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07:从小学生开始加点 第176节

  展信佳。冒昧托新北晚报旧友,将此信与稿费一同交付与你,若有叨扰,请见谅……”

  什么复制粘贴?

  李颜看着手头两封信,有点哭笑不得。

  也有点爽。

第211章 李颜三震郭启文

  苏大作家另外这封写给“唐飞”的信,讨论的主题就完全倾向了社会评论方向。

  本身苏思青就是一个注重历史文脉传承与保护的人,在新北作为排头兵火速发展经济的时候,如何兼顾土地开发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一直都是个大难点。

  在尤为重视经济的时候,苏思青的发言总是被视为不识趣,也是吃过不少瘪受过不少气。

  现在虽然好了些,但在华夏经济腾飞的阶段,民族自豪感正在顶峰,大家看的都是未来而不是过去,他关于文脉传承的各种发声有时候更像是吉祥物的存在。

  不能没有,但也没那么重视。

  恰好,李颜因为写城市文脉相关的散文,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另一边的“唐飞”马甲写的社论,还真就也跟这块内容有关。

  苏思青信中提到李颜近期发表的《坐望千百年的古建筑,后人不可忘》一文,夸赞“着眼于细微之处,以小见大,很是动人心”,甚至反思了自己近年来立场越写越高,难免有脱离群众所思所想、高高在上的嫌疑。

  “另外,新北报纸曾有一位‘阿克塞西’甚为活跃,近日不见此兄再发高见,其行文风格与你颇为相似,谈及痛处,用笔之狠辣,观点之独到,令我甚为喜悦,不负责任猜测一句,此名可是唐飞兄所用?”

  别夸了别夸了,李某心慌啊!

  不过这苏思青有点东西的,梦生悠士跟李颜,唐飞跟阿克塞西,他的猜测都是对的。

  就是这四个也可以画等号,不知道苏大作家会有些失落还是更加振奋。

  总而言之,这两封信下来,可谓情真意切,看得李颜对苏思青好感倍增。

  他在信件末尾给了个收件地址,希望李颜能跟他书信往来进一步交流。

  李颜第一反应是:没有电话或者qq吗?

  这信不好回,鉴于对方如此真诚,李颜多少也先拜读拜读他的作品,反正都选择当笔友了,应该也不在乎回信的时效性。

  或许与这位大作家的交流,就是李颜语文能力突破瓶颈的一机会呢?

  至少也会是一大包经验吧。

  第二天一早,李颜又出现在了教室,全班同学惊讶之余竟然有点欢欣。

  不是,我在场是会给各位加学习正面buff吗?

  “当李颜在场时,同教室同学获得学习速度+10%的效果”?

  让他们失望的是,李颜上完语文课就去了办公室,并且没有回来。

  没错,今天到班里,主要是郭启文找他。

  听完语文课的主要原因是,李颜可以在办公室待着不上课,郭启文至少要上完语文课先。

  次要原因是李颜觉得可以给郭老师一点面子。

  “我后边没课了,聊会儿吧。”郭启文逐渐适应了上课时间跟李颜待在会客室聊天,泡茶都知道只给自己了,“最近忙什么?”

  “忙着写网文。”李颜直说。

  郭启文没有很惊讶,“这块,我不是很了解。”

  那李颜也不准备科普。

  “写网文,那还有在写报刊投稿吗?”

  “有的。”

  “那还挺好。”郭启文踌躇了一下,还是叹了口气,翻开了《临江文艺》,“这是《临江文学周刊》的子刊物,级别也很高,我发现那个写《新北印象》的梦生悠士,又写了一篇《铁龙常衡》……你看,我之前跟你说,可以将城市作为写作主体,以临江文化为大主题,串联起来写成系列。”

  李颜没说什么。

  “其实是你开的头,你的《凛城烟火》,但是现在却被这位梦生悠士后来居上了。他看起来应该有比较深厚的阅历,你现在想反超他,有点难了。”

  “不用反超的。”

  “什么?”郭启文还感慨着,一下没理解李颜这句话。

  “我说,不用反超。梦生悠士就是我,我的笔名。”

  郭启文的眼睛慢慢瞪大了,他上下打量了一下李颜,喉咙哽着一句“别开玩笑了”死活说不出来。

  他太懂李颜打脸的能力了,这时候再离谱的事情,都宁愿相信了而不是反驳质疑他。

  “你说的有写投稿,就是这个意思?”

  “对哦。”

  “为什么不用原名?你已经发表了《凛城烟火》。”

  “呃……说起来还蛮复杂的……”李颜挠挠头,“有些内容给人知道是初中生写的,会有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老师您应该明白。只是我也没想到《新北印象》能上《临江文学周刊》。”

  郭启文终于还是没忍住,“真是写的?新北印象就算了,常衡市的内容……你怎么写出来的?”

  “网络资料,俯拾皆是,甚至可能比起单纯到现场了解得更多。当然有机会去还是要去。”李颜道。

  “唉,真是……”郭启文脸上竟然罕见地露出了苦闷的神色,随后又苦笑道,“作家圈子里还在说,苏思青很好奇梦生悠士的身份,这要是给他知道是个初一学生……”

  “他是挺好奇的,”李颜从兜里掏出来两张纸,“都给我写信了。”

  郭启文端在手里的茶水一抖,眼睛又慢慢瞪大了,连着两次这种表情,让李颜觉得有点滑稽。

  “他怎么……我看看。”郭启文才伸出手去,马上又收了回来,“不好意思,李颜,能给我看看吗?”

  “当然可以了。”李颜把两张纸都递了过去。

  郭启文的疑惑在第一句就得到了解答,随后又慢慢看完了信。

  

  他深吸一口气真准备感慨什么,马上意识到手里还有一张纸,疑惑地一打开:

  “怎么还有唐飞?”

  “因为这也是我啊。”

  “唐飞?”郭启文快速扫了一眼信件内容,“那个在新北日报发表了近十篇评论的唐飞?!”

  “准确来说,其实是十一篇,在《坐望千百年的古建筑,后人不可忘》之前,还刊登过两篇,那会儿还不够出名,写的也不是文脉这块的,大家似乎不咋关注。”

  至于其他的笔名……就算了吧,零零碎碎的,也没啥提的必要了。

  郭启文的眼睛三度为李颜慢慢瞪大。

  憋笑真的很辛苦啊郭老师。

  郭启文细细把第二封信读完,默默交回给李颜,然后捏着太阳穴开始自顾自喝起茶水。

  “你……准备怎么回复苏思青?”

  “还不了解,正准备问问郭老师,有没有他的著作或者轶事之类的。”

  “著作……”郭启文起身,看上去竟然有点恍惚,“毕竟是临江省出去的作家,办公室书架都放了好几本,给你挑一下。”

  不一会儿郭启文就带着两本散文集一本论著跟小说《青砖》回来了,“你啊,总是能给我搞出点新花样。建议先不要跟苏思青说明你身份……至少保持一段时间的交流之后再说。”

  “那当然,笔友交流,不需要知道太现实的东西。他反正也没问我。”

  郭启文笑着摇摇头,“这苏思青,一直有听闻喜欢阅读各种报刊,然后找有共鸣的作者发去亲笔信,我还以为自打他成名后这个爱好应该就没了,没想到竟然还保持着。”

  “他算厉害吗?”李颜问了个无比直接的问题。

  郭启文大笑,但是突然又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

  “厉害肯定是厉害的,在当今文坛肯定有一席之地,但放到历史上说,自然还差点意思。苏思青主要是在文脉传承、文物保护这些方面比较有见地,并且相关知识积累很足,同时是作家与学者,这一点可不容易。所以我倒是也好奇,兼具作家与学者身份,他居然连个临江省作协、文联的管理层都不是,是有什么内情,还是自己不乐意,我就不得而知了。”

  李颜心里冒出了一个可能知道这问题答案的人选林恒,他老爹是文化线的,多少应该会了解一点内情。

  “但也正是如此,可以反过来确认苏思青在当今文坛的地位。”郭启文一拍手,“他没有具体职位,但只要是请临江文坛代表人物的时候,他一定会出席,作协主席都可能不邀请,他是必须邀请的。从这点来说,算是临江省文学第一人,似乎也没啥问题。”

  李颜满意地点了点头。

  郭启文突然想到什么,皱着眉看李颜,“你……临江美术第一人是你师父,现在文学第一人是你笔友?”

  李颜点点头,“郭老师,你要加油成为临江第一班主任。”

  郭启文闭上了眼,长长叹口气,突然笑道,“没事,临江第一初中生是我学生。”

第212章 端水大师

  4月9日周四晚上,李颜还没想好怎么找林恒聊起苏思青,舍友们的夜谈话题却主动给了机会。

  “写了你家,《铁龙常衡》,我觉得写得很好,也好奇你作为常衡人,看完会有什么体会。”

  李颜竖起了耳朵。

  “看过了,《临江文艺》我常看的,说起来若飞君那篇……”

  “不谈我的,不值一提。聊聊《铁龙常衡》吧。”李若飞打断林恒施法。

  “挺好的,我家是工业城市,临江的工业集中地,当年轰轰烈烈的建厂行动也算是临江躲不开的一段历史。”林恒正经起来还是很有范儿的,“我们常衡有个大作家,叫苏思青,跟这篇文章一样,也一直在强调工业开发与文脉保护的事情,我们家那边对他算是毁誉参半。”

  “毁誉参半?”

  “就说他从常衡走出去的,出名了却回过头限制常衡发展。”林恒耸肩。

  “这哪里能叫限制。”李若飞摇头。

  “而且吧,我觉得他说的话太官腔了,看着没啥感触。”林恒躺在床上,声音不太清晰,“明明是常衡长大的人,写出来就像外人评价一样,说应该怎么怎么,像是在指导。”

  “《铁龙常衡》呢?”梁天成加入对话。

  “这个梦生什么,这个作者,应该也不是我家那边的,他写新北印象明显有很多现实描绘,到了常衡就没有了,只是讲背景讲历史,但依旧比苏思青的那些文章更有人情味。”

  “以小见大。”李若飞总结。

  “对对对,不愧是若飞君。”林恒笑道。

  逮着机会了,李颜立马插嘴:“这个苏思青,厉害吗?”

  “厉害的,要不是他拒绝当任任何职务,现在临江省作协主席就是他啦。”

  果然,林恒跟郭启文对“厉害”的定义很不一样,李颜倒是没想到一句话就问出了想知道的东西。

  “为啥拒绝?”

  “苏老师还是很有文人风骨的,他跟讲目标讲任务的那些人合不来,甚至在某大会上直接说‘我无法与只谈利益之人为伍’,得罪了一大批人。不过也在作者圈子里有了很好的名声,听说平时很喜欢跟别的作者书信往来,在作家圈子里地位很高,临江很多作者都以收到苏老师的来信为荣。”

  “苏老师?你认识他吗?”李颜敏锐捕捉到了林恒表达的不同。

  “我爸认识,跟他有过一些交流,我哪能认识,他又不来我家。”林恒伸了个懒腰。

  “其实我不太喜欢这个梦生悠士的文章。”朱青伦突然放了个炮,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

  “怎么说,青伦?”李若飞情绪很平和。

首节上一节176/5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