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年开始我在时代大潮里 第9节

  八毛钱一斤是凭票供应供销社卖猪肉的价格。

  王卫东还是不说话奋力的向前推自行车。

  那个人双手死死的拉住自行车后座身体后仰不肯让王卫东离去。

  “大兄弟有话好商量。嘛,你说多少钱!”那个人说道。

  为了儿子的婚事掏空了口袋,磨破了嘴巴和鞋底,真是上辈子作孽啊。

  “大叔,你看看这猪肉,膘多肥!还有猪头和整套猪下水一共二百五十斤你就给二百五十块!”王卫东答道。

  “二百三!大兄弟,真没钱了,给你二百五十块钱也行,不过要等我收礼以后再给你钱。”那个人央求道。

  王卫东想了半天终于缓缓点头。

  看见王卫东点头,那个人高兴的说道:“跟我去储蓄所取钱!”

  那个人在前面引路,他一边走一边时不时回头看王卫东一眼,好像怕他后悔跑了。

  那个人走进储蓄所把存折上的钱全部取出来都交给王卫东。

  “加上利息一共是二百零八块,你跟我到家里取剩下的钱,明天迎儿媳妇,儿媳妇下车和开口不知道还要花多少钱!”那个人叹息说道。

  他带着王卫东往家里走去,走了二十多分钟来到一处砖瓦房前。

  看着三间砖瓦房,王卫东知道这家人日子过得不错。

  “每一个看见自行车上猪肉的人都笑着对那个人说道:“猪肉买回来了!”

  走进院子后那个人回头对王卫东说道:“大兄弟,你在这里等一会我马上回来!”

  说完这句话那个人竟然没有进屋而是反身出了院子。

  王卫东马上明白那个人真是没有钱了,他现在要出去借。

  房子里面出来的人邀请他进屋休息,王卫东摇头。

  可是他站在院子里足足等了四十多分钟那个人才匆匆忙忙走回来。

  “大兄弟不好意思啊。”那个人尴尬的笑着说道然后把皱皱巴巴的二十二块钱递给王卫东。

  “没关系。”王卫东说道。

  他把两块钱塞回去二十块钱揣进口袋说道:“两块钱算我随礼了。”

  王卫东骑上自行车出了院子飞快的向西而去。

  半个小时后他又回到向阳化工厂。

  他又回到菜市场。

  来到他经常买肉的摊位前王卫东说道:“来两斤排骨!”

  今天卖这次肉他就赚了一百三十块钱相当于他父亲王海富两个月的工资。

  那个卖肉的大哥愣愣的看着他说道:“你不是刚刚买了一头猪吗?”

  “我那是看着两个孩子可怜所以学习叔叔做好事,买完骑到河边就扔河里了。”王卫东若有其事的说道。

  “你就吹吧!”卖肉大哥不相信的说道。

  不过他还是剁了两斤排骨递给王卫东说道:“还是兄弟你生活好啊,这一个月你来我这里买过十几斤肉了。”

  王卫东骑上自行车回家,家里还有三斤油豆角,回去做排骨炖豆角。

  由于卖菜的缘故王卫东每天只能吃两顿,奶奶中午如果饿了就吃点他买的饼干,所以晚饭做的早一点。

  回到家里洗菜做饭,不一会锅里就散发出炖排骨的香味。

  闻着香味奶奶黄桂英咽着口水埋怨道:“过日子要节俭,不能有今天没有明天!多攒些钱留着将来娶媳妇!”

  “穿的差一点可以,吃的差了我受不了!”王卫东答道。

  一个小时后排骨炖烂了,王卫东把饭菜端进屋里祖孙两个开始吃饭。

  他把好啃的骨头放进奶奶的碗里,不一会桌子上就有一堆骨头。

  饭吃到一半,王海富脸色阴沉的走进院子。

  他没有进屋而是先围着自行车转一圈然后看着自行车后面的两个筐,看见编筐柳条上的油腻他的脸色更加难看了。

  王海富走进屋里看着满嘴是油的王卫东问道:“猪肉呢?”

  “猪肉?不就在这儿嘛,爸,你没有吃饭吧?坐下吃点。”王卫东答道。

  听见儿子这么说王海富猛的向后退两步睁大眼睛看着那盆排骨炖豆角!

  “这排骨,这排骨……”王海富说到这里就说不下去了。

  “怎么了,吭哧瘪肚的!”黄桂英不耐烦的说道。

  王海富咬牙切齿的看着王卫东问道:“你还是人吗?这你也敢吃,还让你奶奶也吃!”

  “到底怎么了!”黄桂英睁着茫然的眼睛用手拍着炕席说道。

  “妈,你记不记得卫东回家那天玉凤在饭桌上说的那个杀人案,还有那头猪?我今天听人说卫东把那头猪买走了!”王海富答道。

  黄桂英先是愣了一会然后猛的趴在炕边大口的呕吐起来,恨不得把苦胆吐出来!

  好半天她才抬起头,白茫茫的眼睛转向王卫东的方向。她的眼睛里流出两行眼里,这不是因为难过而是恶心!

  “我这把老骨头早晚死在你手里!”黄桂英恨恨的说道。

第17章 重任在肩一

  王海富按住王卫东的上半身,黄桂英拿着扫帚用力的打了王卫东几十下。不是因为心疼才不打了,而是因为打人是一个力气活实在太累了。

  王卫东趁两个人喘息准备重新再来的时候急忙解释了几句然后带着两个人赶往菜市场。

  多亏那个卖肉大哥还没有走,他给王卫东作证那两斤排骨的确是王卫东从他这里买的。

  三个人又回到家里,王卫东说道:“饭还没有吃完,接着吃吧!”

  可是无论是王海富还是黄桂英都没有吃饭的情绪。虽然已经知道现在盆里的排骨不是来自那头猪身上的,可是一想起来还是觉得恶心。

  “那件事怎么可能是真的?我在红卫村收那么长时间菜问过好几个人,他们都说是假的。”王卫东说道。

  他脱鞋上炕拿起筷子继续吃饭啃排骨。

  黄桂英坐在炕上身体不住起伏,她心里的怒火还没有消。

  王海富看着自己的儿子,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

  不管两个长辈怎么问,王卫东一口咬定整个猪都让他扔进河里。他脸上决然的表情表明就是皮鞭沾凉水,老虎凳,辣椒水他也不会老实交代!

  “即使你说的是真的,可是大部分人都认为猪把人吃了,那就是吃了,没吃也是吃了!”王海富最后恨恨的说道。

  王海富无奈的走了,黄桂英又开始采取沉默对抗的态度。

  第二天早上起来王卫东吃完早饭后骑车出了家门。

  迎着初升的朝阳呼吸着新鲜空气王卫东骑在两边都是农田的沙土路上觉得心情十分愉快。

  他骑车到小河边木桥的时候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河边。

  王卫东急忙下车问道:“爸,你怎么在这里?”

  王海富回头看着他问道:“是这条河吗?猪在哪里。?”

  王卫东看着父亲手里的手电筒吃惊的说道:“爸,你一晚上没睡就是到这里找那头猪?”

  “儿子做了缺德事我能睡着吗?两点多我就起来到这里找猪!”王海富挥舞着手里的手电筒愤怒的说道。

  “沉到水里你怎么能看见?”王卫东说道。

  “放屁!泡这么长时间早应该浮上来了!”王海富答道。

  “顺水漂走了。”王卫东又找到了一个理由。

  王卫东不准备继续被质问,他跨上自行车说道:“别在河边逛了,让人看见以为你因为什么事情想不开!”

  看着扬长而去儿子的背影,王海富无奈的摇摇头。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王卫东的生意越来越少。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天气变凉蔬菜越来越少。

  最后生产大队的大车队拉着大白菜萝卜土豆进入向阳化工厂,进入县城,城镇里的人们开始储备冬菜的时候。

  王卫东结束了将近半年贩卖蔬菜的生涯,他算了算除了几个月的生活支出现在还剩下五百多块钱,这笔钱足够他过完年坚持到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那时候他可以继续他的蔬菜生意。

  不过王卫东不准备在家里长待,他想休息几天然后去牡市或者哈市购买一批画片回来到学校门口卖。

  由于评书《岳飞传》的热播,岳飞、岳云、牛皋这些人迅速成了孩子们心里的英雄。

  那些印着这些人的画片虽然画工粗糙,印刷质量很差但是非常抢手。

  王卫东盘算过如果上一百块钱的画片回来应该能卖三四百块钱。现在这个时代买卖还是很好做的。

  他躺在炕上悠闲的抽着烟。王卫东发大财的心情并不强烈,自由自在的享受生活就好。窗外的秋雨淅淅沥沥的下着。

  黄桂英忍不住说道:“你爸让你去当兵,你这孩子说什么都不愿意去!”

  “大雨哗哗下,京都来电话,让我去当兵,我还没长大!”王卫东贫嘴说道。

  可是奶奶还是不打算放过他,一直在旁边絮絮叨叨的说着。

  王卫东实在忍受不了语言暴力翻身下炕穿上鞋向外走去。

  冒着牛毛细雨王卫东向几条街后的一户人家走去。

  那是他小学同学刘建国的家。

  来开门的是一个拄着拐杖的年轻人。

  刘建国出生的时候一条腿就畸形,所以读完初中后就待在家里。

  现在身体好的年轻人都没有工作,像他这样的人更不可能有工作了。

  “卫东,是你!”刘建国说道。然后他带着王卫东往屋子里走去。

  刘建国的小屋里摆满了一摞一摞的无线电杂志,桌子上摆着万能表和几个电子元件。

  王卫东想起来了,根据他脑中的前世记忆,几年后喜爱无线电技术的刘建国开了一家无线电修理部,日子过得还不错。特别是十几年后向阳化工厂经营艰难连发工资都困难的时候,刘建国的好日子显得很突出。

  看着桌子上的电烙铁和电容电阻和开关王卫东问道:“你这是要做什么?”

  “我打算做一个模拟发报机!”刘建国沾沾自喜的答道。

  王卫东愣了一下突然吼道:“不要!”

  他终于想起来了,根据前世的记忆,刘建国的确做了一个模拟发报机,这件事没有多长时间就惊动了公安部门。

  刘建国向他们解释这个模拟发报机只能做练习发报用,根本不能发射电波,可是警察不能光听他解释,直到省厅的技术人员经过认真检查后才确认了刘建国的说法。

  不过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来了你练习发报干什么!?

  最后经过仔细的调查后发现刘建国的确没有任何问题,警察严肃的批评了刘建国收走了模拟发报机。

  这件事折腾了刘建国半个多月,人也消瘦了一圈。

  这一次王卫东不能让刘建国再犯这个错误!

  “你做这个东西干什么?”王卫东质问道。

首节上一节9/3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