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去的时候李颜还以为自己走错了,观众席居然基本是空的,前排倒是站着一溜的工作人员。
“哦……要先彩排彩排,难怪之前说节目录制可能需要五小时以上。”李颜这么想着,被指引走上了舞台。
舞台灯光很亮,背景大屏幕写着“东方焦点”,台面上只有几张沙发跟一个茶几。
“欢迎欢迎!”迎面走来一位体态非常优雅的中年女性,气质拉满,姓胡名萍,“节目还在准备,请坐,李颜。”
李颜一脸懵逼地坐在了沙发上,沙发软硬适中,舒服的。
但是这个最牛逼的访谈节目……怎么还挺随性呢?
是不是他错过了什么?
想象中搞个电视节目应该是邀请、给方案、对细节、给提问提纲一大堆前期工作,然后到现场还要化妆彩排,至少把流程走好,然后才是有观众的正式录制吗?
怎么今天跟过来面试似的。
“诶,没化妆么?”胡萍盯着李颜看了会儿,跟一个跑来跑去的工作人员问道。
“没有吗?”那人凑近看了看李颜,“哟还真没有,这孩子真俊,乍一看还以为已经化妆了,状态这么好的?”
“那算了,纯天然更好,未成年能不化妆就不化妆。”胡萍笑道,随后示意李颜往她的方向坐过去,“李颜,咱们先随便聊会儿。”
这么一聊,李颜才知道这股违和感的根源。
说白了都是因为李颜本身的特殊性。
摘出来几个不一样的他,其实都是非常好的访谈对象。
作为学生,他取得了各种惊人奖项,代表华夏拿下过青信奥国际赛的第一名,是华大卓越少年班的一号学生,以“神童”的名义,聊聊家庭教育、学习方法以及一个未成年人对未来的想象,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作为年轻的老板,李颜带队完成洛神内核的研发,以及给国人种下了蛟龙手机的梦,聊聊研发的心路历程、未来科技的未来,也都是不能更好的题材。
然而这俩一结合,事情就难办了。
私底下怎么给李颜特权给他开路都没问题,当真摆到台面,要考虑的事情就多了。
李颜最敏感的身份就是“未成年”,不管他现在表现出多少超乎寻常的成熟与能力,他十五岁就是十五岁,没人会觉得这家伙是个重生者。
只会想,少年心智终究是少年心智,除了那些被李颜正面击碎过的人,其他大佬眼里,李颜始终是需要被保护的。
万一这孩子因为某些事情被网暴被针对,然后心态爆炸天才陨落,谁都扛不起这个责任。
所以作为新闻工作者,出于对李颜的强烈好奇,以及树立一个属于华夏的超级天才形象,这个访谈是要做的。
出于对他的保护,现场甚至不设置观众,访谈过程是关起门来的,真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剪辑了就是。
如果表现实在不合适,这期节目也可以不播。
“明白的,也感谢各位如此为我考虑。”李颜笑道。
但是胡萍把自己说别扭了。
尤其是她一直用“孩子”来形容李颜,把她自个儿说出割裂感来了。
她实在是很难把眼前人高马大肌肉线条分明的宽肩帅哥,跟“未成年”联系起来。
众所周知,帅哥的脸总是比较年轻的。
除了他那把明显年轻过头的声音,李颜全身上下就没有跟“十五岁”挂钩的特征。
再加上这自如又收敛的行为举止,身经百战的胡萍也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不过我们还是有些自己的小想法,”胡萍说道,“鉴于你一直以来的神奇表现,我们希望这次的访谈,或者说交流,更自由一些,所以没有给你提前准备问题,你觉得……”
“正合我意。”李颜大笑。
胡萍也欣赏地鼓鼓掌。
然后李颜就堂而皇之地在整个节目组面前,疯狂装逼。
至少在他们看来是这样的。
但李颜确实没有故意装逼,谁叫节目组问了一堆成长故事。
他的整个成长故事……说出来不就是逼王日记吗?
例如胡萍问他,“目前为止的整个学生时代,你印象最深的一场考试是什么?”
大家都以为他会回答青信奥国赛或者国际赛,毕竟那两个故事一个逆袭自证一个力战巅峰,结果李颜秒答:
“刚到新北一中的期中考。”
胡萍眼前一亮,心想终于不是听一些小说一样的故事了,“怎么说?这倒是一场很少提及的考试。”
“因为就这场我没拿到第一。”
又例如“你第一次来上京,应该是为了领取超新星国际推理文学奖的吧?我听说那天你还有一个天星文学奖要领,时间冲突的情况下选择了来上京,是为什么呢?”
“这边东西好吃点。”
还例如“华大少年卓越班的制度非常特别,你现在又得忙手机系统研发的工作,特别的上课制度会不会让你更好安排时间?”
“这制度就是我要求的。”
……那天的访谈,大概就是全程这种节奏。
听完这些回答,胡萍终于重新把李颜看作是一个孩子。
爱装逼的孩子,锋芒尽显,全然是少年意气风发的模样。
在两天后访谈节目播出了,李颜的各种高调装逼夹带着些许幽默感好在幽默分数停滞不前了,否则怕不是得被他说成脱口秀征服了许多年轻人的心。
华夏向来讲究低调内敛,现在冒出来这么一个沉稳却爱装逼的小天才,满足了许多学子对于梦中自我的想象。
当然,只有这些应该不足以让东方焦点决定播出这期节目。
在节目的最后,胡萍顺着她以为的李颜的意思,用了许多乍一听有些夸张仔细想想又确实如此的形容夸赞李颜。
至少在这一刻,她还在犹豫节目该不该播出。
没想到当她说出李颜已经被华夏计算机圈子里奉为“神”之后,李颜摆了摆手,说道:
“华夏从来不缺少这些领域的人才,只是因为种种原因始终没人如此投入。成一件事,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没有前辈们打下的基础,没有多方的支持,光凭所谓的‘天才’是远远不够的。”
话没说明白,但该感谢的都感谢了,前边高调了二十分钟竖的敌,这一句话全散了。
“至于‘神’,希望只是大家的一个调侃。我只不过利用好了天时地利人和,又结合自身比较全能的特性,取得了阶段性的小成就,这本来就属于当前时代的成果。突破现有科技水平的那条路道阻且长,我还只是刚刚起步,远不能与在这条路上举着火炬前行已久的前辈相提并论。”
说完那会儿,李颜脑子还叮了一声,【表达能力+1,三级技能,总数31】
突破了,不过他没啥好兴奋的。
这话在采访现场把胡萍说愣住了。
也把看李颜装了二十分钟逼的观众看愣住了。
第397章 心平静地乱
其实李颜录完节目就马上回了公司,一天时间极限来回,半夜吓了保安一跳。
第二天又吓了日常给办公室打扫卫生的汪紫一跳。
然后李颜终于赶在周五,正式召集未来科技业务部的164名员工开了场动员大会。
其实这时候大家已经在分工的引导下进入工作节奏了,还挺多人好奇李颜会怎么在会上安排工作的。
结果李大老板只说了两点:一是严格按照他的分工内容落实工作,二是“好好发挥,做好系统”。
然后提了一句,十二月十五号的时候,他会要求各位小组长对组内工作进展进行汇报。
算是布置了一个五天的阶段性任务。
不过对于只剩下二十一天开发周期的系统研发来说,五天是一秒钟都浪费不了。
至于小组长是谁……各小组自行举荐。
没了。
新人也就是觉得这老板做事挺有意思,确实像是未成年作风。
但跟进过洛神内核研发的那么几位老同志就跟见了鬼一样,这位亲力亲为解决了内核研发最关键工作的老板,放权了?
居然就这么交给了……一群新人?
关键是他还不设置一个两个正经的项目管理,所有小组长直接对他负责,那后续这几天的开发“盛况”已经可以想象了……
得多乱啊。
说起来张赫跟王力两人最后还是厚着脸皮留下来了,但是痛改前非,现在哼哧哼哧跟头牛似的干着活,听从能力水平比他们高的新人指挥调度,哪里有一点“初创员工”的高贵。
而至于李老板本人,居然就这么回学校上课了。
见到李颜的师生们一致表现出了不解。
“你还上啥课啊不赶紧去搞河图系统?”陈凡问出了大家心底的疑问。
“我心里有数的。”李颜笑道。
他确实有自信的资本,洛神内核是个完全出于手机操作使用研发的系统内核,实际上已经解决了大部分难点。
而在他前世,华夏后边开发手机系统的一大难点软件适配,现在并不是他太需要考虑的问题。
因为他连软件都准备自己做。
这其实就是他一直说的“天时”。
在这个智能手机还没有霸主、没有版式的时代,这个大众还对智能手机充满想象与期待的时代,这个手机软件也同样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
所有一切都还有可能,所有限制都还很细微。
技术的爆发还没来,李颜捏住了时代的咽喉。
无非是按着既定思路完成进一步工作,对于已经知悉整套工作细节,并且拥有超频的恐怖效率的李颜来说,系统开发已经是一个高级的寒假作业了。
不过他其实也有取巧的想法。
系统的研发伴随着后续的硬件开发、软件开发其实还有大量的工作,但李颜暂时将这事给区分开了。
“元旦前完成”这个目标,其实并没有特别困难。
毕竟“完成”的标准在李颜自己手里,他只要一个能正经在测试机上演示的系统如同他发布会做的那样,只是从动画演示变成真系统交互就行。
反正软件还没搞出来,硬件也还没上配置,80分可以算做完,90分也能算做完,100分……100分目前是做不到的。
这当然不只是为了“言出必行”,现在搞人设虽然也很有必要,但李颜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成果”。
内核的展示效果肯定没有系统来得直观,卡在一些特殊节点交出能震撼到大家的“阶段性成果”,也就是正式可用的河图系统,会极大地提高李颜在科技圈的话语权、提高未来科技在官方眼里的重要性、提高蛟龙手机项目在投资者眼里的可行性。
同时震慑上京那批快马加鞭想搞个水货系统偷鸡的“友商”们。
后边的手机生产,李颜需要动用的资源比现在多得多,可不是靠堆人力跟砸钱就能解决的事情。
他还是希望蛟龙手机的正式登场会成为一件众望所归的事情,如此便可略去许多现实烦恼,从而专心致志地为了创造更好的成品而努力。
更彻底地在历史上留名。
这就是他的心里有数,自然是无人能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