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年开始我在时代大潮里 第325节

  九八年的时候有人向高层提建议大学扩招既能减轻就业压力又能促进消费让老百姓把积攒在口袋里的钱痛痛快快拿出来。

  意见里提出三年大学扩招一倍,可是实际情况是三年变成了原来的五倍!

  “这样好,高考的成绩越好,想进中学的人就越多,想进的人越多,周边的房子就越贵!”欧小阳说道。

  “弗山的学校成功了,就到其他地方复制,建那种有一两万学生的超级中学,招聘合适的人进行管理,我们都退到后面。”王卫东说道。

  欧小阳帮王卫东买的是一台小本子等离子大屏幕彩电,小本子人很执着,现在全力走等离子这条技术路线而不是液晶。

  不过电视的画质确实不错,电影频道正在播大话西游,一男一女两个人站在城墙上紧紧拥抱在一起,女人看着远去的背影冥冥之中觉得无比的熟悉。

  男人说道:“我怎么看他像一条狗啊!”

  “这么多年生产的产品一浪接一浪,经历的人和企业也是这样。不知道当年和我们一起坐在央台大厅里进行广告竞拍的企业还剩下几家!该告别的时候就要说告别,死皮赖脸的赖着不走,唱一百遍其实我不想走,其实我想留也没有用!”王卫东说道。

  “卫东这么一说,我也觉得自己是有十几年经历的老企业家了。混这么多年还没有倒下的不多了。八十年代那么多风云人物开拓者一个都想不起来了。”宋宇说道。

  “不要等到别人指着你的鼻子说:你就是一条狗的时候再走,那就来不及了。”王卫东说道。

  三个好朋友喝的很尽兴,聊的也很开心。

  结束以后时间太晚了,所亿欧小阳宋宇都留在这里睡觉。

  宋宇临睡之前还特意往床下看了一眼说道:“可能是因为医生的原故,玉华每天晚上都把一个夜壶放在床下面给我用,习惯了。”

  “你媳妇真把你当成老干部了。”欧小阳笑着说道。

  “晚上起床到卫生间的确不方便,用的时候把夜壶从床底下拿出来,不用的时候再放回去。”宋宇解释道。

  第二天早上,宋宇欧小阳先离开了这里,王卫东起床洗漱后出门在附近吃完油条豆浆就前往石可为所在的机关大院。

  前几天石月霜给王卫东打电话说他父亲想和他聊聊。

  石可为精神状态很好,身体也好,穿着一身运动服显得精神抖擞。

  “总待在房间里太闷了,陪我到广场上转转!”石可为说道。

  两个人从机关大院门口向西不急不缓的走着,十几分钟后就来到了广场。

  “我上大学到京城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来这里,当时感觉这里就是世界的中心!不过那时候广场上没有照相服务,我在照相馆里广场背景的前面照的相!”石可为背着手感慨的说道。

  一个身穿便装留着寸头,看着就觉得精明强干的小伙子眼睛在四周扫视着,当他看见石可为的时候微微点了一下头。

  石可为现在的样子一看就是离休老干部。

  面对大团结的标语石可为说道:“这些年国家发展的越来越好了,有一个有钱的女儿就是好,这几年我和你阿姨到国外溜达了一个遍,我们现在和国外还是有差距的,你们要努力啊!”

  “您懂技术又当过领导应该知道有些事情只能慢慢来。”王卫东说道。

  “能快就快嘛,多花费一些代价!”石可为说道。

  “我去过北方大国很多次,各个地方破飞机扔的遍地都是。当年这些飞机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都是北方大国为了追赶米国用了比米国多几倍几十倍代价换来的。一次两次没问题,次数多了国家就垮了。”王卫东说道。

  “你是商人说的是经济效益,讲究投入产出,我是离休老干部讲的是国家利益,所以总是说不到一块去!”石可为遗憾的说道。

  “既然是这样,我也和你谈利益,有一个国有工厂破产了,工人大部分下岗,工厂里留下很多设备,其中有几台泵是从国外刚刚进口一年的,是现在世界最先进的!你们电子管厂一定需要,我得到消息他们愿意以半价出售,怎么样王老板?”石可为说道。

  王卫东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看着石可为。

  石可为被王卫东看破,目光开始闪躲。

  当初向阳电子交出所有电子管生产技术,接受那些技术的就是这家企业,不过后来他们生产的电子管还是不过关,军工企业根本不能使用,所以电子管的生产又回到向阳电子手里。

  由于经营情况越来越差,企业做最后一博打报告向国家申请技术改造资金从国外采购最先进的抽真空设备。

  王卫东还知道,一年前这家企业曾经悄悄到弗山想挖几个向阳电子的核心工人但是没有成功。

  现在这家企业终于挺不住走到破产阶段。

  “让他们把设备的生产型号告诉我,我再询问现在设备的价格,向阳电子愿意用三折的价格收购。”王卫东说道。

第664章 有钱人的生活

  龙安俱乐部的顶层是训练场,一帮老板在锻炼之余坐在一起聊天。

  “志强,听说你把女儿送到哈佛读书了?花了多少钱?”一个六十左右的人问道。

  私底下谈话有些赤裸裸,直接问花了多少钱。

  “花了四百多万。”郭志强郭老板答道。

  “贵了,太贵!这一次中间人在你身上至少赚了二百多万!”问话的人摇头说道。

  不管多少万,他们说的一定是美元而不是人民币。

  郭志强郭老板淡淡的笑着,他对于多花二百万美元根本不在乎。

  “这几年每年都要送女儿到欧洲学滑雪击剑,还送她到非洲参加两次拯救饥饿儿童的活动,这些钱都算进去一千万都不止!没办法,米国的大学就看这个。”郭志强说道。

  王卫东坐在旁边吃着香蕉默默的听着。

  进入这种圈子就是好,信息就是生产力,起码想花钱能找到门。

  “学的是什么专业?”

  “欧洲音乐史。”郭志强答道。

  看来这个姑娘就是去米国大学里混文凭去了,只要有一个金字招牌就行,学没学到东西无所谓。

  “王老板,过些年我想送儿子去米国学天文学,到时候就找你帮忙。”王卫东突然说道。

  王老板就是刚才问话的人,他在京城搞房地产很有名。

  能够在京城搞房地产,哪一个不是手眼通天?

  王老板愣了一下答道:“当然没问题,不过怎么学的这么冷门?学经济嘛,将来回国接你的班!”

  “他就喜欢天文,我也没有办法!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再说也未必非要儿子接班。”王卫东说道。

  听见王卫东这么说,王老板很高兴。他有一个儿子,在京城里很有名,不过不是什么好名声,也是不可能接班的人。

  “离奥运会还有七年的时间,不知道要搞多少建设,王老板这一次要发财了!”郭志强说道。

  “奥运会的准备涉及到各个方面,大家都有发财的机会!”王老板说道。

  他转身看着王卫东说道:“我听说国家已经立项要在奥运会之前生产出一批新能源客车,向全世界展示我们保护环境的力度嘛。据说有京城理工大学与京华客车合作,如果向阳电子能够在其中出力,一定会引起国家注意的,以后国家如果往新能源方向上发展一定会首先想到你们!”

  为国出力,国家也是心里有数的。

  “可是我们向阳电子没有这种技术实力,也没有对应的产品。”王卫东说道。

  “为了将来保障所有运动员外国来宾和记者的饮食,国家还有建设一批无公害蔬菜基地和养殖场,其实这里面的机会也是很多的。”王老板接着说道。

  要做到无公害就会极大的增加成本,不过为了奥运会这件举国盛事,国家是不会在乎多花钱的。

  一个小时后王卫东离开龙安俱乐部,有钱人的生活就这么枯燥,打打球聊聊天可能就做成一笔几千万几个亿的生意,或者得到经商方面的大消息。

  向阳科技学院已经到了迎接开学的最后阶段,最忙的人是副书记兼常务副校长文常友,胖胖的身体像一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

  所有的宿舍整理完毕,两个食堂已经试开火,一开始自然出了不少漏洞,不过已经整改好了。

  这还要归功于冀省教育厅,赵厅长又派出十几个有后勤管理经验的人过来。

  现在国家非常重视航天事业,有消息说经过科技大学申请,国家可能立项投入几百万人民币用于研究航天器的耐高温材料,不仅要耐高温还要不变形保持气密性。

  将来有一天是要把人送上太空的。

  如果真能申请下来,潘采洛夫娜和其他两个北方大国专家就派上用场了。

  这也是冀省教育厅越来越重视向阳科技学院的原因。

  临近开学的时候,向阳科技学院的名誉校长常玉书常副部长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小宇,媒体特别愿意报导贫困家庭的孩子努力学习考上重点大学,特别是清大北大这样的新闻。其实大家都知道,没有经济条件,想学习好很难!像你们这种民办大学贫困的学生会更多!教育厅和科技大学是不可能给你们钱的,要全靠你们向阳电子自己解决。”常玉书说道。

  “我父亲去世后向阳电子以他老人家的名义成立了一个慈善基金会,每年拿出五百万专门资助贫困教育。以后我们每年从这五百万里拿出两百万用于向阳科技学院的助学金和奖学金。”宋宇答道。

  这么做多少有点耍无赖,拿出来的钱又花在自己的学校上。

  “两百万?对于你们这个民办大学来说也不算少了。”常玉书点头说道。

  “如果那个几百万的项目批下来,我们应该拿大头才对,如果不能这样就让科技大学自己去研究!”宋宇不满的说道。

  “相互合作嘛,只要三个北方大国专家把以前他们做过的东西做出来我觉得就差不多了。”常副部长说道。

  北方大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2001年联盟号太空实验室依然在轨道上提供空间研究方面的服务。

  北方大国的那些成熟的技术直接拿过来用是最有效率的。

  有的学生按耐不住提前一个多星期就来到学校报道。

  常副部长说的一点都没有错,考上三本学校的比考上重点大学的贫困学生比例还要高。

  他们包括他们的父母有些人长这么大都没有出过县城。

  这一次出远门冷不丁走进二千亩的校园看什么都觉得新奇。

  这是向阳科技学院第一届的学生,已经建好的宿舍远远超过学生人数,所以学校开放宿舍让学生家长入住。

  那些千里迢迢送孩子上学的父母躺在光板床上也觉得美滋滋的。

  他们很多人连什么是一本二本三本都不知道,就觉得自己家的孩子能够上大学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王卫东走在校园里看着一天比一天多的学生,他心里很感慨,虽然自己没有读大学却办了一所大学成了董事长!

  文常友一路小跑经过王卫东身边。

  “部队派来五十多人指导军训,我马上去迎接安排一下!”文常友一边说一边远去了。

第665章 从买买买到断舍离

  九月十二日凌晨,睡梦中的王卫东听见手机响,他闭着眼睛摸起手机贴在耳朵上。

  “维尔通,我们的好日子真的来了!”冈察洛娃说道。

  “你发现更好的金矿了?”王卫东问道。

  “马上起床看新闻!”冈察洛娃答道。

  王卫东迷迷糊糊爬起来走进客厅打开电视,等到整点新闻的时候第一条新闻就是纽约的滚滚浓烟。

  第二天上午王卫东作为向阳科技学院的董事长和宋宇居文正常玉书和文常友几个人坐在一起例行开会。

  学校刚刚成立,出现很多原来没有预想到的问题。

  会议结束的时候王卫东和其他几个人说由于商业上的原因他马上要去小本子国一趟。

  随后闲聊的时候王卫东问居文正一个问题。

  “小居,为什么我们学院在沪市一个人都没有招到?”王卫东问道。

  “沪市的学生怎么会跑这么远来这里上学?不要说我们这样的大学,很多沪市学生宁肯读档次低一些的本地学校也不愿意到外地读普通大学。”居文正答道。

  “可是我们在京城的名额都招满了啊。”王卫东说道。

  “京城离这里只有二百公里,来回方便多了。到我们这里读书的都是京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不过他们毕业拿到文凭回到京城可能比那些外地一本二本的学生都容易找到工作,因为他们有京城户口嘛,这就是他们愿意到这里混文凭的原因!”居文正笑着说道。

  散会后所有的人回到各自办公室。

  居文正刚刚坐在书记办公室的椅子上,常玉书就推门走进来。

首节上一节325/366下一节尾节目录