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从1993开始 第290节

  “请说!”

  吴新屹向着李东陵方向看了一眼,然后向着陈历武说道。

  “华登希望,东芯汉西芯片厂,能够跟华登签署一份对赌协议,四年内,这座芯片厂必须投产,八年内实现盈利!

  如果东芯无法做到,需要退还华登的投资!”

  陈历武的条件,算不上苛刻,如果三四年时间,芯片厂都还没建成投产的话,那多半恐怕是烂尾了,投进去的钱,都打了水漂了。

  像前世中芯国际建芯片厂,不到两年就建成投产了,但那是中芯的创始人,带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而且各方支持,国内芯片行业多年发展,也已经有一定基础了。

  但东芯不同,现在没那么多人才,而且建厂,也得自己摸索,肯定得耗费时间。

  但再耗费时间,三年也该建好了,四年时间投产,再花四年逐渐盈利,如果八年了还赔本,相当于一个完整的半导体周期过去了,也就是半导体行业最赚钱的时候,都赚不到的话,那以后也别想赚了。

  安心关门大吉吧,或者把管理层从上到下全都清洗一遍才有用……

  如果八年后,达不到陈历武的条件,那汉西芯片厂母公司东芯半导体,就要替它,偿还华登的投资。

  李东陵沉吟了片刻后,还是点了点头,向着陈历武伸出手,“东芯可以签下这份对赌协议,希望合作愉快!”

  陈历武也开口道,“我会尽快跟高盛等投资方达成协议,不论高盛那边,是否会加入投资团,华登都会投资这个项目!”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对于陈历武的话,李东陵不怀疑,前世陈历武在国内投资了一大批的芯片项目,这其中,华登肯定是奔着赚钱去的。

  但也不可否认,陈历武也确实看好国内芯片行业,不然也不会在芯片行业最低谷的时候,接二连三投资国内芯片这种高风险、高技术、高投入,但回报周期却漫长的项目。

  ……

  “我省第一座现代化晶圆厂,今日正式投建,东芯汉西芯片厂总经理吴新屹宣称,整体项目将在三年内完工。

  东芯汉西芯片厂,未来将有一系列配套产业链落户汉西,未来东芯半导体产业链,将成为我省新兴的高科技产业!”

  国内媒体,尤其是汉西本地媒体,对于东芯,可是使劲吹,电视上放着东芯汉西芯片厂破土开工时的画面。

  李东陵、吴新屹、林坚、武耀国、陈历武,还有代表高盛而来的张艾伦,一个出生在阿美利加的二代华裔,几人一起拿着铁锹铲了几把土,宣告芯片厂成立了。

  从规格上就能看的出来,芯片厂开工当天,汉西省府一众领导,基本上都全程陪同,当天省府一笔三千万元的补贴,就到账了东芯银行账户上,可见汉西对于这个项目有多看重了。

  但港城凤凰电视台等媒体,包括新加坡、日苯等媒体,对于这座芯片厂的建立,并不是那么乐观。

  “由大陆东芯半导体,联合多个投资财团,共同投资四亿两千万美元建立的8英寸晶圆厂项目,今日正式开工!

  这是大陆目前芯片行业迄今为止,投资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芯片项目,也是内陆第一条8英寸晶圆厂生产线!

  目前全球芯片行业,正在进入8英寸晶圆厂时代,已经建成或者在建的8英寸晶圆厂生产线,未来几年内,将达到70条,汉西这座8英寸晶圆厂,并不具备明显优势,另外未来订单来源也存疑!

  欧洲德国慕尼黑大学半导体教授预测,未来8英寸以下晶圆厂都将被淘汰,十年之内,8英寸各类芯片生产线将达到199条以上,月芯片产能可能达到560万片以上。”

  这是凤凰电视台的报道,不管是贬是捧,从报道中,也能看出国内半导体行业,现在有多羸弱,从这些新闻报道,就看得出来,放在国内算是顶先进的项目,在国际上,只能算是一般般。

  东芯费了这么大劲搞出来的8英寸晶圆厂,现在全世界已经有了几十条产线,英特尔、英飞凌、西门子、IBM等,实际上已经开始,试探性的研发12英寸的晶圆厂了。

  但不管海外如何,在国内芯片行业,当看到东芯来真的,真砸了四亿多美元,开始搞晶圆厂的时候,对于整个国内芯片行业,都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

  “东芯真的自己建芯片厂了,还是八英寸的?”

  首钢NEC内一众高管,看到电视上的新闻时,也都是震惊不已,总经理孟宗玮,看到媒体报道出来的新闻,久久不语,最后长叹一声。

  “东芯如果建自己的芯片厂了,那以后给我们的订单,是不是就要少了?”有首钢NEC高管,不禁担忧的问了出来,厂子挣得少了,他们的奖励、分红也就少了,能不担心吗?

  “噗嗤!”

  一声嗤笑声传出,是首钢NEC市场部的主管,“去年,东芯那边,几次三番,要求我们给东芯订单,提高产能的时候,你们可都不在乎,要优先给日苯NEC那边代工,你不给人家代工,人家还不能自己干?”

  听到这有针对性的话,首钢NEC内部,跟日苯NEC那边走的很近,算是日苯NEC在首钢代表的方原路忍不住了,“NEC是我们第二大股东,我们技术升级也要靠NEC,得罪了NEC,耽误了首钢NEC8英寸产线技术升级,你担的起责任吗?”

  听到这顶高帽子压下来,首钢NEC几名高管,明显是敢怒不敢言,首钢NEC虽然是跟NEC合作,可一直被压制,明明首钢才是大股东,但眼看都要成为日苯NEC的代工厂了,完全被对方压制,连给谁生产都得听对方的。

  现在NEC又拿技术升级,对首钢NEC相威胁,NEC想要以投资,跟帮首钢NEC升级产级,换取首钢NEC的控股权。

  整个首钢NEC,现在已经完全被日苯NEC绑架,技术、订单、主要技术工程师,都是对方的,恐怕最后也不得不答应对方的条件。

  孟宗玮最后看了一眼电视上的新闻,然后一言不发的离去,当年首钢跟NEC合作建厂时,也是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就像今天的东芯半导体所做的一切。

  但现在,首钢NEC更像是被日苯NEC绑架了一般,而东芯半导体,却已经能够自主设计、自主研发芯片,现在又要开始自主生产芯片,东芯半导体干的,全是首钢NEC当年想干的事啊!

  现在,已经是物是人非,首钢NEC将来会如何,孟宗玮也不知道,但他是真的有些羡慕东芯了……

第565章 多事之秋

  不仅是首钢NEC那边,羡慕东芯,包括国内半导体行业的老大哥华晶,看到东芯自己的芯片厂开工的消息时,甚至是有些破防。

  华晶折腾了这么多年,终于艰难量产,但建成即落伍,现在华晶最先进的产线,才是6英寸,主要运行的还是日苯、德国引进的4英寸、5英寸产线,但不论是4、5还是6英寸的产线,放眼世界,都是买的国外被淘汰的二手产线。

  成立这几年来,不论全球半导体行情如何,反正华晶是年年赔,因为它的技术,还有产能,注定只能吃一些边角料芯片订单,肥单轮不到它,它也干不了,今年预计最少亏损超过一亿,已经是基本确定的了。

  眼看着后面的小老弟,一个个超越自己,东芯直接上马8英寸的芯片厂,这让6英寸还有些搞不定的华晶,怎么能不破防。

  尤其是东芯的总经理,吴新屹还是出身华晶的大将,这让华晶更是格外尴尬,毕竟吴新屹在华晶什么表现,到了东芯是力挽狂澜。

  两相对比之下,更是让华晶有口难言,但华晶却不敢说什么,还得向东芯表示恭喜,因为华晶很大一部分订单,都是来自东芯半导体!

  汉西媒体,对于东芯汉西芯片厂项目吹捧,但其余媒体,就没那么多吹捧了。

  尤其是现在的主流媒体声音,都是造不如买,再加上,还没经历过海外芯片买不到的窘境,让国内不少媒体,对于东芯半导体这种,搞芯片全产业链的举动,都有些冷眼旁观。

  这种从设计到研发,再到生产,都自己做的玩法,就更显得异类了。

  “东芯半导体这种全产业链的做法,注定是落伍的,现在流行全球化分工,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定位跟强项,贪多嚼不烂,东芯采用落后模式,未来可能会吃亏!”

  一家电视台上,某评论嘉宾,认为东芯这是自绝于全球化,东芯这种全产业链,技术、价格方面,相比起英特尔等厂商,压根没优势!

  “我报采访多家电脑品牌商,都对东芯自产芯片,持观望态度,燕京某电脑品牌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采购经理宣称,不会考虑从东芯采购芯片。

  因为对于东芯自产芯片的性能跟稳定性,持担忧态度,不想损失用户口碑!”

  江南都市报,采访了多家国内电脑品牌商,对于未来是否会从东芯采购电脑芯片,都是三咸其口。

  还有某家电脑厂商,直接在行业内放话,永远不会从东芯采购芯片,这家来自燕京的电脑品牌是谁,行业内都心知肚明!

  对于东芯建立芯片厂的态度,半导体、电脑等科技行业,基本上持观望态度。

  部分更是悲观态度,认为东芯的芯片厂,可能跟之前国内的那些芯片厂一样,都是雷声大雨点小,领几笔补贴,从银行借钱烧干净后,就慢慢就消失了……

  但不管舆论如何,是否看好东芯汉西芯片厂的开工,现在的东芯,都是国内芯片行业的独苗,也代表了国内芯片行业自研技术的天花板,不管是看好,还是看衰,东芯就在那里!

  ……

  “仰望星空,终抵群星”

  这是挂在东芯芯片厂办公室入门处的标语,陈历武进来的时候,不由驻足多看了几眼。

  东芯汉西芯片厂,现在是一片工地,东芯半导体这边,腾出了一座办公楼,给林坚的团队使用,等到芯片生产基地建成之后,再搬迁过去。

  “这是李总,为芯片厂提的标语!”

  吴新屹看到停下脚步的陈历武,向着他说了一句。

  陈历武收回目光,“这标语,很适合现在的东芯半导体!”

  陈历武、吴新屹进去的时候,见到李东陵正在跟那个代表高盛的张艾伦相谈正欢。

  “没有打扰两位的雅兴吧?”

  陈历武笑着向李东陵跟张艾伦说道。

  张艾伦笑着摇了摇头,他的普通话,带着些许的异国口音,但并不明显,这一次,高盛那边速度非常快。

  在陈历武联系高盛之后,高盛便派出了高盛负责科技领域投资的张艾伦赶到了国内。

  在对芯片厂项目审核完之后,高盛便决定了投资,没有丝毫拖泥带水,但同意了投资这笔项目。

  “我只是告诉李总,高盛早就有跟东陵高科合作的想法,只是可惜,之前并没有得到机会!”张艾伦说道。

  高盛这次投资东芯,看好东芯项目的,实际上,只占一部分,另外很大一部分,则是因为东陵高科!

  一个芯片厂的成败,高盛并不是那么在乎,但对于东陵高科,高盛却很在乎,为此,哪怕真赔了芯片生产基地的项目,高盛也愿意跟东陵高科开启合作。

  东陵高科在高盛眼中,可是一块肥肉,不比高盛早就垂涎三尺的棒子三星、现代、大宇差不多。

  “以后我将代表高盛,常驻汉西,负责东芯芯片项目,还有高盛其它投资项目,希望能跟东陵高科有更多的合作!”张艾伦向着李东陵说道。

  “会有机会的,我想那一天并不遥远!”

  李东陵也一语双关的说道,高盛是一头猛虎,跟它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但高盛手中,又确实有大把的美元、人脉、资源,这些又是东陵高科紧缺的。

  最迟明后两年,东陵高科在港城建立的数码港公司,就要尝试吃下港城电讯,到时候需要大把的现金,拉来高盛的话,能减轻很大一部分压力。

  至于最后,东陵高科跟高盛,谁胜谁负,那就要看,谁技高一筹了,不到最后,谁敢轻易言胜。

  不过,只要高盛入局,李东陵倒是准备趁着互联网的狂潮,把数码港在港城运作上市后,给高盛来个请尊入翁。

  单靠忽悠,是忽悠不了高盛的,得让它自己动了心才行,财帛迷人眼,到时候就看高盛是要不断飙升的数码港股票,还是要美元了,就看高盛道行有多深了!

  “东芯汉西芯片厂的项目,以后大家要同心协议,汉西这边,交给东陵高科、汉西国投,在阿美利加那边,就需要华登跟高盛了!”

  李东陵看着眼前的汉西芯片厂的几位股东,拉来华登跟高盛,就相当于形成利益共同体。

  以后,东芯需要的研发、生产设备、技术、专利,华登、高盛都要为东芯半导体在海外采购,出现针对东芯的法案时,也需要它们为东芯公关!

  未来,如果东芯在纳斯达克上市,那就会在阿美利加出现一帮以高盛为首的,跟东芯利益攸关的群体。

  东芯营收跟股价越高,高盛那帮机构,就越支持东芯,万一哪天,东芯就如同前世的英伟达一般,引领了AI算力芯片的话,股价飞到天上去了,那到时候,阿美利加想针对东芯,第一个急眼的,估计就是高盛那帮投资了东芯的华尔街机构!

  什么东芯被禁售芯片,被阿美利加贸易委员会罚款之类的,轮不到东芯着急,高盛那边估计就要上火了。

  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指望东芯半导体跟东陵高科,对抗阿美利加这个帝国,不现实,但如果它内部,有一大帮二五仔,都跟东陵高科利益攸关,那到时候,就是它们自己人之间的内斗,二鬼子对付起自己人来,那才是真的心狠手辣!

  ……

  平阳东陵高科总部,李东陵刚从省城返回平阳,还没来的休榻,就收到了瓦森纳协议成立的消息。

  “从1996年11月1日起,阿美利加、日苯、英伦等33个国家,将正式实行瓦森纳协议,对成员国实行控制清单跟信息交换规则……”

  看着电视上的新闻,东陵高科总部一众人,都有些沉默,这个协议之后,对于东陵高科未来,也将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以后想要拿到海外的技术跟设备,恐怕是更难了。

  此刻国内无数科技公司,也看到了这条消息,反应各不相同,瓦森纳协议,没有指名道姓的针对国内,可它想要针对国内却并不难!

  有想要搞自研的科技公司,都知道,往后想要拿到海外技术跟设备,不知道要大付出多大代价,甚至压根买不到。

  当然对于某些靠采购海外零部件,玩组装的厂商来说,反而是个好消息,瓦森纳协议一出,意味着国内公司如果没有海外渠道,从海外购买产品跟设备基本不可能了。

  他们这些海外品牌、零部件在国内的代理商,能做独门生意了,可以卖的更贵,赚的更多!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路还是要走下去的!”

  李东陵摇了摇头说道,随后向着任岳峰、胡子贤、张敖、高鹏等人说道,“技术部那边,已经对神舟电子词典完成了最后的测试,生产部从现在开始,对电子词典进行试量产!

  市场部现在开始对电子词典开启宣传,通知渠道商准备开始备货,东陵高科接下来要开始全力推广电子词典!

  今年东陵高科还没有推出过新产品,外界恐怕都有些忘了东陵高科了,是该让外界再次看到东陵高科了!”

  “是!”

  任岳峰等人沉声应道,众人散去片刻后,原本安静的东陵高科总部,就像沉睡的巨人猛然站了起来,各大部门肉眼可见的喧闹起来。

  随后是东陵高科电子产业园,然后是为东陵高科供应零部件的产业链公司,都开始如同精密仪器般运转起来。

  当东陵高科的渠道商、经销商,听到东陵高科发售新品的消息时,国内燕京、沪上、羊城等城市飞往汉西省城的机票,不到一个小时,就全部被抢空,通往平阳的火车票、汽车票也陡然变得紧张起来。

首节上一节290/6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