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年开始我在时代大潮里 第84节

  最后阿德洛夫核算需要的钱数,光是酒就需要一千卢布!

  如果把一千卢布换算成人民币就要四千块钱!

  姚启明感到一阵眩晕,这些钱相当于他一个大学教师两年的工资,而他一直以来以自己工资比较高而感到沾沾自喜。

  王卫东拿出一千四百卢布交给阿德洛夫,阿德洛夫像是战士出征一样告辞离开了。

  “除了酒比较贵,吃的东西还算是便宜。”王卫东说道。

  “卫东,我知道你这两年赚了些钱,可是也不能这么花啊,像流水一样。”姚启明说道。

  “不花钱就不能赚到钱,这些人里面将来总有一两个可以用上的吧?”王卫东说道。

  “可是,可是你这么干行吗,好吗?”姚启明说道。

  “不这么干又能怎么干?我只能说怎么样能够把事情做好就怎么干。”王卫东淡淡的说道。

  拉里莫夫家的客厅比阿德洛夫家的客厅大一些,可是一下子涌进来二十多人也显得十分拥挤。

  拉里莫夫把王卫东和姚启明介绍给在场的朋友们,所有的人都像是看稀罕物一样看着他们两个。

  离符拉迪沃斯托克最近的就是乌苏里斯克,哈巴罗夫斯克离这里都很遥远,更不要说将近一万公里外的莫斯科。

  其实这里离小本子和半岛上的那个国家只有几百公里,离中国更近,可是这些人哪里都去不了,所以娜塔莎说他们是孤独的,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拉里莫夫也把这些朋友介绍给王卫东和姚启明,王卫东脑袋里装了好几个娜,娃,夫和斯基,乱糟糟的根本记不住。

  他印象最深的反而是拉里莫夫介绍姚启明时说的“要鸡鸣”同志!

  他只是觉得这些人对他们两个都很友好,一张张大脸像是向日葵一样对着他笑。

  不过有心的王卫东还是记住了一个人,他就是符拉迪沃斯托克火车站负责火车调配的季里亚莫茨。

  王卫东紧紧的拉着季里亚莫茨的手说道:“半年前我们换购的鳕鱼上岸后你们就用一两天时间就运到了芬河市边境,你们的工作效率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为中国朋友我们愿意提供最好的帮助!”季里亚莫茨说道。

  由于人太多,所以把一张硕大的桌子放在客厅的中央,上面摆满了各种食物,酒水放在客厅周围的地上和小桌上。

  大家都端着盘子各取所需,在客厅里走动彼此聊天。

  王卫东正在奋力的用刀叉对付一块大牛排的时候,一个人走过来对他说道:“泥豪,漆尔吗?”

  王卫东听不明白他说的话,就努力的微笑看着他。

  姚启明显然对记住一长串名字的能力比王卫东强很多,他急忙走过来对王卫东说道:“这位就是符拉迪沃斯托克警务部门的潘采夫同志。”

  然后姚启明又用俄语与潘采夫交流几句后回头对王卫东说道:“他刚才是用中国话和你说话!他问你吃了吗?”

  王卫东顿时激动万分,终于遇到一个说中国话的水平和自己说俄语水平旗鼓相当的人!

  “刚才听见你说中国话我惊呆了,没想到在这里还能遇到一个中国话说的这么流利的同志!”王卫东说道。

  潘采夫洋洋自得的说了一大串俄语。

  “潘采夫同志说他的母亲是工程师,三十年前在中国待过很长时间,这句话是她妈妈教给他的,他妈妈说中国人就是这样打招呼的。”姚启明翻译道。

  王卫东马上握住潘采夫的手说道:“我从小在一家很大的中国工厂长大,听我父亲说当年工厂里有好几位你们国家来的专家,他们都是中国人的好朋友,你的母亲也是中国人的好朋友!”

  潘采夫的脸上散发出光彩。

  “朋友,朋友!”潘采夫说道。

  王卫东请潘采夫到沙发上坐下。

  “你的母亲在这里吗?我想去拜访她。”王卫东说道。

  潘采夫摇头答道:“不,她现在住在遥远的莫斯科,我要过两年才能回去和她拥抱!”

  经过解释王卫东才知道,北方大国为了解决东部地区人口稀少问题,特别是缺少人才的状况出台了特殊政策,军人警察教师等等从西部迁到东部工作可以提高待遇和级别,工作一定年限后再返回西部。

  潘采夫再有两年就可以返回莫斯科工作。

  “将来你回莫斯科还是当警察吗?”王卫东问道。

  “当然,在莫斯科的时候我就是警察,只是回去后就没有这么高的级别了。”潘采夫遗憾的答道。

  “这半个月里我们住在委员会俱乐部什么事情都没有,欢迎你到那里做客,我们一定热情接待!”王卫东说道。

  “我愿意去做客,写信告诉我母亲她一定会很高兴的。”潘采夫说道。

  整个聚会到深夜才结束,潘采夫自告奋勇用轿车送两个人到委员会俱乐部。

  回到房间里,两个人都觉得很疲惫。

  “卫东,你花这么多钱办这一次聚会值得吗?”姚启明问道。

  “当然值得,非常值得!”王卫东微笑着答道。

第167章 用什么铺就未来三

  接下来的时间王卫东和姚启明就住在委员会俱乐部等待渔业公司的捕鱼船归来。

  第四天潘采夫果然到俱乐部来拜访他们。

  王卫东和姚启明带着潘采夫到附近的一家饭店里吃了一顿饭,吃饭的时候王卫东看见在饭店里就餐的有一半人是军人,而且几乎都是海军。

  符拉迪沃斯托克有北方大国在远东最大的军港,有庞大的舰队,这个城市里大部分人从事的工作也都是为军港服务的。

  这也就是王卫东和姚启明现在不能在这这座城市里随便走动的原因,虽然这些军舰并不是针对中国的。

  “我的父母都曾经在中国待过,他们经常跟我说起在中国时的事情,可惜我父亲在二十年前一次火箭发射准备的时候,由于出现泄露事故他就牺牲了。”潘采夫说道。

  “你的父亲是一个英雄!”王卫东说道。

  “是啊,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国家在阿尔巴特街给我母亲安排了住房,如果将来你们到莫斯科的时候一定要去看看,房子非常漂亮!”潘采夫说道。

  “好啊,你能不能把你母亲在莫斯科的住址留给我,今年或者明年我就会去莫斯科,到时候我一定去拜访她。”王卫东说道。

  姚启明在翻译的时候心里不住的腹诽王卫东,他觉得王卫东一些顺杆往上爬,甚至有一点死皮赖脸。

  潘采夫倒是很爽快,他马上掏出笔记本,在纸上写下母亲在莫斯科的地址撕下来递给王卫东。

  王卫东小心翼翼的折叠好揣进口袋。

  回到住处,姚启明对王卫东说道:“卫东,虽然潘采夫嘴上说希望我们到莫斯科的时候去拜访他的母亲,这很可能就是客套话,你这样直接要地址是不礼貌的。”

  “外国人比中国人更直接,没有中国人那么多客套,嘴上说请你吃饭,到家里坐坐都是虚头巴脑的假客气,再说,我真的想得到这个地址。”王卫东答道。

  “这么说你这两年真的要去莫斯科?”姚启明问。

  “这一两年够呛,但是三四年后一定会去的!”王卫东答道。

  第二次潘采夫来拜访的时候带着四名同事,经过询问王卫东知道他们都是当地人,潘采夫在莫斯科长大和工作过,见识更广,而这四个人出生在这里也一直在这里学习工作对外面的世界了解的非常少。

  四个人对中国的印象还是那个贫穷落后的国家,甚至对王卫东姚启明说自己家里有自来水的事情都感到难以置信。

  “你们是说在你们家里有自来水?”一个警察问道。

  “住在城市里的人平时就用自来水,当然现在农村还用不上。”姚启明解释道。

  四个警察都用怀疑的目光看着王卫东和姚启明,他们觉得这两个人很可能是为了美化自己的国家而撒谎。

  这一点也不怪他们,当两个国家断绝联系,关系又很差的时候,负面的宣传报道就很多,所以他们到现在都认为王卫东和姚启明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平时两个人就待在委员会俱乐部里不出门,王卫东迅速的和俱乐部里面的服务人员打成一片。

  每一次女服务员走进房间做清理工作的时候都主动和王卫东聊几句。

  “姚老师,你快告诉她,我们中国男人什么都能干!做饭做家务样样在行!”王卫东催促道。

  听见姚启明的翻译女服务员眨巴着大眼睛问道:“那么女人干什么?”

  “女人管钱!我的妈妈就管钱,家里人花钱都要经过她同意。”王卫东答道。

  “听说你们那里男人不能喝酒?”女服务员接着问道。

  “有人还是比较能喝的,但是我不喜欢喝酒,而且我做饭非常好吃!”王卫东答道。他一边是一边还做了一个颠马勺的动作。

  可惜女服务员应该是对马勺没有概念所以对王卫东的动作很不解。

  王卫东回头看着姚启明,姚启明却没有给他继续翻译。

  女服务员走后,王卫东生气的说道:“姚老师,刚才你为什么不给我翻译?回去扣你十块钱!”

  “卫东,我觉得你刚才话里面有暧昧的意思,这样不好。”姚启明解释道。

  “哪里暧昧?我的确会做饭也不能喝酒,我和外国朋友多介绍一下中国,为增加两个国家的了解和友谊做贡献有什么错?”王卫东质问道。

  姚启明明明知道这个小子是在强词夺理却不能辩驳。

  看见姚启明不愿意在增加两个国家友谊方面做贡献,王卫东决定抛开姚启明知难而上。

  所以以后每天姚启明就在房间里和隔着房门听见王卫东用学会不久的几句蹩脚的俄语就把姑娘们逗的咯咯直笑。

  一天晚上,王卫东对姚启明说道:“扔掉了你这个拐棍,我发现我的俄语进步很快!”

  上一次来符拉迪沃斯托克王卫东觉得度日如年,可是这一次来这里的半个月时间王卫东觉得过的飞快。

  捕鱼船回港的第一批鳕鱼刚刚上岸,阿德洛夫就来通知王卫东他们渔业公司正在组织装运火车。

  只要火车开动,运到二百一十公里外的芬河市顶多就是半天的时间。他们的这一次任务顺利的完成了。

  王卫东和姚启明迅速的赶往火车站,负责火车调配的季里亚莫茨接待了他们。

  在拉里莫夫家里举行聚会的时候他们已经认识了。

  “季里亚莫茨同志,我们希望鳕鱼装车以后能够迅速的运出去。”王卫东说的。

  东北的春天气温变化很快,现在是五月天气已经变热,鳕鱼运输的慢在路上可能就已经变质。

  这些鳕鱼去头处理后简单的冷冻装车,如果运输的慢,成坨的冻鳕鱼很快就会化开然后变质。

  “没问题,中国同志的事情我们很愿意帮忙。”季里亚莫茨痛快的答道。

  鳕鱼装车后不到半天时间就被运往边境的小城格拉杰克沃,从那里过境到芬河市。

  王卫东和姚启明过境赶回芬河的时候欧小阳迎接他们。

  “今天我们就回去,这一批鳕鱼必须马上卖出去。”欧小阳说道。

第168章 连父母都剥削的人一

  上一次十万公斤鳕鱼王卫东欧小阳两个人赚了一万四千块钱,可是这一次二十万公斤鳕鱼两个人只赚了不到两万块钱。

  平均到每一个人身上还不到一万。

  因为临近春节,所以上一次鳕鱼的价格比这一次卖的要高,而且现在是五月,市场上供应的鱼很多。

  对于王卫东来说是赔的,因为他在国外花掉的钱就不止这么多。

  欧小阳对王卫东要开商店的事情很帮忙,执照办的很快,然后欧小阳又请朋友帮忙找了几处临街适合开商店的房子。

  挨个看过后王卫东相中了民生路一处前脸儿不到一百平房米的房子。

  欧小阳不解的问道:“你要开的商店供应的商品品类很全,可是却找了一个这么小的地方,商品摆得下吗?”

  “前面虽然小,但是后面还有二百多平方米可以作仓库还有一个小院子,不仅能放货还能住人。我想把父母和岳父母都带到这里住,一百平方米的商店让他们来干也轻松些。”王卫东答道。

  欧小阳觉得王卫东是因为这些年也赚了不少钱,现在打算安定下来,虽然商店并不能赚太多的钱但是有几十万打底,以后和全家人在一起可以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首节上一节84/3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