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年开始我在时代大潮里 第66节

  “走动嘛,走动的多了就促进了关系,就是阿德洛夫娜的大粗腿能不能穿进入丝袜。虽然没有明说,但是阿德洛夫还是知道我们的目的,他替我们在拉里莫夫面前提一句就好。”王卫东往回走的时候说道。

  “那两条丝袜是怎么回事?”姚启明问道。

  “那是我偷偷摸摸带过来的,第一次来胆子小不敢多带,就带过来四条,藏在行李包的夹层里。”王卫东答道。

  两个人之间回俱乐部不敢随意的走动,每天除了下楼吃饭就是在窗前看风景,窗外进行维修的工人们又换了一台新的水泥搅拌机还在那里慢悠悠的进行修理房屋。

  这一次就等了两天阿德洛夫兴冲冲的来找他们,告诉他们拉里莫夫马上要见他们。

  三个人来到鱼业公司,王卫东和姚启明走进拉里莫夫的办公室。

  “维尔通同志,上级对我的报告已经批复了,等下一条鱼船回港我就可以向铁路提出申请把鳕鱼发往芬河市。”拉里莫夫笑着说道。

  王卫东和姚启明都很高兴,不过听见拉里莫夫说还要向铁路提出申请的时候心里有有一些担心,王卫东现在最怕听见申请报告之类的话,一个申请就不知道要申请到猴年马月,甚至是天荒地老。

  不过王卫东立刻做出非常高兴的样子然后站起来隔着办公桌与拉里莫夫紧紧的握手然后把一管口红和两条长腿丝袜

  放在拉里莫夫的办公桌上。

  “礼物,礼物!”王卫东用刚刚学会的俄语说道。

  沿着维斯特兰娜大街往回走,两个人看着街道上的景物,由于担心遭遇麻烦,王卫东在这个北方大国的军港城市就进行点对点的活动,阿德洛夫就警告过他们不要随意走动,更不要乘坐山地有轨缆车,因为乘坐山地有轨缆车势必要抵达山顶,那里是能够看见海湾看见军港军舰的地方。

  回到俱乐部住处,王卫东说道:“终于有眉目了,不过装运鳕鱼的火车没有发车事情就算没有成功!”

  从海参崴到芬河市不过二百一十公里,货运火车四个小时就到了,可就是这短短的二百一十公里却需要做艰苦的工作甚至是永远都不能到达。

  王卫东走进卫生间看着自己的脸,他现在的眼睛赤红,嘴角起泡,这些天一直处于焦虑之中,着急上火,如果事情被一直往后推,再过半个月他们只能两手空空的回去了,已经运到北方大国境内的豆粕可能就是义务的为北方大国的饲养业做贡献了。

  他和欧小阳投入的钱全部打了水漂。

  好在一天后阿德洛夫就来俱乐部告诉他们一两天之内一万公斤鳕鱼就可以装火车运到芬河市。

  这一次的速度还快的出奇完全超出他的想象。

  一块大石头终于可以落地了,王卫东压抑内心的喜悦让姚启明告诉阿德洛夫,他们两个马上就要离开这里,在离开之前他希望再举行一次像上一次那样难忘的家庭聚会,还希望得到阿德洛夫朋友般的帮助。

  阿德洛夫当然很高兴,微笑着点头。

  王卫东把几张一百卢布的钞票放在阿德洛夫的大手里。

  姚启明没有在意,以为还是像上一次那样的五百卢布,实际上王卫东放了六张在那只大手上。

  “卫东,事情既然已经办完了,我们就准备回去,没有必要再花钱了吧?”阿德洛夫走后姚启明问道。

  “怎么没有必要,我们以后还是要回来的,我恨不得花一千卢布!”王卫东说道。

  现在已经到了十一月初,几百海里上千海里以外的捕鱼船纷纷趁在冰封期之前赶回海参崴,这几天拉里莫夫也很忙。

  两天后阿德洛夫带着王卫东和姚启明到火车站看装着一万公斤的鳕鱼的车厢被缓缓向北拉走。

  “为了这一点东西,我们可真是没少费力气!”姚启明感慨的说道。

  “这一次太仓促了,豆饼收购的不多,所以换回来的鳕鱼只能有这么多。再说,第一次少一点也好,如果是五万十万公斤,我可能坚持不到这一天就病趴下了。下一次,等下一次我们再到这里的时候事情一定会办的更顺利!”王卫东说道。

  临别前在阿德洛夫家里举行的聚会由于彼此的熟悉更加热烈,最后结束的时候大家一起唱友谊天长地久那首歌曲。

  由于心情好王卫东喝了很多酒,回想起来他就记得十八岁的娜塔莎说她的理想就是毕业后当一名列车服务员。

  海参崴和远东其他地方的人离莫斯科非常远,其实大部分人心里都希望去西部人口多经济更发达的地方。

  如果去不了,像列车服务员一样来往于国家东西部之间在将近一万公里的距离上看看也好。

  回去的时候王卫东和姚启明坐火车到乌苏里斯克然后转乘汽车到格罗杰科沃。

  第二次看见沿路的风景王卫东心里很感慨,他喜欢这个国家,这里什么都是可能的,也不喜欢这个国家,这里可能什么都不行。

  走过铸铁档杆从海关北方大国那边走到中国这边,经过严格检查后王卫东和姚启明终于觉得自己回来了!

  “卫东!”

  远处一个声音在喊,王卫东抬头看见欧小阳在远处向他们两个人招手。

  欧小阳快步走过来像是慰问似的与两个人握手说道:“辛苦,辛苦了!”

  “鳕鱼运走了?”王卫东问道。

  “重新装运后已经拉走了,现在应该已经到哈市了。商量好的,找一个地方存放两个月再卖。”欧小阳说道。

  现在已经是十一月初,天气已经很冷,鳕鱼很好存放。春节前一个月再卖可以多卖一点钱。

  “找一个吃饭的地方,锅包肉,地三鲜,杀猪菜,你请我们!”王卫东说道。

  三个人吃饭的时候,王卫东讲述了两个人到那边以后发生的所有事情。

  “事后再回头看整个过程还算顺利,难度并不算太高,只是当时没有经验眼前漆黑一片根本不知道事情应该怎么办才好,总担心办不下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赔的老掉儿朝天!”王卫东说道。

  “不过现在趟出一条路就好了,以后胆子就大了!”王卫东接着说道。

  “现在是新豆榨油期,我争取多收购豆饼,明年四五月份你们再去那里换更多的鳕鱼回来。”欧小阳说道。

  “我倒是觉得春夏的时候少跑一点,还是像现在这样深秋初冬的时候再去,鳕鱼运输和运回来后更好保存,夏天鱼多也不好卖,冬天鱼少,又接近春节能卖更好的价钱。”王卫东说道。

  “好,四五月的时候你们跑一次,把豆饼存到秋天的时候你们再去!”欧小阳说道。

第131章 算算账小赚

  三个人吃饭完,欧小阳提议到这里的玫瑰影剧院看电影,看海报是那部已经放映了几个月的在德国获奖影片。

  三个人买票后等了半个小时随人群走进影剧院,不到二十分钟一千两百人的影剧院几乎被坐满了。

  看电影的人们冲着在国外获得大奖和口耳相传的电影情节来的。

  电影刚一开始的时候出现在荧幕上的是一只抬起爪子的金熊,王卫东没有看电影的心情,从回到这一块土地开始他就彻底的放松了,吃饭时喝了一点小酒,靠在椅子上他的上下眼皮直打架。

  勉强的看了一会电影,在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的粗野歌声和高粱杆的晃动中王卫东睡着了。

  欧小阳看见王卫东睡着了,并没有叫醒他,直到电影散场的时候才拍了拍他的肩膀。

  回到旅店,欧小阳让姚启明单独住一个房间,他和王卫东住一个房间。

  “卫东,我都听姚老师说了,这一次全靠你了,否则可能豆饼就白运,咱们的钱也打了水漂。”欧小阳说道。

  “也不见得那么严重,就是干事拖沓推诿,找理由推来推去推到最后事情就很可能黄了。反正事不关己谁都不愿意管。”王卫东说道。

  “姚老师这一次也没少出力,他是老实人,一些事情他干不了,幸福的生活是等不来的,要靠自己去争取。离下一次去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你帮我准备两个好一点的打火机,最好再加一个小本子的小录音机。”王卫东说道。

  “好,绝对没有问题!”欧小阳说道。

  “姚老师的五百卢布没有动,这一路上用的都是我身上带的卢布,可以把他身上的五百卢布收回来给他一千块钱。”王卫东说道。

  按现在的官方比价卢布高的吓人,而实际上根本不值那么多,五百卢布按官方比价当然超过一千块钱,但是按实际兑换比价可能不值一千块钱。

  王卫东从包里摸出一块巧克力扔到欧小阳的床上说道:“尝尝,这种巧克力很不错。”

  这一次回来,王卫东买了十几块红十月巧克力带回来。

  “最后一次到俄国朋友家里聚会的时候我吃了帝王蟹和虾,味道还不错,可惜不能带回来。和外面一起过去到乌苏里斯克的人用苹果换比目鱼,将来我们也可以把门路再扩大一点。”王卫东遗憾的说道。

  “现在的中国人还吃不起这些东西,帝王蟹是什么?我还没有吃过!”欧小阳说道。

  “听拉里莫夫经理说他们每一年捕捞的大马哈鱼的数量也很多,我还想在大马哈鱼上打主意,比如说大马哈鱼鱼籽,那种东西很不错,非常有营养。”王卫东说道。

  “你打算怎么做?”欧小阳问道。

  “现在不是开始时兴营养品吗?各种口服液广告你看过没有?我们可以做大马哈鱼鱼籽的营养品,比那些什么宝的营养液看起来就真实多了。”王卫东说道。

  “这个主意不错,回去以后咱们好好商量商量。”欧小阳说道。

  在旅店里舒舒服服的睡了一夜,第二天三个人坐火车回到哈市。

  王卫东回到家里陈季红看了他半天,出去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王卫东瘦了不少,虽然每天吃煎蛋炸鸡腿肉饼但是由于精神压力太大还是瘦了。

  王卫东拿出巧克力分给两个人吃,奶奶黄桂英吃了几口说道:“这东西我当年吃过,四六年听说你爷爷跑到哈市的时候我到这里投奔他,他就给我吃过,听说是从北方大国士兵那里搞来的。”

  晚饭吃的是白菜粉条炖五花肉,这是王卫东一个月来吃的最顺溜可口的一顿饭,还是家常饭最养人啊。

  “有一件事忘了告诉你了,你走后不久曲小梅的一个亲戚拿着地址到这里来找你,和那个亲戚一起来的还有一个什么生产队的干部。”黄桂英说道。

  “跑这么远找到这里有什么事吗?”王卫东问道。

  “那个人到这里说要找你这个能人合作什么事情,听了半天好像说是煤窑的事。后来半个月又来过一次。”黄桂英答道。

  从三年前国家由于能源紧张出台了有水快流的政策,从那以后各地的小煤矿遍地开花,黑省也出现了很多乡镇煤矿,特别是围绕几大矿务局,在乡镇企业的名义下挖一个洞就采煤。

  “一定是我嫂子告诉她这个亲戚的,我有几个糟钱的事已经替我宣传出去了。”王卫东无奈的说道。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这两年听说王卫东现在混的不错,有一些亲属就找到向阳化工厂的家里希望帮衬一点,这些人都被王海富和李玉凤请吃一顿饭后挡回去了。

  这一次嫂子曲小梅的亲戚直接找到哈市来了。

  上一次王卫东听说煤矿的事情还是十来年前听爷爷说当年小本子的时候爷爷的一个叔辈哥哥到小本子在鹤东煤矿下井后再也没有出来。

  据同村回来的人讲当时井下冒顶,大石头把爷爷的这个叔辈哥哥砸死了,尸首无存永远埋在上百米的地下。

  这件事在当年还是孩子的王卫东心里留下了对煤矿的恐惧心理。

  “你是怎么跟他们说的?”王卫东问道。

  “我说你有事出差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再说煤矿卫东也不懂,他不会干的。”奶奶黄桂英答道。

  “黄秘书,你回答的非常好!继续看电视吧。”王卫东说道。

  在家里休息一天后王卫东和欧小阳去看装鳕鱼的仓库。现在是冬天,不用考虑冷冻问题,十吨鳕鱼占用地方并不大,欧小阳临时租用了一个大车库来装鳕鱼。

  “在里面找到了两个老鼠洞,先灌开水再堵水泥,重新抹了一遍墙缝,最后在地面和围墙上铺了两层塑料布。”欧小阳说道。

  “这一批鳕鱼刚刚到港去头后就装火车运到芬河市,很新鲜,现在是零下六七度,以后一天比一天冷。到十二月以后再卖应该没有问题。”王卫东说道。

  “我算过了,这些鳕鱼刨除所有费用最后也就能剩下一万多,明年我们再大干一场!”欧小阳说道。

第132章 好事是不会主动上门的一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最舒服的日子,每天王卫东躺在奶奶的大枕头上或是睡觉或是躺着抽烟想心事,陈季红抱着孩子和奶奶黄桂英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坐在电视前面,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想想一天三顿饭吃什么。

  一个有钱人的生活就是这么枯燥无聊。

  半个月后将近中午的时候就在王卫东还在想中午是吃酸菜炖冻豆腐还是吃白菜炖冻豆腐的时候,外面有人敲门。

  “去开门!天天躺在家里卧蛋,连一个小鸡儿都没有孵出来!”奶奶黄桂英吼道。

  “下一次我去那边吃面包肉饼再也不回来了!”王卫东说道。

  他趿拉着鞋走到门口开门,门外站着两个中年人,戴着狗皮帽子和棉手闷子。

  “卫东,你可回来了!我姓曲,是小梅她叔,你哥结婚那天咱们见过!”站在前面的瘦脸中年人说道。

  “原来是曲叔,进来坐。”王卫东挤出笑脸说道。

  没办法,必须热情,不认亲还是会被人骂的,那怕那个亲戚要拐好几个弯。

  两个人走进屋子客气的与黄桂英打招呼。

  曲小梅的叔叔说道:“大婶,我们又来了!这老太太让孙子孝顺的多享福!”

  跟在曲小梅的叔叔后面的人也笑着跟黄桂英打招呼,王卫东让两个人坐在外屋,他拿出香烟招待两个人。

  “卫东,这是我们村的领导石国正,上一次来的时候你不在,过了一个月你终于回来了!”曲小梅的叔叔说道。

首节上一节66/3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