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从1993开始 第376节

  李冬月喂黄麂的时候被舔手,忍不住咯咯直笑,姚珞莹、苗佳慧也忍不住上手投喂了几块胡萝卜、苹果等蔬菜水果。

  这些萝卜、苹果之类的,五毛钱一份,买了就可以投喂,就这,都有不少人排队投喂。

  走过一个个动物馆区,拿着相机的李冬月,给众人都拍了不少照片,李东陵等人,也终于来到了整个动物公园,最大的熊猫馆。

  平阳动物公园的熊猫馆,虽然不如前世,中东土豪卡塔尔,还有荷兰熊猫馆、哥本哈根熊猫馆那么豪华,但放在现在国内动物园对于熊猫的待遇中,却已经是首屈一指的了。

  “东星仔!”

  李冬月看到正坐在熊猫馆内,啃着竹子的一头半大熊猫,立刻就喊道。

  听到李冬月的喊声,东星大熊猫抬起头,用那双眼睛,带着些许疑惑看向李冬月,似乎眼熟,又有些陌生。

  李东陵、姚珞莹等人,也都看向这头东陵高科认养的大熊猫,一年时间过去,东星仔明显胖了不止一圈,显然平日里伙食是相当不错。

  李东陵环顾了一圈熊猫馆,周围的游客人数是不少,但也并没有比起老虎、狮子的馆区多出太多游客,跟前世随便一个熊猫馆,那种人山人海的场景不可同日而语。

  显然,现在国宝的威名,还没有达到顶峰,以熊猫为主的整条产业链,也没有展开。

  那边经过管理员允许,李冬月和姚珞莹拿了竹笋,开始投喂起东星仔,李东陵则向着方培刚、何泽海、钱志成谈了起来。

  “现在,平阳大熊猫研发中心怎么样了?”

  作为大熊猫研发中心的主任,何海泽率先开口,“整个大熊猫研发中心,已经已经有了四只大熊猫,其中一只母熊已经有了身孕。

  如果能顺利产下,将成为平阳大熊猫研发中心,诞生的首个大熊猫!”

  何海泽提起这件事,神情带着些许兴奋,只要这头大熊猫,能够顺利产下幼崽,就代表了研发中心的实力,未来能得到更多的经费,这点至关重要。

  平阳大熊猫研发中心成立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大熊猫的繁衍生息,如果做不到这点,怎么能拿到经费,甚至于何海泽跟一众研发人员,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都难说了。

  “汉西省内的大熊猫栖息地,目前已经开始了保护跟植被恢复,目前已经在栖息地发现了数只大熊猫的踪影!

  具体的经费支出,还有对栖息地的保护措施,已经交给知行基金会那边。”

  钱志成这时候,也向着李东陵汇报道,他是现在平阳大熊猫研发中心的主要技术跟学术人员。

  另外,保护汉西省内的大熊猫栖息地,是他向李东陵提出来,而且每年从李东陵这边,拿走了两百万的经费,他自然是得让李东陵清楚,钱都花到了哪里去了。

  要保护大熊猫栖息地,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每年两百万的经费,也堪堪维持住现在栖息地的局面,可要是不做,栖息地只会越来越少。

  李东陵点了点头,看着不远处跟东星仔在一起的姚珞莹、李冬月几人,向着方培刚、何还泽几人说道,“大熊猫馆、大熊猫研发中心,要继续做下去,东陵高科后勤部那边,也会加大对大熊猫的宣传!”

  “不论如何,平阳动物公园,一定要成为国内,乃至世界大熊猫参观的中心,当有人提起大熊猫时,想要看大熊猫时,第一个想到的,就要是平阳动物公园!”

  李东陵看着方培刚等人说道,方培刚、何海泽也都能感受到,李东陵对于大熊猫的重视。

  现在大熊猫经济,还没有兴起,平阳动物公园也推出了一些大熊猫周边产品,大熊猫玩偶、纪念品等,虽说也卖的出去,可也没到供不应求的地步,跟其它动物玩偶相比,说实话,销量并没有太过特别。

  “今年,东陵高科会开始,正式授权东陵高科旗下的日苯万代公司,以东星为原型,运营大熊猫IP,推出包括动画片、漫画甚至电影等在内的产品。

  在开始推行东星熊猫周边产品后,平阳动物公园、大熊猫研发中心、汉西动协,也要配合万代那边,对大熊猫的宣传!

  让大熊猫,出现在全运会、亚运会,甚至其它大型赛事上,未来这些熊猫周边收益,汉西动协、大熊猫研发中心,可也都有份!”

  想要拿到大熊猫IP,就离不开汉西动协的支持,大熊猫周边衍生品这块肉,要想吃到嘴里,总得分润出去一些才行。

  听到要制作大熊猫的动画片、电影等,方培刚几人,也都吃了一惊,他们不知道这要花费多少,但肯定便宜不了,尤其还是由日苯万代来运营。

  万代制作动画跟手办,有成熟的技术跟经验,而且是割韭菜的行家,这点不服不行,再加上现在有了泡泡玛特盲盒。

  以日苯、棒子等地对于大熊猫的痴迷,万代把大熊猫盲盒,给开发出来了,那在日苯等地割起韭菜来,基本上是轻车熟路。

  “我们这边会全力配合!”

  方培刚、何海泽连忙表态道,如果熊猫真的能够大热,那不论是吸引游客,还是周边衍生品能够大卖,对于他们来说,可都意味着经费的增加。

  “二哥!”

  李冬月向着李东陵摆手,让李东陵、李东山跟着过去一起跟东星合影拍照。

  李东陵、姚珞莹、李东山等人一起过去,李冬月跟东星站在一起,相机快门落下,一张相片将这一刻定格。

  每年跟东星合影拍照,似乎已经成了李家,每年必做的项目之一,东星似乎也见证了李家的变化。

  临走时,李东陵用戴着手套的手,轻轻捏了一把东星仔,跟去年一般无二,都是实心的,没有一丝丝虚胖……

  ……

  春节过去,似乎也到了万物复苏的季节,进入平阳的火车站、汽车站、公路上,将天南海北的人,不断运送到平阳。

  今年开年后,对于平阳来说,人手是一直不够用,这就导致火车站等地方,都出现了“抢人”的现象。

  在火车站、步行街、西城区等地方,到处都有招工的牌子,只要有人上去问,价格合适,立刻就被招工的人,拉着上了大巴车,攒够一大巴车后,立刻就向着各个公司拉去。

  进去之后,只要合同一签,立刻就发工服、办住宿、发饭卡,算是正式入职了。

  这就是今年,平阳开年之后的场景,人手不够用,不仅是各个公司、厂区,包括工地、装修、建筑队等需要大量人手的地方,也都在抢人!

  这还是平阳第一次出现这种场景,平阳市府那边,也开始从汉西省内各地招工,让平阳的各处工程、工地、公司开工,整个平阳像是鲸吸一般,不断从汉西各地,甚至省外吸引着人流涌入。

  那句,宁要平阳一张床,不要省城一套房,也似乎正在从一句调侃,慢慢有了几分成真的意思。

  反正开年之后,平阳的租房价格,就一路水涨船高,却依旧是供不应求,这场景,跟羊城、鹏城、燕京、沪上等地,几乎是一般无二,反正在汉西省内,讨生活去平阳,已经成为无数人出门讨生活的第一想法。

  相比起其它公司,东陵高科的状况,要好的多,毕竟薪酬、待遇、福利摆在那里,都是平阳乃至汉西最顶级的,离职或者跳槽的,终究是少数。

  今年三十四岁的汪兴正,一板一眼的跟着东陵高科技术部的同事在排着队,相比起其他说笑的人群,汪兴正就显得严肃了许多。

  他是去年年底,刚刚入职东陵高科的,左右上了还没有一个月班,就开始了休假,跟周围同事也都不怎么熟。

第700章 千金买马骨

  现在还没有兴起那种,过了三十五岁,就让人“毕业”,送到社会上历练的陋习。

  尤其是对于现在科技行业的公司来说,最重要的,还是看重能力,而在技术行业,恰恰是越老越吃香,不会说,因为年纪大了就被扫地出门,起码对于现在来说。

  现在国内多少国营机械公司,都是靠着一群老钳工在撑着,国内机床性能不够,纯靠老钳工用几十年的经验,手工搓出来产品!

  汪兴正今年已经三十四岁了,放在前世,他这个年纪,已经是属于“高危”年纪了,随时可能被优化,然后重回社会,一身本领再无用处,只能蹉跎度日,或者找个吉祥三保的职业勉强度日。

  但现在,汪兴正却处于技术生涯顶峰,他在金陵电子研究所干了多年,在国内电子信息、电子成像等领域,有不小的名气。

  在去年时,终于下定决心,来到了东陵高科,进入了神舟电脑项目研发组!

  以他这个年纪,离开待了十来年的电子研究所,汪兴正是下了很大决心的。

  他在所里那些同事,不少人整天都在嚷嚷着要离开,去找份高薪酬的岗位,扬言就是卖茶叶蛋,都比在电子研究所工资高,但嚷嚷了十来年,却依旧是没有舍得离开。

  反而是汪兴正不声不响,就直接离开了,吓了他所在的金陵电子研究所众人一大跳,没想到,竟然是他会最先出走。

  而让汪兴正下定决心的,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东陵高科给的薪酬,真的足够高!

  汪兴正有一对儿女,都在上学的年纪,再加上他和老婆都有老人,这一大家子七八口人的生计,都落在了他的身上,一家子还挤在一间不足五十平的职工房里。

  金陵电子研究所给他开的工资,对于他来说,是真的不够用,更不提还不时拖欠几个月的工资。

  而东陵高科技术部,在接触到王兴正后,给他开出的一个月工资,就相当于他四个多月的工资,还承诺,他只要愿意来平阳,可以给他一家子安排一套一百平的东方嘉苑房子。

  另外给他老婆安排工作,可以送他的儿女,进汉西省城最好的学校上学。

  面对这样的条件,汪兴正根本说不出“不”字来,只挣扎了一晚上,就下定了决心,然后递交了辞呈,拖家带口来到了平阳。

  汪兴正并不是个例,这几年,东陵高科四处挖人,不仅是国内挖,也跑到海外不惜花费重金挖。

  东陵高科这几年,还在日苯、阿美利加、老欧洲,都建立了研发中心,就是为了挖人方便。

  不仅是东陵高科在挖人,东陵高科旗下的神舟存储、东芯半导体、东方光电,也在挖东芝、三星、夏普等公司的墙角,跟这几家公司没少打嘴皮官司。

  甚至都有传言,这几家公司,准备让手下人签约更加严厉的竞业协议,就是为了防止跳槽到东陵高科这边。

  “汪哥,也不知道,这开工红包,咱们能领多少啊!”

  说话的人是一个小年轻,比起汪兴正来,韩锦博脸上还带着一股刚出大学校门的稚嫩。

  韩锦博是跟汪兴正一起进入东陵高科的,他是汉西交大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这个专业前身,叫做汉西交大无线电专业!

  往前推一些年头,这个专业的毕业生中,有一个知名校友,名字叫做……李东陵!

  换而言之,韩锦博是李东陵、陈涛的师弟,是东陵高科内部根正苗红的汉西交大帮的一员。

  在汉西交大时,韩锦博就表现出了天赋,在汉西交大,只要真有能力跟天赋,很快就会被汉西交大、联合实验室、东陵高科等关注到。

  只要不选择出国,像韩锦博这种毕业后,基本上就三条路,

  第二条路留校继续深造,第三条路,也是大多数汉西交大技术专业毕业人的选择,那就是投奔他们耳熟能详,不知道听过多少次的“李师兄”。

  给李师兄当牛马,不对,是效一臂之力,待遇肯定差不了,也很容易混出头。

  两人年龄虽然足足差了一轮,但做技术的,反而是谈的来,尤其是韩锦博不少天马行空的想法,在汪兴正看来,虽然还有些不成熟,但确实是让他有些启发的。

  做技术也好,做学问也罢,时间长了,很容易形成惯性思维,经验跟技术是不断增长,可从业之初那点“灵气”,反而是慢慢被消磨了。

  韩锦博刚入行还没多久,没怎么磨练跟被打击过,思维自然是有些跳跃,这在有些人看来,是不成熟,但有些人看到的就是惊鸿一瞥了!

  “不知道!”

  汪兴正闷声说道,他不是话多的性子,按照他之前在电子研究所的经验,这些福利之类的,那都是领导的,跟他们这些搞技术的,可没有什么关系。

  但在东陵高科会如何,汪兴正就不知道了。

  韩锦博却依旧是带着兴奋,自顾自的说道,“我在汉西交大的时候,听那些师兄说过,李师兄给技术人员的待遇,是国内最好的,这次我估计是少不了!”

  汪兴正听到这话,心头寻思了一下,一个开工红包能有多少,难不成还有一个月工资不成?

  在汪兴正有一搭没一搭的跟韩锦博说着的时候,也随着人群,逐渐走到了前面。

  李东陵今天一身红色衣服,脖子上还挂着一条红色围巾,满脸笑容的跟任岳峰等一众东陵高科高管给排队的人员发着红包。

  “欢迎回家!”

  轮到汪兴正的时候,他还没开口,就听到李东陵和煦的说道,然后将一份红包,递给了汪兴正。

  “谢谢李总!”

  汪兴正有些手忙脚乱的双手接过了红包。

  “老汪现在是神舟电脑的高级工程师,是去年底,加入到技术部的,一进来,就帮神舟电脑项目部那边,解决了几个不小的难题!”

  站在一旁的陈涛,也向着李东陵介绍起汪兴正,言语间带着对汪兴正的吹捧,明显是为他在李东陵面前美言。

  “东陵高科感谢你的到来,希望东陵高科能跟你一起,见到神舟电脑问鼎国内电脑出货量第一的那天,让国内电脑用户,以使用神舟电脑为荣,将那些洋品牌赶出国门!”

  听到这话,汪兴正莫名就脑门一热,脸色有些涨红起来。

  任何人都曾经年轻过、热血过,想要凭借双拳,改变这个世界。

  但最终,都被磨平了棱角,变的循规倒矩起来,汪兴正当年进入金陵那家电子研究所,当然也是想过大干一场的,想要开发出引领国内的产品。

  十来年过去了,汪兴正也变得一板一眼起来,他尽职尽责,但也就是为了糊口而已,根本不存在什么激情了。

  可李东陵那番话,像是让他枯萎的火塘,重新被点燃一般,只是“普普通通”一句话,却是让汪兴的职业生涯,跟国内第一大电脑出货商扯在了一起。

  让原本已经“认命”的汪兴正,生出一股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的感觉,他现在干的活,不是只为了养家糊口,而是为了国产电脑而战!

  在一旁,发着红包的任岳峰、胡子贤等人,看到这一幕,都清楚,又一个“死士”出现了,为了神舟电脑恐怕真要拼命了。

  说罢,李东陵从身后苏赤诚那边,又抽出一个金色包装的红包,放在了汪兴正手上。

  从李东陵面前走过,等到汪兴正回过神来的时候,他从任岳峰、胡子贤、陈涛、张敖、高鹏、高志元等一众东陵高科高管面前走过,手里已经多了一摞红包。

  东陵高科的开工红包,可不止是一个,李东陵跟任岳峰他们这些部门经理,都是轮流发放的。

首节上一节376/6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