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孩子,长这么好。”
很快他就找到了506,关着门,开着灯,看来孔老师还在。
李颜敲了敲门,里边传来略带沙哑的年老男声:“谁啊?”
凛城之子、沉淀的体育生、新北第一初中生、文体艺三栖战神、十七笔名拥有者、唱响宋词唱片制作者、网文界冉冉升起的新星、期末考试差一分全科满分之人、临江美术第一人杨成章唯一关门弟子、文坛大佬苏思青钦点影分身笔友……
咳,当然不能这么说。
不然孔老师要说这间办公室坐不下这么多人了。
“新北一中的李颜。”
“进来吧。”
孔老师身形瘦小,有些许佝偻,一头银丝,但是精神矍铄,是个看上去亲和力还不错的老头。
李颜来之前也查过资料,孔元德,临江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有过一些人文社科方面的著作,也有过一个课题拿到国家级银奖。
不过总的来说,在目前的李颜看来,还不算很厉害。
毕竟杨成章跟苏思青这种,都算是国家级的大手子了。
孔元德没想到李颜如此高大帅气,上下打量了好一会儿,“我有听说过你,风头正劲啊小伙子。还能让王培华跟刘院打招呼,能量不小。”
李颜只是尬笑。
“‘社区生态构建’只是一个方向,具体课题还没定好,学生们还在找方向。”孔元德一边说着,一边翻阅着手里的文件,“说吧,怎么想来了解这些?”
“我想看看,智能手机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李颜答道。
“哦?”孔元德停下了翻阅,“你这方向,倒是跟黎凯的想法有点关系。”
很好,要的就是这个。
“是研究社区外卖配送机制的黎学长吗?”
“你这都了解过啦?”孔元德呵呵一笑,“你直接去找他吧,他这个课题,总说要计算机介入,要做什么模型,我是老了,整不明白。”
“终究也是研究人,在这方面您……”
“夸老头的话就不用了,你这么点年纪,别染上那些破东西。”孔元德摆摆手,“好了,黎凯他们每天四点后都会在宿舍楼底下,那个什么学习空间搞东搞西,这小子也是有点想法的,整了个‘饿了吧’,我看就是把学校的外卖卡片集合在一起而已,他倒是吹得天花乱坠。”
李颜要的就是这个“饿了吧”。
黎凯也算是一号人物,从大一开始就对学校食堂阿姨抖勺一事深恶痛绝,作为吃货亲自发掘并收集了学校周边好吃的餐饮店,把各种小卡片塞给了同一宿舍楼的每一个宿舍。
搞了个qq群叫“凯哥严选”,然后作为中转站收集宿舍楼里同志们的点餐意愿,由他负责与商家联系送餐,再由他的舍友们负责从楼下一个个派送到各个宿舍。
一分钱都没多收,纯公益。
然后他就去学了计算机双学位。
并且开始拉着志同道合的兄弟优化流程,直接搞出了个内部点餐系统其实就是个简陋的网页,派送饭餐也开始收费了,一件一元,直接跟老板谈好的差价。
他又把这件事情巧妙一包装,就整出来“社区生态构建”这么一个课题。
把收集意见集中发送的事情,上到了改变社区生活方式的高度。
不过李颜还真觉得,这东西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
这也是他来的原因。
第214章 只是个初中生嘛(感谢盟主大猫二猫三猫)
在孔元德的指引下,李颜迈着自信的步伐来到了最高宿舍“月华楼”旁边的“学习空间”。
其实就是个可以讨论的小书店,有很多隔间,给大家做小组作业的地方,听说占位战争的激烈程度远超图书馆。
李颜穿着初中的校服,但毕竟身高178还肩宽有肌肉,虽然脸稚嫩,但是帅气。
所以他走进了学习空间,其他人也就是瞄了一眼,还以为是哪个新生穿着高中校服。
按孔元德的说法,黎凯因为“饿了吧”项目惠及全宿舍区,学习空间里有一块是专门为他们留用的其实很显眼,蓝色的简陋‘饿了吧’牌子就贴在最角落的墙上。
旁边还有另一条长长的贴纸:
基于校园点餐平台应用的社区生态构建研究。
“请问,哪位是黎凯学长?”
一个黑胖黑胖的寸头眼镜男站了出来,“我,啥事?”
“学长你好,我是李颜,新北一中的。”
旁边投来一些好奇的眼神。
“哦……老孔跟我说了,”黎凯拍拍李颜,“嚯,现在的初中生这么高这么壮的?”
“凯哥,这就是你说有人要来的那个人啊?”
“只是初中生嘛。”
黎凯也笑了,“没事没事,说明咱们项目有人感兴趣,挺好,李颜是吧?你跟老孔啥关系?”
李颜挠挠头,“今天刚认识。”
“,没事。”黎凯行事风格大大咧咧,“你先看着吧,回头有空再跟你说。”
然后他们六个人就开始投入到“研究”中去了,两台电脑一堆表格卡片,显然是为今天晚上的点餐做准备。
看他们忙,李颜也不好意思说什么,还琢磨着自己的名头到了大学生这里,难道就不够用了?
他默默挪到角落点的位置,看着桌面的各种文件,尝试在脑子里捋出来“饿了吧”的点餐流程。
其实非常简单,稍微想想就知道是怎么做的,黎凯就是个信息中转站,从所有人各自对接商家并下楼取餐,变成了对接他一个人并且无需取餐。
黎凯所说的“点餐系统”其实就是个简单网页,把不同店家的菜式放上去,等待其他人点餐并备注宿舍门牌号。
李颜比较关心钱的问题,毕竟这是摆在黎凯团队眼前最难的一关,需要信任。
黎凯通过前期的公益送餐行动,从身边好友做起,赔本赚吆喝,积累了基础信任,算是比较常规的商业套路。
至于钱……李颜目光搜寻着台面的各种文件,快速过滤着关键词。
突然,一个身材修长的宽肩眼镜polo男塞给李颜几张纸,写的是“‘饿了吧’点餐平台项目策划案(三稿)”。
“给你点参与感。”
嚯,这些师兄还是不错的嘛,李颜点点头,靠在墙壁上正准备就地好好阅读,突然又听polo男说道:
“去复印五份过来吧。”
“复印机在哪?双面黑白?”
“小伙子挺上道,”polo男拍拍李颜肩膀,“找前台说要复印,管理员也是我们小组的,不收费,双面黑白。”
堂而皇之以公谋私,这等不正之风,李某必将亲手遏制!
李颜走到前台,对接他的是一个很成熟的学姐,大波浪长发,涂了大红唇,穿的衣服比较紧身,身高也不错。
很奇怪,这个前台明明只负责打印复印,电脑也朝着外边,但是过来打印的男生们总需要学姐帮忙,每次就打一两张,害得学姐总需要找一毛两毛的钱。
柜台又比较低,从抽屉里找钱的时候学姐需要弯腰,散发着让人移不开视线的奇特魅力。
呵,狗男人。
李颜目不斜视,盯着学姐的脸就递过去策划案,“学姐好,复印五份,是黎凯师兄团队的。”
讲道理,李颜也不是要当什么正人君子,只是一方面确实有点不礼貌,一方面他对神秘巨物不太感兴趣。
但是学姐对180的精壮年轻小帅哥很感兴趣。
“哦?我有听说过你,没想到这么高这么帅。”学姐的声音也很成熟,一听就可以把诸如“傲娇”“败犬”一类词条撕掉的那种。
李颜只是笑笑,“谬赞了学姐。”
“声音听起来倒是个小弟弟。”学姐接过文件,“姐姐就喜欢弟弟,你大吗?”
……这话听着不得劲呢?
“十四岁……不到。”
“这么小?还得四年,到时候我都毕业了,啧。”
男孩子出门在外也要保护好自己。
李颜正准备接过文件,这学姐突然又收回递出去的手,“要收费的呢,五张一块钱,可以给我五块,我找钱给你。”
学姐脸上挂着笑,轻巧地扭着腰,看上去还准备慢慢找。
看到了吗朋友们,有时候女生也是可以这么主动的。
“胡馨月,别调戏小男生了。”黎凯突然喊了一声,“李颜,过来吧。”
李颜松了口气,终于回到小组。
“她就这样,天天整得自己跟个魅魔一样,实际上真有男生表白直接吓得脸都白了,口嗨型选手。”黎凯摇摇头,突然又反应过来,“不对,你特么初中生,我跟你说这个干什么。”
可能是觉得李颜挺配合,这群大学生也不好意思让他一直在旁边站着,让出角落的位置,示意李颜坐下。
黎凯似乎忙完了一波准备工作,指着电脑跟李颜说,“有啥想了解的?”
“钱。”
“哦?”一个字就吸引了几乎所有组员的注意力。
临江大学毕竟也是华夏前十的大学,虽说到不了遍地天才的水平,优秀学生还是遍地走的。
尤其是这种积极搞事情不摆烂的小团队,尽管怎么看黎凯都是在搞小聪明,但这也是一种聪明,搞事了才能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做出成绩嘛。
他们在这个听起来很简单的工作里就遇到了许多问题,最关键的正是钱。
还以为这个初中生就是了解一下流程走个过场,看来似乎有点水平?
“你想问我们怎么收费?”
“我看系统上是明码标价,猜想你们可能有两种做法,一个是把饭菜送到宿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然后再给到楼下等候的老板;一个是订餐的学生把钱存在你们这,做好记账,你统一还给各位送餐的老板。后者听起来更省力,但是需要的信任值更高,或许也会存在‘记错账’的问题。”
“策划案里写了吗?”黎凯看向polo男。
“没有……不是还在整理吗?”
“我靠,小朋友可以啊!”黎凯惊喜地拍拍李颜,“我们现在就是这么搞的,并且正在争取完全采用后者。”
你才特么小朋友……
“因为这么交货收钱的,忙不过来吧?”李颜分析,“你们团队就这么几个人,吃饭饭点集中,一旦点餐的人多了,靠人力计算分配很容易乱。而且还有个问题,一旦餐品出现错漏,还要通过你们作为中间方去沟通,也挺头大的,所有的合作都还没有正经的制度,说翻脸就翻脸。”
不是谁都有干了十几年餐饮的点菜阿姨那种水准的,不用笔就能把“炒粉微辣不要葱”“炒面不要辣加火腿”“炒饭加蛋加一点火腿酱油重一些多下葱花”记得清清楚楚,并且以上发生在不间断的十秒内,一边说一边手脚麻利地猛火爆炒,上菜还能记得谁点了啥,一点没错。
简直恍若神明。
黎凯“嗯↑”了一声就坐直了,“这确实是限制我们做大规模的主要原因,每次有别人想加入,都会被这几个问题劝退,认为我们做不大,充其量在一两栋宿舍楼推行。但是无所谓,我们主要也是当个课题研究,算是社会实验吧。”
“至少你们确认了一件事。”李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