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年开始我在时代大潮里 第89节

  王海富和老陈走出后门看着卡车上的彩电和站在卡车上的王卫东一时说不出话来。

  现在商店一个月也就能卖出一两台电视,这么多电视要卖到猴年马月去!

  再说,这些电视要多少钱啊。

  打开箱板,王卫东说道:“快搬啊,都搬到院子里。让卡车先走。”

  两个五十多岁的壮劳力在卡车下面,王卫东在卡车上面,二十分钟后就把卡车上的电视搬空了。

  看着院子里的彩电,王海富问道:“一下子拉回来这么多彩电干哈玩应儿?”

  “有朋友帮我联系的客户,从我这里购买彩电赚两个小钱。”王卫东答道。

  “买这么多彩电直接去批发就完了,还能省点钱,为什么非到咱们这里购买?”王海富不解的问道。

  王卫东没有回答,做了一个你懂的眼神。

  王海富领悟后大骂:“这些混蛋,一天到晚就知道瞎鼓秋!”

  “这些电视先往我房间里搬!”王卫东指挥道。

  奶奶黄桂英和王卫东陈季红住在一个房间,中间有一个布帘,黄桂英和孩子睡在一张床上。

  这一次,王卫东在两张床之间垒起两排电视机,垒起四层接近天花板,像一面墙一样,只留下半米多宽出入的空隙。

  “爸,剩下的十来台电视先搬到你房间去。”王卫东说道。

  陈季红走过来捅了捅王卫东,王卫东双手做了一个数钱的动作。

  转身王卫东又从后面出去了。

  两个小时后一辆卡车又停在后门口,卡车上还是五十台彩电!

  “你的朋友要买这么多彩电?”老陈难以置信的问道。

  “你们这些老脑筋,一百台彩电不算多。”王卫东说道。

  这些电视都塞进王海富和李玉凤住的屋子,小屋里除了一张床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

  “我自己的老命不要紧,万一把电视磕碰坏了怎么办?”王海富问道。

  王卫东想了想到院子里搬进来几块砖头,他蹲下把床腿垫高然后搬一台电视塞进床底下,连塞了六台终于塞不下了。

  “少了六台电视房间宽绰多了。”王卫东说道。

  吃完饭,王卫东又消失了。

  这一次卡车拉回来两吨大粒子盐。

  “这么多盐要卖到什么时候?”王海富质问道。

  “盐怎么都放不坏,慢慢卖嘛,等到秋天腌酸菜的时候就差不多了。”王卫东答道。

  成袋装的粗盐非常重,把两顿盐搬进院子,三个人都是汗流浃背。

  “歇一会,再把盐搬到棚子里。”王卫东喘息着说道。

  院子里刚刚搭好的棚子王卫东就是用来存货的。

  第二天,王卫东出去又拉回五十台洗衣机,自己床下,奶奶床下各塞了三台,剩下的塞进岳父母住的房间里。

  “现在住在家里还没有住在笆篱子宽绰!”王海富抱怨道。

  可是又过两天,王卫东又拉回一百台自行车的散件。

  自行车批发的时候都是散件,各个商店拉回去后要靠自己组装。

  现在屋子里都堆满了货物,只能放进棚子里,棚子放不下就把装散件的木箱放在院子里。

  李玉凤看着家里被塞满的东西问道:“这些东西都是卫东朋友要买的?”

  “你听他胡说八道,这小子一屁两幌儿!”王海富答道。

  “可是这些东西要多少钱啊,一百台彩电,五十台洗衣机,一百辆自行车,没有二十万下不来吧?”李玉凤说道。

  “人作有祸,天作有雨!”王海富说道。

  王卫东干完这些事每天就背着小手在哈市的各大商场转悠,回来后调整价格。

  王海富他们发现,这段时间价格调整变的频繁,几天就要调整一次。

  伴随价格上涨的是购买彩电自行车和洗衣机的人也在变多,六月份卖出六台彩电,七月卖出了十五台。八月的前半个月就卖出了十三台。

  卖的越贵,买的人反而越多。

  八月中旬的一天,早上六点半,王海富打开商店的窗户和大门,现在还没有到营业时间,他只是想透透气。

  这时候一个戴蓝色工资帽的中年人推着推车来到门口。

  “师傅,开业没有?我要买一百斤大粒子盐。”那个人说道。

  “现在才六点半,我们这里七点半营业。”王海富答道。

  “既然已经开门了,就卖我一袋呗。”那个人央求道。

  “大粒子盐一袋是二百斤,不是一百斤!等七点半我们商店收拾好了,把秤搬出来再给你称重。”王海富解释道。

  “那我就买二百斤!我帮你抬一袋出来,不用称重,我直接给你钱。”那个人说道。

  “二百斤盐你要吃到什么时候?买几斤回家慢慢吃,吃完再买嘛。”王海富好心劝道。

  “你这个老同志,你是卖东西的,我是买东西的,你管我买多少!”那个人不满的说道。

  好心当成驴肝肺,王海富压住心里的怒气,招呼那个人进入商店,两个人吃力的把二百斤粗盐袋子拖到商店门口,再抬起来放在推车上。

  拿着钱,看着那个人远去的背影王海富幻想着那个人全家吃盐吃到浑身长毛。

  中午换班吃饭的时候,李玉凤对王卫东说道:“上午一个人一次就买了三十双尼龙袜子和整整一匹白布!”

  下午,商店里总保持二三十顾客在商店里买东西,王卫东也不得不出来帮忙,陈季红负责从后院往前面商店货架上补货。

  “能不能排一下队啊,同志们,挨个来,这样还能快一点!”老陈喊道。

  到了下午商店关门的时候却始终关不上门,因为前面买东西的顾客还没有离开,后面买东西的顾客又涌了进来。

  “卫东,你去后面搬两台彩电,这位同志要买两台!”王海富喊道。

  李玉凤接过柜台对面的人交给她的比转头还要后的钞票飞快的数起来。

  她的手在颤抖,今天她数钱的次数太多了,手已经开始抽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数钱数到心惊肉跳!

  好不容易关上商店的大门,几个人能够喘口气坐下来吃饭。

  “明天不要开门,把窗户打开卖东西!”王卫东说道。

  “明天你要抓紧进货!”王海富说道。

  “我已经打电话问过了,这几天不能进货!”王卫东答道。

第177章 像洪水爆发一样二

  连批发的地方都没有货,即使有也要先保证国营大商店的供应。

  “早知道这样,当初多进一些货就好了。”李玉凤说道。

  “多进一些货?那样的话咱们只能站着睡觉了。”王海富说道。

  吃完饭王海富和老陈还不能休息,他们两个要把自行车散件组装成自行车,而且要尽可能的多装几辆。

  装自行车的时候,老陈问王海富:“这一次咱们要多少?”

  王海富伸出两根手指说道:“少于这个数,我就跟他拼了!”

  第二天早上,王海富没有打开商店大门,只是把两扇窗户打开透气。

  不到六点就有人来到商店门口要买东西。

  五十多岁,家就住在附近同样是退休工人的黄师傅拎着一个大塑料桶站在外面。

  “老黄,你这么早就来买东西?”王海富问道。

  黄师傅把塑料桶放在窗台上说道:“给我打二十斤酱油!”

  王海富接过塑料桶,走到酱油缸旁边打开盖子把漏斗插进塑料桶,他一边提酱油倒进桶里一边说道:“老哥,酱油放时间太长会长毛的!”

  “省一块钱是一块钱!大不了倒进锅里煮煮。”黄师傅说道。

  不到七点,商店外就站了好几个人。

  “师傅,为什么不开门?”一个中年妇女问道。

  “人太多,都挤进里面照应不过来,今天只能从窗户卖东西”王海富答道。

  中年妇女马上说道:“先给我来五十斤白糖!”

  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

  王卫东站在银行外面等着银行营业后进去存钱。昨天的营业额太高,家里不能放太多的钱,要马上存起来。

  今天银行外面等待的人格外多,银行刚刚开门就一窝蜂的涌进去。

  王卫东排在长长的队伍里面,听着服务窗口传来的声音。

  今天来这里的人几乎都是来取钱的,而且都是几百上千块钱的取钱。

  轮到王卫东办理的时候,业务员看见王卫东递进窗口几个砖头那么厚的钱诧异的看着他。

  李玉凤嗓子都快要哑了,她刚刚在窗口数完一个要买自行车人的钱,弯腰拿着一张扑克撕下一半递给那个等着要自行车的人。

  “这是什么?”那个人手里拿着半张扑克纳闷的问道。

  “自行车从窗户递出去砸到人怎么办?”李玉凤说道。

  现在窗户附近挤着几十个要买东西的人,李玉凤一低头看见的都是脑袋。

  “你拿着这半张扑克绕到商店后门就能换一辆自行车!”李玉凤大声解释道。

  她转过身把剩下的半张扑克交给等在旁边的黄桂英。

  今天实在太忙,连七十多岁的老太太都上阵了。

  黄桂英颤颤巍巍穿过商店来到后院,她把半张扑克交给站在后院门口的陈季红。

  不到一分钟,那个买自行车的人就来到后院门口,他把半张扑克交给陈季红,陈季红把两个半张扑克对在一起验证无误后转身从院子里推一辆自行车到门口。

  整个过程就像是特务接头一样。

  李玉凤和陈季红的母亲站在两个窗户前面收钱卖东西,王海富和陈季红的父亲在后面给各种商品称重再到窗户前面交货,四个人忙的是一塌糊涂。

  存完钱的王卫东从后门回到家里,马上把彩电洗衣机往前面商店里搬,这些他存了两个月的商品已经卖掉一大半了。

  干完这些事,他又蹲在两个窗户下面,把放在李玉凤和陈季红母亲脚边鞋盒子里的大团结挑出来,放到后屋保存。

  到了中午的时候,站在窗前的李玉凤和陈季红的母亲不时用嘶哑的声音说着:“没有了,真没有了。”

  已经开始有商品卖断货了。

  不过站在外面买东西的人一般都不离开,买不到这种商品马上就会换另外一种,今天只能带着东西回家而不能带着钱回家!被卖断货的商品越来越多。

  晚上九点商店才关上窗户。

  家里所有的人都累的像泥一样,不能动弹。

首节上一节89/3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