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颜看得频频点头。
“我以为,‘网络文学是野蛮生长的’此话不妥,不论在任何载体中,文学都有其野蛮生长的一面,此即生命力。若是所谓‘传统文学’只剩教条式的‘创作’,则等于异化为文学之外的东西。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这两个概念,我并不赞同分开。载体不应是分类标准,网络诗歌与纸媒诗歌无异,倘若因载体不同便有了高低贵贱,诗人岂不是也分身份?”
苏思青对李颜的文章有肯定也有辩驳,但整体看下来非常舒服,娓娓道来,很有老学者“不谈情绪不谈立场,只谈观点本身”的气质。
突然,一句话闯进李颜眼睛:
“我也拜读了《南宫少年》一书,甚是精彩,建议唐飞兄有空也可一阅。”
这以后要是给苏思青知道李颜是三合一惊喜大礼包可咋办呐……
李颜在文章中对“网络小说”进行了一番探讨,认为不该因为网络小说的风格、受众就给出所谓“低级”的评价,文学不是属于别文人骚客的阳春白雪,是属于人民的。
他还以为苏思青这种做了一辈子研究的老学者,多少会对这种观点嗤之以鼻,还做足了准备看看来自大作家的反驳会有什么力度。
结果却见苏思青只写了一句话,“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足矣。”
李颜对这老头的好感度直接爆表了。
怎么回事,先天忘年交圣体啊?
苏思青这封信写作水平非常高,甚至让李颜觉得放到苏老的散文集里都没问题。
这年纪这地位,能对网文保持一种学习、接纳的心态,真的了不起。
李颜看得是文思泉涌,提笔就写下了回信大纲,上一封信他肯定了网络文学的价值,这一封信他却要强调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不同,文学确实属于群众,但太过自由也不一定是好事。
所以苏思青畅想的散文诗歌平台红红火火的未来,恐怕并不能实现。
今日的网络文学百花齐放,未来的网络文学可能单指小说。
网络会成为部分文体的发展利器,但也注定不是另一部分文体的生存土壤。
想得正兴奋,李颜看到苏思青的最后一段话,直接傻眼了:
“唐飞兄,思青难有聊得如此畅快的笔友,不妨给个地址,方便日常交流。”
追上门来了啊!
想想也是,苏思青地位多高,第一封信就给了地址,结果要回复李颜还得天天翻报刊找刊登的文章,联系出版社一块寄送。
确实显得自己架子太高了哈。
苏思青这次只回复了唐飞,因为梦生悠士的城市系列新篇章《新安速度》前两天才扔出去,没那么快有回应。
而且写着小胖的家,只要苏思青不登门拜访,也没法知道这俩笔名的主人到底是谁。
到了真有机会见面那天,大不了李颜就来个三震苏思青。
反正信也交流了,观点也交锋了,不至于因为是个初中生就觉得曾经的高山流水作了古吧。
趁着脑子里观点横飞,李颜趁热打铁一鼓作气,就把回信写了出来。
不过他还准备好好雕琢一下,大作家的诚意快从字里行间溢出来了,他也得表表自己的态度。
信写完了,看一眼其他信封到底都是什么玩意儿。
临江文艺的稿费单,小胖楼下超市的宣传单,某网上期刊的稿费单妈的,一个半月前投稿的了,现在才送到,还只有五十块,给小报刊社投稿体验是真差啊。
刚把稿费单扔一边,一个精美的信封就露了出来。
“临江省作家协会‘大美临江’征文大赛组委会?”
他又翻了后边两个信封:
“新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五一杯’全市征文大赛组委会”;“全国第七届‘天星文学奖’征文大赛组委会”。
草……李颜嘴角上扬,难道后边这一叠东西,是获奖证书?
去年年底跟今年年初的一些征文比赛,确实是基本在二三月份就截稿了,这么一算公布结果还真是五六月的事情。
扎堆来啊。
他想到了什么,突然变得有些紧张,快速翻阅着手里的信封,终于是看到了他最在乎的寄件人信息:
“第一届超新星出版社国际推理小说文学奖组委会”。
第250章 两封邀请函
这下可真是开盲盒了。
李颜久违地有了一种紧张感,拿到信封代表至少拿了奖,但几等奖才是关键。
对自己能力再自信,面对主观评审的结果,李颜也是没底的。
虽然可以自我安慰“我这水平拿不了一等是你们这些评委菜逼”,但是说出来不免有些输不起,文艺界本来就是需要实力加运气。
写得再好,刚好碰到一群不喜欢的评委,谁来都是白搭。
万万没想到,这边还在思索着,宿舍门竟然被推开了。
李颜愣愣地看了一眼时间,居然已经是下午五点半了。
专心写着给苏思青的回信,没想到一晃眼就是一下午,时间真是太恐怖了。
“老颜今天吃什么?”林恒现在接过了朱青伦开炮的任务。
“中午只是简单吃了份饺子。”
“难得,你竟然……”话说一半,大家都注意到了李颜桌面摊开布满的信封。
“原来是颜总有活干。”朱青伦放好书包,拉过椅子就坐到了李颜旁边,占据吃瓜首席。
“刚好,既然大家都来了,顺便跟我一起开盲盒吧。”
连网络小说都给他们知道了,征文拿奖也没啥好藏着掖着了,关键是曾经比较激进的各种笔名已经入土,该积累的也都积累了,文学方向发表的各式文章包括网络小说互相支撑,证明着李颜本身的强大实力。
风险没了,就该装逼了。
每个人突然都被李颜塞过来一个信封,包括李颜自己在内,刚好六个。
“什么玩意儿?”朱青伦说着就瞪大了眼睛,“卧槽,比赛邀请函吗颜总?”
“邀请的话,可能得下次了。”
“奖状?”林恒问。
“对,应该是得奖了,但不知道几等奖,大家决定下顺序,一个拆,就当开盲盒玩了。”
“好耶!”陈凡还挺开心,“这辈子没想过能拆征文比赛的获奖证书。”
“又不是你的。”朱青伦摆了鬼脸。
“你想想,奖项牛逼我是第一个看到的,多少体会一下这种快乐,奖项不行难过的又是李颜,咱们血赚啊。”
“也对。”
对你们俩大头鬼啊对。
“按顺时针方向吧,”梁天成指了指李颜旁边的李若飞,“从若飞开始。”
男孩子的快乐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只要有“比较”与“互动”,啥都能闹哄哄地启动。
像朱青伦说的,这些都是李颜的奖状,其实跟其他人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但李颜发起了这么莫名其妙的邀请,大家还真就开开心心参与进去了……
个中玄妙,马上揭晓。
李若飞摇了摇头,“阿颜,天星文学奖,应该是最重的奖项吧?”
“算是。”李颜其实很想说不是,因为他更在乎自己手里的推理小说比赛,但从举办规格、要求、权威性各方面看,由临江省宣传部、文联、作协联合举办的全国性征文大赛,确实是重量级的一个。
“重量级的压轴揭晓吧,其他比赛是啥我还不清楚,最近除了天星文学奖,最高级的应该都是省级征文吧?有些面向全国,但是主办就到市县的,应该比不过‘大美临江’。”
“若飞这么熟练?你也投了吗?”梁天成问。
“这些比赛都是要拿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过的作品投稿,我挑了几个投,拿了新北‘五一杯’的银奖。”
大家小小欢呼了一下。
“那要不就从‘五一杯’揭晓吧。”李若飞指了指李颜另一边的陈凡,“阿颜,咱们直接对决一下,哈哈。”
陈凡叹了口气,“看来我拿到的比赛级别比较低啊。”
是的,这就是他们会参与本次开盲盒活动的原因,到手的比赛级别,打开后的成绩级别,都可以是一次战力对比……
李若飞拿到了传说品质的奖状,陈凡就等于只是个稀有了。
“战败”的陈凡火速拆了信封,一点缓冲没给就打开了奖状,“金奖诶。”
“果然还是比不过你,阿颜。”李若飞拱手,“多指教多指教。”
李颜只是笑着拍拍李若飞。
梁天成跟陈凡风格类似,都是果断打开,结果又是一个新安市主办的面向全省的征文一等奖。
“麻了,突然觉得今天是来被颜总秀的。”
朱青伦说着,故弄玄虚地慢慢抽出奖状,搞笑的是他拿反了,神神叨叨抽了半天奖状,结果其他人眼睁睁看着“一”字在眼前出现。
“别忙活了青伦,一等奖。”林恒撞了一下,“到我了。”
然后他比朱青伦还磨叽,跟跳大神似的一通瞎搞,然后看着“三等奖”的字样愣住了。
除了李颜,大家都愣住了。
直到这一刻,他们才意识到自己早就习惯了李颜什么都拿第一,这“三等奖”竟然如此刺眼。
“老颜,这……我手气不好。”林恒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
李颜毫不在乎地挥挥手,“这些评委傻逼来的。”
你把我们安慰的话都说了,我们还说啥?
“最次的一个比赛,给了最低的奖项。”李颜只是笑了一声,“没啥好在意的,他一等奖的奖金还没别人三等奖高。”
大家这才发现这个比赛的主办方是新北市灵湖区文联……
到了万众瞩目的时候了,李若飞突然感受到一股压力,怪了,明明都不是我的成绩单,紧张个什么劲?
“若飞,奇迹就在手中握着!”
“见证大作家李颜的诞生!”
“给我们看到一个耀眼的一等奖吧!”
草泥马,燃起来了!
颤抖的手,激动的心,李若飞小心翼翼打开了信封,往外一抖,竟然掉落了另一个小信封。
很高级的暗纹红色卡纸,上边有几个烫金大字,甚至有带着铜章的腊封。
“颁奖晚会邀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