反正于秀丽先是震惊,然后狂喜,立即接受了这个设定,连声道:“我就说吧!我就说吧!咱儿子绝对不是卖茶水的命,这叫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那谁说的没错,小时候写作文就好,都是下乡耽误了!

  对了,我记着还留着他的作文本呢!”

  “行了,孩子明天就走了,你赶紧给他收拾收拾。”陈建军道。

  “急什么,我先窜窜门去!”

  “……”

  陈建军一脸无奈,看着于秀丽像个得胜将军一样甩门而出,紧跟着,外面传来对话。

  “秀丽,这么晚还不睡啊?溜达什么呢?”

  “哟,你怎么知道我家孩子写剧本了……北影厂,明天就去了,哎,大晚上的你要是不问,我都不好意思告诉你们,这上哪儿说理去……”

  …………

  陈奇没大张旗鼓的宣扬,只告诉了王大妈和黄占英。

  王大妈已经麻木了,她还没从塑料厂的筐里跳出来,又一杆子扯到北影厂去了。北影厂对一个基层的街道干部而言,有点太遥远了。

  黄占英为他欢喜的同时,又不免伤感:“陈奇同志,我们的茶摊虽然开张没多久,但你也立下了汗马功劳,眼下生意越来越好,正是举杯痛饮庆功酒的时候,你却要奔赴文艺战线去了!

  听说文艺战线容易作风不好,你千万别被迷花了眼。”

  “放心吧占英同志,我为人民服务的立场永不动摇!”

  “你俩别搁这对语录了,说点实际的……”

  王大妈听不下去,直接问:“小陈,你这一去还回来么?工作关系怎么办?”

  “我只是改剧本,不是调岗,工作关系我想留在合作社,工资我就不要了,毕竟我也没干活。”

  “这也行,塑料凉鞋的事呢?”

  “塑料厂不是答应了么?天热了就卖呗,总不能什么事都找我吧?我又不是领导。而且我相信占英同志的能力。”

  “你放心,我绝对为大家守好这个岗位!”

  黄占英斩钉截铁。

  老实说,陈奇还真不想放弃这个茶摊,慢慢发展呗,万一将来成事了呢。他该嘱咐的都嘱咐完,拱了拱手:“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们再相会!”

  “说人话!”王大妈道。

  “领导视察的时候告诉我一声,我得回来!”

  (还有……)

  (本章完)

第15章 北影厂

  “吱呀!”

  太阳刚刚西斜,陈奇推开了院门,咣啷咣啷的又把自行车抬出去。

  于秀丽可能怕他饿死,不仅带了一大包衣服,还有一大包乱七八糟吃的,为此爹妈求人换了不少票,另外还塞给他三十块钱。

  没到下班时间,门框胡同难得清静,只有一个老人在不远处望着。

  陈奇回头看了看,他在这住了半个月,没多深的感情,但毕竟也有一点,生理上本能的涌起一丝惆怅,暗叹:“我也算打完新手村了,该换地图了!”

  “走喽!”

首节上一节11/1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