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俩一起看向了李颜,“李颜,一起来吗?”
还是苏雅问的。
你们不要一个个都带着期盼的眼神看我啊……
李颜僵硬地笑了一下,“我不去了,还有点事。”
意料之中的答案,林恒应该帮忙解释过了,苏雅马上转向林筝墨:
“筝墨,一起去呀?”
“我也不去了。”
等等,什么叫也?
那边一群人先是一顿,随即面面相觑,摆出一副“哦我懂了”的表情。
然而林筝墨也没有跟李颜有任何交流,从一些动作上来看,她甚至有些不耐烦。
再看看林恒突然无奈了一下的表情。
不是吧……李颜突然紧张起来,不要给我来这么狗血的剧情好吗?
改天有机会问问林恒算了,万一有误会,得及时解开。
在期中考的压力中,大家度过了机械且无趣的周末。
李颜本准备找林志远玩,结果这小子居然也待在宿舍复习,看来宿舍关系问题已经成功处理了。
他那位亲爱的表哥翻出来一箱大学时期的笔记本,这下更难断舍离了,一到周末就回去怀念自己的青春。
李颜不得不感慨,当初月考一群人如临大敌,他还特地想了个“毕竟第一次考试摸摸底”给大家找理由,现在期中考说是家长会,期末考又关乎寒假幸福度,合着每场考试都有不得不拼命的理由呗。
大家都在认真学习,李颜则是又领了一叠稿费。
这次电话还是梁天成接的,在宿舍里问了句“谁的东西到校门口了”,李颜就应声出列。
不过大家完全没往稿费方向想,舍友写作很厉害哪有舍友谈恋爱来得有意思。
令李颜哭笑不得的是,他最终二十三篇稿子,发表了十九篇,被退稿的四篇无一例外都是诗歌……
早就听闻诗歌这种大众欣赏不来的东西有一套独特的评判标准,看来所言不虚啊。
《凛城烟火》成功登上《临江文艺周刊》,算是值得庆祝的小成就了。
落款就写了个“李颜”,不过写的刚好是凛城,也不算难猜,郭启文那性子恐怕也会直接跟大家宣布这件事。
能装逼,好事儿。
稿费合计破了千,大好事儿。
没有手机还是不方便,考完试那周末就找小胖子逛街去。
期中考前夕的晚自习,李颜终于不看杂志了。
他看起了小说,为自己发到网上的网络小说取材。
这个周末他花了点时间研究了网文这档子事,最后决定抛弃一切小技巧,直勾勾地发到起源中文网。
反正是一次尝试,没法签约就挂着一直写,有人看就行。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句话放在李颜重生那会儿可能已经失效了,在当下的时节,还是很有力量的。
“大家紧张吗?”晚上睡觉前,陈凡罕见带头开启夜聊话题。
“关乎家长会,还是紧张的。”朱青伦回应。
“紧张多少有点,梁班,你也紧张的吧?”林恒问。
梁天成笑了一声,“很紧张,我总感觉,这次第一保不住了。”
大家都知道这个话题指向谁,那位睡觉前还在玩电脑的李颜同志。
李颜决定先出招:“我也紧张。”
“不真诚,太不真诚了颜总。”朱青伦给出了精准的评价。
“还是早点睡吧,明天精神好点。”梁天成火速终结了话题。
看来,他是真的很紧张。
这次考试终于是打乱顺序分考场了,李颜碰巧跟陈宏分到了一个考场。
陈宏是他初中怎么都考不赢的对手,不过现在两级反转了。
但毕竟他是重开带挂,没啥好骄傲的。
考试没啥好说的,题目中规中矩,附加题除了数学难成了另一个档次,其他都在正常范围内。
一脱离零班那种遍地天才的环境,题目又变简单,李颜的神速再次震撼了整个考场。
不过与小学不同,他半小时写完拍笔的时候,只有旁边几个人侧目。
讲台上的老师也是抬头看一眼,一脸“果然是”的表情就继续看书了。
这就是名声在外的坏处,干什么离谱的事情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
陈宏考完试跟李颜聊了两句,看样子是很想对一下答案,最后还是忍住了。
他已经把李颜的解答当成正确答案,对答案没有了讨论的余地,大概率空余自己伤心,不如不对。
李颜就这么在明明被注视却恍若被无视的氛围中,考完了全部科目。
突破50%的语文有多强,之前体会过了,现在英语也成功来到26分,同样完成过半突破。
靠着记忆背诵的几门科目,历史、地理、生物尽数24,应付初中竞赛都没毛病的水平。
比较难受的是政治21,刚刚突破40%,不过对付正常题目绰绰有余。
数学暂时有点卡壳,哪怕学了往后的好多知识也没能更进一步,也是本次期中考唯一让他不满的地方数学附加题没彻底解完。
在这种等级的学科能力加持下,他还有充足的精力与专注度,不会因为粗心丢分。
刚考完,他就能给自己分数下个定论,除了语文作文要听天由命,外加政治自由发挥的附加题要看老师意见,再除去数学没解完的附加题。
其他的,一定满分。
没满分就是老师改错了。
19:00第三更
第124章 社团活动月,启启动!
重生前的李颜非常喜欢周三,周三的到来意味着一周的五天上课时间,即将过半。
周三一过,本周的假期与上课日就五五开了。
愉快的周五即将到来,最放松的周五晚近在眼前,一周下来最开心的周六接踵而至……
套娃式的期待。
或许很多年轻的上班族也有这种感觉,周三一过就觉得假期近在眼前。
等到成家了,开始感受到身体有些下滑了,甚至有些人会恐惧周三。
“这星期怎么这么快?”
这话对年轻人来说是快乐的,但年龄越大越难接受。
现在的李颜对于周三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他珍惜每一天,为每一天的流逝平等地焦虑着,巴不得给每一天都安上一些特别的纪念楔子。
十一月十二日,周三,他在起源中文网发布长篇小说《南宫少年》的日子。
暂时收获了十三个阅读,没事,无所谓,或许这一天并不值得纪念。
随着为期两天的期中考落幕,社团活动月终于正式启动了……吗?
李颜想象中的社团活动月,应该至少也有一堆摊位摆成排,各大社团的成员们卖力展示社团工作成果,文学社的社刊、摄影社的照片展、舞蹈社的热辣表演……
但是一整天下来,除了教学楼一条干干巴巴的横幅,还有校门口藏在大凤凰木后边的公告栏上有摄影社的作品,其他啥也看不着。
到了晚自习,看到两大文学社的社长来到只有十二个人的零班宣传,李颜才反应过来。
自己对社团活动的记忆来源于高中跟大学时代,那会儿所有人都住宿。
相比起来,初中根本没啥能参加活动的时间啊。
除了占用一下大家午休的时间,还有放学后搞他半个多钟,实在别无他法。
难怪大家也不太重视,根本重视不起来。
饶是如此,社长们还是自愿留到晚上他们不住宿,就为了给为数不多的住宿生们宣传一下社刊。
希望他们成为打工人之后可以保有这种热情。
“花园文学社跟而已文学社正在联合筹划一个精彩的节目,还请大家多多期待,周五中午少睡一个午觉,我们在风雨操场等你们!”
舞蹈社呢?她们没节目吗?
这是李颜唯一的想法。
不过零班的同志们对于文学节目兴趣颇浓,讨论得还算热烈。
尤其是跟李若飞和朱青伦这两位“主笔”。
李颜已经听见苏雅大声念着某句话,来自李若飞发表在花园校刊的短文。
大家听完连连拍手称赞,开始了解析,并直接询问作者这么写的目的。
简直是处刑……现场版让作者做自己的阅读理解题。
“我家门前真的就是两颗枣树!”鲁迅。
看着李若飞脸都笑僵了的模样,李颜打死都不能给这群人看见自己写网文。
那边朱青伦就更惨了,《而已杂谈》收录的全是时评杂谈,他自己确实有水平,但大部分初中生能写出什么有深度的东西来?
特别是编辑自己也是初中生,过度激烈的情绪、中二的倾向、偏激的观点……更受青睐。
零班特招的这些人还是能读出朱青伦文字相比其他作品的成熟,结果问出了更死亡的问题:
“青伦,你觉得《论应试教育》这篇比起你的,怎么样?”
好家伙,让作者亲自踩一捧一。
看着朱青伦涨成猪肝色的脸,李颜打死都不能给这群人知道自己写时评。
好在暂时两位好兄弟没有cue自己转移火力,姑且安然躲在角落岁月静好吧。
第二天的语文课,郭启文把他们仨都点了一遍。
当郭老师举起《临江文艺周刊》,开始跟大家介绍这份刊物的分量时,李颜已经开始抖腿了。
班主任也是深谙装逼之道的同道中人呐。
什么“含金量”、“最权威”、“第一省级文艺刊物”、“试金石”,听得李颜毛孔都舒畅了。
“最新这期,有一篇散文,名为《凛城烟火》,文风怡人,以小见大,只写人与事,却引发许多对‘家乡’这个命题的思辩,仅仅两千字,干练、余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