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年开始我在时代大潮里 第7节

  由于县城里有好几个邮筒所以根本找不到那个把信投入邮筒的人。

  不过即使是这样也不等于没有办法,县局用最笨的排除法寻找这个见义勇为有正义感的人。

  先排除没有文化的人,然后根据用格尺写信的方法和信里面的用词再排除一部分人,范围在慢慢缩小。

  那些被曲国昌殴打的老人们的儿女,曾经在市场李跟曲国昌结过仇的人,这些人里面就包括王卫东。

  很多人都知道王卫东曾经见义勇为和曲国昌打过架。

  在调查的过程中县局的人得到一个重要情况,王卫东的叔爷很可能是哈市的领导!

  那个年代没有电脑也没有互联网,想查什么可以上网搜索一下。

  那个年代想证实一件事比几十年后困难很多。

  张王李赵遍地刘,哈市各管一摊的副市长有七八个,很可能就有一个姓王的。难道要找到那位王副市长问问他有没有一个叫王卫东的孙子吗?

  在县局向政府领导汇报的时候,一位领导说道:“不要再进行这种调查了!这个举报的人是有正义感的好群众嘛,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以后你们要加强农贸市场的安全管理!”

  另外一个领导同志接着说道:“这个王卫东是一个好青年嘛,他不等不靠,不靠国家靠自己,现在县里很多回城的知识青年没有工作,我们需要典型,需要王卫东这样的典型!”

  既然领导发话了,下面马上雷厉风行。农贸市场马上划出一段摊位专门提供给回城的知识青年免费做生意。

  为此王卫东每天可以节省一毛钱摊位费。

  每天两三次警察都到市场里巡视,治安情况大为好转。

  每一次警察经过王卫东身边的时候都友好的向他点头微笑示意。

  一天早上,一个身穿中山装梳着背头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背手拎着一个菜篮子走进农贸市场。

  他东瞅瞅西看看,慢慢走到王卫东摊位前。

  “小同志卖的菜很新鲜啊。”中年人微笑着说道。

  王卫东急忙站起来说道:“同志你想买什么我给你便宜点!”

  这时候市场收费的恰好走过来对中年人介绍道:“这是在我们市场卖菜的青年王卫东!一直是诚实经营热情待人的好青年啊!”

  然后他又对王卫东说道:“这是我们县的刘书记!今天深入市场视察来了!”

  “刘书记你好!”王卫东伸出手说道。

  刘书记握着王卫东的手感慨的说道:“不等不靠,为国家繁荣经济,为群众提供方便!像这样的好青年我们要多宣传多帮助!”

第13章 王海富老了

  当天县里广播电台的通讯员就赶到农贸市场采访了王卫东,第二天广播里就播出了关于王卫东的宣传稿,题目是《不等不靠在广阔天地里勇敢搏击!》

  王卫东一下子成了农贸市场里面的名人。

  王卫东一下子成了全县几千名待业青年自主就业的典型。

  按说王卫东不属于蜂山县,虽然向阳化工厂这家国营企业在蜂山县境内,可是这家企业是部属企业,工厂厂长的行政级别比县长还要高很多。

  可是现在非常需要王卫东这样的典型,而且他也是在县城农贸市场里卖菜,所以就把他作为典型进行宣传。

  又过了几天王卫东又有了新的卖菜途径,那就是每天早晨给县委食堂送菜。

  因为这个原因,王卫东每天要从红卫村带一百公斤菜去县里,由于广播的宣传王卫东成了全县的名人,红卫大队的队长对王卫东很支持,当然这也只限于容许他收购全村一百多户各家自留地里的蔬菜。

  大队由于要保障向阳化工厂的副食供应,种的蔬菜是绝对不能卖给他的。

  中国人在国际各种自行车比赛中很难获奖,可是如果举行自行车载重比赛中国人一定会名列前茅。

  王卫东每天都用二八大杠加重自行车载着一百公斤蔬菜赶往县城,先让县委食堂的人把他们需要的蔬菜挑出来,剩下的他再拉到农贸市场里卖。

  风声过去了,孔令光终于又露头了。

  他这种人胆子最小,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马上就跑。

  现在曲国昌已经被判刑,通过其他渠道打听到公安局并没有在抓捕他,所以孔令光又在市场露头。

  “卫东!现在你成人物了!”孔令光笑着说道。

  “只要踏踏实实的流血流汗,真心实意的为人民服务,组织上就不会亏待你的!”王卫东回答的光明正大。

  孔令光蹲在王卫东身边看着他卖菜,几次欲言又止,最后终于忍不住说道:“卫东,你知不知道,就是我跟别人说你在哈市有关系,你的叔爷是哈市的领导。”

  他的意思是就是因为他的原因王卫东才能像现在这样被表扬宣传成为全县知识青年的楷模。

  孔令光的意思是你王卫东有今天要领我孔令光的人情!

  王卫东不打算领孔令光的人情,他转头看着孔令光的脸,孔令光正对着他笑。

  白净微憨的圆脸上笑容很阳光,还露出两排雪白的牙齿。

  这样的人怎么是一个骗子,而且这样的人当骗子更有欺骗性更危险!

  由于每天早上先去县委机关食堂送菜,剩下的菜不多,王卫东几乎每天中午就能卖完菜骑车往回走。

  今天中午王卫东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向阳化工厂后勤亲热的叫了半天叔叔大爷然后要了几个洋灰袋子。

  洋灰就是水泥,水泥袋子坚韧结实,王卫东准备用袋子纸做一个窗户帘子。

  又到供销社买了一瓶黑色钢笔水王卫东才回到家里。

  用手大致量了一下前后窗的长宽,王卫东把水泥袋子剪开然后用针把水泥袋子纸缝成两片。

  把两片水泥袋子纸在两个窗户上比了一下,王卫东很满意。

  他把墨水刷在袋子纸上的一面,刷了几遍,纸上一片漆黑。

  等墨水干后他又用雪白的稿纸糊在水泥袋子纸的另外一面。等稿纸干后,两个刚刚做好的窗户帘子一面漆黑一面雪白。

  做这样的窗帘是工厂里下达的指示,不仅是向阳工厂整个蜂山县家家户户都要这样做,虽然是夏天,每天晚上亮灯的时候必须关上窗户放下窗帘挡住灯光。

  蜂山县离边境很近......所以才要做这样的事情。不仅是这样,在黑省普遍施行边防证制度,所有成年人都要办边防证,没有边防证的要出示单位介绍信,乘坐公共汽车和坐火车随时可能检查。

  越是靠近边境检查越严格。

  王卫东把锤子钉子和木条放在窗台上,他又搬来板凳放在窗下,登上板凳王卫东把水泥袋子做的窗帘拎起来用木条压在窗户的上沿,他想空出一只手弯腰拿锤子和钉子,可是根本不能弯腰,因为另外一只手还要按住木条。

  正在想怎么办的时候,一个板凳又放在窗下,王海富也站到板凳上弯腰拿起锤子和钉子开始钉在木条上。

  “爸,现在才下午一点,你怎么不上班啊?”王卫东纳闷的问道。

  王海富脸上出现了一丝不好意思的表情,像是做错事的孩子一样。

  “从今天开始我退休了,现在我是废人。”王海富答道。

  由于接班制度,成千上万像王海富这样才五十左右岁的人为了解决自己孩子的工作不得不退休。他们都年富力强,大部分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技术。

  王海富现在想的就是怎么打发每天五脊六兽的空闲时间。

  很快钉完两个窗户,爷俩坐在板凳上休息。

  “听说你现在成了县里的典型?”王海富问道。

  这个问题不需要回答。

  “当初介绍人把你妈介绍给我,我们见了四五次面就决定结婚。那时候我们两个就商量好了,要晚几年要孩子,乘年轻多干几年革命工作,多为国家做贡献!”王海富抬起头缓缓的说道,他的眼睛里焕发出兴奋又有些感伤的光彩。

  “后来我被当做工厂的骨干派往大西南参加三线建设,每天没日没夜的苦干,我当时心里想的就是当劳模,要当全国劳模!可是能干的人太多了,和那些人比我算什么啊。”王海富叹息接着说道。

  这就是追求进步的王海富给两个儿子起名叫先进和卫东的原因。

  “虽然现在国家鼓励自谋出路,可是将来呢?政策变了怎么办?你应该还是找一份正经工作,这才是正路!”王海富劝道。

  说到这里王海富站起来对窗户内坐在炕上的黄桂英说道:“妈,我走了。”

  王海富缓缓的向院子外面走去,他本来笔直的腰可能由于退休的原因变的有些佝偻。

  劳动让人年轻,失去劳动权利的人就开始变老,至少在自己心里觉得老了,没有用了。

第14章 猪肉风波一

  黄桂英没有回答儿子的话,她还对儿子没有把接班的机会给王卫东很生气。

  这段时间她也没有和王卫东说话,她对王卫东把接班的机会让给他哥哥王先进的事很生气。

  晚上亮灯后王卫东关上窗户然后放下窗帘,屋子里一下子变得闷热。

  他又跑到房前屋后看了看,光线都被堵在屋子里没有露出来,王卫东感觉很满意。

  铺被躺下后王卫东关灯准备睡觉。

  “卫东”黄桂英突然说道。

  这么长时间奶奶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现在突然说话把王卫东吓了一跳。

  “老高太太死了,就是昨天的事,今天被儿子送到火葬场爬大烟囱去了。”黄桂英接着说道。

  老人们用爬烟囱来代替死这个字,由于受旧思想影响,老人们对死后被送进火葬场这件事心里很抵触,他们都希望死后被装进棺材然后埋在祖辈的坟地里。

  王卫东眼前浮现出那个白发苍苍的小脚老太太。

  “她身体不是挺好的吗,怎么就这么死了?”王卫东吃惊的问道。

  “那天老高太太杀鸡退毛,用酒精烧细毛的时候不小心把孙子的胸脯烧了巴掌大一块,从那以后儿媳妇就没有再和她说过一句话,老太太想不开就乘着家里没有人的时候用一根绳子……”黄桂英说到这里说不下去了。

  听到老高太太死亡的原因王卫东心里很不好受,久久说不出话来。

  “还是死了好啊,死了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黄桂英叹息说道。

  气氛太压抑了,王卫东说道:“你这老太太良心大大的坏了!你这些天不和我说话的意思就是想让我也找一根绳子?”

  “小王八犊子!我是说我!”黄桂英骂道。

  “你怎么样!明天早上四点钟起来出去跑步锻炼身体!把身体锻炼好了,将来我结婚生了孩子,你就照顾重孙子!”王卫东吼道。

  “我眼睛都瞎了还锻炼身体!”黄桂英大声说道。

  王卫东像是突然才想起这件事附身问道:“我现在有一点钱,奶,你有多少钱?把钱加在一起把你的眼睛治好算了。”

  听见孙子提到钱黄桂英马上翻身背对王卫东说道:“我哪里有什么钱,一个子儿都没有!”

  王卫东估计爷爷奶奶这些年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少说有五六百,多说有八九百。他知道奶奶准备把这些钱要留给他将来娶媳妇。

  “我看明白了,你这个老太太就是懒想逃避劳动,天天让我给你做饭吃,所以不治眼睛!老钱串子!”王卫东对奶奶说道。

  “小王八蛋,跟你那个死鬼爷爷一样!”黄桂英骂道。

  黄桂英骂完用被角擦了一下眼睛。

  人老了就活的很卑微,期盼的就是儿孙孝顺。她对自己的儿子很不满意,可是让她欣慰的是有王卫东这个孝顺的孙子。

  黄桂英刚才说王卫东像他爷爷也没有说错,王卫东的爷爷就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他年轻的时候不顾家里人反对跑到抚顺RB人的工厂里做工学了一身的技术,由于头脑灵活又被送到奉天自动车驾驶学校学习驾驶和修理。

  四五年RB人投降后,他又开始驾驶卡车给国军运送士兵和武器弹药。

  四六年的冬天,王卫东的爷爷驾驶卡车跟着车队从长春往吉林给国军六十军送军火。王卫东的爷爷故意拖在车队的最后面,在夜晚突然转向把卡车开过松花江开到民主联军控制的地区。

  王卫东的爷爷一下子就成了英雄。

  几十年后说起往事的时候,老头对王卫东说道:“那时候我就看出刮民党兔子尾巴长不了!”

  刮民党是老百姓对国党的蔑称。

  从那以后王卫东的爷爷驾驶着卡车跟着四野一直开进当时的北平。

首节上一节7/3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