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从1993开始 第205节

  这可是关系到港城电讯每年上百亿港币的收入,港城电讯公司肯定想要自己建基站,把移动通信市场给占了,不愿意便宜了代理了港城PHS基站跟小灵通的宁氏贸易公司!

第412章 敲山震虎

  现在港城那边,英伦人虽然已经准备全部撤走,港督权势已经大不如之前,但毕竟还占据名分,还压制着港城各个行业,尤其是地皮、牌照之类的审批权。

  而大东公司,就是英伦用来控制港城电话电信行业的,大东公司旗下的港城电讯,虽然已经不是港城独家电信公司,但却是最大的那家,每年营收都超过了百亿港币,是不折不扣的现金奶牛。

  从几年前,英伦真正准备离开港城的时候,就开始大肆套现英伦在港城的产业,而且只要现金,不要什么股权之类的。

  港城电讯现在就是最肥的一块肉,哪家公司拿到了港城电讯,谁就掌控了港城电信行业,所以争夺十分激烈。

  为了港城电讯,能在港城继续占据优势,或者说在卖身前,不受影响,港城电讯那边是十分不想让小灵通和PHS业务,进入港城的,一直从中作梗,不让宁氏贸易公司,拿到港城的电讯牌照。

  现在港城电讯管理局名义上,还受港督辖制,这让宁氏贸易公司申请的港城牌照,一直被拖延了下来。

  这也是港城那边,流传出,宁氏贸易公司,联手内陆的东陵高科,要收购港城电讯公司传言的主要原因。

  凭借宁氏贸易公司自己,肯定吞不下港城电讯公司,但加上东陵高科,就不一样了!

  更重要的是,东陵高科代表了大陆这边,整个港城都清楚,大陆这边,是极为不愿,让港城的电信命脉,被外国公司拿走的。

  东陵高科入场,如果能吃下港城电讯,那就代表港城电信行业,还掌握在国人手中,这才是这条传闻,传的沸沸扬扬的主要原因!

  毕竟逻辑上来说,是完全行的通,而且有可行性的,不然也不会被传的这么有鼻子有眼的。

  “所以,东陵高科会加入港城电讯的收购战争中,跟港城李家旗下的和记电讯、新加坡电信、英伦电信、星和集团甚至日苯电信公司一起争夺,市值185亿美元的港城电讯吗?”佟岚盯着李东陵的眼睛问道。

  “嘶”

  坐在后面的任岳峰、胡子贤等高管,都不由嘶了一口凉气。

  收购港城电讯,绝对是蛇吞象的操作,对于所有收购方来说,都是如此。

  港城电讯是上市公司,这几年股价一直疯长,哪怕是港城不时传出一些风波,也阻挡不了它的涨势。

  所有人都清楚,围绕港城电讯会发生一场恶战,各大收购方,会抢夺港城电讯,抬高它的股价跟市值,所以不少港城投资机构,甚至华尔街那边,都跑过来炒作不断拉高港城电讯的股价,因为压根不担心没接盘的。

  越往后,估计港城电讯市值涨的越快,最后市值说不得都能涨到两三百亿美元左右。

  港城电讯现在比内陆的电信、联通等,还要风光的多,现在是亚洲第一大电信集团,在港城还有东南亚周边都有业务,几乎没有负债,年利润在29%,资产号称有三千亿港币,这肯定有夸大嫌疑的地方,但实力肯定是有的,不然怎么能引来那么多抢夺的狼。

  不过这是之前,港城从几年前开始,又陆续发放了几张电讯牌照,现在也竞争激烈,港城电讯的利润已经开始持续下降,不过借着互联网的春风,估计能炮制一波互联网、宽带概念。

  前世的时候,港城电讯跟盈科动力合并后,恰逢互联网大热时期,再加上港城数码港的大饼,市值一路飙升超过了六千多亿港币。

  佟岚还有一旁的凤凰电视台等专访人员,都紧紧盯着李东陵的神色,李东陵这一表态,对于港城电讯争夺战,都会有重要影响。

  只要能得到李东陵的表态,他们这一次从港城跑过来,专门对李东陵进行专访,就没有白来!

  李东陵这时候,眉角也微微皱起,要不要加入进去这场收购,李东陵也有些犹豫不决,这可不仅是说,要筹集一大笔钱来收购的问题,可能是一次机遇,也可能是个大坑!

  机遇当然是未来是互联网时代,港城是现在世界上,最出名的几座国际化大都市之一,在东南亚跟亚洲电信行业,都属于是霸主。

  相比起国内缺乏出海经验的电信公司来,港城电讯的品牌知名度跟影响力,还有经验等,更容易被东南亚跟海外市场接受。

  只要收购后的港城电讯,能抓住机会,进入东南亚的电信市场,不论是推行移动电话、宽带业务,还是未来的互联网业务,都要容易许多!

  前世,长江李家能借助一个数码港的概念,就把合并后的港城电讯市值,忽悠到六千亿港币,比概念,比噱头,李东陵还能差了对方?

  但不能光看狼吃肉,没看到狼挨打,收购港城电讯,风险也同样巨大,筹集那么大一笔钱,哪怕是套马甲,跟东陵高科区分开,确保东陵高科不会受到港城电讯的牵连。

  但马甲公司,可也是要还债主钱的,这就像让港城电讯,戴上了紧箍咒,每年都要还给债主大把的利息,如果未来折腾不起来,那整个港城电讯可就砸在手里了。

  风险跟机遇向来是孪生兄弟,到底谁能占据优势,那就要看操盘的人水平如何了。

  李东陵抬起头,几个摄影师的镜头,也对准了李东陵。

  “港城电讯花落谁家,谁也不知道,但港城电讯,应该留在港城!”

  “所以,未来收购港城电讯时,东陵高科会联手宁氏那边,一起报价吗?”

  面对佟岚这个问题,李东陵没有回答,只是露出一个意味不明的笑容。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到李东陵这个神情,佟岚精神一振,感觉自己找到了答案。

  向亚洲周刊递交专访稿的时候,佟岚可以说,李东陵倾向于东陵高科,参与港城电讯的收购战。

  当然,怎么写,怎么报道,那是佟岚跟亚洲周刊的事,只要李东陵没亲口承认过,那就能随时“辟谣”。

  实际上,李东明这会,也没有下定决心,是不是要掺和一手,先放出风声,来一招敲山震虎,看看港城那边各方什么反应,再做决定不迟。

  这么大一笔收购,涉及到的资金,可能几十上百亿美元,哪里是那么容易搞定的,不拖个三五年,都算是快的,只要没到签字那一天,那就乾坤未定,都有机会改天换日,区别只是筹码问题!

  “未来东陵高科会投资港城公司吗?”佟岚整理了一下采访记录,看了眼时间,还剩最后几分钟,又向着李东陵问道。

  “当然!”

  “有机会的话,东陵高科会寻求投资港城某些行业,当然,也欢迎港城的公司来内陆投资,这里将会是未来全世界,最有投资价值的地方!”

  李东陵这也不是空话,现在港城还是有不少值得投资的地方,比如东陵高科现在最需要的……半导体行业。

  没错,港城也有半导体行业,实际上,二十年前的港城,也是以制造业闻名世界的,只是这些年,都陆续搬走了。

  而半导体行业,现在港城除过日苯之外,全球半导体产业最兴盛的地区之一,比棒子那边,都还要强几分,当然,这几年正在不断被棒子超越。

  港城也曾经喊过,要成为亚洲芯片中心,建立硅港的,中芯国际的创始人,首选地是准备放在港城的,但最后,没拿到地皮……

第413章 自有大儒辩经

  有时候,不得不信命,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时也命也,当年中芯国际,也是看中了港城的地理位置、半导体人才储备。

  另外还有一点,港城从阿美利加、老欧洲等地招募人才,进口半导体设备,要比内陆方便许多,受限制少许多。

  而港城如果能得到中芯国际,重新扶持起来芯片产业,把“硅港”建立起来,未来有机会成为港城的支柱产业。

  就像新加坡后来在半导体行业做的那样,扶持起半导体全产业链,拉来芯片设计到制造、封装、测试等整个芯片产业链。

  半导体是有机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的,毕竟金融这个行业,是会跑路的,服务业也终有衰落的一天,但半导体等行业,却是能撑起一个地区的经济的。

  但前世的时候,港城那边,刚被长江李家的数码港项目,虚晃一枪,说好的搞互联网,结果拿到地皮后,却搞房地产、商场,到三十年后,港城的互联网产业,都没有发展起来,扫码支付都还没普及……

  而轮到中芯国际过去的时候,就出现了尴尬的一幕,港城的人,已经不相信搞什么数码港、硅港了,把中芯国际的创始人,也当做是来拿地皮炒楼的。

  哪怕中芯国际创始人,最后说出,不买地皮租地皮的话,港城还是有人不信,最后被听到消息的沪上那边的人跑过来,将中芯国际给抢走了。

  当然这其中,恐怕还有几分港城地产公司的份,盯上中芯国际在港城那片地皮的公司不少,赶走了中芯国际,地皮不就是它们的了!

  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反对声,不仅是有港城权势人物反对,甚至还有跑到大街上反对中芯国际的,这手笔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

  搞半导体,在港城有些难,但港城芯片产业链公司,现在却是有不少的,像亚洲第二大芯片封测厂万力半导体,还有威扬、科范微等芯片厂商,李东陵还是眼馋的。

  为了芯片产能,东芯半导体未来,也需要涉足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等行业,如果能拉来港城这些半导体公司,对于东芯半导体组建自己的半导体产业链,能够事半功倍!

  这次专访的时间,已经临近于结束,佟岚对于这次专访,是颇为满意的。

  临结束前,佟岚突然想起之前整理跟李东陵有关的资料时,看到的有关李东陵之前采访的一些新闻。

  佟岚看着李东陵,突然说道,“李总,从东陵高科出现以来,就改变了不少行业,也缔造了一些新的行业,无数公司也都在模仿东陵高科。

  之前,李总曾经说过,未来会进入汽车行业,现在这句话,还有效吗?!”

  闻言,李东陵也不由一笑,在几年前接受采访时,李东陵确实提到过,想要进入汽车行业,让国人都能开的起一辆国产车,并以开国产车为荣。

  当时李东陵说的这番话,传出去后,是引起轩然大波,产生了不少的争议。

  更有多位媒体评论人,言辞激烈的对李东陵这番话发起批评,扬言李东陵这是好高骛远。

  这些评论人扬言汽车,尤其是汽车发动机,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国产车不过是刚刚蹒跚走路,连走都不会走,距离日苯丰田、本田等日苯车的差距,几如萤烛与皓月之争!

  而这几年来,似乎也确实“证明”了那些人的言论,东陵高科这边,一直都没在汽车行业搞出什么动静,似乎当初,李东陵就是放了一通嘴炮而已。

  “东陵高科会进入汽车行业,这一点也不会改变!”

  “只是需要一些时间,未来,一定能够看到东陵高科推出的汽车,我保证!”李东陵起身说道。

  李东陵说要进入汽车行业不假,可又没说哪年推出自己牌子的汽车,也没承诺,一定要在哪年生产汽车啊……

  从东陵高科成立以来,李东陵一直遵循一条铁律,那就是要先活下来,只要活下来,才能做想要做的事!

  同样,进入汽车行业,如果直接研发生产汽车,刚开始肯定亏,没有哪家能有例外,而且是一家比一家亏的多,当然,有的亏着亏着,就突然做成了,有的嘛,一路亏的查无此人了。

  所以,李东陵就需要,让东陵高科的汽车公司,先养活了自己才行,起码能不输的太惨,能留点本钱,就有回本的机会。

  东陵高科进入汽车行业,先搞汽车设计团队,慢慢研发,但汽车生产却不用那么急。

  可以先推出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再搞电动三轮车、电动踏板车、平衡车,还有山猫那种全地形突击车之类的,这些产品,只要生产出来,基本上不愁卖不掉。

  至于生产这些产品,逼格高不高,技术含量怎么样的先不提,起码能保证东陵高科的汽车公司,能活下去,未来亏的少一点,这样进入汽车行业,才能活的更久!

  像前世电动自行车行业老大雅迪,一年营收能破三百亿,利润二十六亿左右,而全球电动自行车行业,规模也在二十年内,飙升迅速到了一千亿美金。

  这玩意不仅是国内,交趾、暹罗、棒子等全国各地,也是卖的飞起。

  同样的还有另一款全民神器电动三轮车,在城市中,可能还不太普及,但城镇跟农村地区,却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辆,比汽车保有量高的太多了。

  生产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之类的,逼格高不高,先放一边,起码能让东陵高科的汽车部门活下去,这就足够了。

  只要活得久,一切皆有可能,尤其是汽车行业,熬到金融危机,通用那些汽车巨头,就开始了大甩卖,不论是汽车品牌、技术,都能拿到手。

  只要东陵高科汽车部门做成了,能成为行业巨头,那就自有大儒为东陵汽车部门辩经了。

  ……

  专访结束之后,佟岚等一众记者都散去,任岳峰、胡子贤等人,则走了上来。

  “李总,真要加入收购港城电讯的行列?”任岳峰有些担忧的向着李东陵问道。

  胡子贤等东陵高科的高管,也都是同样的神情,这可不是一件小事,甚至有可能,成为东陵高科未来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看到任岳峰等人的神情,李东陵无奈摇了摇头,“还未可知!”

  “这种事,不是轻易能下决定的,牵扯太多,不过,就算是收购,也会以港城宁氏的名义收购,另外需要拉来中银、国投集团等其它投资方,东陵高科不会独自承担这么大一笔收购金!”

  听到这话,任岳峰等人,脸上还是有些担忧,但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如果收购港城电讯,完全是东陵高科一家承担,那未免风险实在是太高了。

  ……

  “世纪同框,新晋亚洲二十大富豪!”

  在佟岚带着采访稿回去,亚洲周刊很快就推出了一期特别版,将它们排名出来的亚洲二十大富豪,放在了一张封面之上。

  原本对于财富身价、豪门就特别关注的港城,让这期的亚洲周刊,不到下午,就被抢的一干二净,创出了今年的最好销量,下午的时候又开始加印。

  而最让港城人,还有港城媒体在意的,还要数封面上,哪怕亚洲周刊做了图片处理,依旧是相当扎眼的李东陵!

  实在是,相比起其余那十九位普遍六十多岁的富豪,李东陵的面孔在其中,想不被关注都难。

  “手机大王李东陵,以不到三十岁的年龄,成为亚洲二十大超级富豪!”

  “东南亚史上身价增长最快的男人!”

  “李东陵将加入港城电讯的争夺战!”

  “揭秘东陵高科总裁李东陵发家之路!”

  在亚洲周刊的新闻报道之后,港城各路媒体,都开始铺天盖地的报道起来,其中报道最多的自然是李东陵。

  相比较起来,其他那些人,这些年媒体早就不知道报道多少遍了,观众都审美疲劳了,而李东陵首次出现在榜单上,又出身大陆,自然是让港媒兴奋。

  有的媒体还有节操,根据亚洲周刊的报道,进行推测,虽然用词夸张,什么行业大王、科技天才之类的。

首节上一节205/6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