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从1993开始 第276节

  东芯之所以能撑到现在,虽然也亏钱,但不至于亏的玩不下去,最重要的,就是东芯很能赚钱!

  天狼星系列芯片,给小灵通供应射频芯片,银貂鼠标、飞雁迷你收音机的主板等产品,让东芯半导体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收益,也才能够不至于坐吃山空撑不下去了。

  活下去,是现在东芯的第一目标,名利跟逼格什么的,都是活下去才能考虑,饿着肚子谈那些都是扯犊子!

  “东芯半导体这边,可以联合东陵高科旗下的天涯公司,跟金山一起,开发一套电脑硬件识别软件。

  这套软件,能够帮用户知道自己电脑配置,能够自测解决一些基础问题!”

  “电脑硬件识别软件?”

  听到李东陵这话,一旁的林坚来了几分兴趣,现在电脑属于高科技产品,就连组装都是技术活,更不提辨别电脑硬件真伪,维修电脑什么的了,一般人压根不懂。

  不仅是国内,全世界都相差不大,阿美利加两千多万电脑用户,但大部分用户,在这方面也同样属于小白,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电脑配置是什么级别。

  “现在市面上,电脑品牌繁多,光今年国内各地新冒出来的电脑品牌,都超过了几十家,未来会更多。

  这些牌子的电脑配置不一,一般非专业用户很难甄别,东陵高科可以推出推出这款“鲁大师”!

  帮用户电脑硬件跑分,让用户更加了解自己电脑的性能,辨别电脑关键配件,测试电脑温度,保护用户电脑稳定运行,出现问题时,能够初步自测,查看电脑硬件是否有问题!”

  李东陵说道,准备让东陵高科推出鲁大师,给国内电脑同行上上强度,以后再想用垃圾配置的电脑,割国内韭菜,用鲁大师也能够让那些电脑显出原形!

  “但……”

  吴新屹头皮有些发麻,“推出鲁大师的话,恐怕太遭同行恨了!”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现在多少杂牌机,甚至牌子机电脑,都玩低配高价的套路割韭菜,东陵高科推出鲁大师,让人知道它们的套路,可就断了它们的财路了,能不恨东陵高科才怪了。

  李东陵对此,却只是嗤笑了一声,“如果不推出这款软件,那帮电脑厂商,就不恨东陵高科了?”

  同行是冤家,更别提东陵高科在电脑行业,可还有一个死对头呢,不论怎么做,东陵高科只要进入电脑行业都会被针对。

  甚至可能面临英特尔、三星、迈拓、闪迪那帮海外电脑零部件厂商的围攻。

  左右都躲不过,还不如掀了桌子呢,反正已经是得罪对方了,还怕对方再骂几句?

  “如果推出这款软件,对于用户来说,倒是一个好消息,能够知道自己电脑的配置!”林坚说道。

  “对于东陵高科推出的电脑品牌,还有天玑芯片、东方光电的面板,也同样有利!”

  李东陵轻轻说了一句,现在套路还太少,数码跟电子行业,还没经历过太多套路,不知道狗托的存在。

  推出鲁大师后,作为东陵高科旗下的产品,碰到自家品牌的电脑,跑分的时候,“稍微”跑的高分一点,不过分吧,合情合理吧?!

  另外,鲁大师的“权威性”如果建立起来,让用户相信它的公正性后,通过它,向用户发布一些软文。

  告诉鲁大师的用户们,东芯的芯片、东方光电的屏幕、银貂的鼠标、键盘等,是同价位中性价比最高,质量最好的产品,也不过分吧,潜移默化间,确立东陵高科电脑跟天机芯片的逼格。

  三人成虎,吹的时间长了,自然就有信的人了,有些地方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有路了,只要吹的时间够久,总会有人听进去的。

  吴新屹还有一旁的武耀国、林坚,听到鲁大师后,都不由生出一股,还能这样玩啊的感觉。

  就如同“少林足球”中的经典名言,球证、旁证、主办、协办,全都是我的人,拿什么跟我斗,战术后仰!

  片刻后,东芯光刻机的总工程师,周石、张世应、王峡三人,也来到了会议室。

  李东陵向着周石三人点了点头,转头向着武耀国说道,“武经理,之前跟你提到过的,由东陵高科、东芯半导体联合汉西国投,一起建立芯片生产基地的提议,想必你应该还记得!”

  听到芯片生产基地,吴新屹、周石他们,顿时都目光向着武耀国看去。

  建立东芯自己的芯片生产基地,这是去年东陵高科年中会议时,吴新屹面对东陵高科总部高管的提议。

  因为东芯现在主要做的就是设计芯片,代工主要由首钢NEC负责,但那边产能,实在是难以完全满足东芯的订单,而且也不稳定。

  自建芯片生产基地,对于东芯已经是迫在眉睫,不然芯片订单永远受制于人,如果芯片代工厂那边出现问题,东芯的产能就要坐蜡了,为了以防万一,东芯怎么都需要一座自己的芯片生产厂,哪怕产能并不高。

  而对于周石带领的光刻机研发团队来说,东芯建立自己的芯片生产商,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利好。

  东芯自己的芯片生产基地建成,总需要采购光刻机吧,到时候他们团队研发出来的光刻机,哪怕被自己人采购使用,左手倒右手,那也总算有了用武之地。

  如果研发出来的光刻机,没有一家芯片厂愿意采购,那才是一个灾难,意味着耗费了那么多的资源,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跟破铜烂铁没什么区别。

  只有卖出去了,证明了光刻机的性能,以后才会有新的订单出现!

  “我早就说过了,只要是东陵高科的项目,汉西国投都愿意投资!”武耀国依旧说道。

  李东陵点了点头,随后说出让武耀国惊愣不已的话,“我相信武经理跟汉西国投,不过,这一次,东芯半导体要做的,不止是芯片生产业务!”

  武耀国有些不解的看向李东陵,不知道李东陵为何说出这话,投资芯片业务,本就是豪赌现在,是赚是赔,根本难以预料,武耀国也是赌,他赌的是东陵高科!

  一个芯片生产基地,就已经是相当烧钱了,武耀国决定让汉西国投跟东芯合作,实际上已经做好了亏损的准备,但现在听着李东陵的话,似乎烧的钱,比起他想象中还要多。

  所谓盗亦有道,李东陵虽然准备让武耀国入坑,可也要让武耀国知道,他掉的是什么坑,得让他心甘情愿的入坑才行,不会玩什么不告而之的事。

  李东陵看了一眼东芯光刻机总工程师周石,后者立刻说道,“目前光刻机研发团队这边,已经做出了450纳米光刻机的样机,现在正在调试之中!”

  听到光刻机项目的时候,武耀国明显愣在了那里,他哪怕不是半导体行业内的人,但汉西国投还是对半导体行业做过调查,武耀国清楚,光刻机对于半导体行业的意义。

  450纳米的光刻机,跟现在尼康、佳能最先进的248纳米光刻机,是有很大差距,但这是国产的光刻机,毕竟日苯尼康、佳能、阿斯麦、GCA、西门子的光刻机再好,也不会把最先进的光刻机卖给国内。

  武耀国吸了一口凉气,芯片、光刻机这两个吞金兽,他没想到,东芯竟然都在搞,现在他知道,为什么有东陵高科支持的东芯半导体,竟然还会亏钱了。

  “东陵高科,准备跟汉西国投合作的,是芯片生产基地跟光刻机的项目!”李东陵向着武耀国说道,也是告诉他,这个坑有多大。

第540章 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听着李东陵这话,似乎将选择权,交给了武耀国,到底投不投资东芯半导体,掉不掉这个大坑,让武耀国自己来选择。

  武耀国无奈笑了一声,他真的有选择吗,投资东芯,是有可能亏的一塌糊涂,东陵高科明显都有些兜不住,不然也不会为它引进汉西国投来烧钱。

  可武耀国真的愿意放弃这次投资吗?

  身为汉西国投的掌门人,为汉西省内赚钱增加收入是一方面,可另一方面,武耀国也无法摆脱名利,他也同样是仕途中人。

  历史是什么,翻开史书,几乎都是帝王本纪跟王侯将相,不论中外,历史都是这些人跟仕途中的人组成的,百年之后,这个时代的人,大部分都被人遗忘了,后人能够了解到这个时代的,也只有史书上那些人的名字,谁不想青史留名?!

  武耀国不敢指望,能在国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翻开一些细分领域的史书,譬如提及国内科技行业发展史时,会出现汉西国投的名字。

  还有汉西省志在回顾在这个时代的支柱产业时,提及一句,汉西半导体产业之一,是以汉西国投投资的东芯为代表的公司组建的,那对于武耀国来说,能让汉西人知道他做的一切,对于一个仕途中的人来说,就相当于武将的封狼居胥了!

  对于汉西国投来说,如果东芯的芯片真量产国产芯片,真推出了国产现代化的光刻机,那作为投资了东芯的汉西国投,放在国内一众国投公司中,会有什么样的地位,同样,武耀国的地位,又将提升到什么地步?

  当然,如果东芯半导体开始盈利,那汉西国投,也将得到巨额的回报。

  就跟当初投资火炬集团一样,火炬集团现在已经开始盈利,但就算不盈利,汉西国投也有办法拿到回报,不一定要靠分红,只要运作火炬集团上市,把股价炒高,汉西国投套现持有火炬集团股票就能回本。

  不仅是汉西国投,经贸委、发改、各地城投,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套路,扶持一家公司,只要能运作上市,是有很大希望回本的,这也是前世各地,拼了命送本地公司上市的原因。

  对于武耀国来说,投资东芯风险是有,但不至于说毫无胜算,只是需要砸进去的钱,恐怕很多。

  但如果做成了,那汉西国投将成为国内,乃至亚洲都赫赫有名的投资集团,他武耀国基本上在国投圈子里彻底封神了。

  以后汉西省内的新闻,只要提及汉西省内的半导体产业时,多少都得提及一嘴他武耀国。

  大笑了几声,武耀国目光在吴新屹等人身上扫过,最后停留在了李东陵身上。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有些事,总得有人做,我武耀国还是能担的起事的,大不了,汉西国投的经理位置被薅下去罢了!”武耀国目光灼灼的说道,显然已经是下定了决心。

  李东陵见状,点了点头,是成是败,谁也说不好,如果必成的事,东陵高科也不需要给东芯半导体拉外援了,直接单干就行了。

  但如果东芯的芯片、光刻机做成了,那汉西国投得到的收益,也同样巨大,史上第一国投,国内最有眼光的国投集团头衔,非武耀国莫属了,甚至于他在汉西的地位,也将达到一个惊人的地步。

  未来的仕途,对于今年才四十多岁的武耀国来说,他头上的天花板已经不存在了,甚至于燕京一众经贸、发改、财政、商务等部门,也都向他敞开了大门,等到他退休时,他的头衔,谁也猜不到多长。

  对于仕途上的人来说,风险是有,可回报,也同样巨大,想要荣耀,就得有孤注一掷的勇气,有去少年宫数星星的心理准备!

  “林博士,如果东芯半导体投建芯片生产基地基地,预计投入多少?”

  李东陵转头向林坚问道,吴新屹、武耀国、周石等人,都向着林坚看去。

  “如果按照东芯目前的需求,上马6英寸的晶圆,芯片生产工艺450纳米,技术上能够实现,如果建芯片基地的话,月产6英寸晶圆在八千片左右,投入在两亿美元以上!”

  听到两亿美元的建造费用,武耀国眉头狠狠抽了一下,接近16亿人民币的投入,虽然火炬集团也号称投资十亿,但那就是口号,喊喊罢了,而且是分为几期工程,分摊到几年,实际上前期投入远没有那么大。

  但东芯的芯片生产基地不一样,这两亿美元的投入,是必须砸进去,然后才能开始慢慢试产什么的。

  但林坚的话还没有说完,“如果建造芯片生产基地,可能会有意外发生,需要从国外采购设备,聘请工程师,这些费用可能会有浮动。”

  “不过,但芯片技术跟制程变化很快,今年的技术,可能明年就落伍了。”

  林坚看着一众人,“我建议,东芯上马8英寸晶圆项目,这是未来芯片厂的主流,现在包括英特尔、AMD、东芝、台积电在内的主要芯片公司,都正在筹建,或者已经建成8英寸晶圆厂。

  如果建造6英寸晶圆厂,再加上建造时间,可能从它建成那天开始,就已经落伍了!”

  “如果,建造8英寸晶圆芯片生产基地,建造费用是多少?”吴新屹咬着牙问道,即便还不知道答案,他都已经听到了美元在燃烧的声音。

  “英特尔今年,在亚利桑那州,投建的8英寸晶圆厂刚刚完工,总花费在三亿多美元,这还是在阿美利加本土,英特尔使用自己的芯片厂技术!

  如果东芯在汉西筹建的话,请专业设计、施工团队,再加上采购设备等,成本可能会更高几分,总花费可能达到四亿美元左右,甚至可能更高!”

  林坚给出自己的答案之后,便不再多言,是选择便宜点的,一建成就可能面临落伍,还是上马主流技术的芯片厂,但花费可能超标,如何抉择,就不是林坚能决定的了,毕竟他不是出钱的大金主。

  武耀国突然感觉有些牙根发酸,那特么可是四亿美元啊,还得拿出来现金,哪怕汉西国投号称财大气粗,也不可能拿出这么大一笔现金。

  向银行借贷是肯定的,但建成后,能不能回本,就不知道了,很可能亏的一塌糊涂,最后担保的公司,都跟着欠一屁股债。

  李东陵也揉着眉头,现在他算是明白,为什么国内,甚至亚洲范围内,都没几家公司愿意玩半导体了,太特么烧钱了,一下子砸出去几个亿美元,而且这还不是全部,后续可能还要升级产线,什么时候能量产,谁也不清楚。

  就如同一个黑窟窿一样,往里面砸钱,能不能看到回头子,谁也不敢保证。

  李东陵向武耀国看了一眼,后者也是一脸无奈,这坑,比起武耀国想象中的,还要特么更大。

  李东陵用手指,轻轻敲着桌子,如果建立6英寸的芯片厂,东陵高科跟汉西国投,咬咬牙也就投了,这投资虽大,但在两家公司的承受范围之内,但花费几年时间,建成就落后了,后续如果升级,恐怕花费更大。

  但8英寸的芯片厂,一上来,就是四亿多美元的投资,后期闹不好,还要追加投资,一方面是风险太大了,一方面需要砸进去的钱太多,东陵高科不是掏不起这笔钱,而是动用的现金流太多了,一旦出现动荡,那母公司东陵高科都会受到牵连。

  要选择哪个,摆在了李东陵面前,李东陵深呼吸一口气,“东芯建8英寸的晶圆厂!”

  既然要建造芯片厂,就不能一建成就落后,后续恐怕更麻烦,而且越往后,建造芯片厂的难度就越大,花费也更高,现在花费四亿美元,再过几年,可能翻倍都不止,而且对手,未必会允许东芯再建。

  “东陵高科、东芯半导体、汉西国投承担一半的建造费用,剩下的一半费用,寻找其它投资方跟银行借贷!”

  李东陵说道,这么大一笔费用,不可能由他们这边全部背下来,肯定要寻找外援才行。

  “寻找其它投资方?”吴新屹也是脑中急想,不知道东芯能在海外选什么帮手,因为国内恐怕根本拉不到帮手。

  “华登国际!”

  李东陵口中,吐出一个名字,能作为东芯外援的,敢投下这笔钱的,李东陵想来想去,恐怕也只有前世投资了中芯、中微等一众国产芯片的华登国际了。

  拉华登入场,不仅是为了拉来美元,更主要的,还是华登背后的资源、人脉等等。

  “确实,老陈是最合适的人选!”

  听到李东陵提起华登国际,林坚也不由拍掌说道,作为行业内的老炮,他对于华登国际的创始人陈历武,自然是不陌生。

  “如果华登国际,能组建投资财团,入场东芯半导体的投资,东芯芯片生产基地,今年就能破土开工!”李东陵说道。

  要建立一座芯片生产基地,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决定的,不过只要拉来了投资,组建好团队,就能开始运转了。

  吴新屹、林坚、周石等人,都开始忙碌起来,为前期做准备。

  跟华登国际接触,也不是立刻就能有结果,李东陵这边,在汉西省城待了数天之后,先行返回了平阳。

第541章 反其道而行

  虎头奔行驶在仿佛大工地一般的平阳市区,从姚正儒上任平阳掌门人开始,整个平阳就进入了大基建时代。

首节上一节276/6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